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没有你,还有她
他们的故事,埋藏在都市的每个角落,只是有些人不能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一段三角恋情。有的三角恋情是外露的,如火如荼;而有的三角恋情只有偷腥者自己心知肚明。这部片子就是为小三而量身定制,必须当作功课一样来看,直至认识自己,认识对方,乃至情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没人不为自己着想,总想着给自己留一条光明的后路,情非得已,情有可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明白事理,看了片子,就会明白,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观众,或者剧中的每一个人去看待这件事,每个角度的观点和看法都不一样,但大致的对于错一目了然。爱与被爱,并不是那么简单。爱,像火焰,但不长久,因为激情只是一刹那,不能带给安全感;被爱,也许有些枯燥,有些强求,但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培养一下细水长流的感情,被呵护着总归是一间幸事。还好,他被抛弃了,至少还有下一位。
我喜欢那顶楼,虽然风很大,但是两人相拥的画面出现于镜头,那是美丽的极致,浪漫的极致。我喜欢那公寓,旧旧的,很温暖。我喜欢那酒吧,音乐,灯光,制度,很特别。我喜欢那餐厅,格调很别致。我喜欢《两个情人》,很写实。
2 ) 混淆艺术和生活
精神上的平等不意味着现实中的平等,精神民主来自感性的广泛分配。这分配不是说有部分人品行高尚、吟赏风雅,有部分人只能投身“现实生活”。以前的界限模糊了,差别没有了。新的感性分配让谁都可以有精神享受,随之而来的艺术平等性。所产生的问题就是“混淆艺术和生活”。
一个农家女孩读了小说,结果变成了艾玛·包法利。
莱昂追求完美的爱情,却忽略自身的条件。
这些都属于“民主的疾病”。是精神的民主破坏了他原有的生活。使他偏离了本来的生活轨道。驱使他追求一个跟自己不同层次的女孩。所以导演要让他失恋。并给了他一个现实主义的结局—符合他所处地位能碰到的最好结果—— 一个普通的姑娘
3 ) 哪种才是爱情?
刚刚看完这部影片,缓缓叙述的故事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我的心也随着剧情的发展猜测着,害怕着,期待着,结局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纠结着郁闷着,不知做何表述。
一个男人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的态度与选择,让人觉得真实而又无奈。
一个是光彩照人的美女,爱玩,嗑药,与一个已婚男人保持情人关系,可种种这些都不会削减男主对他的迷恋,为博美人青睐,可以在舞池中展现并不高超的舞艺,可以夸张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了一个短信而编造理由推掉其他约会,可以放弃事业,可以离开父母·······
一个是温柔质朴的平凡女,也许也有其他闪光点,但是男主看不到,也没有兴趣挖掘,虽然没有感觉,但不影响男主的邀约、亲吻、激情与敷衍。
对待爱的人疯狂承受着种种不平等,而又将不平等施加于爱他的人,这样做值得吗?大概心之所愿甘之如饴不存在什么平等与计较。
哪种是爱情呢?是那种舍弃一切也要追求但却不得,还是攀高不得的退而求其次?
无奈的故事让人心酸,感叹。我们是谁的求之不得?又是谁的退而求其次呢?
4 )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轨迹
《两个情人》-杰昆·菲尼克斯最后一部影片。他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之一;他傻傻和高贵的气质混合体另很多人着迷。为什么要息影?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不相信他为了唱歌而放弃电影;很明显两个并不冲突;那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也许这只是个笑话而已。不知道已经在天国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会有何感想呢;这几个兄弟实在是有个性至极了!
这个电影像旧时代的片子很慢,即便是高潮情节也喜欢加上慢动作;完全是老派电影的作风;和他上部电影《我们拥有的夜晚》一样,整部电影充满着六十年代的气息,闻起来自由自在。《两个情人》还有个名字叫《劈腿情缘》我觉得不雅,但却直接。说来说去这个电影就是劈腿的那些事;只不过是影片到最后现实的力量战胜了理想主义,到是让我很意外。一贯弗洛伊德的叙述手法,到最后仍然彻底劈腿。让我觉得生活就是不断的妥协;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轨道,越轨的毕竟是少数;残酷的现实保证了每个人的轨迹,直到老死。就像这个世界上艺术家相比普通大众总是少的可怜。
5 ) 王家卫上身
果然是情节无关紧要的电影,
所谓2 lovers完全是幌子,vinessa shaw确实只是配角.
小凤凰五大三粗的粗人胚子眼神里居然有梁托尼的影子,这就是传说中的演技吗?
gwen也是选角超级合适,换了别人,这么讨厌的角色还真没法让人不讨厌了.
如果拍中文版,还用选角吗,当然是梁托尼+张玛姬了,
一边看一边想,james gray到底把<花样年华>看了几遍?
尤其是邻近结尾处的夜会,黄绿色的灯光,俯拍......
纯粹玩情调来拍电影虽然不太高明(甚至有点cheap),
不过我这种恶俗中产兼低级小资趣味,还满好这一口,
歌剧倒罢了,最high的是前半段餐厅小聚那场,亨利曼西尼的配乐一出来,
我不由得轻呼一声,
哇......
6 ) 随便写写
1. Leonard跟Sandra应该交换父母,这样Leonard就姓Cohen了,更加暗示了Joaquin为什么要选此片来息影。
2. 纽约干洗业都发展的这么好,还牵涉到家族合并联姻,再说到我们快快活活奔小康了你信么?
3. 如果有人问我这片子里谁演得最好,我的回答是Isabella Rossellini。
4. 《劈腿情缘》是谁给的译名?不管是谁,替我问候你母亲。
5. 准妈妈们注意了,嗑药是会流产的。
6. 在我看来,结尾停在Leonard的眼神就可以了,后面画蛇添足的情节体现了导演大男子主义的妥协。
7. 喜欢扔戒指的朋友们注意了,连盒子一起扔再捡回的几率比较大。
8. 两个loser不可能在一起,不然共同富裕是说给谁听的。
9. 有些人接受的永远无法是爱,而是命运的安排。
你牵手的人是否是你爱的人,你迷恋的人是否也是真爱。看完这片子后,我越发觉得我的生活也是多么神似的fucked up
重看这片子就觉得这样的屌丝为什么有人会爱上啊哈哈哈哈(之前明明还是给了四星说男主演得好哈哈哈
我有两个情人,一个叫理想,一个叫现实。
非要等到 爱的人不爱了 就去爱自己的身边找温暖 这行为其实真心可耻
当时刚上映看了后只打了三颗星,今天重看已是脑残粉模式全开。
断断续续三天才看完。这个关于摇摆的爱的故事不太decent但挺伤感的。pheonix的演技真精准,喜欢这样细腻的表演。
还是不要试图去拯救一个fuck-up. 当一个fuck-up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另一个fuck-up时,they fuck everybody up.
私奔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私奔對象的情夫說要「原諒」你。sometimes two lovers,always one couple. 成年人的愛情就是選擇與被選擇的零和遊戲。
本片很好的反映了爱情上的选择性情绪,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替代效应,很有侯麦《面包房女孩》的感觉。
Gwyneth好漂亮啊好漂亮@_@
这么伤感啊,别总是让男人扮演受害者好不好,劈腿的往往都是男人。也不要责怪女人的多变,本来就没那么爱你,还不是出于寂寞?
缓慢沉闷到我有几次欲点击×,勉勉强强看完了。杰昆•菲尼克斯的息影之作就不能有点质量?男女主都不是我喜欢的演员,厌恶男主的性格:厌世、自卑、磨叽,竟然还敢劈腿!还有脸被女人拒绝后,专投另一个女人的环抱!买戒指时想着一个人,怎么就能把戒指再给另一个人?退而求其次的那个“次”,真悲哀
无所谓什么理想或者是现实,无论最后选择什么,一声不吭的离开、逃避不能逃避的现实都不应该是正确的选择。Leonard太过于理想主义了,而他的情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理想主义。现实像一把重锤,把Leonard的梦捶打地支离破碎,妥协与将就是他唯一的出路。
James Gray看起来简直是从“旧好莱坞”直接来到现世的人
I've been to Sandra for a long time,and now,I'd like to be Michelle for a while...btw,the music is fantastic
完美,即便常有以暗调为基底的爱情片,本片依然是罕见的杰作,黑暗疯狂又灵动,影片对整个视听上的情感调度如一场飓风,暴雨与短时的晴朗总是交替进行,整个影像虽总是冷色调,但我们从声音的风雨中感受到了最强烈的亲密,格雷甚至能将一列地铁平淡无奇的轰鸣变成炙热的火焰,不愧杰昆演完想息影。
总以为那次遵从内心的选择会是一次成功的逃离,我们真正想要的或许根本就不是疗伤,而是重新学会去爱的本领,所以我们可以大方又笨拙,保持着尴尬又假惺惺的浪漫,把爱情重新倾注向另一个人,就像此前那次做爱,就像生活总是呈递来最意想不到的遗憾。被男主的性格带偏,太像本人。
Joaquin在鹅毛笔里面我就觉得很像小乔Jonathan Rhys Meyers,如今真是老了啊。最后那段音乐伴随着他的眼泪,让人觉得悲伤。我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是另一些人。
我就是不喜欢Gwyneth Paltrow 我从来也不觉得她好看 更没觉得她演的好
i see myself in Leonard, and the night view of sea looks so familiar like what happened yester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