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小青年瓦力,因为容貌普通、个头不高、学历较低,而被分到了农村工作,负责垃圾整理工作。他心态很好,工作也很努力,还很有兴致地利用捡垃圾的工作捡了很多饶有情调的玩意儿,装饰自己的铁皮小屋。
有一天,一位长相白白净净、很萌很萌的大城市女城管被一辆超豪华超帅的车子送到乡镇垃圾站来。小青年对她一见钟情,不仅在大大的垃圾场里跟人家玩躲猫猫,还偷看人家小姑娘睡觉觉;他总想拉人家白嫩嫩滴小手,就把她骗到自己的铁皮小屋里去,想要以休闲小游戏加小电影儿的方式玩浪漫,骗倒人家,结果反倒武功高强的女城管差点儿拆散了他的铁皮小屋。
一不小心,女城管因为一株植物变成了植物人。瓦力很伤心,不停地在女城管耳边喊她的名字——伊娃伊娃伊娃伊娃……伊、伊、伊娃!!天可怜见,惨绝人寰啊,可是女城管没有再醒来,她沉睡在了这片到处都是垃圾的乡土。
瓦力还是对沉睡中的女城管很好:下雨天给她打伞,沙尘暴来时给她套上大外套,他给她做电击,结果自己被电地七荤八素;浪漫也是全套的,他用彩灯绑着她带她出去逛街,划船带她游湖,在电线杆上刻字向她表白,还一起并肩看夕阳……好浪漫的哇。可是她还是没有醒来,她不讲话也不笑,于是他连玩最新的任天堂游戏都失去了兴致。
有一天,那辆超豪华超帅滴车车又来了,它带走了沉睡中的女城管。小青年瓦力奋不顾身地爬上了那辆超豪华超帅滴车子,用一只手臂攀着车身,追随女城管而去……这一去就是十万八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里啊,中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此处略去不说。
总之在女城管的总部,最先进的医学挽救了这位睡美人,是的,她醒来了,她与我们的小青年瓦力终于团圆了,并且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伟大使命。尽管小青年发现,原来女城管是宇宙最大恐怖组织和黑社会团体的底层成员,但好在她一心改邪归正。
他们总是一个追着一个,一个被抓了另一个又去救;他们弄脏了人家干干净净的总部,还在外太空用泡沫灭火器玩双人滑耶!最关键的是,女城管终于和小青年在共同历险中培养出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不仅让他又搂又抱,还手心对手心练了玉女心经——即使我们的小青年瓦力,他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最终还是在女城管深情的照顾下,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春天。他们带领解散后的恐怖组织和黑社会团体成员回到垃圾站,开始全新的质朴而美丽的生活。
这就是机器人瓦力的故事。对于哭点很低的我来说,在很多桥段儿都眼泪哗哗滴。看完之后,很同意总结:美国人YY完了人和金刚,现在又来YY机器人和机器人了。话虽这么说,还是对瓦力这个小青年充满了好感啊,虽然长得惨了点儿,虽然是个三等残废,虽然工作不体面还没房没车,但是,我还是默默祈祷,神啊,请把我的男人变成瓦力吧——
让他像瓦力一样充满生活情趣和无限的创造力,Ipod架个放大镜就成了液晶电视耶;
让他像瓦力一样不浪费粮食,太阳能充充,环保又节约;
让他像瓦力一样不抽烟不喝酒,一抽屉的ZIPPO都当垃圾扔在那儿;
让他像瓦力一样交际单纯,除了一只性别不明的蟑螂之外,我是他认识的第一个女人,美若天仙;
让他像瓦力一样深谙浪漫之道,古典音乐顺手拈来,看夕阳、挂彩灯、放烟火一个不拉;
让他像瓦力一样喜欢两人形影不离,上班要带上我,出去玩要带上我,连打任天堂游戏也要我在旁边看着才可以;
让他像瓦力一样除了我心中没有别的女人,在那么多一模一样的白色蛋状物中还能认出女城管;
让他像瓦力一样信任我,即使看见我上了一辆超豪华超帅的车,也不会怀疑我是傍大款去鸟;
让他像瓦力一样对我不离不弃,即使我被大款绑架了,也要奋不顾身追上来即使追到外太空;
让他像瓦力一样永远对我充满新鲜感,无论在任何地方看见我,即使情况再危急,还是会开心地跳起来,并大喊我的名字;
让他像瓦力一样把我的名字铭刻在他心里,即使缺胳膊断腿,即使换了主板,即使短暂失忆后,还是会想起我是谁,然后把我拥入怀中……
噢,瓦力、瓦力、瓦力,这是我心中最新的好男人。
神啊,请一定一定——把我的男人变成瓦力吧。阿门。
相对于东方人而言,西方人是抱有极强烈的末世情结的。这与闪族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关,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都告诉信徒们,人类历史最后将终结于“最后审判日”。所以好莱坞电影习惯于把未来想象成世界末日,《明日之后》里的洪水,《黑客帝国》里的电脑,《我是传奇》里的病毒,《人类之子》里的绝育,色调都是冰冷的,氛围都是恐慌的,心灵都是绝望的。
《WALL-E》无疑也是怀揣着对人类未来的忧虑而产生的。统治地球的垃圾,漂泊宇宙的飞船,肥胖失重的男女,笨拙僵硬的机器人。地球上除了不死的小强,已经别无活物。
只是电影呈现末世的时候,用的是与众不同的暖色,黄土、铁锈在夕照下都显得静谧安详。在没有其他任何生命迹象的情况下,连蟑螂也显得可爱亲切。虽然从人类的视角来看,那空旷无边的荒原总透着些些悲凉,但是我们的男主人公的生活却是那样充实。每天都扎扎实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顺便收集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下班后带着宠物到处溜达,然后回家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总之,WALL-E同志白天是劳动模范、收藏家,晚上是文艺青年、小资男。
本片的可贵就是在于,并没有把人类在末世该有的心态强加在机器人身上。整个世界是清静的,但并不冰冷;一个人是孤单的,但并不恐慌;700年是漫长的,但并不绝望。WALL-E不是《荒岛余生》中的汤姆汉克斯,也不是《我是传奇》中的威尔史密斯,他不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没有过群居生活,没有猛然间脱离集体的失落感,所以能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
机器人到底有没有情感,有没有性格,这是伦理学的范畴,本片不是《人工智能》,不会按照这个话题探讨下去。但如果一定要从情感上来说,本片里的机器人无疑都是有血有肉的。WALL-E的单纯执着,EVE的机敏干练,M-O的一根筋,都是能够从举手投足间体现出来的。那么,这些性格是如何产生的?我以为是从习惯和环境而来。仔细对照一下,以上三位的个性,不都与他们平时的职业习性有关吗?
但是,WALL-E与飞船上的机器人又有所不同。EVE和M-O完全是依赖指令行事,所以他们的性格都是人类附加在他们身上的。而WALL-E自行生活了700年,没有人给他下达新的指令,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思想。他每天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必然会发现许多见所未见的玩艺,于是会对世界产生好奇心,然后从中得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他每天晚上看爱情电影,感受到电影中角色的幸福,于是也开始向往这种幸福,小小的机器人也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梦想。他对那株小草的爱护保养可能是来自好奇心和收藏的习惯,也可能是出于某部电影的启示,产生了这样一个直觉——这株小草或许是打开与人类沟通之门的钥匙。
所以,一方面作为一个机器人,WALL-E在心灵上要比人类强大许多,不会因为失去交流而崩溃;另一方面,他又在与从前人类的虚拟相处过程中,产生了与他人交流的渴求。WALL-E的独特性格正是这样逐渐形成的,足以解释他在遇见EVE前后的生活状态和行为。他学到了人类的传统美德,又不具备人性中的种种弱点。而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指引已经堕落的地球人后代完成他们的价值回归。而且,只有这样有理想有纪律有情调有爱心的四有青年,才会轻松打动野蛮女友式的EVE同学。
开篇长段的无对白场景,以及人类和机器在飞船里的斗争,这些颇有点向《2001太空漫游》致敬的意思。其实让男女主人公说不出话来,是很有道理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爱情或许需要甜言蜜语的调料,但是恋爱过程中最关键的往往还是行动。偷偷摸摸地张望、迫不及待地展示收藏、坚持不懈地为她打伞、紧张羞怯地牵手看日出……这么多情窦初开男的举动活生生展现眼前,难道还需要说什么来表达爱意吗?
如果说机器人的无言是由于自身能力的缺陷,那么人类却是因为长久单调、浑浑噩噩的生活而失语的。君不见连飞船里的高级知识分子——船长也需要电脑的定义才能了解大海、跳舞这些词语的含义吗?电影中展示历任船长的照片,一个比一个肥胖,暗示着人类的物质益加丰富,而精神却益加贫乏。飞船中的人类由于生存空间的狭小和生活场景的局限,已经变得毫无追求,每天都“坐吃等死”。反而是地球上形影相吊的机器人WALL-E,每天受到电影中从前人类的生活状态的感染,有着对梦想的坚持和对沟通的渴望。这个乡下小土冒在飞船中的作用跟那株小草一样,都给予了“城里人”重返从前那个充满希望和温情的地球的信心——我不要生存,我要生活。
本片也有很多幽默的情节,但都是淡淡的、不经意的,并不像美国其他大部分动画片那样夸张无度的搞笑。所以在观看的时候,我只是偶然会莞尔微笑,不会跟看《功夫熊猫》一样开怀大笑,这与本片温柔细腻的风格分不开,也是本片偏于挖掘人文内涵、展示人文关怀的意识的体现。《功夫熊猫》并不是没有内涵,但它的基调是娱乐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好玩,观众笑过以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本片也不是没有娱乐性,但是它向观众传达得更多的是情怀,观众看过以后不管是感伤城市孤独、反思现代文明,还是触动初恋回忆、向往纯真美好,都已经不由自主把电影与现实联系在了一起。从这方面来说,我很反感中文译名“机器人总动员”,“总动员”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热闹、那样浮夸,与本片中祥和的氛围、质朴的爱情是极不相称的。
《WALL-E》就是这样一个浪漫的末世预言,通过一个未来机器人身上保有的那些古老温润的品质和理想,让现世人类检视自己在工业文明中逐渐丢失的生命价值。或许看完电影后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只身守望在百年洪荒中的WALL-E,和随波出没在茫茫人海里的我们,到底哪个更加孤独呢?
我仍能清晰的记得那个女“专家”在电视节目里大放厥词的神态。她说,电影工业发展到今天,几乎任何手段都已经用过,想要创新基本是不可能的。女“专家”的言说把我气得掌心冒汗。我搜肠刮肚,以寻找能够证明她是傻逼的素材,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皮克斯的动画。
确实,你应该对一些人和事物抱有信心。因为他们的创意和诚意总能化成一个结实的巴掌打在那些表情轻蔑的脸上。美国有皮克斯、日本有任天堂,而我们还没有那个叫人满怀信心的巴掌。皮克斯在拍摄《瓦力》之前就放出话来,说要创造一种拍摄电影的新方式,从而改变电影史。话说得很“大”,却也不是大而无当,总的来说,我喜欢这种“大”,这是一种气势,一种信心满满而又咬着牙一定要改变点儿什么的气势。电影史有没有被改变于我而言毫无意义,反正《瓦力》的精彩已经足够让我瞠目了。当我们还没来得及为我们的动画片分好级,划定出界限的时候,人家已经在试图拆毁所有条条框框,力求把电影变为一种更新奇的体验。
“想要创新基本是不可能的。”无论这是不是一个浅显的电影常识,我都讨厌这个说法。因为这是一种缴械的姿态,一种叫人丧气的口吻。对于中国电影,有太多这样那样的常识,而缺乏尝试。
头脑要接轨,就要去尝试出轨,否则,就会在胆战心惊中卧轨。《瓦力》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技术手段上的强大,还有其对全人类的生存以及世间美好情感的温柔关怀。依我看,这是最好的电影,可以写进教科书,符合八荣八耻,却被拒之门外。
中国导演一次次的挑选那些蹩脚的题材,以彰显其“文艺”与“个性”,他们靠反应“穷人的生活”来丰足自己的银行账户,靠出卖真情感来换取群众的眼泪与口碑。好吧,这些我们按下不表,秋后算账,先让我们把电影做好看了吧。大片同样动辄几个亿,要群星闪耀,要各种元素荟萃,可惟独不好看。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似乎永远是个打工的,因此早已失去了所有的诚意,除了展示自身的丑恶以满足西方人的猎奇心理我们别无它法。你让我们也去拍一个声势浩大的史诗,我们就会拍得很搞笑,不是我们太幽默,是我们真的无从下手。
因为我们总是那么的忽视内心的真实和对这个世界的好感。
电影变成了我们自己,相信金钱与丑恶,以至于让我们的眼界一天比一天逼仄。这个不爱冒险、浪漫稀有的国度啊,于电影于艺术,其实是沙漠也是绿洲。我相信这片土壤会催生天才,可是现如今电影界的规则与玩法却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产生将才。“大师”们先别忙着为自己建造丰碑,不妨扣住胸口,自问一下,能拍出《瓦力》这样的片子吗?承受得住这样的美好吗?
在破败的地球边缘,在处处智能化的飞船,在浩瀚无际的宇宙,瓦砾都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喊着“伊娃”的名字。作为观众,每一次都被这简单的叫声感动,因为其实多么复杂的形式,都是要表达相同的内核。惟其简单,才锋利,才更震慑人心。如果中国的导演能像瓦力一样,对电影这样渴求。那么也许你不用拉大投资、不用请大明星,也会令我们感动的泪下,从而坐在电影院里,亮灯后,也不想离去。
草威
脉搏:
http://www.mtime.com/my/caowei/
陈奕迅都为你唱歌了
确实浪漫得一塌糊涂,想哭。瓦力一边自娱自乐一边孤独地生活就是我本人
堪称完美的动画作品。
Just need someone who will look after you
很久没看过这么可爱的动画片了。瓦力什么都不会说,除了那一声声执拗的:Eve!他们在星空画出美丽的弧线,他们无意间守候了一份真正的爱情。
乡村小屌丝恋上了城里的白富美,整部影片既有幽默搞笑又有感动的地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有强迫症的清洁机器人,真的很可爱。同时,这部片子还教会了我们保护绿化的重要性,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再也没有比《瓦力》更美的动画片了!谈到Wall·E的来源,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否认了“ET”或者“霹雳五号”的说法(尽管外形很像),他只承认自己创造Wall·E受到了“小台灯”(Luxo)、双筒望远镜、R2-D2、迪士尼乐园“星空之旅”的机器人、卓别林以及伍迪·艾伦的影响。
浪漫得一塌糊涂,像废墟中开出的花,像牵手散步的下午,像世上所有伟大的爱情。
walle很傻很可爱,eva很酷。
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eva
这是一只安卓和苹果的故事么。。
等你苏醒的日子,比我在地球上的百年还要久。等我记起的时光,比你在太空里的百年还要长。原来牵手就是电极线碰触产生电流,原来跳舞就是消火栓喷射产生动力。生了锈的身体也会激动,液晶屏的眼睛也能流泪。我们不用戴上眼镜吸食补给,只要给你缠满灯泡就能发光,给我传输信号就能复活,有爱就不孤独。
看完只想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它……
我看哭了。。。
那小眼神太可爱了~
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机器人总动员》这个烂译名错过它的!太出色的一部动画了,你找不到替代品的。默片,看似简单又非常复杂的设计,怎么那么棒,那么感人。
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欢这部总共加起来还没有几句台词的动画片
准备看第二遍
懒散的舰长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不要生存,我们要家,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機器人談戀愛也避免不了男女搭配的窠臼(叫Eva倒有夠諷刺),就更不用説亙古不變的雙眼雙手擬人造型...人類的想象力其實很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