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听陈奕迅的歌,看林夕的词,读巴特的书,想李敖的话
听陈奕迅的歌,看林夕的词,读巴特的恋人絮语,想李敖的话
这些都是很早之前喜欢的,谁先谁后倒记得不太清楚了,很久远了的,猜度来想最最近看得应该是巴特的恋人絮语。
想看巴特的恋人絮语只是个偶然,恋之风景错乱了的结果。。。。
------------------------------------------------------------------------------------------------------
我在恋爱着?是的,因为我在等待着。。。
-------------------------------------------------------------------------------------------------------
一直以来都喜欢郑伊健,当然无外乎因为古惑仔,后来喜欢林嘉欣,喜欢郑伊健因为他的眼神,喜欢林嘉欣则是因为她说话的样子。
有一天,听说他俩曾合拍了个电影-----恋之风景----听说的时候电影已经上映了好几年了,所以也不急着看了----反正也不是新电影嘛。。。
有一天,有那样的心情,找来这部电影看,发现里面有几米的画和张学友的配音,还有什没要说的呢,这两者恰好也是自己异常喜欢的。。。。
电影的内容和看后的感觉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总之是很喜欢,
喜欢那淡淡的味道,唯美的画面,迷离的眼神,知性的声音,细腻的情感,茫然的追随,未知的找寻,无心的偶遇,用心的缘分,怯怯的尝试,无由的拒绝,决裂的开始;
纯粹,简单,美好。。。
放下一个人要多久?也许一辈子也许一瞬间;
爱上一个人要多久?也许一瞬间也许下辈子;
爱上下一个人,于是放下了上一个人;
有时候放下不一定是忘记,也可能只是不能再爱你了;
一辈子不一定只爱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其实只是因为一辈子只遇到了一个让自己爱那么深的人;
------------------------------------------------------------------------------------------------------
恋人絮语,恋之风景
-------------------------------------------------------------------------------------------------------
我看电影有个习惯,看了之后喜欢看别人的影评,自己倒从来或者很少写什么观后感的,很想探询别人看了之后会有怎么样的感觉,于是来到豆瓣来瞻仰。。结果误入关于恋人絮语的书评。。。
恋人絮语。。。引用一个美好的女子对“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的书评,“书名就值六颗星”,是的,看到“恋人絮语”这四个字,我就决定要去读她---那时候还不知道她的好---似乎常常这样,为了一个细节就做一个决定,既是后来发现美好的只有这个细节,也不会遗憾自己做了这个决定。。。
于是下载了电子书,读了一些,却深陷曾经爱之情景中。。。
原来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书里都有,没有体会到的书里更多;
曾偶尔惊叹,为忽然间体会到一个词汇背后无限的情感,如心疼二字,如焦虑二字,等等。。。那时的我,似乎还在爱中。。。
是的,这是本好书,每个情景都要慢慢品味,我那时心不静,随停止不读,先放着,免得玷污了这么美好文字。。
就去看了一些书评和绯闻八卦,据说巴特是同性恋,曾经遭受过女权主义者鞭尸,说他“一个同性恋者懂什么爱情”,我不是男权主义者,不过,我认为这个女权主义者应该挖出来奸尸。。。
关于同性恋者的爱情,这个放在后面再谈。。。
---------------------------------------------------------------------------------------------------
如果我听歌可眼红,何以待你好偏不懂
--------------------------------------------------------------------------------------------------
有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了些感伤的话,朋友发过来一句“如果我听歌可眼红,何以待你好偏不懂”,看着蛮有深意,但我不懂什么意思,随手回了一句“懂也不懂”。然后火速gog之,发现原来是句名言,好多人签名,空间名称都是这么一句话,然后发现是“于心有愧”的歌词第一句,是陈奕迅的歌,林夕的词。。。。
于是下载歌来听,原来这句话的意思和我理解的刚刚相反,我以为是“何以我待你好,你偏不懂”,其实是“何以我偏不懂,待你好”。说来很惭愧,H3M刚刚出来也赶着下在了来听,遗憾的是粤语的,加上我听歌一直是当作背景来用,粤语本来就不懂的,加之听得也不用心,何况乐理也不通,实在难以喜欢这样需要用心听的歌、歌词。。
喜欢听陈的歌也很久了,记得同学说过,不知道为何陈奕迅又不会写歌,为何红了这么久还越来越红,也许某人点评的话能回答这个问题“陈奕迅和张学友一样,都是灵魂在唱歌”,一句话,唱的很用心;你能从歌声里听到心声,听到自己的心声;带你回当初你深陷的恋之风景里的歌,如何能不爱听呢?
于心有愧,我听啊听,听得自己也于心有愧起来,不是对哪个女人愧疚,是对家人和对爱护自己的人愧疚;是啊,“如果我听歌可眼红,何以待你好偏不懂”,这就是林夕的词;被歌词伤的太深,就想去看看这个家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
不錯過任何挑逗, 也不為任何人等候
----------------------------------------------------------------------------------------------------------
早知道林夕是词王,人称夕爷,有太多自己喜欢的歌都出自林夕之手;
心里想一个人要爱过多少人,失过多少恋,被甩了多少次,受过多少伤,才能将一个男孩锻炼成这样一个感伤、多情、敏感而又内敛、深沉的男人呢?
继续gog,8来8去,大多都是对夕爷的喜爱和对夕爷歌词的感悟,一首歌原来会感动这么多人。。。
而夕爷呢?他最近却说他现在的爱情观是“不錯過任何挑逗, 也不為任何人等候, 不給我的我不要, 不是我的我不愛”;
写了这么多情歌的你,作为如此多痴男怨女偶像的你,怎么能有这样的爱情观呢,简直像李敖那个风流才子想法一样啊。。。
8来8去也没有8到夕爷和那个女人有过什么绯闻,如果香港狗仔队都没有发觉的话,那就让我们假装没有吧;
但是传说夕爷有个明哥,我没有听过他的歌,不知道他是谁;
也许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流行过,或者他流行的时候,我还没有跟上流行的脚步。
我不知道明哥是谁,但我8来他所有的报道来看,只是因为网上都说夕爷一生只爱一个人,似乎是他。。。。
明哥是gay,夕爷是男人,夕爷爱明哥,明哥不爱夕爷。。。
他们从来不曾在一起过,所以可以一直做朋友,可以夜里一起醉酒抱着哭。。。
很俗,很简单,不是么。。。
很纯,很动人,不是么。。。
原来,写过超过3000首情歌的林夕,世人以为多情风流种的林夕,一生只爱一人,而对方不爱他。。。
怎么能够?是啊,怎么能够呢。。。
也许多情
不在于你爱过多少人,
而在于你爱的多么深。。。
“不錯過任何挑逗, 也不為任何人等候, 不給我的我不要, 不是我的我不愛”,
等了20多年之后夕爷你轻轻的说出了这样的话,是假装的释然还是你真的做得到呢?
也许你会这么去做,可你心里是否依然存有那么一丝丝的幻觉,一点点期望??
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
罗兰-巴特说:“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哀不是一场幻觉。”
这句话反复被林夕提及。。。
难道夕爷你也读过那被解构了的爱情么。。。
--------------------------------------------------------------------------------------------------------
恋人的角色注定是,我爱对方甚于对方爱我
--------------------------------------------------------------------------------------------------------
深陷这样的情景里,随再次翻出来巴特的“恋人絮语”来看,虽然里面很多情景和心情自己曾经有过,更多的情景自己却无缘经历过。。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不会懂,那些情景的背后是怎么样的刻骨铭心。。
读来读去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恋人的角色注定,我爱对方甚于对方爱我”。。。
等待,是情偶离开了我,我在原地守候、张望,想要寻找却怕自己离开了对方却刚好回来。。。
我是被抛弃的一方,没有丝毫的主动权,只能在原地被动的等待。。。
之前读时写过一点点关于“等待”的感想,现在看来实在是偏颇,只是再也不想说什么了。。。
-------------------------------------------------------------------------------------------------------
没想到会。。。。,所以不得不离婚
-------------------------------------------------------------------------------------------------------
这些天来,我听陈奕迅的歌,看林夕的词,读巴特的恋人絮语,沉醉其中,却突然想起李敖说的话。。。
多年前的一天,偶尔看到同学在看李敖的节目,当时李敖笑批施明德对女人所谓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政策;
李敖表示,男人不主动,就不会有机会爬到漂亮女人身上,不拒绝,就让丑女人爬到自己身上,你不负责的话,现在DNA测验,你跑不掉的。。
李敖说,女人常问他最喜欢的事,“我说是性交”。。。很有性格的老头。。
难怪他曾写过的歌词这样唱道:
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 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我喜欢最后一句,“我只偷看你一眼”
他说他在监狱里写过一首小诗: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
我喜欢中间一句:“不看你也爱上了你”。。
李敖曾说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 ,“有一天,推开卫生间的门,看到胡蹲在马桶上,因为便秘憋得满脸通红,想不到一个仙女也会那么面目狰狞,所以不得不离婚”。
八卦说 李敖喜欢胡茵梦的是她银幕上的美好形象,可是两人结婚之后,李敖发现“完美”只是假象。尤其是看到胡茵梦上厕所时“面目狰狞”,心中的美好形象轰然坍塌。两人的婚姻只维持了三个月。
我同意其中一点:没想到会。。。。,所以不得不离婚
爱我
也许不一定要你爱我一生一世不分离,
只求当你不再爱我的时候真诚的来开我
欺骗我
也许不在于你有没有上了别人的床,
而在于你不再爱我的时候不离开
当一个人不爱的时候离开,
也许并没有错,
也许他只是曾经爱的很真诚
我不是很喜欢李敖,但赞赏他不爱的时候真诚的离开
----------------------------------------------------------------------------------------------------
恋人絮语 也许得爱情
-----------------------------------------------------------------------------------------------------
陈奕迅恋爱十年后,和女友结婚了,据说生活很幸福。。。
林夕一生只爱明哥,明哥是个gay,林夕从未得到过明哥,未来也许也不会。。。
李敖是个风流老头,有过很多女人,有更多的女生想和他有点什么。。。
罗兰 巴特传闻是个gay,也许曾经和某个男人在一起,可他死了很久了。。。。。
巴特死的早,可他在恋人絮语中把一起都说尽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
恋之风景
其实我不懂,
什么是爱情
ps:送给某个叫我叔叔的人,可怜我装了这么久,久的都不装的时候,你来喊我叔叔。。。
2 ) 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个转身的时间
曾经被林嘉欣那楚楚动人的脸所吸引,跟着她在电影里痛失男友的悲伤而泪流。青岛,一个静静的城市,不高的房屋,遍地的梨花。恰与这个故事相得益彰。
为了寻找旧爱的记忆来到青岛,眼里慢慢浮现另一个人的影子,当知道自己的痴情已经转换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时,她慌了,她不明白一直深受男友的自己为何这么快就有另外一个人走入心里。
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个转身的时间
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
再深的爱恋留在记忆里,封闭起来,每每想起仍会怜惜。
新的爱人,谢谢你容许我的心里还有别人的影子。
爱上新的人不等于忘记旧人。
3 ) 白色阳光
白色的阳光忽略过一个人苍白的脸,停留在一只指甲永远都不再生长的手上。这只手正被另一个人的手静静抚摸,被企图用口红装点上本应该有的血色,然而有泪滴下,洇开陌生的红。
白色的阳光在冬日里用缓慢的语调形容着青岛。城市似乎处处是山,山上布满有红色屋顶和半圆形拱门的石头建筑。从环山水泥公路上下,可以看见掉光了叶子的树,和树后面的海。冬天里它们都是那么空旷辽远,伤心人见了,不由想,这座城市真的就是载着他的过去和她的记忆,那样一种浮浮沉沉的风景啊……
白色的阳光点燃了一个邮差眼中深藏的忧郁,松开一个老人垂死的手,抹平白纸上一笔一划的《金刚经》,描绘一条窄巷一些孤独的背影,让一个女人包扎起刚刚割开的手腕。它们见证一场突如其来的崩溃,铺陈一段阴阳相隔的往事,照亮一个人心灵深处不忍又不能不弃的忘却。
希望死去的记忆,就像白色的阳光。
那寻寻觅觅的登瀛梨雪,却似乎是重重叠叠的白色阳光所化。
4 )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片值得終生尋覓的美麗風景?
意外發生之後,她受了傷,他卻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和他在一起做過的許多夢,現在都不可能實現了。她經常帶著淚水入夢,總是夢到同樣的風景:他們倆人站在樹下﹐幸福地等待花開。然而一陣狂風吹過,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
有時她會隱隱感覺到一陣蝴蝶拍翅般的輕柔微風,一股幽幽裊裊的清雅花香,似乎有人一直在她耳邊殷殷叮嚀,時時保護著她。她相信是他變成了天使…
2003年,由鄭伊健、林嘉欣、劉燁主演,黎妙雪導演的電影《戀之風景》,邀請幾米為此劇畫了六幅畫;劇中女主角根據這六幅畫中的景色,努力尋找男友的過去,以及他心目中的美景,成就了這部不同於時下愛情故事的動人小品。片尾播放依據這六幅畫製作的動畫,搭配女主角林嘉欣所唱的《戀之風景》歌曲,為此片的浪漫與想像力加分。《戀之風景》並入圍第六十屆威尼斯影展。
--------------------------以上是几米《恋之风景》的豆瓣介绍
从来不知道恋之风景出自几米之手。喜欢几米快十年,却漏了这一本爱情篇。去年开始听恋之风景,听了一年今天才将电影补上。
每个人心中是否都有一片值得终身寻觅的美丽风景呢?我带过很多朋友去那条路散步,理由都是那儿有属于我的回忆。我也常常独自一人去完成曾经回家的种种步骤,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忆,这片记忆我无法放下。
我熟悉路旁的梧桐树、我熟悉那扇窗户外的天空、星星出现的位置、我熟悉那儿的雨、我熟悉那儿出现的人、我熟悉那儿几点会有人遛狗,我熟悉某条长椅上的缺口、我熟悉那儿的每一寸。熟悉却又无法对人开口说起。
我常常走回那条熟悉的马路,找寻着曾经的记忆。你出现了,我笑着。我想着每一个细节。走回那条街道那个家去寻找一切能够证明你停留过的蛛丝马迹。
曼儿寻找到了那片被赠与的美丽风景。
我,一直没有停止。
5 ) 青岛比爱情好看
去青岛的时候,是春夏之交。很得瑟地穿着裙子去,结果被海风一吹,彻底风中凌乱了。于是那个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一首王菲的被我改了歌词的歌:大风吹,大风吹,青岛真的很美。
那个时候的青岛还不太适合下海。所以我们就一直沿着长长的海滨路走。海水拍打岩石,发出好听的声音。阳光照在海面,荡漾着银色的波浪。远处的远处,看不到尽头。海风吹过,头发飞舞。这便是我与海的初见。
没有那么浓烈的爱,却有种拉紧了距离的喜爱。
后来,我们去了八大关。应该也是《恋之风景》里拍摄的场景。那高低起伏的道路、路的两侧好看的别墅、探出围墙的开得努力又随意的花,是一种彻底远离熟悉的感觉。尤其是在一棵落着花瓣雨的树下,我跟小冰说,你看你看,这多么像日本动画的场景啊。
这样的场景,如果没有了爱情,多么浪费啊。
所以爱情来了。
刮着大风的海边,只有小烈和孩子们穿着棉袄在玩耍,曼儿边用手压着被风吹乱的头发边问小烈路,远处,是不被打扰但兀自荡漾的大海。这场景真美好。
曼儿来找死去的男友画里的一个场景。那么温柔和轻声细语的她,做这件事时,却显得有些偏执。
可是,找着找着,她把过去的爱情丢了。却对小烈产生了无法言说的好感。小烈兴高采烈地告诉曼儿找到了。曼儿说,你就那么想找到吗?
其实,寻找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多了,不是吗?因为找到的结果是不属于自己的。无论这结果是一件事还是一个人。可是寻找的过程却是一件极度私人的事情,完全属于自己。还有那些属于过去的记忆,连时间都拿不走。这太激动人心了。
就像小烈在夜晚学各种动物的叫声给曼儿听,和曼儿一个人戴一只手套。在冬天的暖阳里和曼儿比赛,自行车从高处俯冲而下,车上盛着两个人的笑脸。
从曼儿感觉到对小烈的好感开始,过去的感情应该就是休止符了吧。
这就是恋爱里的风景吧。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记得有一次,我看一个电影哭了。跟小璐说,我被感动了,但是我还有更高层次的感动,我被自己还能被一部电影感动这样的事实感动了。小璐说,这就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我说,俗就俗,怎么了?我就爱自己还能感动的状态。但是我显然没有被《恋之风景》感动。为了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吃亏,我就在心里安慰自己,嗯,我脱离低级趣味了,远离了作家笔下的俗气。
爱情这回事,太私人,也太独特。
每一份爱情的出生、成长、扭曲、死亡基本上都不太可能跟别人一样。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最初,你的、我的、他的、她的爱情看起来都是那么好看,也那么千姿百态百花齐放,最后却汇集到了同一个出口:分开。这也叫他妈的殊途同归吧。
但有时候会觉得,如果我们按照结局来生活,也就基本上不需要生活了。比如,我们知道爱情最后总要离场,那我们就永远不要触碰了吗?我们知道终点都是死亡,我们就不要努力活得丰盛了吗?我们知道最后生活总会侵蚀了好感,我们就不要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动了吗?
都不是的。这太功利了。功利可是比媚俗可怕许多的事。
记得有人说,爱情是支撑女人的理想,这里说的是爱情,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对象。女人可以不相信她的对象,却不能不相信爱情本身。如果一个女人丧失了这个理想,那么她基本上可以算是死亡了。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理想这回事可是跟生活截然不同的,那么我们就算是拥有生活之外的东西了,这多酷啊。
好吧,我相信细水长流不是永恒的唯一方式。
应该是这样:海岸上总有一种旅途比终点浪漫,白云下总有一些美丽比岁月长。
6 ) 我沒有記住你 卻記住你曾經路過的風景
(一)
常常分不清一些鏡頭是誰 屬于什么故事
劉若英沿烏鎮的小巷一直走 一直走. 黑色大衣 束起的發
周迅抽著煙 停下出租車 指著車上吊著的照片問 認識他嗎
還有就是林嘉欣. 林嘉欣在小鎮的老房子里聽老婆婆講故事 或者一個人坐在房間 靜靜地 背對鏡頭
……
沒有辦法即刻反應出各自完整的故事
卻常常想到這些畫面. 不連貫 無聲 甚至總是背影取代面孔 更沒有什么表情在鏡頭里
但是很美
有時候就這樣 走神走很遠.
后來我試著還原他們各自的情節
好像一直做不到
總是在捋順的途中開了小差,依然停在烏鎮深深的小巷?出租車交錯的馬路?或者老房子里幽靜的空氣.
我想,
或許是 我并沒有那么關心 她們他們的命運吧
我只是一遍一遍看見一些[尋覓]的痕跡
并且只是深記這些.
(二)
恩 是尋覓.
尋覓另一個人的過去.
劉若英走在黃磊走過很多年的小巷里
周迅依然生活在方文生活過的城市里
而林嘉欣終于回到鄭伊健長大的地方,看著她陌生而他熟悉的風景.
"[00:13.49]好不容易 走你走过的楼梯
[00:19.53]玩你玩过的游戏 做你没做完的事
[00:25.46]这条路 我也觉得好熟悉
[00:30.34]所以我有理由怀疑 你住过这里"
我相信著我的相信
只因你的曾經存在是我來到的勇氣
這里的風景我第一次看見
我卻知道在曾經的歲月里 你每天都路過
也許我的腳印下
時間倒退多少年
就是你的腳印.
所以劉若英一直走著
所以周迅一直問著
所以林嘉欣一直聽著老婆婆的敘說
沒有覺得單調.
"[01:29.12]有点可惜 回到了你的过去
[01:34.94]找不到我的影子 闻不到你的呼吸
[01:41.77]这些人 有种暧昧的痕迹
[01:46.65]和你有过甚么关系 你认不认识"
可是那畢竟是你的過去
可是我甚至連一張老照片都沒有看見
我走著的這條樓梯是你每日上學跑過的嗎,還是教室另一側的那條樓道?
我猜測的你放學鉆進的小店是你喜歡的嗎,還是馬路對面的那一間?
……
我刻意地問著還在這里的人那些像是無心的問題
我用他們的答案構成更完整一點的你的過去
卻忽然覺得一點嫉妒…
嫉妒其實很多事 我依然不知道
嫉妒我不知道的事 他們早已清楚
嫉妒著我以為比誰都了解你
卻其實只是了解了從××年到××年的你
那之前更多的時光
我的記憶沒有你
你的生活沒有我.
想起靜茹那句歌詞,"我可以占有你眼睛全部的視線,在亮了燈的房間,你的心有一部分我卻看不見"
劉若英,李米.妳們有沒有一瞬間這樣覺得呢
我知道林嘉欣,妳有.
妳唱"這些人 有種曖昧的痕跡"
曖昧
是個令人憎恨的詞.
(三)
走過他們曾經的住地 看過他們有過的生活
可以長久駐足
但卻不可以一直不離開...
不可以
是因為那人已經離開
是因為還是想跟上他們的腳步,而不只是停留在他們的過去.
然而也許幾個月 也許很多年
——很多年之后.
回轉身,"他"這個字眼終于不再那樣醒目
曾經覺得沒有什么更刻骨的那個人和事
好像已經沒有想起過 很久了.
啊,
忘記了.
日歷翻過幾多年前,日記上那個說著可能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自己
不是現在的自己
她隨他一起 僅僅停滯在了日記中 時間沒有等待 或是它們 沒有跟上時間的腳步
妳們是笑了 還是哭了呢?
電影中的情節 我真的不太記得了 抱歉呢.
但我知道妳們都不會再像當初毅然尋覓他的過去一般,毅然尋覓忘記的原因.
——恩,不會再那般偏執.
一個人沒有辦法對另一個人,完成兩次一樣奮不顧身的嘗試.
所以忘了就忘了吧
林嘉欣還是笑了,對面的人已經不是鄭伊健.
是劉燁——是小烈.
而妳仍記得那時看到過的屬于他過去的風景吧
——在許多突然的瞬間腦袋開小差地想起那些畫面
或是靜止 或是一段對白
總是美好
不同的只是畫面里,已經沒有了那個人.
是的
許久之后誰都可能發現,
我沒有記住你
卻記住你曾經路過的風景.
噢,
原來那些年你存在的價值
是引領我去尋覓那些美麗的風景
并且叫它們深植成
我心里關于美好風景的詮釋.
之后
你功成身退.
居然没标记过。我还是在电影院看的,天哪,03年我哪有钱去电影院的,印象里最早的文艺启蒙啊尼玛。怎么就一点不记得和谁怎么去的哪家电影院呢?
不太容易看下去,孤零零的主角在青岛的背景板执著着绝症、自杀、暖男的文艺的戏码。爱情片的概念有了,但是角色蜻蜓点水地漂浮在情节上。两位演员在消耗他们以往作品建铸的可爱和美丽。看到刘烨苏瑾默认蓝宇班底,导致把黄觉认成胡军。回头想想发现合拍起初是文艺片,谋求一种主流之外的变化,以及异地故乡的情怀作祟,完全不是后来商业利益可见之后的蜂拥而至。今天标记的两部合拍都和青岛有关,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地早就有影都的野心。差不多十年前也是因为在一部电影看到中山路殖民建筑风格的麦当劳,所以专门去了一趟青岛,拿着地图在蜿蜒起伏的街道找不到老舍故居,拦下一个邮递员问,他也不知道,后来找到发现,老舍故居像是废弃一样,想来也没人给那里写信。同行的朋友说,这地方也太适合巷战了,就埋伏在老舍故居,敌军抓邮递员都问不出来。
忘不了林嘉欣
没有不死的爱情,只有不死的心。
画面不错,就是有点说不出来的不对劲。。音乐很好听,记得那个时候林嘉欣刚刚离婚复出,好看
影片一般般,但这篇影评真是好:http://www.allmov.com/movie/11194/review,11761.html
我曾去过青岛只为找寻那片美丽的--恋之风景.
寻找失去爱人的过往和后来林嘉欣的《百日告别》形成互文。重新遇见你,重新了解你,但这一次我不能再爱上你。教我如何放得低,曾经沧雪缘是梨。
很温柔的调调。刘烨垂下来的额发多么青涩美好,那时候还没有戾气。挚爱的是,我的青岛。
28/10/2003 5:50pm UA Shatin
曼儿远赴青岛寻找死去的男友笔下挥之不去的风景,那风景困扰着他,也慢慢转移到曼儿的脑海,随着这个谜底的揭开,追寻的过程变得毫无意义,德森眷恋的,兴许只是梦幻的童年,于是影片的重心,转移到了曼儿与邮递员小烈触发的新的恋情。
最最熟悉的青岛老城。结尾的出租车太硬伤了,还能再假一点吗。
2003.12.6-7/2009.10.4
如果不是林嘉欣,如果不是几米,如果不是林夕,如果不是青岛……
说不上来, 合拍片总是给我这种没味道的感觉,电影名字取得不错
我这三星仅仅是因为我对刘烨的喜欢。还有片尾几米的漫画。
好不容易 走你走过的楼梯 玩你玩过的游戏 做你没做完的事
记不清楚是哪年在cctv6看到了一树樱花的场景就停下来看完了整个片子
淡淡的影片,什么都是淡淡的。对刘烨却是另眼相看,他那老实木讷但又无限真诚的样子,打动了我。几米的漫画,美到心坎里,动人心魄。气人的是那个苏瑾,没有演技也罢了,装什么大舌头香港腔!青岛人哪里有那么讲话的?
我来到你的城市,走你走过的路,呼你呼过的空气,玩你玩过的游戏,最后却渐渐忘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