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紫水晶评论 2007年12月 不知为什么,如今再看心中感慨良多。可能因为身在异国他乡的自己也成了外来者,剧中那些打工妹就好像是去理发店或者餐馆曾经遇见的那些外地来的女孩子,反而开始理解江生的做法。
应该说汤镇宗演江生的时候,正值他外形的巅峰,而这个角色也最大程度发掘了他的演技与魅力。作为内地影视剧中的标志性角色之一,江生当之无愧。那时候的汤汤已不再有初出茅庐时的青涩傻气,清瘦亦是恰到好处,脸部棱角分明,从下巴到直立的发稍都充满着锐气。精明之外,更多的是凌厉充沛的干劲。换作今天,叫做小资或精英,但是那时候统统叫老板,搞得汤汤的商人形象多少年也扭转不过来。其实我们现在看江生,他是一个有着梦想与抱负的年轻人,热情而且执着。他所谓的感情投资,那个年代好像是用来抨击资产阶级丑恶嘴脸的反面教材,但是现在看,简直是经济时代的柳下惠,商业社会的周公瑾!从头到尾我也没看出来他对小芸有什么非分的暗示,跳舞、送礼都属正常的交际活动,只不过小芸是个单纯的乡下女孩,对于这些举动的意义不甚明了以致会错了意。等到一切挑明之后就立刻翻脸,以致让我对她也没什么好感。在我看来江帅哥在她打算投怀送抱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去,既保全了她的清白又断绝了她的妄想,没有做出背叛家庭背叛道德的行为,这样的好男人估计世间绝迹了。只不过电视剧是从赵小芸这个角度表现的,赵小芸得不到的统统被打入观众仇视的队伍。换个位置的话,如果主角是江生的老婆,对这样的老公还有什么好说的,肯定是被当作国家保护级动物全国模范丈夫来对待。
用凡俗一点的眼光去看,江生确实是个很有风情的男人。风情,不是指富有女性特征千娇百媚的那种,而是目光流转之间,嘴角轻扯时的自信、倨傲,甚至是其中淡淡的轻视也被优雅盛大地掩盖,带着大都市霓虹的蛊惑与华丽,待他走到你身边,会用温情而游离的眼神注视你,笑容坦荡却又透出一丝暧昧,温文儒雅之下包藏一袭冰冷与坚决。这样的男人由不得赵小芸以及全国的女性打工一族不为之怦然心动。只是江生犹如海市蜃楼一样恢宏而遥不可及,想学人攀折,也只能学赵小芸,但我怕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江生这个角色给了汤汤辉煌,也给了他禁锢。从此以后他被没眼光的制作人们定了型,岁岁年年给钉在生意人的形象上不能转变。除了观众接受程度外,总觉得还有点大陆人自尊心作祟的意味。似乎内地需要这样有着香港背景的演员来展现内地是怎样一块风水宝地,引人纷纷前来淘金。汤汤恰好是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拿来利用乐此不疲。我记得有看报道时说到这点,汤汤只是无奈地笑。想他也是心中明镜,只是无力改变。
还记得《外来妹》的编剧谢丽虹在一个颁奖晚会上的获奖感言:写剧本之前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在深圳某个厂子里,认识了一群外来妹、打工仔朋友,等到一年多后他们拍摄取景再到这个厂子的时候,这群朋友绝大多数已经离开了。她总结说:艺术创作总是落后于生活现实的。 我还要说:艺术表现总是美化了残酷的生活。像电视剧中那种陈小艺成为乡镇企业管理者更多是创作者对美好前景的期许——总是要给生活一点希望的。
小时候看过,只记得当时觉得香港老板好帅,现在40多岁再看,发现当年拍出这个剧简直是太厉害了,精准抓住那个时期社会巨变,朴素的镜头拍出了时代的精彩!主角的感情路线没有哭天喊地,平缓而有力,小时候只是遗憾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现在才明白这个叫感情投资。作为赵小云的视角 这个感情投资 还是很恐怖的,还好赵小云足够强大 明白了这一点后 很快就从这个感情漩涡中跳了出来 其中用了多大的力量和决绝快速走出来,也是因为她比一般的女孩子更有智慧更坚强更果断,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打工妹中她最后可以成为成功女性。江生作为一个商人希望得到小云的全力支持 进行情感投资 ,也是职场技巧,但每每关键时候都和小云保持距离,其实也难能可贵了 ,毕竟都不是圣人!都不是坏人也不是完人。所以中年再看这个剧,才看得到这个剧的真实 深刻 👍。
陈晓旭的成名作哇
姥姥家看的,也是部晦涩得要命的片子,歌曲至今依然很经典,当年杨青的断手很悲催!
当时看觉得真好啊
之好看,之喜欢杨青,之喜欢“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
挺好看的故事
童年时的好电视剧
改革开放南下打工潮。
短短十集织出了大时代的肌理,小人物的命运交错又分离,一条条流水线上是无数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外来妹。小人物的命运交错又分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选择和生活。看到她们就想起小时候看到的镇上在深圳打工姐姐们,年前一大群一大群的回来,年后又成批成批地离去。那时固定单位的职工月工资只有几十块最多百来块,她们却能拿到三四百甚至更多。而且因为在港台或外资企业上班接触的资讯远比闭塞的小镇多得多,吃的穿的用的都很时髦。三十年后,看这剧,真的好像穿越。康乐的林老板是真的温情。健达的江生,在商言商,不利用小云的感情趁机占便宜,算是一股清流了。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时代缩影
和爷爷奶奶等一干人看,小学?幼儿班?
当年我才几岁啊,每次家里一起唱卡拉ok都要唱这个片尾曲的
小时候看觉得好可怕~
这应该是我补的90年代肥皂剧里编得很好看的一部了。编剧很会设置反差,城乡/劳资/内地香港/国企私企/保守开放/情义vs效率,都有戏剧化展现。七个打工妹,一个工伤回乡,一个沦落风尘,一个奋斗成管理层,一个挣够钱想回乡结婚结果被农村直男癌气走,一个嫁了小业主,一个费尽心机想嫁资本家结果被渣而醒悟。剧中对劳资矛盾和资本剥削的指控只是蜻蜓点水,但结局弘扬的打工妹自力更生不靠男人的气韵颇为女权。因此整体看来是很舒服的,并没有因为是情节剧就完全落入主流俗套。以及我居然萌了小云和小芳双强女性的百合,或者说这剧就是特别适合百合发挥的剧8,各款cp都有了!
杨钰莹唱的片尾曲啊捶地
主题歌印象深
二十多年前的《深圳女子图鉴》…
我不想说...
打工妹子们的真实状态,到底展现了多少?香港老板对妹子的“感情投资”,当年还很单纯的内地观众看得已经很是气恼了,以后慢慢才能了解到,实际可能的各种残酷和不堪。
我不想说~~
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