论嘴上功夫,无疑郑桐是最“贫”的一个。在向读书人蜕变以前,他履行着每一个配角该尽的责任,时刻不忘衬托钟跃民的侠气和匪气。他甚至对自己老婆说:“我真喜欢钟跃民。”诸如此类接近表白的抒情,可爱至甚。除开这些导演意图鲜明的“帮衬”,我对这个人物的命运很有些兴趣。
一直不明白他那副圆溜溜的眼镜怎么给戴上的。虽然他家书香门第,但父亲很早就被打为臭老九,他跟钟跃民那帮“坏小子”混到大,摆明了没多少墨水,也没识得几个字。由于父亲的问题,他和钟跃民一起插队到了陕北。荒凉山坡羊,哀绝信天游。钟跃民还在等着父亲的问题一旦解决,便有机会重新当兵。这机会也真让他等到了,那个“海青天”似的马叔叔一出现,他“下落穷泉七潦八倒”的知青生活马上结束,果真开始“上登云梯人模人样”。而郑桐不一样。他父亲的“臭老九”身份早成定论,前程一片,就是“伴鸦村头”“缺衣少食”的无归路。不是他不想掌握命运,是命运一开始就不肯光顾他。
路遥的《人生》,足以把这种转眼从城市到农村的苦闷与绝望描述得清清楚楚。“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饥荒也闹了,饭也要了,架也打了,最后钟跃民也“走走关系”当兵去了,他郑桐才开始盘算在这黄土飞扬的高原上真正扎根了。谁也没有计算过郑桐插队多少年。我们只模糊的记得,钟跃民都提干了,郑桐还在窑洞里不问世事的研究着他的二十四史。我不知道,当新鲜感过去,信天游唱尽,一辈子“在路上”享受的钟跃民,是否真正也能忍受得了这么漫长且单调的清贫生活?而此刻,郑桐已经在小山坡上感悟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精髓。似是西风残照,平林漠漠烟如织,但是正如他引用惠特曼的诗:“我们在破晓的宁静的清凉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是的,他们是有归宿的人,灵魂的归宿,安定如平湖。而且从始至终都如此,分居也好,筒子楼也好,都不能让他们灵魂的巢穴遭受入侵。
郑桐是个苦难的读书人。他如果能够做生意,也会如黎援朝一样才大气粗,你看这哥们去当铺卖古董时那嘴皮子耍的。他如果能够当兵,也会有钟跃民、张海洋他们的阳刚真气,你看这娃从小打架就不含糊。“胜,不惶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一番慷慨,无怪乎读书人一旦治起国来,连皇帝老儿都不得不敬畏。读书人应该过过苦日子的,那就是阅历,就是资本。儒生的酸腐气,孳乳于只识琴棋书画,不识柴米油盐。朱温皇帝憎恶儒生,投诸黄河,企图把自命“清流”者变浊流,结果亡国。聪明的他,应该在千多年前就发动一场知青插队运动。
从小人物到大智慧,从耍贫嘴到真胸襟,这个人物,不简单。有人为郑桐“平反”时引用过孔庆东的一句话:“世界上从来是这样,给别人带来欢笑的人,往往最不被人关心,甚至被人认为浅薄无聊,顶多说你一句‘开朗幽默’。很少有人去想,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开朗幽默’的人。”郑桐或多或少正是这样“小丑”着,才让他后来的大智慧形象不那么虚无缥缈,不那么“高大全”化。这又是他可爱的地方。
有人说,钟跃民是每个男人心里的那个魔鬼。的确,这个“魔鬼”外表俊朗,内心澎湃,大度自若,领袖风采。他既有“朋友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传统英雄气,又揣着多情浪漫的白马王子气质,使他不沾纨绔子弟的风流。更重要的是,他幸运。他几乎集中了男人所有的幸运,兄弟,女人,以及变来变去的人生玩法,似乎光临超市一般,琳琅满目,任君挑选。其他人,郑桐,包括宁伟,包括我们,都只能兴叹“我没那种命”。我们的命是什么呢?摊开手心,看看清楚吧。
最早看血色浪漫是大学四年级,我24岁。宿舍哥几个的女朋友们到男生宿舍一起看的,我跟着大概看了一些。昨天翻视频看到血色浪漫就点开看了看,我今年35岁。
看到第3集17分25秒,王主任吼袁军的时候, 狠狠地摔了毛竹习语录,然后马上意识到不妥,转身试探的看看办公室里那个女人有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个动作,然后自己赶紧抚摸了几下语录。24岁那年我绝对不会理解这个细节的含义,也因为不懂,那时候也绝对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小混蛋在先农坛广场被刺死的那场戏,大概观众都在为钟跃民担心,小混蛋代表了恶势力,反面人物,他的死似乎可以让观众松一口气吧。可是今天再看黎援朝,张海洋,钟跃民穿的是绿军装,将校呢,他们叫大院子弟。小混蛋和李奎勇穿的是蓝布衣,他们叫胡同串子。小混蛋捅死宁伟哥的时候,向宁伟哥要将校呢,这件衣服代表的是什么?回忆起来曾经大学宿舍里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和大院子弟一个阶级的,我们其实都是胡同串子一个阶级的,而且也仅仅是类似于他们曾经的阶级,因为今天他们已经不叫胡同串子了,绝大多数被称之为土豪,我们更多的是“米脂婆姨”的下一代。
大概没有几个大院子弟会看到《血色浪漫》,也不屑于看。大学时候有一个北京同学说,北京真正牛*的人已经出国了。如果血色浪漫一直拍下去,应该是这样的。
评论里看到一个30岁的朋友说年轻的时候看了《血色浪漫》爱上了钟跃民的放荡不羁,而自己最痛苦的是这些年在钟跃民和本我之间游走,吊儿郎当与严肃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实很简单,你仔细的想一想以下问题,你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变成钟跃民。你问问自己爸爸是部队官员吗?你去下乡讨饭推三轮你的父母依然能够正常生活吗?你的父母生病了有足够的金钱不需要你的帮助和照顾吗?你若是吊儿郎当你能保证你工作的地方有你老爸的熟人照顾你?
这么说可能太难为父辈了,抛去那些负担不讲,从你自身来说,你懂音乐吗?你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去打动一个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将的女儿吗?你19岁的时候读过几本世界名著,能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并准确的表达出来吗?以你的身体素质,打架的时候你能保证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吗?就算你拖了关系做了侦察兵你能出色的完成作战任务吗?第一次钟跃民见周晓白父母时候讲的话你能讲的出来吗?
再说一下父母,不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的父母能讲出周晓白父母那样的话吗?虽然是小说电视剧吧,我真心佩服人家父母那种客观理性的问题,情绪上有欣喜也有不满,每种情绪都表达在了脸上,但是绝对不会让人觉得情绪表达的过激,真真是恰到好处。我始终认为,不把情绪表达出来的人是极其虚伪的,而情绪表达的太激烈当然也不好,那会超出理性的范围。周晓白的母亲表现的真是极佳极佳,想把她母亲说的话都抄下来,可文字不如恰当的用语言情绪表达出来,抄一句我认为她母亲最精彩的一句话“你们好之为之吧,恋爱也好,分手也罢,总归是有你们的道理的”。
我想讲了这些,应该能理解,想成为钟跃民那样的人,首先你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同时还要有极佳的个人素质。
想起了历史趣谈里讲沈从文一集里说到的一句话,女孩子作为女神存在至少具备两点:显赫的家族背景和显赫的诗书背景,缺少这两点之中的任何一点,都是装女神,两点都缺少那注定就是女屌丝。
李奎勇和钟跃民是彼此都认可的好朋友,钟跃民无业的时候李奎勇能帮他的只是劝他开出租车,对比黎援朝可以直接让钟跃民到自己的公司谋一份好差事。钟跃民可以到黎援朝的公司做事,也可以去推车卖小吃,但绝不会去开出租车。李奎勇壮年得了绝症,钟跃民去看他,他说:“我刚才也没给你介绍介绍,那就是我媳妇王淑芬,农村来的,没见过世面,一见着生人就不会说话,别笑话。”可以想象李奎勇的孩子将来的人生,当他的孩子带男女朋友回到家里时,王淑芬能讲出周晓白母亲的那些话吗?
还是把他们的对话详细的写下来吧:
李奎勇讲完这些话,钟跃民问:“肯定挺能干的吧。”
李奎勇:说人长得难看是吧
钟跃民:一般吧,你看着好就行
李奎勇:这问题是,我瞧着也不那么好看。我这条件,也只能找这么一媳妇,虽说模样不济吧,心眼好,这样的媳妇吧,一旦娶了,她跟你死心塌地呀,让人放心
钟跃民:你妈也需要人照顾,你要找一个城里姑娘,人家才不愿意照顾老人呢,所以说好事不能让你小子一个人全占了。
李奎勇:哎呀,日子过得真快啊,你是有年头没来过我们家了吧,我记得你上回来还是二十多年前……真快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今天找你来没别的事,就是想跟你道个别……
我就琢磨吧,我这辈子活的太他妈窝囊了……
李奎勇十四岁之前就记着一顿饱饭都没吃过,十四岁他爸去世了,按照他家人口数给发抚恤金,按月发,反倒因为家里人口多,那几年过上了自认为“最富裕”的一段日子,李奎勇说回想起来真挺酸溜的,那便宜是靠他爸的死给换回来的。李奎勇说自己是老大啊,不是为自己活着,得把这个家给养起来啊……李奎勇问人死了有魂吗,大概还有很多很多未了的心事吧。
欣慰的是,李奎勇说如果再活一次他还想做李奎勇,他是个爷们,值了。
大概吧,生活的不如意,让我看电视剧里都是悲观的情绪。大家都一样,小的时候看电影看小说都把自己看成是主角,看成是英雄,渴望自己是那个闪闪发光的角色。也大概电影小说都是讲的这些人吧,毕竟不会有人把李奎勇的故事写出来拍成三十几集的血色浪漫。自己是在28岁看完了《山海经密码》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里面有富二代,官二代,神二代,故事那么精彩却总也找不到自己的身影,就如同世界那么纷繁那么精彩,却找不到一个自己的位置,或者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山海经密码》里万万千千的马夫,工匠,农民,小厮唯独出了一个屌丝逆袭的马蹄,那么悲凉的一个角色,他大概是给落寞的中年男人一点安慰,知道自己还可以带入到小说的情节里,一个那么那么虚幻模糊的一个影子吧。
那年我3岁,你也3岁,后来我20岁,你也20岁,今年我35岁,你也35岁。时间是一样的,可是填充这30年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从出生到20岁叫成长,有学习,有教育,有经历。而有的人,仅仅是被时间填充起来的。看到一个新闻说印度的一个男子到法院告自己的父母没有经他的允许就把自己生了出来。这真是一个好玄妙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都不去追求,就随着漫漫的时间长河流淌大概不会去苦思苦想这个问题,大概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可是即使去思考又有何意义。无力抗拒的时间,慢慢我会变成45岁的我,55岁的我,想起来是极其恐怖的。
今年我35岁,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如同我掉进了时间长河里,容不得我挣扎容不得我思考,我终究会随着它漂流一程,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短暂的生命里,每个人都渴望体验很多很多的经历吧。假如有我有了孩子,我能够带给他什么?我能否让他可以有选择的权利?是的,欣喜悲伤欢愉苦难都是人生,可是你能这样告诉你的孩子,这就是人生吗?当他羡慕别人的自由自在,当他羡慕别人的步步为营,当他羡慕别人的花前月下,当他羡慕别人的众星捧月时我只能无力的告诉他苦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我要告诉他做一个绿叶生活依然精彩?
我的所谓成长仅仅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我还能容许自己的孩子也这样仅仅用时间堆积起一个虚无的空洞的无力的童年?当我回望自己,在内心里面对父母的时候,我总是对父母有深深的感情,深深的爱,我不曾有一点点对他们的抱怨,可是我为什么要想到这些呢?我的孩子将来会不会也思考同样的问题,而我是否能够坦然的在内心里与孩子对话,不觉得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给予他的生活环境我不会感到一些亏欠?
或许,这一切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凭什么?有些话语好无力,努力?拼搏?淡淡的笑一笑20岁的励志故事吧。希望45岁看到这个《血色浪漫》依然觉得精彩,本心善良的袁军,软弱而知足的郑桐,心机的罗芸,痴情的张海洋,偏激而极端的宁伟……那个各自的生命轨迹……45岁的我发自内心的赞叹你的故事真的纷繁而美丽!而我也在自己的舞台给自己一个精彩的演出,抬头看你们的人生会心一笑,回望自己,充实欣慰。
我很喜欢这篇评论,原帖请见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709/show822428c24p1.html 钟跃民:"秦岭,在你之前,我有个女朋友,她在部队当兵,我已经和她断了……"
秦岭把一根指头放在嘴唇上:"嘘……不要说你以前的事,我没有兴趣,因为这不关我的事 。"
"你好像什么都不关心?比如前途,命运和爱情,你究竟关心什么?"
"我妈妈对我说过,生活中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可我却很看重结果。"
秦岭嫣然一笑说:"你可能并不了解自己,也许你是个游戏人生的人,既然玩游戏,又何必在乎结果?游戏的乐趣不都在于过程中吗?"
钟跃民说:"秦岭,你怎么象个哲学家?女孩子别把自己搞得太深奥,这样可嫁不出去。"
秦岭反问道:"跃民,你是不是很寂寞?"
"是的,在这穷乡僻壤,难道你不寂寞?"
"这就对了,因为你寂寞,所以才喜欢我,喜欢难道不是一种过程?如果你看重结果,就该娶我,过日子,生孩子,这才是结果,你觉得有意思吗?"
钟跃民想了想说:"我没想这么远,如果现在就让我娶妻生子,我恐怕不会觉得有意思。"
"那么你承认过程比结果重要了?"
"你说得有道理。"
秦岭正色道:"跃民,你听好,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因为你寂寞,我也寂寞,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有了更精彩的内容,我会为你祝福,然后说声再见。希望你也能象我一样,让咱们都保持着'在路上'的感觉。"
"这……我很难回答,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象你这样的女孩子,很奇特,也很理智。但我要问你,如果若干年后,你我又重逢了呢?"
秦岭笑了:"到那时,如果我的身边没有更精彩的男人,那么你仍然是个合适的人选,当然 ,这只是我的想法。"
当跃民情绪低落得告诉秦岭他要离开陕北时,秦岭告诉他:“跃民,你是个男人,你要去做男人应该做的事,用你的话说,你不是喜欢玩吗?那么我告诉你,你应该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了,也许你会遇到很多好玩的事,人生不过是一连串的游戏所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你不妨害社会和他人,游戏人生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从这点上看,我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因为我们都不喜欢平庸的生活。”
秦岭最经典的两句话:“人总要有些梦想,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在我们的生命中,是需要一些纯粹的本质的体验、最初的体验的。”
我想,我喜欢秦岭不仅是因为她会唱让人心里酸酸的陕北民歌那种很悲凉的东西,更多的可能是她的理智,冷静的思维。
秦岭是聪明的,她有着一般女性少有的睿智和对人的洞察领悟能力。她从一开始就觉得“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所以“无为”的高姿态是周晓白一辈子都学不来的。周晓白只知道希望一切东西,不论自己所追求的还是原本就很自然的,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想去改变一切压根就没法改变的东西。在这点上,她与秦岭的区别何止十万八千里,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自由”,就在那样一个特定境遇中,在贫瘠的黄土高坡上,在粗犷苍凉的信天游里,一个知识女青年开始了启蒙。没有羁绊,没有束缚,没有承诺,如果说有承诺的话,那唯一的承诺是“追求精彩”。她被那个时代抛弃,却成为后时代的预言者。钟跃民说,这片干涸的黄土地生长不出玫瑰。可是,就从这片尘土里面,开出比玫瑰更奇异的花来。在钟跃民要离开黄土地的时候,隔着咫尺 黄土沟,在优美感伤的信天游中,秦岭泪如雨下。就在那且歌且泪之间,让人仿佛真正理解了这个女子,令人不胜唏嘘。
和秦岭相比,里面的周晓白,碧云,以及等等其他的女人都太庸常了。连钟跃民都没有像秦岭那样的洒脱和勇敢。一个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女人,一个清楚的知道现实无法改变就去尽量乐观适应的女人,一个明知道会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但仍然勇敢往下编的女人,一个看清她只是她最爱男人一生中某一段过程的女人!在她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有他的陪伴,共同分享幸福快乐,这就够了!说心里话,秦岭真的是冷静的可怕,这样的女人确实少见,她实在太清醒理智了,其实她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痛并快乐着,就是她。
我觉得高玥是三个喜欢钟跃民女人中最聪明,最具智慧的一个,且是命中注定最适合钟跃民的一个.她没有晓白的霸道(喜欢安排别人的人生),没有秦岭的现实与理智的可怕,更重要的是她两都是注重结果的人.而高玥则不同,表面上看她挺傻的,挺单纯的,其实是聪明人装糊涂,其实此女生具有很高的情商--智慧.虽然晓白和秦岭都了解钟跃民,但他们并不理解钟跃民,但高玥理解.这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高玥也是注重过程的人,从她弃高考而从军可以看出,更能从她一直等着一个没有结果的人看出.高玥和种跃民是一类人.他俩想往高想往低谁也拦不住.但为什么一个等一个却跑呢?我觉得是因为男女的社会教化不同,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从男女从小的性别教育看,造成了此局面.且高玥没有钟跃民的气魄,也没钟跃明聪明.理解万岁.
钟跃民(刘烨)、张海洋(连奕名)、郑桐(马元)和袁军(刘亭作),不管哪一个,个个出彩。血性青年、阳刚之气,是情怀、也是年轻人的豪情!
钟跃民是自私呢,还是自私呢?反正,我觉着吧,那个三陪女最伟大了。
年幼时的浪漫情怀
刘烨体现的就是在路上的精神
陪我妈妈一起看的,刘烨在剧里太搞笑了,不过挺喜欢这种又认真又幽默的男人,孙俪演这个时期的角色造型都特别好看,感觉特别纯特别漂亮。必须五星
不能感同身受那个年代的革命感情,却喜欢着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陕北民歌了,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唱上一曲信天游,苍凉高亢,热烈悲凉,酣畅的唱出了酸甜苦辣,使人听之落泪。就像钟跃民说的,陕北民歌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带着一种压抑的凄凉,让人心理久久回荡……
王力可当年参与拍摄仅仅17岁,这个貌似宁静的女孩,一出场我觉得至少27的心理年龄。其在与刘烨这样等级的情感演绎高手,展开激情对手戏中,可以完全掌控主动权,逼得刘烨嘴唇都不敢张开!女人的心理年龄远远大于其生理表象,越有深厚底蕴的就越是深厚无比。
这几年追着看的国产电视剧除了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就这个了。
钟跃民不就一混蛋么,至于这么往自己脸上贴金么。后十几集太难看了。
好喜欢那个年代,可以毫无顾忌,没有学业的压力,自由自在~~只是感觉剧集的剪辑有些问题,有很多地方转换比较生硬~~
多年以后终于看懂的片 原来他至始至终都只是在体验生活 爱别人 更爱自己
让人迷恋的血色浪漫,看完剧仍意犹未尽。
这属于头重脚轻的,前十几集绝对好看,越看到后来就觉得有点儿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非常具有年代色彩的大戏,拍的挺用心!
那是一个时代。
李奎勇死后,钟跃民看着他的床,开始出现奎勇的画外音和他们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他说,跃民,你相信人死了以后有魂吗?我相信……说到那里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如果没有从头看下去是无法获得这样的感动的,给人感动的是时间,这些年怎么就这样的过去了。
来标记一个马元。
看了这个电视剧,觉得我们这代人没有什么青春。
钟跃民的确迷人~
觉得此剧的中心思想就一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院子弟,矫情贴金之作,过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