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马路天使

HD中字

主演:周璇,赵丹,魏鹤龄,钱千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其它年份:1928

 剧照

马路天使 剧照 NO.1马路天使 剧照 NO.2马路天使 剧照 NO.3马路天使 剧照 NO.4马路天使 剧照 NO.5马路天使 剧照 NO.6马路天使 剧照 NO.13马路天使 剧照 NO.14马路天使 剧照 NO.15马路天使 剧照 NO.16马路天使 剧照 NO.17马路天使 剧照 NO.18马路天使 剧照 NO.19马路天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马路天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0年代,小云、小红(周璇)姐妹被人骗到上海卖给琴师和妓院老鸨夫妇,小云被迫做了暗娼,小红年纪尚小,又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便随琴师去茶楼终日卖唱。姐妹两人住在贫民窟,在她们对面,住的分别是报贩老王和吹鼓手陈少平(赵丹)。因为闲来无事时陈少平常同小红对窗玩闹,两人渐生感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人当官2天国泪游戏铁面战警女生宿舍(2014)女杀手KIRI:血腥复仇花好月圆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粤语版)99个月亮神探阿蒙 第一季玻璃之城1998僵尸翻生引郎入室2000红色机尾摩登家庭第五季危机七分钟皇家尼姑航运新闻柳叶摘星辰奔腾岁月我叫徐云龙之东山再起嫦娥奔月母亲后街女孩电视剧版

 长篇影评

 1 ) 苦命时代苦命人

披着喜剧外皮的悲剧,时代隐喻不少。很多默片痕迹,蒙太奇手法很出色,歌很好听。戏剧味也挺浓,演员们演起来用力过猛。毕竟是1937年的电影,这是时代局限性所致。周璇很是俏皮可爱,原来周璇就是苏璞!从汪苏泷的《苏璞》这首歌知道她的。

开头从高楼慢慢往下,出现五个字“上海地下层”,片尾又从地下往上,以高楼结尾。

原来《四季歌》出自这部电影,唱歌的时候,那个提示的小圆点好可爱呀。小红和小陈对窗琴歌相合,好经典的片段啊,《天涯歌女》真的很好听~

小陈好幼稚,吵架之后花钱让小红唱曲儿……好心疼姐姐小云,好悲惨的一生。“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

批判现实主义,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弄堂名为“太平里”,后来有人粉刷,粉饰太平。

——老王,“難”字怎么写的?

——“難”字还不容易嘛,就跟母鸡小鸡的“雞”字差不多少。这边半个佳人才子的“佳”字,这边半个上海的“海”字。哦不,半个天津的“津”字,也不,慢,慢点。

(然后镜头一转,墙上糊的报纸“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是半个汉口的“漢”字。

小陈变的戏法,叫做“白银出口”,镜头又转到墙上报纸。

 2 ) 差多少年

有说,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差多少多少年。其实,艺术的差距不能以时间计。艺术一直都在人心中,中国从来不缺人才,只缺气候。如果气候允许,什么样的好作品都能冒出来。《马路天使》便是证明,37年拍的电影,那时电影在中国应该还刚刚开始,按逻辑,中国刚开始拍出来的电影,应该跟皮影戏差不多。但看了之后,你会非常诧异。这部电影近乎大师之作。
艺术其实不等同技术,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说,艺术仅仅是一种心态,是与生俱来的。技术只是皮毛,即使稍欠,只要补补课,很快就能通晓。
艺术的差距在于空间。我们不如人家,是我们的空间小。与其说我们的艺术比人家差多少年,不如说我们差人家多大容纳艺术的空间。

 3 ) 可怜又可悲的天使

        《马路天使》这部片很早就听过了,源自于我爸。好几年前他要我帮他下载歌曲,其中便有《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那时就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存在。可一直拖到今天,也就是刚才,才把这部电影看完。
        看影片时首先向我袭来的是30年代老上海的种种。印象最深刻的无非是贫富差距之大。小陈和老王去律师事务所连连感慨“这是天堂啊”,“天堂比家里还暖和”。其次就是开场时的“中西合璧”的婚礼。迎亲队伍前面是传统的敲锣打鼓,传统队伍后面紧跟着西式的鼓号队,令人啼笑皆非。这也就是当年在上海之类的对外大城市才能看到的景象吧。
       本片的情节和故事主线大体也为传统的相恋爱人如何躲避原本悲催命运的爱情故事。放在今天看多了那么多爱情故事、爱情电影电视剧的我们眼里简直是情节俗套。所以一直到结尾前我都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致在电视上。可偏偏结尾的出乎意料却像一盆冷水泼向我,顿时令这部片子和俗套的爱情故事分开了关系。
      由于之前的印象,我一直以为《马路天使》中所说的马路天使不是周璇的角色就是赵丹的角色。片子播放到四分之三时我认为所谓马路天使就是说赵丹演的小陈和他的兄弟们,可看完全片,我却推翻了原本的想法,这个马路天使非小云莫属啊。
     小云这个站街的野鸡在一开始是被我划分到和老鸨她们一类的“坏人”中。小陈和小红夜里跑出去玩,被小云拦在街上,小云还试图勾引小陈,让我觉得小云这个人颇有一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心理,认为她把自己悲惨的境遇全都逆来顺受反而做起老鸨们的帮凶以搅和别人的恋爱别人的人生为己任。看到后面我才深深认识到我误解了小云啊。也许一开始她是有这么点心理,可她归根结底是心地善良的好姐姐,她是心疼妹妹的好姐姐,虽然小红并不是她的亲妹妹(应该不是,我觉得小云和 小红大约是老鸨她们买来的甚至是拐来的)。老鸨怎么虐打她她都没有说出小红的下落,也没有说出小红是和小陈私奔了的实情。最后她甚至为了保护小红而死。她掷向瓜皮帽男的那一刀多半是为了小红,可其中也颇多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以前凄苦的命运,为了心中对老鸨们的愤恨和仇视。
      说实话,当看到“完”这个字时我以为自己是看错了,明明应该还有的吧。后来想想明明是自己落入俗套,以为这种片应该就是情侣们遇到阻碍,加上为了姐姐报仇就应该最后是情侣们和朋友们把坏人打跑赶跑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可这部片子的主角“马路天使”已死,如何能有后续呢?所以一开始在心中嘲笑片子俗套的我,其实反而是被这部片子嘲笑粗套。

 4 ) 在烈火中永生

在烈火中永生

                                 柏邦妮


没有谁的一生比赵丹更像一出悲喜交叠,集中浓烈的戏了。伟大的演员有太多,但谁也不能像赵丹一样,贡献自己的全部生命,交付自己的所有激情,经历一切的苦难和折磨,只求得完美的演出,尊严地落幕。他的眼睛被殴打失明。他死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块好肉,甚至包括耳朵。而他在医院里静躺着,癌症细胞吞噬了他的身体,那曾经是多么饱满青春充沛魅力的身体——悲欢荣辱都已经淡漠,暗自知道自己大限已尽,就像一个临近开机的演员一般,全力以赴地去演出最后一个角色——他自己。他那么温和,从容,有礼而谦卑。每一个去看望他的人,宛如他的观众,他得体答谢。

他跟自己的儿子说:“死亡是一场演出。”

曾经有人要给他的名片印三个头衔。一、全国政协委员;二、全国文联委员;三、全国影协常务理事。赵丹回答:“你忘了最重要的。” 对方连忙问:“啊!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他说:“我是一个演员。首先,我是一个演员!”

那时候的上海才叫上海。一如那个时候的电影才叫电影。弄堂,市井,香云纱,百乐门。人情世故触手的凉和暖,可知可感。干菜,油纸,叫卖,宝石花。弄堂里的上海人从不绝望。就是在最动乱的时候,上海人的生活也在丰富从容紧张有序地进行。他们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并且波澜不惊,真实开放。这种底蕴,就是《马路天使》的底蕴,也是赵丹身上的可贵气质。

1932年的《马路天使》在我眼中,简直可算是最好的中国电影。拙劣的运镜,生涩的光线,早年戏剧痕迹明显的表演,故事模仿同时代的法国电影……可是这一切都遮掩不了那个时代,中国电影欣欣向荣的气息,以及影人们迫不及待的力气。尤其是赵丹,他所扮演的陈少平,活泼泼的就是要扑出银幕来。“小青年赵丹”。早年的电影观众眼中,赵丹就是一个追逐时髦,热情天真,意气风发的小青年。他有文艺青年的酸溜溜派头,比如出门前拿领带擦皮鞋;他也有他自作聪明的一面;但是青春的气息,善良的心灵,底层人的正直和高贵,都在他身上,像青凌凌爬满一面墙的爬山虎一样,自由自在地伸展。那些穷人,有着最感人的人情味,最可贵的良心,并且懂得“穷开心”,笑面生活。可惜的是,这种生活的质感,从此在中国电影中再难看见。我们很难看到再这样细致表现穷人的电影,不刻意关怀或者体恤,而仅仅是参与悲喜。

1937年,《十字街头》里,赵丹仍旧带着他自身的激情,再度扮演知识小青年。那年头的知识青年和现在一样,除了跟女孩子吊膀子之外,似乎其他的事都不值得干。“不是才子,就是流氓。”这一回赵丹用雄性的爆发力证明自己的爱情,他挥拳击碎了隔在自己和爱人之间的板壁。那时候的赵丹,和那些前进的影人们一起,像当时的中国电影,满怀着希望,道路正确,思想激进。他们没有蒙受狂风暴雨摧残,一心艺术,一心天真,没有政治管理他们,没有功利蒙蔽他们。回头看去,那样的一拳,那样的赵丹,在银幕上越是欢天喜地,不可阻挡,在我们眼中,便是越悲情。

他们并不知道,那就是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年代。

赵丹就长在那片弄堂中间。事实上,当时的小青年赵丹确实也过着那样的生活。家里只有画画的石膏像和破床。演戏,恋爱,不顾一切的结婚。生活里除了爱情和艺术,还有激动人心的革命,再没有其他。第一次的婚姻是和女演员叶露茜。一回,赵丹在台下看叶露茜和别的男演员演爱情戏,竟然一把抓住她说:“从今以后,我不想看见你和别的男人做情人!即使是演戏,也只能和我。”朋友们起哄叫好。1936年4月,在杭州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下,三对影剧界的明星一起结婚。他们是赵丹与叶露茜,蓝苹与唐纳,顾而已与杜明洁。新婚燕尔,一团和气。谁也没有想到,其中那个叫篮苹的女人,便是后来为中国带来巨大浩劫的女人,也是不遗余力迫害赵丹的女人。她后来叫做江青。

第二次婚姻同样是和女演员。这一回是当时刚刚出名的“甜姐儿”黄宗英。1947年,拍摄《幸福狂想曲》结束,赵丹对黄宗英说:“我不能与你分开了。生活再也不能没有你。你必须做我的妻子。”这就是赵丹。他的爱情纯粹热烈,他表达爱的方式直接坦率。

作为一个艺术家,赵丹多才多艺。吴作人曾赠他一幅字:“一门歌舞,两代丹青。”八岁就能写匾额。十岁开始练拳,颇有根基。十五岁成立了“小小剧团”,自编自演。及长,到上海读大学。长辈叮嘱他学法律,不求人,人求己。可是,他偷偷去付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费。国画师从黄宾虹潘天寿。虽画着山水长卷,却最喜欢西班牙画家戈雅的油画。他接拍电影的时候,自己画过很多草图。别人十分诧异,他却淡淡一笑:“我是画画的呀!”他自己设计造型,亲手化妆。赵丹也写了一手好字。他唯一一次给自己家写字,则是在动乱年月,他题写了一副闻一多的座右铭,上书:“义所当为,毅然为之。”赵凤翱是他的本名。他给自己改名叫赵丹,是取“一片丹青照汗青”的意思。

作为一个人,赵丹有风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收养了周璇的儿子。听说上官云珠自杀了,他曾经想收养上官的女儿。是他在那样的年代,写文章《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说到“外行领导内行”问题,提出“为什么要死死拽住那么多非艺术干部来管住艺术家们呢?有些非艺术干部在别的工作岗位上也许会有所作为的。可是,如今那么多“游泳健将”都挤到一个“游泳池”里,就只能“插蜡烛”了。”。拍摄《青山恋》的时候,是他痛心疾首的说:“改,改,改剧本。好电影不是审出来的,也不是改出来的!”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也是一个沉默的年代。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没有人敢说。赵丹敢说真话。或许,他就是有些傻:他学习不了妥协的智慧,不了解生存狡猾的用处。他的悲剧是他永远有一双不被玷污的眼睛,像孩子一样天真。孩子们都喜欢赵丹。他出门不带钱,对口袋里的钱永远没数。孩子们堆雪人,他弄了一堆胡萝卜,务必要把家里的雪人弄成最好看的。他大声唱歌,滑稽走路,在街上浩浩荡荡带领孩子们散步。孩子们说:“爸爸像妈妈的大孩子!”赵丹听了也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

赵丹做人,有点傻,有点颠。演戏则痴,疯。早年演《乌鸦与麻雀》,为了演好小广播肖老板,他学会了油腔滑调,他演的那个小市民,愚昧而又自作聪明;目光短浅而又野心勃勃;富于幻想而又无所事事;饱受欺凌却麻木不仁。演完了出不来。演《在烈火中永生》里的许云峰,电影拍完大家庆祝喝酒,他独自闷闷不乐,看众人欢腾竟勃然大怒:他还是个革命者呢!在他后来写的《地狱之门》中,一开始他就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赵丹说:“表演就是地狱之门。敢于做演员的人,敢于在这条路上走到底的人,都要有闯地狱的勇气。”

1933年至1949年赵丹拍片32部,而1950年至1965年他仅拍了8部戏。这是赵丹最大的痛苦——不能演戏。他说:“我快饿死了,我快憋疯了,哪怕是一个没有台词的群众也好,我要演戏!”可是上头不让他演。赵丹的问题大了。那部著名的反动大毒草《武训传》害惨了赵丹。他无意中所说:“我更适合演刘少奇,因为我的脸型和他更相似。”更是让赵丹死也无法翻身。他被关起来五年,整日以“139”号为名,重复又重复地写“罪行交代”和“思想汇报”,写了整整二十斤。被放出来以后,家人发现他时常在半夜自言自语,自问自答。问他是否有话要说,他说没有。后来他说:“在里头不让讲话,只让交代罪行。时间长了,就不会说话了。我就自己训练自己说话,我怕我不会说话,就不能演戏了。”

家人问他:“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想戏,没人打搅我时我就想戏。齐白石的电影剧本在我脑子里已经分好镜头了。山坡下,奔泉、溪流、短笛、牛群,牧牛的孩子们站在牛背上过河,小白石……当然,还想着演鲁迅、李白,还有阿Q、黄省三……”赵丹说的是曹禺《日出》里的黄省三。

赵丹活得太粗糙了,也活得太精致了。他是精致地把自己当作一部作品来演。他说:“或许有许多败笔,但好在真实。”作为一个演员,他有许多缺憾,这不是因为他的才华不够,而是时代的错误。在泯灭希望的年代,他没有熄灭自己内心对表演的热望,他始终是一团光,他为自己设计了远大的演出计划,在内心盛大演出。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家,我想,并不全看他所做的成就,而要看他对自己的期许。他勾画的所要扮演的伟大灵魂,铸造了他的灵魂。他始终激情彭湃。他始终壮志满怀。即使残破之躯体,他仍旧有青春之精神。正因为如此,在多少年后,我们观看那些蒙着灰尘的电影,那些电影如今看来都如此之差,只有赵丹,无愧于经典,不老不死,他的精神,弥补了一切老电影的欠缺,自己灼灼发光。他不是戏子,不仅仅是明星,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艺术家”,或者“苦难的天才”。

 5 ) 70年后,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

一部70年前的电影,市井小人物表现的那么真实生动,充满人性关怀,而70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除了主旋律就是飞来飞去的所谓大片。以贾樟柯的为代表代表的第六代 有了回归,但是这些人镜头的小人物集体表现的悲观与沉闷,站在一个高度的怜悯与关怀显得那么生硬。中国电影还站在一个十字街头,彷徨没有目标。

 6 ) 八十年写一段风流,美人尚小,英雄年幼

晚上看了30年代的老电影《马路天使》,看完之后百感交集,久久无法入睡。周璇那两条黑亮的麻花辫似乎还在我眼前甩动,赵丹抓起水果隔空扔过去划出的抛物线似乎也在我眼前闪现,竟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了啊。

周璇说演《马路天使》的时候是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光。屏幕里,赵丹拉着二胡、她隔着窗子唱着《天涯歌女》。大白嗓清越嘹亮,琴声悠扬调皮,麻花辫上的蝴蝶结随着跑动的节奏上下飞动,少女的婴儿肥小脸蛋圆嘟嘟的,少年穿着条纹海军衫、歪戴着吹鼓手的制帽……如果戏里戏外的人,他们的人生都定格在这一刻,那该多好。

1937年,赵丹22岁,周璇17岁,赵慧深23岁,田汉39岁,贺绿汀34岁,袁牧之28岁。

1936年,谈瑛21岁,夏衍36岁

1935年,聂耳23岁,阮玲玉24岁,郑君里24岁,王人美21岁,金焰25岁。

这些优秀的演员、导演、剧作家、音乐家,是那么的活力无限、青春无敌,每个人的眼睛里都仿佛有着一团燃着的火光。设备简陋没关系,条件艰苦没关系,内忧外患没关系,他们眼里的火光总是让人相信,有这样年轻的队伍,中国电影和音乐事业在再大的逆境中也能飞跃成长。

我一张张地翻动他们的黑白照片,照片定格了他们最青春最美好的微笑,那微笑里看不出对风雨的畏惧,有的,只是蓬勃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信念。

从“国民男神”到“牛鬼蛇神”,需要多久?从“田老大”到“文艺黑线头子”,需要多久?

1980年春节,66岁的赵丹拖着满是伤病的身体,又出现在了大家面前,他的脸浮肿了,可从他的眼睛我依然看到了一种叫作“希望”的东西。他拿起麦,笑着唱起了他那首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春天里》:

春天里那个百花香,啷哩个啷哩个啷里个啷

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

啷哩个啷,啷哩个啷

穿过了大街走小巷,为了吃来为了穿,昼夜都要忙

啷哩个啷,啷哩个啷

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哪怕老板娘作那怪模样

啷哩个啷,啷哩个啷哩个啷哩个啷

……

他们眼里的那团火,就此熄灭了吗?就找不到曾存在过的痕迹了吗?我依然坚定地相信着,艺术家眼睛里的火光是不会熄灭的。无论沧海桑田,艺术的火光会永远年轻。

 短评

左翼电影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间佳作频出,才子如云。在蔡楚生、费穆、吴永刚等导演的光环下,袁牧之似乎并不耀眼,但《马路天使》在八十余年后的今天仍然充满活力,虽是描绘黑暗时代的底层人物群像,也丝毫不显沉闷。电影开始时,镜头自繁华的都市摇向地下,对于“地下”的穷苦百姓来说,灯红酒绿的上海就像天堂一样美好,他们嬉笑打闹,有着属于小人物的乐趣和生活意义,诙谐、轻快且隽永。影片诞生于“国防电影”口号提出的次年,时局的动荡让导演不得不隐晦地指出社会现实,同时透过背景来展现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特征。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些限制让导演将目光不得不转向场景调度和镜头方向:《马路天使》不仅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所使用的蒙太奇技也丝毫不逊于欧美影片,极具艺术魅力。

4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一部马路天使捧红周旋。。一曲天涯歌唱遍上海。。两小无猜的一对银幕搭档。。蛮好看滴。。

8分钟前
  • vivien
  • 力荐

赵丹您是在是太帅了

9分钟前
  • Q
  • 力荐

【那些烂片大导看过这部73年前的电影后应该感到无地自容】【电影极力地避开大坏境而着力于小人物,但几个从报纸上找字的情节中却可以看到导演对时代的隐喻和担忧】【这片子堪称琼瑶小说和琼瑶剧的鼻祖啊】【透过斑驳的胶片和无数的噪点,依旧可以看到周璇那挡不住的美丽】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马路天使”精彩极了,丝毫不输德法苏联的同期电影,幽默浪漫悲喜交加而且很具现实意义。调情吻戏的桥段在一部1937年的国产电影里出现很让人震惊。赵丹帅得让人窒息;周旋可爱得让人崩溃...

16分钟前
  • 费迪飞
  • 力荐

大概是技术的原因,电影语言呈现出无声向有声过渡的风貌。场面调度、镜头剪辑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开头的一组镜头展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从高楼一直摇到地下打出字幕“上海的下层”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幽默、苦中作乐的爱情故事,隐藏着底层人民的真实苦难,结局和片名更是充分强调了这点。可贵的老王。

21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早期中国电影的表演真是一塌糊涂的可以,小红的姐姐一开始还以为她是哑巴,后来居然说话了,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

22分钟前
  • LOOK
  • 还行

的确,有萝莉吻戏啊!对白的节制,和空间的运用,太值得学习了

23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挺好玩的。甚至有点无厘头。尺度也宽。桥段和表演都很老派,但是老派得很好。

2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周璇好可爱啊,长得像三十年代的周迅;赵丹也比照片好看。拍的真好,蒙太奇、调度、叙事,都比现在的中国电影强多了!

29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赵丹好帅

30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周璇表演非常自然,和赵丹的KISS让我惊艳,中国那么早就那么开放了,反而建国后开始男女授受不亲了,赵慧深的表演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眼神儿,绝了,话不多照样抢戏。赵丹小伙儿那叫一个帅啊。

31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发现过了几十年,世界仿佛又回转了。现今这个社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好的电影,总是能抓住过去将来的真实。

32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赵丹好帅 周旋好萌 那个时代的片子居然这么幽默。。

37分钟前
  • freeup
  • 推荐

“妈的,打官司还要钱”,那个年代的演员现在看起来还是蛮有灵性的,而且这样看来80年前和今天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着相似的审美趣味的,“姐姐”的设定很有意味,看到一半以为这个角色的设定是个哑巴,赵丹是帅的。对中国电影史意义重大的一部片

38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市井人性是左翼电影的血肉,也打通了文艺与政治的关节。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何那时的摄影机架得那样低,即便在表演和视听语言上都不够现代(也不该现代),但创作者的朝向却无懈可击——在高楼大厦之下,如蝼蚁一样的人民。小云那句话说得真是壮烈:“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

43分钟前
  • 57
  • 力荐

8/10。实质上没有摆脱戏剧味,注重单个空间的内涵,譬如木板上的旧报纸与人物活动(查字、魔术)衔接,是了解国难当头、白银出口的社会窗口,窗帘在小陈用影子表演鼓励小红逃走一幕充当了幕布功能。镜头隐喻不难看出本土化的特色,譬如古先生手拿着花一瓣瓣撕掉,联系成语辣手催花,工人粉刷城墙上太平二字,寓意粉饰太平。开头快速剪辑五光十色、迷失方向的城市气氛,从大厦顶部向底层下摇至结尾上摇,然后用迎亲队伍的纵向拉移,拍摄小陈东张西望的滑稽神态和阳台、市场招牌的环境造型,镜头结构的对比关系富有节奏感。利用鸟笼道具转场、和尚们笑理发店的日常趣味,小红在街头接客看到小云和小陈、老王欢快奔走,以及路截小陈,暗处躲藏的肢体语言、抚摸小陈胸前的纽扣表达的炽热情感,细节性自然隽永,结尾处理也避免了私奔投入革命队伍的左翼说教。

4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赵丹很潮很潇洒,周旋很俏很可爱,那个年代的片子居然比现在还活泼~~

4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镜头和表演能看出国外黑白片的影子,比预想的活泼很多,完全没有建国后电影的死板框架,说清新也不为过。

54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我们可以将《马路天使》形容为“报纸的力学”,是报纸中的律师广告而非小红的“被奸污”划分了影片的前后两个46分钟,人物从想象的,封闭而隐喻的低下层中转向代表法律系统的“高层空间”,最终被拒绝,折反,关于恋人暧昧的爱情喜剧逐渐终结为社会问题剧。而“白银出口”如同咒语般将人物转向城市空间,在影片中,是一个蒙太奇,自此《马》几乎是狄更斯的,默片如卓别林,基顿的影响依然挥之不去,通过追逐以及人物与空间的对立性展现喜剧效果。但《马》并不仅仅是一部类型片,在袁牧之这里,个体作为国家/民族的隐喻,在小红(周璇)的《四季歌》中出现的战争片段以及以阴影展现的“动员”,以及以小云之死结束的“未完成”结尾都展现了某种程度的对位,一种仅仅存在于早期左翼电影的“春秋笔法”在49年后被“意识形态询唤”替代。

5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