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浓浓的英伦风成功把一个涉及抢劫、杀人的黑色犯罪片吹得幽默无比,科恩兄弟在2004年对它翻拍可见原片的经典,要论一本正经的搞笑估计谁也比不上英国,他们骨子里的贵族范儿时刻要求:即便是表演喜剧也要让你发出“卧槽连这都能装逼”的高呼。他们的迂腐在《桂河大桥》里可见一斑,拼着为敌军造桥也不能质量有所偏差,或许是因为每个英国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超长待机的女王陛下吧。
歪斜的镜头下反射出的罪犯脸巧妙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狡诈、凶狠、愚笨、胆小......
一伙打算抢劫运钞车的犯罪分子计划租下独居老年寡妇的一室,方便日后行动,当几箱钱财成功运输到火车站,犯罪分子哄骗老年寡妇帮忙将它们运回家后,却不料被老太太发现了秘密。五个人救杀不杀这个老太太产生了激烈的分歧,而更离奇的结局还在后面......
本片的啼笑皆非正是来自这种傲娇的“不痛快”:明明是穷凶极恶的犯罪团伙,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却个个推脱、以致内部反目成仇狗咬狗一嘴毛。试想一下无论是韩国犯罪片还是美国B级片,如果有人敢阻扰自己的目的,向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偶尔一个心软十有八九必招来祸事。而我们五个“上能抢劫揍警察、下敢抛尸杀同伙”的恶人,面对柔柔弱弱的老太太时,都成了拿倔强长辈无可奈何的孩子。屋内戏虽然狭窄却亮点不断,屋外戏尽管地点鲜少变化却照样惊险。
不知道自己正在帮罪犯取钱的老太太被黑色的座椅包围,险恶处境可见一斑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成为一部黑色喜剧教科书里的典范,最令我中意的是它构图的精妙:老太太从一出场身边的建筑都是正常的,当伪装成教授的犯罪分子来到时,镜头给了歪斜小屋的一个特写:因为战争炸弹导致的地基沉陷,小屋内部歪歪斜斜,门、墙、画的歪斜首先给了观众一个信号:来者不善。当五个犯罪分子齐聚在小屋里,背景的门、墙因为沉陷而歪斜,像极了1920年《卡里加拉博士的小屋》里因歪曲表现的怪诞。犯罪分子的扭曲背景和老太太的规整背景形成鲜明的正邪碰撞。而伪装成教授的男主角脸色惨白双目深陷面颊消瘦黑眼圈浓重,活活就是德国表现主义里的疯子令人生畏。
小屋的位置也颇有玩味,两排房子紧紧挤着这栋横插的小屋,小屋后面就是呼啸的铁路,总有冒着浓烟的火车来来去去,被挤夹的小屋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康庄大道是它唯一的活路。
伪装成音乐家的犯罪分子作案后面对一群手无寸铁的老太太产生的反萌差相当吸引人,老太太喋喋不休的碎嘴既好笑又让人担心,可以说全片都处于这种让人纠结的喜感里,不知道是否应该期待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还是期待着老太太徒手治匪徒。又是帮忙抓鹦鹉、还要计算时间运钱,这一定是史上最难为的劫匪了。
影片的片头表现犯罪分子出场的7个镜头堪称完美:第一个镜头是老太太在商店询问她的租屋启示是否有人回应时,一个黑影倒映在贴满启示的玻璃上,预示着危险来临;第二个镜头是老太太离开商店时,一个黑色的背影静静注视着她,预示着危险出现;第三个镜头里老太太慢慢回家,而一个大白天也黑如浓墨的男人不紧不慢的跟随身后,这几步路虽然不快却令人心焦无比;第四个镜头里无人的客厅外窗户上倒映出一个黑影,视察环境的男人仿佛魔鬼;第五个镜头里男人的黑影倒映在厨房的窗户上,屋内一无所知的老太太正熟练地用木棍敲打水管随即准确无误的用水壶接水,既搞笑又恐怖的节奏简直折磨人;第六个镜头里男人走到门前,黑影里一只手慢慢伸向了门铃,门铃响起的时候,好戏终于上演了,这个时候感觉看的人都要变态了,明知山雨欲来,却是一往无前;第七个镜头最为有趣,一只被称作将军的白毛鹦鹉一身的毛缓缓炸了起来,导演用动物的危机意识提醒观众,魔鬼已进门,地狱模式即将开启。
片尾众犯罪分子窝里反的过程也是逐步走向高潮,轰隆隆的火车带着浓烟遮天蔽日的场景绝对是犯罪片值得学习的手法,浓烟之下危机四伏,人人怀有恶心却不知下一个枉死鬼是谁。看完结局之后,相信每个人都会在脑海里自动脑补扬子的经典动图,“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身不正连车子都是歪的!
一开始莫名其妙的几个人最后集中在一起谋划一起抢劫案,这几个看起来都不怎么样的人,最后居然做成了这一票。最搞笑的部分是在后面,几个人起了内哄,莫名其妙的都死掉,一大笔钞票留给了这个对于教会十分虔诚的但是我怀疑分不清基督教和佛教的老太太头上。
首先是喜欢这种老彩色电影的色调,温暖、祥和、明亮。
配乐直接表达角色情绪,比如,老太太第一次给贼头开门时的犹疑。这让老夫直接想到了猫和老鼠,哈哈。
片中悬疑气氛也不输希区柯克,例如,老太太的房子孤零零杵在街道尽头,左右两边无邻居,背后则是几条运输铁道,这就是希电影中常用的旷野恐惧症。
另外,贼头明明自称是教授,而中文片名却是贼博士,不妥,应该叫贼教授。
正因为经典,才有翻拍,04年好莱坞就翻拍了此片,还是汤姆汉克斯主演。
对比一年后在《桂河大桥》中,古板严谨的英国军人形象,很难想象Alec Guinness在这部黑色喜剧中能猥琐狡猾到这种程度,虽然有些着相,但也说明这位奇人演技果然了得。
编排很精巧,老太太是最终boss,执着又正义,罗嗦又天真,像超能赛豆隆一样将凶残狡猾的歹徒制得团团转。
能看出后世很多片子是受其影响,比如《一条叫旺达的鱼》。
到2010年5月3日,片中所有的主演,现在仍在世的只有Herbert Lom,就是那个最冷峻的拿小提琴像拿抢的黑西装男。我对此人颇有印象。
本片的主人公,房东太太的亮相,颇有隐喻色彩。在警察局门口,她停下脚步去逗婴儿车上的小宝宝。结果小孩突然哇的大哭起来。这着实吓了她一跳,也惹得妈妈们冷眼相看。此处细节,似乎是在暗示这位身材矮小面颊红润,带着花边礼帽的英国老太太,有着与其外貌装扮完全不匹配的破坏力。而对于这种破坏力的威力程度,观众只有到了影片后半程才能充分体会。从进入警察局后老太太的言谈来看,我们还能够确定:她是警察局的常客。当然,不是通常的意义的那种常客,而是向警察们倾诉她的奇思幻想。这一铺垫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影片的结局。
老太太刚从警察局回到家中,便有客人拜访。从屋中视角看去的门窗上的黑色投影与阴森的背景音乐,昭示出来者不善。门开了,外面站着的是教授(也就是伟大的亚力克吉尼斯)。所谓的教师其实是劫匪的首脑,他正策划了一起抢劫,需要找一处合适的公寓做为犯罪赃物的藏匿点。交谈参观过后,教授咨询老太太,他是否可以将二楼房间作为业余乐团来此排练的场地。老太太很痛快地就欣然应允,因为她自称很喜好音乐。自以为聪明的教授此时暗自窃喜。
接下来,导演没有把教授一帮人当作纯粹的笨贼去描写。他们的抢劫成功了,而且相当顺利。之后,利用无辜的老太太替他们运回赃物的手法似乎还颇为高明(虽然期间因为老太太的鲜明个性曾一度让他们提心吊胆不已)。好事尚且多磨,更别说犯罪了。就在他们准备瞒天过海将赃款分装在乐器盒中带走的时候,其中一人漏了马脚。于是,如何处理已经碰巧知到内幕的房东太太,便成为教授一伙人能否最终逍遥法外的当务之急。可是谁去杀这个手无扶鸡之力之力的老太太呢?他们决定用最民主的方式:抓阄!结果,上校“不幸”成为第一个死刑执行人。在焦急和心虚地等待结果时,其余劫匪们坐在客厅闲聊,为自己行为的开脱。话语间也多少也反应了他们对老太太的巨大威力已经有所察觉。
:她是自找的。
:也许她这辈子都在自找。
:是,看看那个可怜的街头小贩。(由于老太太的掺和)十分钟之内他就倾家荡产!
不过,察觉又能如何?已然大祸临头了……
喜剧电影的表演者并不一定是纯粹的喜剧演员。一个性格演员,在特定故事背景,特定的环境下以及特定的人物性格特征反差对比,也可以很轻松的使人发笑。本片中角色形象设计,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授自不必说了,脸部造型凸显了眼神中所流露出的狡诈。扮演者亚力克吉尼斯出演过多部伊林喜剧。包括仁心与冠冕,薰衣草山的劫匪,白衣人,老妇杀手等。作为一个成功的性格演员,他不仅适应不同风格影片风格,也可以与不同演员相互配合。而这些正好符合伊林所一贯强调的“团队精神”。赫伯特罗姆扮演那位始终黑衣黑帽打扮的则透着冷酷无情的路易斯。这是他第一次出演喜剧角色。用导演的话说“他似乎还不清楚自己那样(冷酷的)表演其实实在很有趣”。塞瑟尔帕克的上校和丹尼格林的高大威猛者明显的智力发育迟钝的前拳击手形象也都各具特色。而彼得塞勒斯扮演的哈利,一看就是神经紧张胆小怕事之徒(此外,天才的塞勒斯还为那只多事鹦鹉配音)。这是他所出演的第一部重要的电影。之后不久,塞勒斯和罗姆一起主演了产生深远影响的喜剧系列片《粉红豹》。两人在片中塑造的警察局里的死对头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劫匪的选角和表演都十分出色,但是为影片成功贡献最大却是,房东太太的扮演者77岁的凯蒂约翰森。老太太1894年就登台表演,1932后只在几部电影中扮演过一些小角色。可凭借此片的出色发挥,她一举获得1956年英国电影电视学会的最佳女主角奖。约翰森,由于外形上娇小柔弱,与五大三粗的劫匪之间上的产生强烈形象反差。而这种反差在她最后把这群大老爷们逼的手忙脚乱抓耳挠腮甚至%&%&之后,才更具喜剧效果。对比之下,科恩兄弟的翻拍版中的黑人房东太太明显过于壮硕了,使观众失去了享受以弱凌强的快感(而这还只是翻拍版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导演对演员本身可以毫无喜剧素质的要求。他可以不是喜剧演员,但是多少应该带点喜感。如果吉尼斯本身不具备某种天生的幽默感觉,我想即使他是一名出色的演技派演员,即使他再有能力和同仁们打成一片,恐怖最终不可能塑造好伊林喜剧中的角色。本人之所以不太喜欢《六人行》,就在于剧中的这六个人基本没有喜剧素质。笑点完全来自于台词,而不是他们的表演。这一缺陷,从他们后来各自在其他一些影视作品特别是喜剧作品中的表演以及反响上,也能得到验证。而且演员形象与风格也太过相近,缺少喜剧式的对比与反差。A身上发生的故事搬到B身上也照样适用。反观其他一些的美剧我爱雷蒙德、宋飞正传这方面就做的不错。看看宋飞的三位好友中的两位(一个秃顶矮矬,一个神经兮兮),以及雷蒙德的性情古怪的哥哥、父母,与之相关的故事或笑点基本是都是和主人公的外貌身材以及神经特质相匹配的,也就是说,是只能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本片上映于1955年。它是伊林公司的最后一部杰出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导演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在伊林的最后一部作品。之后不久麦肯德里克就远赴好莱坞发展。仅仅隔了两年,他就导演了也许是其本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成功的滋味》。不过此片没有喜剧,只有黑色。
另,BFI说《老妇杀手》此片的潜文所指:制约社会进步和创新的英国保守势力之顽固。片中,小个子的房东老太太与她的同龄老姐妹们代表着这股保守势力。而创新则表现在吉尼斯犯罪团伙的某些偷盗与谋杀的实施手法上……个人感觉这潜文的视角很神奇!
太Brit太黑了哈哈哈。粉红老太太絮絮,敲起水管来梆梆震天。我想rua鹦鹉。Guinness可爱。诶没有看过科恩版🤔 真·蒸汽朋克感max @美琪
#重看#叙事极为精简高效,开场短短几场就勾勒出人物性格、奠定行事动机、暗示因果联系,堪称圆融的小体量剧本,90分钟内起承转合自如,将一个小团体内部的内讧描摹得趣味十足。 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英国就自动赋予了某种“现实”感,暗埋的细节在不动声色间生效。秉持典型英式喜剧特征,自黑功力一流,富于黑色幽默,笑点又冷又迷,轻巧而不失优雅;万不可小觑任何一个(英式)老太;群像精彩。火车场景在福尔摩斯中用过。
这一定是影史上最最诡异而又最最神奇的一团蒸汽!麦肯德里奇拍出了他眼中的典型英国与英国人,这个美国人的视角精准而又怪诞。据说影片拍摄之时吉尼斯正闹牙痛所以他用那种咬着半边牙的方式诠释了教授这个人物,且不说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至少吉尼斯这次又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并且被很多后人模仿。
你拍一我拍一,老妇说稀奇,五个贼儿来,一个烟囱摔下去;你拍二我拍二,老妇爱音乐,四个贼儿来,一个篱笆敲下去;你拍三我拍三,老妇把门串,三个贼儿来,一个匕首捅下去;你拍四我拍四,老妇打瞌睡,两个贼儿来,一个悬梯倒下去;你拍五我拍五,老妇喂鹦鹉,一个贼儿来,一个不剩火车摔了去
相比科恩兄弟的翻拍版,这个显然更有趣。尤其是那个可爱的老太太,亚利克·基尼斯也有很好的表演,哦,还有彼得·塞勒斯
黑色荒诞喜剧,Alec Guinness装假牙自黑是最大亮点,收场草率,可能编剧也不清楚该怎样编写合理的结局解释。Peter Sellers彼时还是新人,戏份不多,且虚胖像二愣子。
头一回看伊林喜剧,剧作真是精妙圆融啊。偷盗结束后好戏才上演;以弦乐演奏作为掩护恰到好处地在喜剧片中中和了盗贼身份的邪气(吉尼斯完全呈现了这两个字);又安排一个最传统的老太太作为对手,一对五的数量落差和形象上的巨大反差不仅完美营造了戏剧张力,也为喜剧效果的落地打好了基础。在这之上,再添上五个老太太登场、五个贼相继“消失”、钱财的最终归属、首尾的完美呼应等精彩的处理,怎能不叫人看得尽兴而归。
老版的《贵妇杀手》,伊林公司出品的经典犯罪喜剧,科恩兄弟曾进行过一次不太成功的翻拍。这是导演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在英国拍的最后一部作品,之后他来到好莱坞拍摄了《成功的滋味》。影片入选了《Time Out》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佳100部英国电影”,值得一看。亚利克·基尼斯确实迷人啊。
满怀希望的以为会比科恩版好很多,结果完全没笑,。。我笑点太高了?
“没有一个好计划会包括怀博菲丝太太。”这真是一部非常英国的电影,抢劫只是一个无关重要的铺垫,真正的故事发生在成功之后,发生在每一个劫匪和老太太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上。仿佛冥冥之中自有主宰,最后上帝将幸福赐给了善良的老太太,也便是间接地赐给了世人。
那个年代的坏人,比现在的好人都好。。。
8.0/10 分。初看,重制版OAR蓝光。1955年的片子,可圈可点。精致巧妙的英式冷幽默,和现在美国人的粗俗野蛮吵闹完全不同。。。导演和编剧却是美国人。。。汤姆·汉克斯主演了2004年的翻拍版。
alec guinness is class.
8。科恩兄弟翻拍片的原版,Alec Guinness太猥琐样了,汉克斯比之还是有差距的,Sellers想不到当时长的这么胖。小老妇也比科恩版里的大黑妇出色。
三星半。世界倒置的荒诞,加上黑色幽默。精心密谋的坏蛋一直在摔倒,被困,寸步难行,蠢得没边儿。而无心插柳的老妇人,似乎手握上帝正义的法杖,用一杯热茶,三只鹦鹉,生活琐事碎碎念,就把几个人耍的团团转。想法很好,就是坏人太弱,不够蠢也不够曲折,让这场游戏总是失衡。
11th BJIFF No.14@小西天。4k修复版。第一部伊林,还是看不来这种笨贼一箩筐式喜剧。睡了最近在影院最长的一觉,得有近十分钟吧,不过比左邻右舍还差点意思。这火车一趟趟的,够多少个白日焰火开场啊。
coen的翻拍原版。画面有些凌乱,故事如果是原创就很有趣,但是相比coen我总觉得不够黑色幽默。有些细节交代得很粗糙,鹦鹉也不如黑猫来得更具有诡异的喜感。最后大家相继死去,coen讲得很靠谱又很好玩,相比老版有点让人担心。
结构分配有些不合理,导致后面节奏太拖。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很看重单场戏的处理,反而有些忽视转场的作用 with yy
部分网站对本片的描述是黑色喜剧,但电影表现出来的气质却是Cartoon的。这倒不是说电影幼稚,而是其手法尽可能回避了死亡的具象,并且夸大了人身上的某些因素。进一步说,这些死亡是寓言的,而蒸汽恰如来自冥域的幽灵。正因我看不见这些死亡,我才反复咀嚼它们,而那一瞬间正是自我训斥的瞬间。
@美琪 满是英式笑梗,第二部《曲终梦回》片尾的“英国制造”章应该加盖在本片嘛!不黑警察就像是少了cup of tea,心疼警察叔叔这次别想破案了,急煞个人,整体的情节推动力来自于这帮子笨贼还算有人性;剧本赞,连已经沉降的老房子,周边环境,每个细节都能发挥作用;以及未免太正能量,一个人礼貌、善良、正直、信任别人,便能发财了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