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如月》这部片子之前,如果你看到了关于这是一部难得的推理悬疑片的简介后,带着一种希区柯克般的期待去看,那么你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妈的,什么玩意儿,就几个小年轻儿在扯淡。一种可能是,有意思,一部悬疑片能这么热闹。其实,对于这部片子的类型上,我们不必花太多力气去定义,悬疑片?KUSO?纯情片?……别在这方面费劲了,最懒惰的定义为剧情片不就完了,还是专注于电影本身吧。
片子开头好一阵子估计就已经让不少期待尸体、悬念、惊悚的人恼火的把片子删掉了,本片的开局一点也不悬疑,几个看起来有些或者脑残的、或者假正经、或者娘娘腔的明星粉丝在偶像去世一周年之际聚会纪念。只见几人打闹,尴尬,耍宝,其中胖子一句“不穿丧服高兴不起来”让人疑惑,悬疑在哪?这是一部青春偶像剧吗?但是耐心等待后,从一开始就很酷很严肃的织田引出了关于如月死因的探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氛围的把握,开始还一派热闹景象,如何让气氛骤然紧张,导演巧妙的利用了灯光,让灯光逐步黯淡下来,配以鬼魅气息的音乐,让故事力马转向。在日美恐怖片比较中,就有很多人提过,日本恐怖片不像美国恐怖片一样一阵血雨腥风,搞的热闹无比,看的时候一阵亢奋,看后立马就忘,而日本恐怖片往往显的很内敛,让人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看完后还后劲十足,让人很后怕的念念不忘。本片虽然不是一部恐怖片,虽然开始拍的很热闹,很搞笑,但是在进入如月死因的推理后,就一直营造着一种让我感到不寒而栗的阴森气氛。
当然,本片毕竟不是一部纯粹的悬疑片,所以不会将弦一直崩的很紧,而是层层递进,张持有度。本片的人物设定值得称道,每个人都不是配角,每个人都有其作用所在,家元作为悼念活动的组织者,是引出故事的人物,同时在场面几度混乱时,又充当了理性输导的角色,将主线摆正,还有最后引出的本片的意外结局,可谓承起而又点睛的人物。而织田则将一场普通的悼念活动引向推理探案,层层分析,同时其线索又是后面多条分支线索的引子,属于侦探似的人物。当然,通常有侦探就有些衬托性质的“呆瓜”,斯內库就是这样一个“华生”似的角色,不时的在一次次推理中帮腔,将气氛烘托到最高潮,同时也是让片子保持KUSO气息的搞笑人物。而最值的一提的还是那胖胖的安男,他一开始是一个松弛气氛的角色,每当一个高潮来临,他总会带着一副憨厚的面孔“适时”出现,而当你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配角时,他却又道出吓人一跳的身份,一下子成为主角,可谓本片最令人大吃一惊的人物之一。说他是之一是因为,还有个“草莓小姐”更是让人惊异,开始一副猥琐的样子,后来却也是推动片子转向温情的重要角色。本片的角色设定和每个人的鲜明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像转盘上的一格一样,依次在故事中成为真相指针的焦点,道出一个又一个秘密,同时也让片中另一个神秘人物入月的形象渐渐清晰。在整部电影中,除了最后一个有些无厘头结尾亮相外,入月一直带着神秘的气息,从未露出真容,这也是本片的一个巧妙的悬念设置,是谁让几个男人如此崇拜,是谁成为将几个男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正是几个人物的渐次表述将一个个小的悬念解开,又带来新的悬念,而入月与几个男人的关系也渐渐清晰,她的生活片断被逐一捡起,终于拼接出令人意外的结局。
本片的结局是一大亮点,使得片子从一部悬疑片脱颖而出,成为展示更丰富情感内涵的影片。从五人的叙述中,我们渐渐知道入月其实并不是一个巨星,只是一个二三流的演员,但是她带着少女的梦想,带着少女的天真与马虎,有微笑,有泪水,一个追梦的少女形象就这样被烘托出来。而正是这样一个少女,得到了父亲、昔日情人、同事、朋友、粉丝的爱,特别那两百封信将她和家元的无形而又高于生命的友情烘托的非常感人。如果说,开始我还为几个大男人为一个死去的不知名女星神经兮兮不解的话,那么此时就很理解他们了。我们常常也对无数痴狂的粉丝们不解,似乎我们只能理解他们为父母的养育感动,为老板的斥责犯愁,为情人的吵嘴失眠,甚至为物价的上涨抓狂,为股票的跌停沮丧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情与我们“相关”,所以,为什么为一个“口齿不清”的歌星疯狂,为什么为一个“性别不明”的超女沉醉,至于为一个N流明星睡不好觉就更是有病了。但是,让很多人为之痴狂的原因或许就在于这种过程,这种脱离现实的过程,就是因为这个过程能让人快乐,这就足够了。粉丝们总是关注着偶像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个过程便是将他与偶像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不必近在咫尺,不必有切身利益,不必有情感瓜葛,就如片中的几个人慢慢的发现都与入月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但是却没有本质不同,因为他们都是爱入月的人。所以,还是让我们尊重他人的“莫名其妙”的痴狂,因为我们都会有为一个充满了距离感的人或事痴狂的时候,正是这种超越了切身利益的感情才显的珍贵,才让我们脱离一天的现实劳累可以舒展下神经,或许以后回想会觉得可笑,那就等以后再说吧。本片最后的煽情还是把握有度的,我看到最后一段时还生怕导演来个入月其实没有死,是有意造成事故假相“过正常人的生活”的结局,毕竟这片的基调不是《天鹅绒金矿》似的,让几个男人感伤的看着星空,遥想少女的天堂笑脸,有些俗套,但是却恰如其分。置于最后的铁丝,我个人认为属于导演留下的彩蛋,对于影片主旨其实不大,正如片中家元所总结的,当晚的结论也只是从他们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真相,但是能从这个真相得到安慰和温馨,这就足够了。所以,影迷接着把玩这个导演留下的小玩具,不亦乐乎的抓住它分析玩玩,倒也确实是个乐趣。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d3fc62604f8b6540eaf8f8f1.html香川大叔可疑地鬼祟地的登场,我当时就震惊了,而大叔后面的表现更是让人张口结舌,怎么会有这么猥琐的人啊!!!……
因为刚刚看了《十二怒汉》(12 Angry Men,1957),那是密室中的陪审团,而这是密室中的追悼会……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我把这样单场景的电影(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05241/)按照自己容易记忆的形式,都归到“密室电影”这一类去了。
密室,推理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素材,比如说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之类的……当然,以上我基本没看过,在此处我只是用它来指代“被局限的场景”。
这样的电影其实很像戏剧,比如说AC的《捕鼠器》。
或者我应该称之为“薛定谔的猫的电影”更对感觉,因为此类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我思故我在”,可以说完全是一种人类自以为是的着迷的脑力的臆想的想象力的语言游戏。
换句话说,这几乎都是些没字幕就完全没法看下去的电影。
比如说,你如果是默声地去看12 Angry Men,也许会以为这是Ocean's 11的前传,一伙人正在策划着偷什么东西。或者我们确实可以通过重新编写台词让12 Angry Men改头换面。此外,在看12 Angry Men时,因为某些我现在暂时还未悟到的相似感让我联想起了《致命ID》(Identity)这部电影。
总之,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这张清单:
密室中的陪审团:《十二怒汉》(12 Angry Men,1957)
被狙击的密室:《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2002)
密室中的基情:《足迹》(Sleuth,2007 remake)
密室中的永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2007)
密室中的追悼会:《如月疑云》(キサラギ,2007)
密室中的死法:《心慌方》系列(CUBE)
密室中的逃生:《电锯惊魂》系列(SAW,老爷子今年万圣节将第五次登场了!)
……
除此以外像Alfred Hitchcock的《后窗》(Rear Window,除了翻拍的外,像Mimic: Sentinel这样的B级恐怖片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设定),《绳索》(Rope),以及其它一些我还未看过的(上面提到的那条豆列中)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个故事一开始就给人终结的感觉,但又呈现出无穷的可能性,能一直吸引人继续看下去,换句话说,就是让“戏剧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化(实体化?),那么单场景的空间限制这样的模板无疑是一个极致化应用。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房屋,孤岛,火车……它们当然不能说是密室小说,也不能说是单一场景(只能说是单一空间内的),但同样会让人产生诸如此类的感觉: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被限定了的,而所有的可能性都像是射进地球的阳光月光或是星光那样,本身并不是来自地球,虚假的无形没有质感的条件,但此刻它们汇聚于此,形成戏剧化的后果,比如说让人类在若干年后在地层中发现了黑乎乎的煤,比如说我们靠想象力创造了一种叫狼人的生物,比如说第一只猴子开始抬头看起了星星。
一部小成本制作电影,讲述明星如月美纪自杀一年后,五个粉丝举行纪念会并推理如月之死的真相的故事。在一个极其不吸引人的开头之后,竟然是个如此精彩的故事。不过,最后如月小姐露出真容的时候,我崩溃了。就是这个妞让几个大男人死去活来?
其场景基本在一个房间内完成,由于编导的精心编排,情节扣人心弦,同时不乏温情的人文关怀。片不在大,而在于精。
悬疑气氛表现的非常好,但是几位主演却表现的笑料满满,反正笑死我了,香川大叔又扮演了猥琐变态的角色,不过这个设定最后也有反转……小栗旬演的这个帅气的追星狗真是.....太能表现迷妹的心态了,哈哈哈哈
我佩服这个剧本。以五个粉丝祭奠偶像的聚会开始(这时就开始铺垫了),随着对偶像身亡原因的质疑,五人身份接连暴露,夸张的表演和每个人在不同空间、时间的身份反差营造了笑果,最后竟然落在抚慰粉丝的心灵上,强化偶像与粉丝之间的情感支撑,在与个体天性不适的世界里拼命支撑下去,这份日式人生观再一次以热血的面目呈现出来了(毕竟回福岛务农也不是好选择,后来不是核泄漏了么?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最狠的是片尾让一直遮掩的偶像直接亮出了糟糕的颜值、唱功,与五人的唱跳并置,这种不合情理的内容,已接近宗教仪式。编导随意的摆布手中的角色,闹剧和煽情随时切换,思路奇葩像是桃辫文学,但剧本始终把真正要表达的主题盯得紧紧的。虽然常被忽视,但佐藤祐市的导演手法总能配合好各种风格的剧本
3+。然后每年的追思会就成了推理爱好者的聚会……(擦~莓小姐是“大哥大嫂过年好”呀!
小成本小空间多重反转推理电影 很不错。爬进房间只为了帮她收拾东西只拿了一个草莓发箍的人 知道她喜欢幸运狐就给她送去纯纯表白的人 为了她的事业苦心鞭策她的人 青梅竹马每天打电话听她发牢骚的人 默默支持她每周写一封信给她加油的人,看到最后觉得这5个对一个自己或许根本不太了解的偶像倍加用心 生硬为其跳着舞 这份特别的爱真让人动容 喜欢是一件很纯粹的事 不想对这电影评论抖什么机灵 因为所有的真心付出都应该得到尊重。
和《十二怒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同样是“一群人在一个房间讲故事”的电影,半小时后渐入佳境。五个美纪的粉丝通过讨论,竟然推理出她死亡的真正原因。 足不出户动动嘴皮子就把案子破了,堪称现代福尔摩斯。家元本以为自己是美纪的头号粉丝,结果渐渐发现在场的有美纪的父亲、初恋、经纪人、朋友,甚至有人小时候和她一起洗过澡。而当家元为自己是离美纪最远的人而感到自卑的时候,他又得知自己才是美纪最重要的人。给予美纪动力、支持她继续前行的不是父亲,不是初恋,而是他这个小透明,太温暖了。从一开始每个人都试图寻找杀死美纪的真凶、追究别人的责任,到最后每个人又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终于完成自我救赎。幽默与治愈齐飞,笑点与感动并存……剧本太完美了。片尾的铁丝留下开放式结局,你所理解的真相是什么,那么真相就是什么。
在一个极其不吸引人的开头之后,竟然是个如此精彩的故事。不过,最后如月小姐露出真容的时候,我崩溃了。。。就是这个妞让几个大男人死去活来???
觉得这部片子好看的同学还是看看sleuth和12 angry men吧
好爱这种单一场景、仅靠对白推动情节的电影,敢尝试这类片子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都功力深厚。片子节奏控制得极好,开场平淡无奇,每个镜头里却隐藏着包袱,然后在后半程一个个丢出来,令观众猝不及防。结局的反转让人惊愕,又让人好生感动,而一直只出现在众人对话中的女主角,形象竟塑造得如此鲜明!
身份开始揭露时就没有尿点了。女主还不如不转过来,太丑,而且长了一张心机婊的脸,跟之前的铺垫完全不符。 @2015-06-17 19:44:46
我这几天看的最好的一本电影。绝对绝对的神作。10分制的话我会给9.5分,剩下的0.5分是结尾散了一点。改下结尾就是绝对的10分,但只是结尾没处理好,不是结尾剧情故事不好。能122分钟(或者108分钟)仅仅在一个小黑屋能让你专注看到结束,就能想象它有拍得多好了!
螺狮壳里做道场,细节一流,以及最后那个群舞大加分哈哈哈哈哈
小成本飚演技的佳作,场景只有一个,情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好神奇在2008年2月4日看了本片,收藏以资纪念。
很有趣的情景剧。5个男人在一个房间里的推理故事。推理层层递进,高潮不断,连绵起伏。结尾更是温馨,而且还带了点悬念。
请不要以悬疑给这部电影冠名,被自媒体误导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有多么烧脑,结果前半程的每一次剧情反转都在射程之内,到了后半段才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部包裹在悬疑外衣下笑中带泪的荒诞悲喜剧。全篇出彩的元素太多,快节奏,深层次,多视角,密台词,有人文,有讽刺,有“内涵”,并没有突出悬疑的华彩才是最厉害的反转!
推理了半天得出来的死因居然是作为偶像太拼了……
5个人一点都不宅,倒是那个编剧很宅……
真可怕,为什么把自己关爱的人害死了,还一副很轻松的样子,能嬉皮笑脸的讨论自己所爱的人的痛苦死亡...
结尾不要画蛇添足不好吗。。。不会唱歌不会演戏的“偶像”的唯一成名的可能是出全裸写真集。像是加长版的世界奇妙物语。去掉结尾的话还挺有趣的。2020-01-18想看
前半个小时差点看不进去,幸好坚持下来了。一个简单的棚景里,一晚的短暂时间,五个人物话剧式的表演,嫌疑目标不停的逆转,角色身份一步步揭露。好久没看到这么有意思的日式推理了,想不到竟然还是原创剧本,编剧简直神了。
这种只在限定空间内拍摄、纯靠对话支撑的电影很考验编导的能力,故事有趣还能埋包袱抓住观众注意力是很关键的,片子逐个揭露五个人真实身份的段落很有意思,台词和演员们也都够精彩,很能制造笑点,虽然结局有点日式真善美的说教感,所幸还有片尾的小反转。真要感叹痴汉们的强大能量啊!
编剧不错,密室推理,不断质疑,不停解秘。演员的表演方式令人反感,日式咋呼堪比马景涛式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