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午夜时分放的居然是三大传奇巨星的珍贵电影《失业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晚上睡觉前,为了不摸黑爬回被窝,我习惯关掉电灯打开电视,扫一眼电视然后用遥控器关掉电视睡觉。昨天真是个好日子,下午看到北京出现不明飞行物,晚上就看到《失业生》。
电影中的陈百强跟印象中有些差距。陈百强不是那种帅得叫你一见就 尖叫的人物,可是,听过他的歌曲,看过他淡淡的微笑,当时是一闪而过,很久之后,你却会忽然想起有这么个人,有这么个声音,有这样的眼神和笑容,在淡淡的看着你。从前听人说“张开了”,意思是说少年人的青涩如何一变而为青年中年的成熟魅力,《失业生》时期的陈百强初一看确实属于没有张开的样子,多看几次,日后略带疲惫的笑容原来多年前早就注就。
《失业生》中陈百强是第一男主角,扮演的家宝不仅是乖乖崽的富家公子,还有才华,有爱心,有抱负,青春义气,不为金钱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看起来还有没有比他更完美的人?他最后的成功,表面上看个人努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才气,跟现在的励志片一定要靠自己长期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略略有些差别。想想1980年代的香港到处都是机会,只要你敢做自然就有机会,那时候的青春片自然也跟现在这个本科生被新闻界贱人吵到800元/月的时代有所差别。电影是光影技术,现在的技术名义是好,其实有时候简直骗人,明明很不怎么样的人一上荧屏就可以流光异彩。陈百强弹钢琴的时候深情吟唱,即便拍摄的角度不够好,打光有些粗糙,可是他确实天才的嗓子和青春,反倒叫人仿佛看斑驳旧照片,有无限感慨。
张国荣当时的年纪不大清楚,看电影的时候想大概也就17、8岁的样子,否则你怎么能相信他有那么孩子气的表现。刚才上网一看,1980年他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居然已经24岁了,是演技或者他本来就是有些孩子气?他颓废的站在楼道里吸烟的时候,我想世界上大概不会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演那些堕落的美少年,他堕落的美叫人看着莫名的心酸,不忍心责备。母亲哭着骂他、妓女鄙视的骂他、和朋友在自己工作的厕所相遇,张国容眼神闪躲,一直沉默,不过温润而性感的嘴唇微翘,活脱脱说出那些未曾说出的委屈、愤懑、无奈、无所谓。
张国容初入演义圈霉星高照,演戏、唱歌、主持都是一塌糊涂,或者正是这些不如意的往事使他有机会品尝失意和压抑,从而塑造出那么多令人怜惜的边缘人的形象。他和老大的女人在一起,爱慕的眼神之外幽怨的沉默或者放纵,叫人觉得他们之所以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受伤害的人,都是脆弱的人。多年以后张国容惯用抽烟时的迷离眼神表达复杂的情绪,快步冲过街角又忽然止步低头迟疑,《阿飞正传》中孤单的无脚鸟,《春光乍泻》中趔趄的舞步,浪子风度《失业生》中早有呈现。
1981年该片宣传的时候,该片的第三号风头人物属于扮演陈百强弟弟的钟保罗,宣传照中三个如花美少年一字排开,叫人想到最火时候的小虎队——或者当年小虎队拍照的时候本来就参考过这一张照片?钟包罗1989年因为债台高筑跳楼自杀,1993年昏迷一年的陈百强去世,2003年张国容突然从文华酒店24楼跳下,当时“中环三太子”都已经成往事。而片中号称太阳花的女主角也不知道身在何处,又在干些什么。其他的人呢?
这部在当年也受好评的电影,25年过后,现在看来,除了唏嘘还能做些什么?算来,不是谁都能有飞扬的青春,也不是谁的青春都会有人记得。《失业生》中的张国容,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大街上跟司机开玩笑,用水枪喷别人后大笑而去。少年义气夹杂着淘气,甚至有些不如意时下意识的发泄,不管世事如何,灿烂笑容叫人记得人生永远都有机会开怀大笑,一路狂奔。
生于七十年代,童年时经历了新中国最后一段苦日子。少年时又有幸亲历了香港娱乐圈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歌星多且变换极快,而且几乎几个月都能红出一个明星来,买磁带的柜台每天人山人海,我和同学们每天都在交换磁带。毕竟当年大人每月的工资不过几百,而一盘磁带的价格是7.9元,进口版要14元,这个价格真是不便宜。对于学生党来说,交换是必须的,那时还有同学买5元的空白磁带进行翻录。翻录也是要预约的,双卡录音机当年也是个奢侈物。
同学问我喜欢哪个歌星,我的回答只有两个:陈百强和林子祥。有意思的是,这两位风格正好相反,林子祥最能打动我的是“生命之曲”和“真的汉子”,非常励志非常男子汉,对于当年正意气风发的我来说,相当得益。
另一位陈百强,最早听他的歌当然是那首名曲“一生何求”,他的歌可当得“隽永”二字,引用百度百科的话:形容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有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那时候流行明星贴纸,陈百强那股气质与其他歌星不同,真是鹤立鸡群,人好歌好。当然真正把他列入我的心水还是另一首歌,“一生不可自决”。那一年我们班即将面临分配,当年还是有分配的,父母们每天奔奔跑跑走关系,有同学父母路子通,早早就到单位报到了。而学校每隔几天就有相关单位来面试,课也不太上了。对于十年寒窗的我,总有一种不适应之感。而且天变地变,同学、老师、父母一个个都忙在不可开交,而我却茫茫然不知所措,心似乎有一团火,也不知道如何燃烧。明明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是一种随波逐流,无力之极。
这时我听到这首命中注定的歌“一生不可自决”
我没有自命洒脱
悲与喜无从识别
得与失重重叠叠
因此伤心亦觉不必
谁个又会并没欠缺
曾心爱的为何分别
和不爱的年年月月
一生不可自决
谁人又知道我的心灵炽热
谁人又知道再说已不必
仍然愿一生一世的欠缺
不想再暴露我于他人前
你会令谁人自觉生可恋
即使天天也在变
我的walkman里反复放着这首歌,觉得每句歌词都是为我而写。然后我买了陈百强的好几盘磁带“梦里人”、“冬暖”、“神仙也移民”,他的很多歌都能打动我,虽然他的快歌比较蹩脚。
最后和当年的多数同学一样,进了一家我也不知道喜不喜欢,然而却是父母喜欢的单位。但是陈百强和他的歌已经在我生命之中。
这当然不是影评,也不是乐评,只是写在“失业生”重映之前。
片子里,Danny就是娇贵的神仙鱼,生活在水箱里衣食无忧,对他而言,只有自身的感受才是重要的,这也是本片的主线。荣少是从污泥里爬出的乌龟,穷人家的孩子早熟,热情的帮助同学,悉心地照顾小妹,无奈地面对“长大”的妹妹。同样破落的家庭我不禁想起了孙少平,同样少年的自卑,隐藏在心中,酝酿出不同的人,荣少之所以是容少,因为他自身的人格魅力。
我也想起了《恰同学少年》里的刘俊卿,去掉时代背景,身边都有家境好的朋友,一个选择了逼迫父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一个选择了平常心的对待,将自己的自卑锁在家里。对朋友,刘俊卿用友情来隐藏自己唯利是图,荣少细心的照顾别人的感受,朋友就是朋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求他朋友的帮助,宁愿去求助没什么交情的同学
自尊心给了他上进心,放弃了原来的虚荣,不愿意做那些卑微的工作的想法,变得务实,成了可以脚踏实地的龟,养龟不容易死:)
当时的哥哥和电影里的荣少一样困苦,当初的三剑客,想起后来三人的结局,本该励志的电影,却是满目悲凉。电影三星半,另外给哥哥和陈百强。
张国荣之重映版<失业生>。在豆瓣上看到这么段文字,“他们不想被三剑侠的名头限制住,所以就各自单飞了。很凑巧的是,当年这三个人是相继走红的,而很多年之后,玛丽医院也相继成了三剑侠的最后一站”。看到玛丽医院这里就要泪奔了。
荣少好帅!而且好高冷!喜欢!!!
单纯是为纪念哥哥而看。
用电影记住青春
有生之年竟然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Danny,弹钢琴的你王子般帅气、歌曲动听、眉眼温柔,却是已有泪意。时间真是个坏东西,当时年少,而三人都已归去,好悲凉好悲凉。电影结束全场无一人离场,待剧终两字出现,念亲恩落下。20170910.12:45
满屏美颜。四星全给徐杰。
陈百强的歌实在太好听了。“你咩都有,就係冇咗你自己。”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可以在午夜场看哥哥的电影,4K厅舔屏。
就是个纯粹的青春偶像片啊,所有的社会议题都像是蜻蜓点水般的装饰品,柔光特写一打,那就是完全的钦点、硬点,好在陈百强和张国荣后来的地位证明他们也经得起捧。
#电影院# 与你们仨在电影院的约会是2017年最大惊喜,生命从此不再有遗憾!谢谢张国荣!可惜修复效果不怎么样。【陈百强+徐杰】——世界上还会有第二对比他们更加可爱的小情人吗?(╯3╰)像太阳花一般的美少女,像b612小行星上一般的小王子,从地下铁开始的一段美丽情缘,唯有祈愿纯真永恒。
青春就像住在鱼缸里。那时张国荣名气应该是不比当红的陈百强,但他表演张力十足、神采飞扬,市井气,盖过其他人的羞涩斯文。充满香港新浪潮气息的镜语却使我被陈百强塑造的少年吸引,稚嫩、纯洁、不食人间烟火,唯美好似水中仙。赵雅芝惊鸿一瞥,徐杰俏皮可爱。前半段剪接有问题。三星半
3.5;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归来也是少年,盛世美好容颜,修复版美如画,每个毛孔都绽放着骄傲的天真,青春的冒失与愚蠢都会被时间原谅,我们只要静候光阴的洗濯;Danny歌声响起催泪,与不羁哥哥辉映,彼时最明亮的星,于天国再相逢。
三个少年都在天国
片子是真难看,哥哥是真好看……
陈百强帅的有点过分了呀!
陈百强部分:相爱的人那份甜蜜快要溢出来。
陈百强的角色应该算第一男主(这个片主捧他,帅到不输哥哥),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把背景放到类似音乐学院,然后往歌舞类型靠,可能这些尬演和烂俗桥段的问题可以被遮掩掉。现在看就是老旧过时、不接地气、充满幻想气质的青春片,单纯得可爱,烂得无怨无悔...#情怀和颜值让我坐住#
那时的快乐是养一缸鱼、有一台车、去国外学习音乐、跟喜欢的女孩搭同一班地铁;那时的忧愁是鱼缸盛不下梦想、车子开不到远方、没钱去国外进修、没能力保护心爱的姑娘。毕业后失业的他们踌躇未来,不知那时正是最好的年纪。没有赌债没有病疾没有人言,太快乐跌一跤都有趣,多少忧愁还可以用余生去化解。
整个影厅只有两个人,结束的时候,后排的小姐姐问我,你是不是也很喜欢Danny呀,我说我是Leslie的小粉丝,但我也很喜欢Danny。她笑着说,好想他们啊。对啊,真想你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