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上课,大家学习访谈方法,便挑了个最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童年。我们问到老师Linda, 她上小学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刚上学的有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叫小朋友们不要动。结果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老师回来后,Linda便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给Linda留下来作为惩罚。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解:“为什么?”我问。在我看来,这算不算赏罚不清?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
Linda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原来如此!我想到了一层,没有想到另外一层。老师让同学们不要闹,是她定下的规则,由她来执行判断和赏罚。小朋友打小报告,则违反了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团结如一,不互相出卖。小朋友不听话,自有老师来收拾,自有家长来教训,至少在理论上,这应该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
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果哪个同学如果动不动跟老师打小报告,会被其它同学瞧不起。只是这种时候,选择放在老师手里,你是鼓励学生这种告密行为,以扩大自己了解的范围,靠信息不对称来实施自己的统治?还是你根本就把小报告踢回去,不让小孩长大成一个个特务?混蛋?长舌妇?风平浪静的时候,这样的小孩不过是传播一下流言蜚语,一旦到了文革这样的时期,那就成了邻居、同事、亲人之间互相揭发,互相背后打黑枪的一幕幕惨剧了。
如果将这个小故事放大,戏剧化,那就是《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中学生查理见证了一件恶作剧,学校胁迫学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卖朋友,却要面临被学校勒退的威胁。然而选择出卖的美国人还是不少的。退休军官Frank说得更悲观:你的朋友乔治会说出去的,会像个金丝雀一样卖乖。你也会,查理,一旦你说了,我的孩子,你就加入到那美国成人那个漫长的、灰暗的队伍中间(Your friend George's gonna sing like a canary. And so are you. And once you've sung, Charlie, my boy, you're gonna take your place on that long, gray line...of American manhood)。我想Frank的担忧和悲观,更是反衬出Linda小学老师的无私和睿智。
在中国,按规矩出牌的人反成笑柄,都想着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达成自己之所需。你说这是大环境也好,小环境也好,或许我们都无法改变,不过如果你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那不如顽抗到底吧,就像《闻香识女人》里头的那个查理那样。我改变不了世界,可是世界也别想来改变我。
片名虽然叫《女人香》,讲述的却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忘年交。一个善良正直的年轻学生,找了一份兼职是照料一个孤傲暴躁的失明退休中校。这位中校已经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带着年轻学生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年轻学生却尽力想要阻止他。
于是他派头十足地走进车行要求试车,气势逼人的中校竟然没有让人发觉他是个盲人,于是他开着法拉利在街头狂飙还镇定自若地打发走了警察。
于是他在酒吧里跳一场恣意的探戈,仅仅凭着舞伴身上的香水味来判断舞步就可以跳得进退自如,性感十足。
于是他在学校里对着一群伪善的官员发表了一场义正词严却又是脏话连篇的演讲从而挽救了年轻学生的前途。
Scent of a Woman其实是Scent of a man。
让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经典的阿根廷式探戈舞曲——Por Una Cabeza(中文译名:只差一步),随着音乐,将我们慢慢带入这充满激奋而又忧郁感伤的旋律中,乐声演奏仿佛雍容华贵,引人无限遐思。
由Alfredo Le Pera 作词,Carlos Gardel 作曲,在1935年发表。《女人香》,《真实的谎言》,《辛德勒的名单》这几部电影中精采而隽永的舞蹈画面,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这一段华丽而动人的探戈旋律作为音乐背景,使之成为影片中绚丽的亮点。
此外,那些移民使用来自德国的乐器Bandoneon(类似手风琴)演奏创作配合舞蹈的旋律,带有浓浓忧郁又感伤的曲风是当时他们的心情写照,命运与未来的伤感吞噬了他们灵魂,于是乎忘情于探戈肢体交错的步伐,所以,探戈正是忧伤之舞的表现,成为了阿根廷全国人民的音乐舞蹈。也因此,有着相当的独特性和兼容性的探戈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拉丁美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最具有艺术生命力和神秘拉丁色彩的艺术。后来经过欧洲的剧场及室内乐的洗礼,探戈音乐更趋向于成熟而以乐章编制,一跃成为上流社会所热爱的社交舞蹈。
探戈经典音乐《Por Una Cabeza》充满浓浓华丽的复古风格,淡淡感伤却又带有些陌生挑逗,自诞生以来,成为电影中探戈的首选舞曲,刚柔并济的旋律似乎适合每一个角色的心理和任何一个场景的铺垫。舞曲首段以慵懒幽默的旋律呈现,小提琴尖锐却不刺耳,抑扬顿挫却内敛干练,高调地引领着旋律,犹如踩着探戈舞步的女人,有着高贵的步伐及傲视一切的态度,对舞伴欲迎还拒,纠缠其中;而风琴略带舒缓的伴奏,就是那脉脉舒坦的风情。进入到B调转小调后,转而呈现激昂的感觉,钢琴鲜快明亮的节奏,把情节步步引入高潮,在音乐高潮到来前有力的击键,仿佛是在下一个旋转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出发,去征服这个舞池。接着又转回大调。小提琴和口琴的对位和声,充分展现了两个部分前后矛盾而又错落有致的风格,如同探戈舞中两人配合的默契。进入B调后,舞者与观众的情绪被推到最高点,然后突然做减慢,回到首调收尾。
高贵优雅而又诱惑感伤的复杂曲风,正如同的探戈的舞步一般交织旋转、亲密接触却又若即若离,尽显了探戈舞曲的精致。一首曲尽,而脑中的旋律挥之不去,犹如一场没有尽兴的舞蹈,永远只差最后一步。
当帕西诺用其特有的方式慷慨陈辞,捍卫了另一个男人的尊严,全场响起掌声的时候,我的泪水悄悄滑落... ...
其实,我很少因为爱情故事而落泪,却常常被这样的音乐感动的心酸;还记得头一次听《当年情》和《rain and tears》的时候,我也是如此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抑郁和惆怅,没有放声痛哭,却难以掩饰眼眶里闪动的泪光。
今天在办公室里,同事讨论起香水,讨论曾经擦身而过的女人留下的香味;让我不禁想起这部电影的名字来。女人永远希望自己很诱人性感,美丽如一朵娇艳盛开的花朵,那么,柔柔的粉红花香,就是香水界的最佳女主角。
Rykiel Woman淡香水,是甜心美人的好选择,从瓶身到香气的设计都朝向纯真感性的女性轮廓发展,香水瓶子里装盛着女孩们难以抗拒的淡粉红色蜜汁,而银色瓶盖却有着个性的卯钉装饰,展现都会女子的俐落丰采。凉凉的果香闻起来很舒服,日本柠檬和香槟泡泡引领出无限热情;中味融合了保加利亚玫瑰和丁香花等极具感官挑逗的气味,最后再带出温煦的木质后味,由撷草花、安息花、和麝香领衔主演,渐层而来的浓郁花香喷鼻而来,就像极品女人一般令世间男子无法抗拒。
我是一个色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此,我更加怜爱声音和气味。人恐怕不是事先就知道对某种声音或气味如何反应,知道它是有益还是有害。当我们喜欢或不喜欢某种声音和气味,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有的人闻到玫瑰的味道,会回想起父亲的葬礼;有的人可能喜欢臭鼬的味道,因为他从小时候起就很喜欢臭鼬这种动物。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氨水的味道,有人一闻到就不喜欢。
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前桌是个整洁、可爱的女生。每次当她周一从家回到学校的时候,身上都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常常令我无法认真听课,精神分散。后来才知道,也许那是“金纺”的气味,可是又感觉不全是那种气味,呵呵,应该还是有少女天然的体香在其中吧。
刚上班还没有和女友分开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住,用同样的洗发水和沐浴露;常常洗完澡或者新换了衣服,我们身上都有一样的淡淡的香味。等后来一个人的时候,有时洗完澡闻到熟悉的味道,忍不住会想起她,再后来我就很少用那个牌子的东西了,慢慢的就淡忘了那种味道了。人的嗅觉在动物中不算灵敏的,嗅觉的记忆恐怕更是容易丢失;可是音乐常常有着深刻的的记忆,古人说的“余音绕梁”应该是可以相信的。
每当一首老曲子在耳畔想起的时候,心情会跟随旋律一起脉动;这里有着和气味相通的地方,就是为什么香水要喷在手腕和脖子的脉搏处,也许只有心脏的脉动才会散发出真正的体香。
现在写这样的文章,心情和窗外的夜色一样平静;嘴里还是涩涩的烟味。只有回忆时不时在头脑里蹦出来,却又仿佛不真实。好想到劲舞团找个舞池,约上某个女人,尽情的跳一支探戈。
影片最后的高潮,上校做了一番演讲夸赞查理顶住被学校开除的压力而不做告密者。就演讲本身来说没什么问题。只是就算查理指证了恶作剧的学生,他的行为也不能叫告密。告密的前提是有两个对立的阵营。告密则是指阵营中的某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决定向另一阵营公开那些涉及本阵营的自己知道的事。而如果一定要说片中的穷高材生查理和搞恶作剧的富学生们属于同一个阵营,那么只能说他们都是学生,以此和舍监为代表的管理学生的老师们相对立。可是学生和老师并不是事实上对立的两个阵营,虽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老师不只是教育学生,还兼具管教学生的职责,更容易把老师们当做自己的敌人。这也是片中富学生帮要作弄舍监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在看这部片子时,很容易让人同情查理不指证恶作剧学生的行为。因为影片对舍监的形象进行了千方百计的丑化。使人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的就站到了学生一边,尤其是查理一边去。首先是从形象上丑化舍监,片中的舍监总是怒气冲冲的样子。相反,如果舍监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表情,看到他被一帮学生作弄,明知是谁干的却无法指证,观众一定会站到舍监这边来,期待查理来指证那帮恶作剧的学生。其次是从行为上丑化舍监,片中的舍监在受到学生作弄后,把学生针对自己的恶作剧行为上纲上线的说成是对学校的侮辱,并决定做严厉处罚。并以开除学籍威胁可能目睹恶作剧准备过程的学生做指证。在看到查理依旧对是否指证恶作剧的学生犹豫不决时,独自留下查理并告诉他如果说出谁做恶作剧的话,自己可以帮助他考上哈佛大学。因为有了舍监的引诱行为,于是接下来查理如果指证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观众认为他是接受了舍监给出的条件才这样做的。事实上,舍监的许诺并不可靠,谁能保证他不是在说谎呢?而且就算舍监没有撒谎,查理完全可以做出指证然后拒绝舍监的条件。查理做指证,和查理接受舍监的条件,并不必然相关。说到底,查理要不要指证,和舍监个人品德的优劣无任何关系。如果影片中的学生不只是弄脏舍监和他的爱车的话,而是把舍监的爱车给偷走,查理应不应该指证的疑问不是顿时消解了吗?
所以,影片中查理要不要指证的情节很无聊。如果从伦理角度考虑,我觉得查理应该指证,但不能接受舍监的条件。如果从利益角度考虑,则得看那帮富学生和舍监之间谁更伤不起。得罪富学生,可能让你今后在学校学习不自在,并且背上一个打小报告的骂名。得罪舍监,直接开除离校。作为一个穷学生,这确实是件棘手的事情。导演的狡猾,则是借上校的话,把利害算计拔高成了道德操守,鼓动在场的学生支持查理,从而使查理得罪了舍监又不至于被学校开除。
这么看来,如果影片能去掉查理目睹学生恶作剧因而陷入指证困境的情节,专心于上校的情节,使上校在查理的帮助下重新拾起生命价值的过程更有说服力,会更好。只是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有能力让落寞的上校在面对真正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时找到答案么?
如果这是一部商业片,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对于商业片,票房,大众的口碑是王道。但不幸的是,我基本上是把它认作文艺片来看的。作为文艺片,这部电影就太不诚实了。艺术电影可以不严肃,但不能不诚实。
十六年前,我上幼儿园。毕业那天跟一个大小孩翻花坛的栏杆,围栏勾住我的底裤,我意识到即将面对一场及其尴尬的画面,于是耍赖蹲在墙角,任老师色诱恐吓都不去拍照。毕业照因为我被一拖再拖,最后我被拖了起来,还念念不忘双腿夹紧。十六年前,他已经是好莱坞的传奇——英俊的老男人,双眼大而有神,有很大的眼袋,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靠盲中校的精彩表演才千辛万苦地拿回奥斯卡的小金人。
去年他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第35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同时他也是好莱坞保持单身时间最长的男演员。凭借这两点,作为演员,作为男人,他都当之无愧。他的绯闻鲜少,不像乔治克鲁尼,身边的女人流水转换,纵然都是越老越有味道的范儿,却是两端。有一种男人,他会在邀舞被拒之后对你脱口而出:有些人一分钟内就过完一生。他牵起你的手,在20见方的舞池里翩舞,每一寸都进过他的深思熟虑,每一次进退都由他手把手和你掌舵,这样心存美好的男人,真的就在一分钟里耗尽你的一生。这就好像前些天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漫长的前戏只为1分钟爆发。而这一分钟,足以令你销魂,或者绝望。
1974年,他是获得海军十字勋章的第二代“教父”麦克柯里昂:餐厅杀人时的干净利落,西西里婚礼时的的情浓爱意,舞会同亲兄弟弗雷多摊牌的爱恨交织,妻子打胎时绝望的怒火中烧。时间如果倒退到大浪淘沙的文艺复兴时代,这样一个男人还是会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中跳脱出来,成为大卫一样的标志。他是旗手,却被奥斯卡的污眼亏欠了18年之久。
好男人有很多种,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到“不搞三P”的最低标准,我们在逐步降低对男人的要求。好男人要懂为家族担负起责任,为不受控制而控制别人。好男人要懂泡妞绝技,即使你表面上看起来像个十足的混蛋。好男人要是撒旦,从容不迫地告诉你虚荣是他最喜欢的原罪,却又让你欲罢不能。
话分两头回到16年前,我抽着鼻涕夹着屁股的毕业照终成定格,他完成他的第一次加冕。我还搓着爽身粉一路羞涩,他已识遍女人香。
多年前读者出现过一篇文章,立意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老泪纵横,不仅见面无缘,偏偏还要将自己的私心偏好的男人与全宇宙的人类分享。
谁让他是这么个罕有的范儿呢。
当我心中的正直感逐渐淡去之时,我庆幸我看到此片.
黑暗中,一个自责的灵魂时刻经历着生命的拷问,在它即将放弃、摆脱、抽身而去时,另一个亟待帮助的灵魂出现了…一个孤独、另一个迷茫,当两颗心碰撞在一起才发现,其实一直在相互扶持、慰藉、拯救…我的心谁能懂?当一切已无法承受,那一曲穿越灵魂的探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永恒!
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会觉得故事略显老套,但并不影响影片带来的强烈感触。问题不是哪条路是对的,问题是,你敢不敢走?人即使身残,也应保持灵魂的完整,因为灵魂没有假肢。★★★★
本来想给五分额 结果在最后雷动的掌声里 仿佛看到了春晚……╭(╯ε╰)╮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时光里,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看名字我一直以为是爱情片
“闻香”是双目失明的中校在生活中的无奈之举,不仅是他的生存绝技,也是他活下来的一丝希望。
美酒佳肴衣鬓香影,一曲绝世探戈,尽情绽放然后死……连自杀都这么浪漫。片名叫人没有看的欲望,看完却觉得再适合不过。你我身边都可能会有这样一位愤世嫉俗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老顽固,在他身边多呆一秒都是折磨,然后某一天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比你所能想象的更多。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人愿意和阿尔帕西诺上床,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他妈的不配做爱。
史上最美的探戈
Al Pacino,老了也一样帅.
感谢在我灵魂枯竭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
看过这部电影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内心的震动和灵魂的洗礼,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上着大学的乖学生一个是脾气古怪的盲人大叔两个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分工作联系到了一起,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最后改变了对方,整个过程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整部影片的最高潮就是最后的演讲也是我最爱的部分。
Pacino成就了这部电影,他的每次出场都使影片散发着夺目的光芒。那段震撼人心的演说,那段迷人的探戈,还有一个盲人肆无忌惮地在空旷的街道开着法拉利……当你对着镜子缅怀青春感叹年华似水时,Al让人相信,时光对他来说只是种更为炉火纯青的化妆,皱纹也可以是种性感。
步子乱成一团,继续跳就好了。我并不确定主角的坚持是否正确,但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给处在低落,迷茫中的人以希望。
阿尔帕西诺演技毋庸置疑,表演非常吸引观众。演盲人很有难度,尤其是演一个喜怒无常的退伍中校,探戈优雅、演讲的台词太棒了。查理太帅了,演技在线。电影用简单的故事,呼唤纯粹的灵魂。integrity is forever right,please choose the road
原来讲的是男人的故事
刚开始,我觉得阿尔帕西诺演得有些用力了。但是看完,我觉得他就应该这么演。甚至那个年轻人O'Donneil也被他带动出极好的水准。探戈,演说。几近完美的一部片子。
改编自一本意大利小说。个人认为电影比原著出色。主演Al Pacino演技出众。一段探戈,一篇演讲,皆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不是你没有乖乖听话地去买阿司匹林和酒,可能我已匆匆了结我的一生,幸好有你。因为你愿意陪我,在我的残烛之年,我这握着手枪的手迟迟不愿扣动扳机,我想试着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你坚持原则,在你的人生迷途中,我愿意守护你看着你永远正直善良。你救我于残烛之年,我护你于纷扰之中。你我的生活可能不会长久地保持幸运,不过没关系,Just tango on. 我庆幸在自己价值观摇摇摆摆中看到此片,从灵魂的烈酒中取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