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 更新: 第12集
导演: 江丰宏
主演: 赵文瑄,赵正平
类型: 电视剧 地区: 大陆语言: 国语年份: 2015
简介: 人过中年的伍郎(赵文瑄 饰)是一个出生在台南的个体经营者,他从事进出口商品的生意,专门负责替客户寻找有着特殊意义和风味的异域商品。伍郎独来独往,举止得体,优雅绅士,其迷人的外表下更有一颗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无上美味的纯正吃货之心。借着工作之便,他得以有机会周游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依靠多年来所锻炼的敏锐直觉,锁定那些隐..详细 >
长篇影评 1 ) 天下吃遍,美食永远2007年,比尔·盖茨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随着在线视频产品日益发展,互联网将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观看影像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通过传统电视台媒介单一的观看视频。网络剧的出现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对传统的电视形成的冲击。或许,电视网络化将是一个趋势。《孤独的美食家》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它的发生、演变,可以是为了电视剧本身增添了新的活力。不过,透过《孤独的美食家》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下的影像已呈现出多元化,不仅仅是内容的多元,也是表现形式的多元,对于传统文化通过网剧专栏的形式传播,定然会走出一条新路。 诗人T.S.艾略特曾言“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中。”饮食文化之于民族,民族之于民族文化,都具有历史的独特的记忆,它好似树的根一样,需要深深地扎入泥土,并反哺滋养一方水土。《孤独的美食家》以纪录片式的展现了中国民族的饮食生态和习俗,乃至整个生态文化。本剧不单一的介绍饮食,更是以故事的方式全方位的,恰到好处的将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延伸而出,从而给人制造一种进入美食文化乐园的幻想,甚至构建一个由导游带领大众一起欣赏这个自然和谐的国家空间,展示出这片土地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之美。 “纪录片是一种具有跨文化、跨时空的传播属性的媒介形态,担负着记录社会、国家形象传播、国际文化交流和历史文化解释权等重要使命。”具体而言,《孤独的美食家》表现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核。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将其运用到人情世故之中,则显示出了一种独具中国魅力之情。看似收集偏方的医馆老中医,实则是以收集之名捍卫中医的权威。一方面,拿到偏方,中药店老板(赵正平饰)问好地址后,然后报警,将其摧毁,不能再让江湖骗士胡乱行医;另一方面,则对弱者给予合理的帮助,让其度过难关。这都无时无刻彰显出中国本身的和与善的文化内蕴。 《孤独的美食家》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饮食文化宣传,虽然原版故事来自日本,台湾篇却也是非常接地气。而这跟几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国》有所不同,它不再单一的以某一个地点的美食制作方式来表现,而是以人物的游走来介绍,从而更具有趣味性的凸显出“就地取材”、“就地化味”、“就味品人”、“就人成文”的特征。从中药馆出来的伍郎(赵文瑄饰)来的饮食街,边走边吃的形态,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的将手中的美食展现而出。不管是原汁原味的药顿排骨,还是”喜欢的爱不释手”的金黄色的臭豆腐和能拔丝可乐饼,等等,都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感受食物给人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与优越感。也正是这种特质,我们才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中,领悟到美食文化带来的关于文化传承、家庭观念、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的哲思。 “文化发生、文化隔阂、文化交流和文化选择等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并非静态的,而是在文化场域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当然,文化的传播也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到新世纪孔子文化学院的建立,宣扬儒学,再到现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华民族以彰显出民族文化自信。在《孤独的美食家》中,透过饮食文化卷入我们日常生活,成为当代人主要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以至于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而在这空间中,我们又看到了散落在民间的中国美食文化,看到了民族的魅力。正如威尔伯·施拉姆所言,文化“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 《孤独的美食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些传统的食物再现在人们眼前,也将这种饮食文化与人文关怀表现而出,让人更加简便、快速的在更为立体的空间中感受到民族饮食文化之美,之情,之思。
2 ) 味香客自来 其实我没看过日本版的《孤独的美食家》,漫画倒是看了一本。但是我看过《深夜食堂》,所以我喜欢这个版本的调调。 台湾有一群被评为年度通告王的艺人,可能在大陆的关系,平时真没看过他们有什么影视作品。不过是在《康熙来了》上熟悉那一张张面孔,而这部电视恰好有他们客串,感觉还挺亲切的。 描述美食,真的不容易。我能想到的词,也就那几个大家都听到烂的“肥而不腻”、“外酥里嫩”、“入口即化”......所以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或影视能表达出让读者和观众有越看越饿的冲动,那就是成功的。但其实,找到好的表达方式,不需要有太多的词汇也可。《康熙来了》也经常做介绍美食的单元,每一次令我垂涎欲滴的并不是嘉宾对食物的介绍,而是胡天兰老师咬下一口后发出的那一声:“嗯!”就如这部电视里,赵文瑄饰演的主角五郎,总是以极其简单的:“好吃,好吃!”收尾。 不过,这部片差评如潮也是有道理的。首先,说是中国版,模仿日本的痕迹太过明显。例如节奏,你走到任何一家餐厅,不会看到一个中国人走路和吃饭如此一板一眼的拿捏姿势。吃东西的速度也不是掺杂如此之多的细节,不自然便是做作。其次是美食,明明是台湾篇,光一个三文鱼就出现了三集之多,虽然不是连续的,但台湾美食值得介绍的真的就这么少吗? 我推荐它的理由并不是因为拍得足够好,而是中国人终于有勇气尝试做和美食相关的影视了。我觉得历史人文让我们觉得吃东西就是填饱肚子这样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是时候让大家慢慢转变为享受美食。我特别特别羡慕五郎先生吃到走不动的那感觉,但女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似乎会被各种嫌弃,还好我不在乎。 总的来说,台湾篇至少拍出了人情味。期待第二季,希望能拍出符合中国人的味道,不要再刻意模仿小日本的feel啦。
3 ) 满篇一星两秒就弃什么鬼??!有这么差吗?秒差评的都有认真看吗不能否认有很多槽点,吃饭太小口,煽情太过,美食太少,然而认真看一集,会发现是并不完美的诚意之作,改编有缺点,但符合国情。一批日剧原作党别急着对比否定,觉得此剧达不到自己的逼格,给条活路行不,耐心点再一星行不??难道以后只有婆婆妈妈情感剧给大叔大妈看,穿越仙侠幼齿看,中间段只看美日韩英剧,国剧就算想向你靠拢,也会一脸嫌弃外加嘲笑讽刺挖苦,表示各种看不上,就显得你有品??反正我和我妈都看的很开心
4 ) 人间百味都吃透东方人讲究生活的品味,不仅仅是贪恋口舌之欢,更是对美食提出了修身养性,提高人生境界的要求,所以能化平常为传奇,在一茶一饭,一豆一菜之间,孕育出生活的滋味。一如远远的《饮食男女》和《食神》,把那人生感悟和梦想都做在美食里,黯然销魂,而近几年中日两大友邦都大力开发,这边《舌尖上的中国》尽显大家底蕴,那边《深夜食堂》情调动人,先后推出中国版和日本版,也有《小森林》的清香无双。 现在,又一档由日本畅销漫画改编,先在本土大放异彩后引进中国的美食剧来啦,这就是比深夜食堂更具故事性,比舌尖更接近生活,比真实的餐馆更梦幻,比梦里的大餐更开胃,比大多数网剧有更多明星的《孤独的美食家》,目前已经在网上热播了,无论是自认无鲜不尝的吃货们,喜欢走心故事的网友,百无聊赖寻找刺激的宅男,还是品味不俗只看精品好剧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日版“孤美”已经播出四季,还没看过的观众大可不必遗憾,优酷打造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选择在台湾拍摄,故事中很有台湾电影的小清新和偶像色彩,食物更是新意十足,贴心又养胃。除此之外,还有一众明星来养眼,高捷、李天柱、卜学亮、李志希等老姜,小甜甜、陈建州、修杰楷等青菜,还有过路的陈司翰、阿本、NU'EST等鲜肉,众星拱耀的则是国民帅蜀黍赵文瑄饰演的美食家伍郎,出道二十多年颜值仍然屹立不摇,不禁让人回想起了最实的《喜宴》和《饮食男女》,真是冥冥中与美食有缘分啊。 话说伍郎这一次游走台湾,寻找能祭五藏庙的吃食,第一集就遇到了大学生蓝小本,从此被卷入蓝色三代的音乐之争中,蓝小本与爷爷爸爸都是萨斯风乐手,父亲当年因为沉迷爵士而酿成大错,也不支持女儿玩爵士,爷爷却希望孙女能活得自由自在,在伍郎的帮助下,祖孙三辈同台,消解了一场长达20年的情感隔阂,在这一集中,青春、梦想、亲情与音乐、美食轻灵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沁入心脾的感受。 由此不难看出,《孤独的美食家》在制作方面还是相当大手笔和追求完美的,画面没的说,音乐也不是轻易给,除了品冠演唱了主题曲《一个人不一定不快乐》,新生代歌手刘思涵演唱片尾曲《OH!Let it be》,两首歌与主题相当合拍,就连选演员也是追求零穿帮,扮演年轻爵士乐手蓝小本的正是台湾乐坛新偶像林逸欣,人美歌靓,技艺更是非凡,就是从奇美管弦乐团出道,对口的专业,加上表演经验也是不俗,足见,中版“孤美”还是在强情节中追求一定的纪实色彩的。 而在第二集中,伍郎则无意中参与了一位中药铺老板高价收药方再低价出售的人间奇事,而其中的奥密揭开之后是非常的感人至深。第三集中,伍郎又和狗仔记者一起来到珍珠奶茶店,追踪珍珠奶茶引发的唯美爱情故事。纪实化、市井化,是本剧的故事风格,正是这些深入民间看似平常的地点,正发生着一些看似平常其意内涵深远的故事,而“孤美”正通过不断的行走,品尝着这些故事和美食的真实味道。 一道小吃,一碗清汤,一杯奶茶,都可能会演绎出五光十色的生活,只有真正读懂了人生,才能够尽享美食,《孤独的美食家》告诉我们,无论行走到哪里,只要用心感受,人间遍地都是美食。
1. 故事结构 :原版是从男主的主观视点来进行,让观众跟着男主走;而台湾版前半部分按照原版来,后面部分却男主和观众丢到一边,开始讲一个故事,这时候观众和男主一样都是缺席的,此时正在进行的故事和观众之间产生断裂。另外原版也花费相当的篇幅讲故事,但并没有引发观众反感,因为原版讲故事围绕两个目的:一是塑造男主形象,二是营造吃饭环境氛围。
2. 男主形象 :台湾版的男主一连富态,身着高级休闲装加上圆润的播音腔口音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实现经济自由的富豪形象,相比较原版整日穿西装,手提公文包的男主,后者才能让观众更易产生情感共鸣。
3. 氛围营造 :台湾版几乎没有花心思在吃饭前的氛围营造上,给人一种冷冰冰的饭店氛围。原版花费一定的篇幅在饭馆的老板娘、顾客身上,目的就在于营造饭馆氛围。观众虽然吃不到美食但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饭馆的人情味。
4. 画面 :台湾版画面构图乱,没有美感,色调枯燥。
5. 峰值体验 :峰值体验是一种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观众情绪最饱满的时刻。在迪士尼,峰值一定是某个刺激游戏,让人印象深刻。在日版中男主肚子饿了是的“咚-咚-咚”以及男主快吃玩饭时的激昂音乐都极大调动观众情绪达到一种峰值体验。台湾版当中没有峰值出现。《深夜食堂》的开头音乐就是其标识。
差评差评!什么玩意?食物出现的画面只有短短的三分钟(有吗?)居然还出字幕遮盖!!!吃相也毫无饥饿之感!拍这种罗嗦剧情片顺便偷《深夜食堂》粉丝咩?结尾跳那段狗屎是嫌我们还不够烦吗?不叫《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我才能原谅你了
都说不如日本的五郎版,我倒是觉得除了配音很奇怪,中华美食和文化反而很亲切。少爷老了。。。。
相比深夜食堂,已经好太多了。至少有真实的店名,也有菜的推荐,还有台湾本土的气息。虽然美食有时候并不美,大叔也是有点尴尬。
赵文瑄演的实在好,编剧有bug
怀着无比的期待,等来了这样的一部雷剧。吃的部分不多其实没什么,但是你特么为什么要用配音!嘴型都对不上!!为什么用这么多根本不会演戏的演员!群戏场面太惊悚了!!为什么食物和故事毫无关系!不能更牵强!!关键是,这样还好意思做广告?简直从头到尾都令人尴尬,赵文瑄叔叔对不起,1集弃。
很好的题材,很好的赵文瑄,但是明显跑题了耶,美食明显不够啊!穿插了大量的题外音,可惜了。
1.感情表达刻意——第一集最后祖孙三代在厕所门口化解情感纠葛(背景音乐没能渲染出氛围)2.国版贪之过多,想把《孤独的美食家》和《深夜食堂》揉在一起,但头重脚轻,整体不够协调,故事的发展内在节奏没有调和自然
先入为主,果然是庸人自扰的常事。就表演来讲,赵文瑄的确不算出色,虽说演得优雅气质,成熟圆通,却无法与老饕靠拢。不过,形象的确保持得好,看着顺眼多了。导演对于美食的尊重,貌似只保留在吃光这一点,真的是很需要进修。台湾的很多美食看着就感觉一般啊,我还每次都在除以五,算价钱,值不值
食物呢?吃相呢?食物描写那么点镜头 还能叫美食家?后面一半的时间赵叔戏份少得简直像领完盒饭了 还有那配音听得那叫一个难受啊 不是我不支持国产 你也要看的下去啊
好好的美食剧却被弯弯硬生生翻拍成了情感剧,简直是对食物的亵渎!
我感觉还行的,就是不能跟五郎比,一比就伤害了,跟隔壁大陆版深夜食堂比好太多了,回来补分
我觉得还不错啊,至少有台湾风情,不像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至少赵文瑄比鬼子那猥琐的长相好太多了 就是太多剧情了美食描述太少 表演痕迹太明显
故事太平庸了
我也不是个始乱终弃的人 但这剧只能让我一集弃了 赵文瑄表情有点做作啊 乱塞什么亲情梗 好好讲美食不好吗 广告打的满天飞
一般出了本地就不对了
不知道没看过原版的人看会有什么感觉,我是觉得违和感爆棚,说是翻拍吧你加那么多剧情干啥,要加剧情你就拍深夜食堂啊,说是改编吧赵叔一直都在尽力模仿五郎的表情,配上台湾腔实在醉了,然后那个字幕,食物一出来就自动挡在中间是闹哪样!请尊重食物好吗!!一集三十分钟可看内容却不足原版四分之一!
大哥,你拎拎清自己翻拍的是孤独的美食家还是深夜食堂好伐?说是孤独的美食家吧,一集32分钟,拍吃的的部分也就两分钟,吃一片肉夹一筷子白菜拨两口饭,就算是一顿了。说是深夜食堂吧,浮夸对白层出不穷,故事也完全打动不了人,你他妈老老实实拍点吃的是会死啊?
虽然半夜看这个真的自虐。。。但是美食场景只有三分钟。。。还不如舌尖的水准。。。
不灵,重点放错,孤独的美食家:孤独,美食,两个点都没突出。配音太难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