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小小港湾

HD中字

主演:Vanessa Szamuhelova,Matus Bacisin,Katarina Kamencova,Johana Tesarová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7

 剧照

小小港湾 剧照 NO.1小小港湾 剧照 NO.2小小港湾 剧照 NO.3小小港湾 剧照 NO.4小小港湾 剧照 NO.5小小港湾 剧照 NO.6小小港湾 剧照 NO.13小小港湾 剧照 NO.14小小港湾 剧照 NO.15小小港湾 剧照 NO.16小小港湾 剧照 NO.17小小港湾 剧照 NO.18小小港湾 剧照 NO.19小小港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小港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0岁的小女孩雅卡与外祖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外祖母去世后,不负责任的妈妈也离家出走,留下她自己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带回两个婴儿,开始照顾这两个小生命。该片采用儿童视角生动展现了小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清新、质朴,摄影出色。获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儿童最佳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樱桃追查第一章血偿特种部队之挑战极限 第一季孤马订阅女友渡口编年·贺家魔偶奇谭:崛起热血青年Kesisme Iyi Ki Varsin Eren西游之一路向东我们的黎明贝茨旅馆 第三季繁花 普通话德凯奥特曼(国语版)医妃难囚第三季我的归乡路一路不消停御赐小侍卫坏刑警有家可归的恋人们疗伤旅程心碎高中第二季爱别离苦狂野目标

 长篇影评

 1 ) 童真的船从泥泞启航

如果没记错的话,自从小学集体组织看主旋律电影回来被要求写观后感以后,在我漫长的三十多年的生活里,还是第一次有人让我看完某部电影之后写点什么,无论对方是出于怎样的理由,都让我觉得认真地有点可爱,更何况在冷气开得越来越足的影厅的黑暗里,一些私密的感受和遥远的记忆顺着面前的声画慢慢一点点地攀上来,在清醒的意识中无声闪动-写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凝固它们的方式。

整部影片是一场博弈,在孩童的天真良善和成人世界的残酷混乱之间,一个接一个的特写镜头引领你走近这场比赛的细节,正当观众仰仗现实经验默默提前宣判结果时,表现主义出手把所有的希望和呵护还给童真,把所有残忍和冷漠抛弃在木船航行的尾迹里,荡开意味深长的涟漪,让人在片刻的惊叹和欣喜过后,更多的是难解的惆怅。

电影,真的是造梦的艺术。

我已经很久没见过常在自家楼下徘徊的那只橘猫,从我住在这儿四五年前开始,总时不常遇见它,一来就绕着脚边打转仰头想跟你说点儿什么,喂点儿吃的蹲下身子抚摸一会儿我就离开,过段时间天黑时候下班到楼下车棚停车,有几次,有那么几次,有那么几次它迎上来绕着跟我打招呼。有时候是饿了,有时候不是,把猫粮和水放在地上起身的时候会默默有个判断,有交情,至少我自己这么看。今年我很少见他,最后几次他越来越瘦,耳朵上的毛或许是染了藓几乎全掉光了,状态也没了以往慵懒自在的样子,可还是会在遇见的时候靠过来,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直到片子里两个天使般的孩子在郊外隆重地安葬一只黑猫的时候,我又想起他来,尤其是小男孩呢喃地细数着对它的回忆,像细数着被手温热的晶莹弹珠,让我沉默,又让我想说很多很多。

成人世界的冷漠是道边界不明的坚固围墙,所有人触到边缘的时候都会本能地退缩,几乎像手指触到火焰般的,慢慢地,它给每个人都圈出一个固化的场域,与其说影片中男孩女孩带着婴儿过家家般组成的家庭是小小港湾,不如说是女孩暴戾多病的祖母、拒绝承担责任的母亲以及种种来自成人社会的威胁,共同把孩子围困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像搁浅在水洼里的鱼,越是挣扎就越是发现自身处境的无能为力。

女孩儿在屋外扬帆后赶忙跑回小屋喊男孩儿转动船舵,远景丛林当中的木屋化作小小渔船驶进郊外夜色中静默宽阔的河,驶进了一种美好的架空的生活,这一刻有如神迹,枯木和泥土分开两旁,一切无力和不幸的根都随之瓦解,带着作者悲悯的注视,船缓缓离岸,驶出港湾,扬帆远航。

走出影院时她说孩子很美好,让人想哭。没觉察到我看了她一眼,收回目光,我低头往前。

 2 ) Ta们说:愿渴望爱的孩童终得释怀 | 《小小港湾》今日上映!

《小小港湾》是根据获奖斯洛伐克作家

莫尼奇·科姆帕尼科维(Monika Kompaníková)的小说改编的。

你觉得这本小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将它改编成电影?

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真实事件。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说一个女孩偷了婴儿车里的婴儿,开始像母亲一样照顾他。这就是本书的中心主题。我和本书的作者一样,我觉得这很吸引人。作者把它编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引人注目的故事,而我试图把它改编成一部电影。我向莫尼奇·科姆帕尼科维咨询了剧本,她的意见非常珍贵和有价值。

导演工作照

本书讨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选择了其中哪一个作为影片的中心主题?

这本书涉及许多主题,甚至有几条时间线。为了电影的目的,让使叙事线更简单,我们和编剧马雷克·莱斯卡克(Marek Leščák)一起决定把重点放在10岁的亚拉和她的小伙伴克里斯蒂安的故事上。他们的冒险是试图纠正成人世界的错误,并创造一个在他们自己看来是完美的家庭。

而且,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概念:家庭的残破会不断地从父母传给孩子,直到有人最终试图接受它,从而治愈家庭的创伤。而亚拉就试图这样做,她以自己独特而充满希望的方式应对家庭的创伤。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小小港湾》是一部不仅适合儿童而且适合许多家庭的电影。

片场工作照

亚拉是由10岁的瓦妮莎·萨穆赫洛娃

(Vanessa Szamuhelova)扮演的。

你是如何确保她在每场戏中都表演得自然?

我用了很多时间无数次选角,才选中了亚拉的演员。我需要一个能表现出各种难演的精神状态的女孩子。但吊诡的是,为选角忙碌了许久之后,我最终选择了一个住在小巷里的流浪少女,现在我还会时常见到她。

她的表演非常自然。这个角色需要一个能表达出更深层次心理的孩子。我还想要一个有火花和能量的人,这样她对观众来说就会很有趣。这就是我在瓦妮莎身上找到的东西。在最终被选中之前,她已经通过了几次试镜。当然拍摄本身也是很困难的。最困难的部分是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享受和期待拍摄。当一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变得过于重复时,就很难让他们保持专注和积极性。

母女在片中为数不多的温馨瞬间

对中国观众有什么想说的?

我们选择了一部真实可信且有创意的电影,两个孩子用自己的规则创造世界的故事,打动了我们。我们完全相信演员的演出并认同这个故事。我真心希望中国观众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在观影后也有同感。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对你来说,这种经历如何?

我想,在这段经历中,我学会了耐心。我不得不与很多人沟通,拍摄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容易,它是艰苦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对电影制作的看法已经改变。我做了很多我不想做的事情,但我不得不做,不然镜头无法通过。有一幕戏,蚂蚁在我身上爬来爬去--那真的很不愉快。此外,还有在棚子里的场景,那里看起来很脏。但是,最困难的事情是必须反复拍摄一个场景,直到我们把它拍好。

小主创们在柏林电影节接受采访

你知道这部电影是关于什么的吗?

在影片中,我的母亲并不关注我。我必须照顾自己,而她就是不关心。这是不太好的。一旦我开始照顾婴儿,我就发现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困难,尤其当我自己也还是个孩子。

拍摄花絮:小演员藏不住的古怪精灵

为什么妈妈们要关注他们的孩子?

因为当你的母亲把时间花在你身上时,情况会好很多。当你独自在家时而你不知道你妈妈在哪里,任何糟糕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小女主为主视觉的DVD封面设计

在影片中,当亚拉开始照顾婴儿时,

她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

她想救这些婴儿。她不能让他们去死。即使她的母亲不关心她,亚拉也想做得更好,做一个关心婴儿的好母亲。

@Thespian8分

很诧异这么美好的一个故事竟然改编自真实事件,因为实在美好得不像存在于现实了。本以为会直指母亲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没想到竟是以孩子的视角展开,描绘二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一段美好时间,连他们的争吵都这么有趣。结尾更像是童话,忘却了外界的烦恼,乘着二人建立的港湾,驶向了远方的灯塔。这又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渴望呢,美得太不像话了。

@匿名 8分

以儿童视角出发,在困境出现时不刻意渲染情感,反而以高调情感代替,结尾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镜头让影片的情感得到昇华。儿童演员质朴生动的演技使得电影节奏和情感把握得不错。

@七年山海7分

影片以类似小孩子过家家的形式叙述人心的走向,开篇沉入水中感觉像是陷入某种麻烦。从孩童中醒来,与自然的亲近看似和谐,其实生活在逼仄的空间,不太融洽的祖孙母女关系当中。得到孩子之后,封闭的构图完全消失,女孩也敞开心灵,驾驶破烂的房子变成的小船,向灯火阑珊的灯塔前进。影片以高潮结尾算是点睛之笔,让平淡如水的叙事多了遐想和回味。也许陷入水中的人此刻也想通了吧。

@文子 7分

如果说前半部包含原生家庭的撕裂,体现了残酷的生活真相,那么后半部则多带些儿童本真的视角,将更残酷的人世间描绘成了梦幻意识流。两个孩子居然道尽了哺育儿童的本质:照顾与陪伴。但这正是很多成人都没法办到的。故事结尾女主小姑娘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热切希望,纯净如一湾碧水,让看的人沉浸其中,感叹伤怀。

亲密关系中的挫折、打击、破裂与毁灭,会带来不自信、自我怀疑与厌恶。但请不要让这些成为我们再次去爱的顾虑。今日,带着你的回忆和对爱的期盼走进影院吧!愿你像亚拉一样,大胆的去爱,不再惧怕。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FIN-

撰文 Vivian & Flo
动图制作 苏安
排版 Flo
©和观映像 侵权必究

和观映像主营版权引进业务,推介来自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的最新佳作多达150余部,同时致力于文艺电影和纪录片的国际发行,如《楼》《来处是归途》《指尖的小星星!》《春潮》《米花之味》《正面迎击》等佳作,始终追逐经典,发掘小众,关注女性,寻求多元。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海外发行|[email protected]

影迷群|Hugoeast2020(备注城市)

播客话题建议或树洞|[email protected]

 3 ) 《小小港湾》定档9月2日,全国艺联专线温情上映!

影迷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接近尾声的这个夏天,它的味道是什么呢?

10岁的亚拉会说,它甜蜜而苦涩。失去家庭的庇护,既是她的伤痛,也是她的开始:她擦干眼泪,用自己的双臂撑起了心中理想的家。

弱小的孩子在原生家庭的创伤来临时勇敢地用爱抵抗——这个温暖的故事,叫做«小小港湾»。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电影«小小港湾»将于9月2日登陆全国艺联专线,持续关注儿童的心理世界,拷问亲情的理想构成。

电影«小小港湾»定档海报

从«无人知晓»到«弗罗里达乐园»再到从«小偷家族»,儿童作为最天然形成的弱势群体之一,近些年来持续以温情却激烈的方式出现在世界电影银幕上。他们拥有着不属于年龄段的成熟,以吃力的姿态解决着本不该面对的问题,一如既往地渴望着爱与关注。 在即将登陆全国艺联专线的«小小港湾»中,主人公亚拉也是这样的存在。10岁的她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妈妈露西娅是她们生活中若即若离的存在——她不喜欢听亚拉叫她妈妈,喜欢整日喝酒玩乐,似乎这样就可以逃离衰老,忘记贫穷。日渐衰弱的外婆用短暂而有限的爱滋养着亚拉,却无法填满她心中永恒存在的对母爱的渴望。这段不平衡的关系是影片故事的前提,用克制的笔触展现了当下社会中越来越显性的亲情缺位。

«小小港湾»剧照,疏离的母亲面对总将自己的背面留给亚拉

当外婆去世,妈妈终于脱离了名存实亡的责任离家出走。亚拉下意识地来到火车站想要追随母亲,却意外地遇见了一对被抛弃的婴儿。当火车站最后一次播报着列车的消息,亚拉没有登上火车。她推着两个幼小的命运共同体,搬进了隐蔽的世外桃源,学着做孩子们的妈妈。亚拉和好朋友克里斯蒂安一起,建成了他们心中所渴望的家,在无人知晓的角落对抗风雨倾倒的世界……

«小小港湾»剧照,两个孩子用自己的臂弯为弱者撑起了爱的家

斯洛伐克女导演伊韦塔·格罗福娃在她的第二部长片中即展现出独到的叙事能力,温柔且残酷的视听风格与小演员浑然天成的呈现高度契合。她通过纪实风格的镜头构筑出亚拉灵气十足的内心世界,并逐渐在故事进程中外化为小小的世外桃源,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小小港湾»剧照,片中亚拉用天真可爱的儿童视角审视成人世界

本片改编自斯洛伐克女作家莫尼奇·科姆帕尼科维由真实事件启发所创作的小说«第五艘船»。导演伊韦塔用儿童视角所呈现出的天真消解了沉重,而这种童话般的超现实浪漫同时构成对社会现实的触碰与诘问。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评委这样描述«小小港湾»的获奖理由:“我们选择了这个富有创意同时又无限真实的电影,两个孩子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和这个小世界的运行规则。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同时小演员们的表演浑然天成,非常可信。”

«小小港湾»剧照,干净真挚的故事将在观众的心中激荡起涟漪

本片已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知名电影节上感动过很多影迷。今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它将承载着我们对童真与爱的相信登上全国艺联专线,在更广的范围内与中国电影观众产生更深刻的连结。 9月2日,欢迎走进全国艺联专线影院体会这个故事,感受一个至真至美的孩子如何被挚爱以痛吻醒,却报之以歌——你走之后,我要去爱!

«小小港湾»剧照,9月2日,为爱远航

-FIN-
撰文&排版 Flo
©️和观映像 侵权必究

和观映像主营版权引进业务,推介来自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的最新佳作多达150余部,同时致力于文艺电影和纪录片的国际发行,如《楼》《来处是归途》《指尖的小星星!》《春潮》《米花之味》《正面迎击》等佳作,始终追逐经典,发掘小众,关注女性,寻求多元。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海外发行|[email protected]

影迷群|Hugoeast2020(备注城市)

播客话题建议或树洞|[email protected]

 4 ) 不存在的港湾

影片改编自斯洛伐克作家莫妮卡·科姆潘尼科娃(Monika Kompaníková)的小说《第五船》(The Fifth Boat),讲述了一个有关缺失爱、寻找爱、填补爱的故事。小女孩亚拉生活在一个只有女性的家庭,分别是卧病在床的外婆艾琳娜、常年消失的妈妈露西娅以及年仅10岁的自己。她大部分时间是游荡在外的,用来逃避那个冷漠、脏乱、臃肿的家。

很多人看后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该片让人想起了《无人知晓》、《佛罗里达乐园》、《小偷家族》等等影片,而这些片子的共性,都是关于儿童和家庭。里面的孩子或是失去了港湾,或是身处残缺的港湾,或是通过找寻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港湾。《小小港湾》自然也是个有关于“港湾”的故事。

亚拉生活在一个明显“不正常”的家庭,随着观影深入,我们也逐渐拼凑出了关于这个家庭的碎片。外婆当年被外公抛弃,造成了她对女儿的暴戾和冷漠。女儿长大后,也不自主地走上了母亲的老路,年幼生子,只管生不管养,将亚拉随意丢弃在家。亚拉在母亲那里寻不到一丝关爱,外婆因为生病大部分时间也顾不上她。于是,她只能开始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港湾”。

外婆废弃的花园变成了她的秘密乐土,她喜欢在那间屋子里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她做妈妈,玩具小马做女儿。“别叫我妈妈,叫我露西娅,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对不对?”这句妈妈对她说了无数遍的话,也被她复述给了想象中的女儿,以此来慰藉现实中母亲一次又一次的缺席与无视。

如果说玩具小马仅仅是个无生命体的话,那之后出现的宠物刺猬及双胞胎婴儿,则进一步实现了亚拉试图重造“家庭”的愿望。小刺猬是邻居男孩克里斯蒂安捡到的,而后变成了她的宠物。它栖身在一个小小脏脏的纸箱里,没有干净的食物和水,被亚拉偷偷带到房间一角生存。然而即便如此,她也无法真正保护它。小刺猬被露西娅的朋友在背上插满蜡烛捉弄,最终被妈妈下令扔出这个房子。家,破碎了。

而后影片来到了最关键的叙事——亚拉与双胞胎婴儿的相遇。

外婆因病去世后,母女俩度过了一段短暂而又甜蜜的时光,然而一切又被露西娅准备去布拉格打破了,亚拉再一次被丢弃在那个房子里,而这一次,她只剩下一个人。不过她无论如何也不想跟妈妈分开,于是下决心去买票找她。

在车站里亚拉偶遇一个女人说自己要去洗手间,请她照看下自己的孩子。然而当亚拉左右等不来那个母亲,为了赶车来到站台时,却发现她正跟人喝酒打情骂俏。她马上意识到了,这又是一次蓄意的遗弃。那对可爱可怜的婴儿让她想起了自己,但这次她可以来做他们的妈妈。

这段亚拉与婴儿以及后加入的克里斯蒂安的四人生活,让人很容易便联想起在诱惑和变故发生前的伊甸园。在外婆花园里安家的他们,虽然照顾起婴孩各种手忙脚乱,但某些平静的时刻无疑是自由且幸福的,那是两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未曾体会过的。但这片乐土最终会消逝,如同他们无邪的童年时光。

不同于全篇的写实风格,在结尾处导演选择了一种诗意的处理。当成人们手拿工具步步逼近了他们的房子时,抱着婴儿的亚拉对克里斯蒂安说,“我们出发吧!”小男孩扳动机关,房子化身成一座小船,驶下山坡,驶进那片茫茫的蓝色海湾里。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代表或者定义这部影片的话,或许就该是“蓝色”。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水和蓝色的物体几乎渗透到每个场景中,以至于颜色成为叙事的主要元素。它设定了电影的基调,亮蓝色反映了青春的活力,而深蓝色则表达了成长和应对成人世界的忧郁。所有不同明度的蓝都指向了一个主题——亲子关系。

片中有三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水戏”,也正好位于影片的头中尾部分。开头是一段梦境,小女孩在蓝色的水中游动,看上去好好似平静、温暖,直到有一双粗大的手碰触到她裸露的肌肤,惊醒了梦中的她;第二段在海边,亚拉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决定跑去高台跳水,在长时间的内心挣扎后,终于一跃而下,回到岸边才发现妈妈已经离开;第三段则是那个充满温情诗意的结尾,亚拉与小男孩克里斯蒂安抱着婴儿,开动了船屋,一起共赴心目中的港湾。

 5 ) 爱与孤独的旅途

这是一部很安静的电影,情感细腻,叙事舒缓,配乐和画面也很有艺术感染力。 电影基调有一种克制的忧郁,但从儿童视角展开的情节又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这种沉重,加上了一抹天真和自然的亮色。最终超现实的开放式结尾予人深意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轻灵的想象和思考。 我觉得电影的主题还是关于爱与孤独。 个体从母体孕育后,当我们开始有自我意识,认识到我与他人的不同时,孤独便开始降临。 至此,终其一生,我们可能都在追求一种重新被联结的感觉。 为了抵御孤独,人创造了各种与这个世界联结的方式。孤独的个体在黑暗中发出微光,希望自己被看见和照亮。 “我在,请看看我,请来爱我。”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是一种消解孤独和令人圆满的力量。当你被爱时,意味着有人看到并欣赏着你的独特性,有人会持续而温柔的包容和支持你的成长。而个体的界限在此时或许会一定程度松动,让人感受到“融为一体”。 不过,每个人在现实中感受和表达爱的能力并不相同。它也极容易被生活的其他杂音所扰动。 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我们在茫茫人生中追寻爱与被爱,感受过幸福美满,也经历了迷茫失落。从某种意义上,爱与孤独就是我们人生航程的主线索。 电影中,几位核心人物在爱的旅途都不甚顺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观影完毕,在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也不禁会想起自己的选择与生活。能给人带来思考或者美感的电影,我觉得它就可以称之为好电影了。

电影人物形象刻画也是相当生动,细节也很到位,主次人物详略得当,共同演绎了这个“笑中带泪,泪里含笑”的人生片段: *外婆早年离婚,久病缠身,自顾不暇,和女儿也有深深的隔阂,最终都带着遗憾孤独离世。*露西娅的人生法则是个人主义至上,她的生活永远充满随机性和未知,毫无责任与道德感,但她歇斯底里和没心没肺的面具下,或许也深深的压抑了对爱的渴望与失落。 *克里斯蒂安与中产阶层的父母过着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在情感上却缺乏理解与联结,控制与服从是亲子关系的主色。 *小主人公亚拉的出生未受到祝福,成长也缺乏关注,母亲的反复无常让她心中对爱的渴求时常如悬空的钢索。她在被抛弃和拒绝中反复咀嚼着自己的孤独,只能在自然中近乎野生的生长并疗愈自我。 她像是一林间的杂草,顽强和持续的向上蹿动着,只为得到多一点的阳光,而妈妈的爱就是属于她的光。 然而,当她意外“捡”到两个弃婴后,却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母性与责任感,并与玩伴克里斯蒂安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一场奇异的爱的陪伴。 在外婆的花园里,他们搭建起一艘爱的方舟,而那里便是属于他们的小小港湾。

 6 ) 「小小港湾」:两个孩子的生命之舟

这是一场女孩的冒险,她在奇幻世界和残酷现实中寻求一条坚固的生命之舟。该片采用儿童视角,有色彩明丽的幻想,有残酷无聊的现实,仿佛捷克斯洛伐克版本的《无人知晓》。摄影令人惊叹,风景醉人。IMDB评分8/10。

彭可:今天这部影片非常小众,是来自捷克女性导演伊韦塔·格罗福沃Iveta Grófová的《小小港湾》,而且对于她而言也是其第二部长片作品。

山茶:故事里的人物都渴望陪伴,温暖是相互的,照顾两个小孩,某种程度上也让女孩没有那么孤独了。想到之前看特吕弗的《零用钱》,也是孩子的故事。在老师发现家长虐待孩子没有照顾好孩子的时候,对班里其他小孩说了很长一段话,其中有一句讲到说“生活可以很艰苦,但也很美妙”,用在这部影片也可以。

彭可:最后的船驶向河港,让我联想到小朋友在低幼时期很爱看的《花园宝宝》。每集开始都是依古·比古进入梦想,独自一人乘船到夜海深处,每一个快乐的故事事实上都发生在他的梦中。

我是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哲理的隐喻。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飘零者,生命之船只有靠自己独自前行。但是总体而言,我觉得前半段比较好,后半段比较平。雅卡抚养婴儿之后,过于注重情绪的表达,但是人物行动层面变化单一。

不过有的批评家认为童话般的结局是逃避现实。

阿文:现实解决不了的境况交给了超现实。

文子:虽然结局不悲,但是,还是把人掏空了。

Vivian:看到童话般的结局,总觉得是乐景写哀情,其实搜寻犬在山下围了一圈,我们已经知道现实的结局。

April:女孩虽然自己没能从妈妈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爱,却给出了自己想要的爱,感觉很勇敢,结局很浪漫。

彭可:影片是根据斯洛伐克作家莫妮卡·科姆潘尼科娃(Monika Kompaníková)的小说《第五船》《The Fifth Boat》改编的。原著由成年Jarka讲述,回顾了她的生活,是从真实事件而来。但是导演兼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完全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彭可:影片的摄影风格是手持摄影,带来了很强的纪实感,用大量的跟拍贴近人物,有晃动感。

导演主要从事纪录片和动画片创作,前一部作品是2012年的长片处女作《灰烬》,讲述了一个捷克东部女孩前往西部国境交界处工作,所遭遇的文化、现实冲突的辛酸故事。这部影片当年曾代表捷克参与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尽管这位女导演只有两部长片电影作品,但从她的作品特点中能够看到纪录片和动画片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纪录片式的摄影风格,以及对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如梦似幻的色调氛围。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女性身份与视角。本片的小女主角雅卡是导演的女儿,非常自然本真的表演了。

彭可:其实这场戏是这样做的……

昕儿:孤独,在自然界中找到朋友。

山茶:女孩儿爱自然~和自然共处。

Vivian:女孩头上还有个烂苹果,和自然一起自生自灭?

彭可:我个人读解哈,一个是与自然界的亲近,另一方面也是腐烂的一种象征。对雅卡生活处境的一种暗喻。而且这场戏所连接的开篇的戏是一个梦境,雅卡在水中,这个梦境场景在后来还出现过一次。水意味着母亲子宫里的羊水,对孩子意味着一种滋养和保护,但对于雅卡来说却是一场梦。

彭可:是的。前半程,雅卡不断向母亲示好,在这里也是,构图中,她在前景,而母亲所关注的却是后景中那名男子。接着,雅卡以赌气的心态爬上了高塔,最后跳进了水里。这一场她再次回到了母体(依然是象征性、短暂的、梦幻的)。等她爬出水面,回到现实,却受伤了,现实于她是残酷的,受伤害的。

Umi:细节很好,雅卡起来大腿都是红的。跳崖如果不垂直90度下水,很容易受伤,腿部、 臀部,会立马一片红。

彭可:水晶熊奖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唯一面向儿童少年题材的一个奖项。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首次设立「水晶熊」奖,以鼓励业界创作更多适合青少儿观众观看的电影。

我去搜索了一下关于中国电影的部分:

2010年,由罗启锐执导、张婉婷监制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最佳影片。

2013年,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静林主演的《狗十三》获得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奖。

2019年,王丽娜导演的《第一次的别离》获得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新生代儿童电影评审团大奖。

2019年,白雪导演的《过春天》曾获得水晶熊奖-青少年电影-最佳影片提名。

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c3MDY0OA==&mid=2247485248&idx=1&sn=ae040b7e4a579bfbbc3076b6387f99b0&chksm=973a5b77a04dd2611da83c398194199d8ec681778aa633f64069ebe39b998c57fc9d6891e5ca&token=253873989&lang=zh_CN#rd

 短评

睡得很开心。。。美术摄影还是比学生作品好一些的

7分钟前
  • Unbeliever
  • 很差

一部斯洛伐克电影能上院线,必须买票予以支持。工业城市的残酷童话,却使用了一种高亮低饱和的小清新滤镜。结尾那一幕太有Simon Stålenhag的艺术风格了。

9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中欧版《佛罗里达乐园》,混了一点《月升王国》,很喜欢最后童话式的结尾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失而不孤,输出爱是她获取爱的方式。这是一个纸糊的童话,经不起雨淋,但被风一吹,即可远航。

15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1+1<2的《无人知晓》+《佛罗里达乐园》葬礼→日晒机(《死神来了3》可是我的蒙太奇启蒙……)衣服堆里的小女孩两个设计很赞,收尾的超现实算是不功不过吧,有点过于梦幻了。

18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比无人知晓还要童话,看过只有心痛,唯愿他们平安健康。

21分钟前
  • 火火
  • 还行

有点像《候鸟》+《佛罗里达乐园》,东欧女导演在塑造儿童性格的独立性实数独特,缺爱的孩子一方面渴望得到爱,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给予爱,尽管在结局上所呈现出的问题依旧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如来一招奇幻场面更为讨巧。

24分钟前
  • 牛逼协会会长
  • 推荐

画面干净纯粹,焦经常收得紧紧的,前后景分明,质感上想起之前欧盟影展的那部片子,名字忘了 =..= 小清新。不知美丽而超现实的寓言背后,真实事件是如何收场的。与母亲受外祖母影响而无法给予爱相比,能够给予已经是破天荒的幸运。像模像样的小家,有温馨也有争拗。不过女孩到男孩家那场戏让我很不喜欢她。男孩家里禁欲的白色让人不禁自我规制,也想规制他人,切勿乱说乱动。后面一场「无声」的医院天台也是白色,暴露在阳光下却让人觉得净化。

29分钟前
  • Hiina Kapsas
  • 还行

你就是拍两个孩子在荒野里追逐打闹也不会很难看的,前提是这不是导演的功劳,男孩和女孩太优秀,又有儿童的淳朴,还有一种难得又珍贵的邪魅。诚如影片一样。#2018BJIFF#

31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一个有着不负责任的妈的女孩和另一个小男孩抚养两个婴儿的故事。电影博物馆匈牙利影展,又删减了5分钟。

32分钟前
  • xoyabc
  • 推荐

前半段有点闷,后半段挺好的,尤其喜欢结尾。一家四口,年龄加起来也就20岁,在一方小小港湾里,尽心尽职地学做父母。出现数次险些酿成悲剧的危险时刻,但导演还是仁慈的,没有造成《无人知晓》那样的绝望后果。画面很美,剧情能再丰满些会更好。

37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喂养孩子和饲养刺猬一样,不过就是把苍蝇换成奶粉。葬别外婆和埋葬黑猫一样,不过就是把快乐换成悲伤。妈妈的离去不会因为转盘的结果而改变,外婆的死亡不会因为氧气的供应而复活。男孩宁愿从溪水边艰难地提水,也不想在不染纤尘的房间里不敢开门。闻着女孩的长发,听着婴儿的酣眠,这座渔屋才是港湾。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无人知晓版的月升王国,拍的是很美,但也够离奇,所以根本上是月升王国,小孩子做着扮演大人的游戏,不拖泥带水,不煽情,结尾挺加分

45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前半段的女孩视角很是灵动,后半程的过家家估计是乱发挥了,胡编一通,完全滑向三流电影节片

48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较差

有一点《无人知晓》混合《弗罗里达乐园》的感觉,两个小朋友太甜了。不负责任的母亲对女孩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于是女孩对捡来的婴儿也说了同样的话。结尾美得过分了。

49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三星半。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发现了爱。透过孩童的眼光去看世界的荒芜与冷酷,于是看到了废墟中可爱的昆虫,冷酷背后的拥抱,假装不在意的哭泣,混乱中不断找寻的双眼。于是,世界变成蓝色的海洋,房屋仿佛巨大的鲸鱼喷出水雾。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爱,冲进大海流浪。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1st HIFF# 17年柏林水晶熊(最近几年水晶熊都不错啊!),转遍中国各大电影节。确实不错,拍出了童年的漫长、无聊和想象力,斯洛伐克版的[无人知晓]加[禁忌的游戏]。结尾启航的船屋确实堪称高光时刻。摄影好真是能解决很多问题。

5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远航。别为我担心,我用快乐和智慧做伴。

59分钟前
  • 秋天的明明
  • 推荐

仿佛无人知晓 仿佛月升王国 仿佛弗罗里达乐园 但在童话感觉背后的却是残酷现实

60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像《佛罗里达乐园》一样,母亲的放纵与失责,让她的童年在荒芜中自顾自地生长。像《无人知晓》一般,母亲销声匿迹,留下她独自过活,几近自生自灭。像《九三年夏天》一样,感受不到爱,生活空洞而暗仄,湮郁而孤寂。像饲养刺猬一样,试着去养育两个婴儿,释放出自己不曾真正得到的母爱。深爱着母亲,心里有着无法被满足的空缺,想要以此证明,如果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母亲,将会释放数倍于自己所得去疼爱自己的孩子。莽撞而不拘小节,心里却是柔软且千疮百孔。于高台纵身一跃,猛烈冲击,被水紧紧包裹,这便是她的生活。

1小时前
  • 野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