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本平凡的爱情故事,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夹杂着国仇家恨、生离死别,总显得荡气回肠、惊天动地。在看《何日》之前并没有做任何功课,完全是奔着我们缪斯的导演老公区生去的。看完之后,觉得完全有必要把区生的其他电影欣赏一遍,尤其是那部用来勾引我们Muse的《南京的基督》。
在这部片子里,每一个角色都是痛苦的,局势的动荡,国家的兴亡不得不叫他们压着着自己的感情,无法宣泄,无人倾诉。就算是那一刹那的幸福,亦仿佛如梦如幻,转瞬即逝。看着不免叫人心酸、心痛,无限唏嘘。
梅伊年轻时参加过爱国游行,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时,她也没有因为战争而像其他人那样,迷失了人性。当她抱着受到同胞欺凌的日本女孩时,她痛斥众人,除了国家大义,他们作为人的感情是否还存在?我想自从梁森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后,梅伊不曾有一刻真正高兴过。重遇梁森后,我不会诧异于她是如何轻易地选择了原谅。显然,梅伊从来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女人。当她确定他的心里一直有她时,怎能做到不认命,不原谅?一切的情爱在国仇家恨下总显得那么渺小,谁也无能为力。何况,一直以来,她从没有停止过对他的爱和思念。但他随时会丧命的工作总让她心惊胆战,患得患失。本以为肚里的小生命能让他为自己暂时停留片刻,但他“不确定”的回应却再也无法让她保持理智。是啊。她只是一个女子。尽管她可以释然,他曾为了完成大业而选择牺牲两人的感情。但此时此刻的她,更需要一个丈夫,更需要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争取一个父亲。而目前的他,给不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本剧的男主角:梁森先生!为了国家,他可以忍心抛下自己所爱,甚至拱手把爱人和孩子让给了情敌,真的让人佩服和感动。但是他的爱情观,我真的接受不到。既然没法在一起,何苦一次次地给对方希望、又一次次地许下承诺。为什么不在重遇时,就像当初不辞而别时那样,狠一次心,给对方一条活路。他总是一厢情愿地牺牲这样,牺牲那样,何曾有一秒种考虑过对方的感受。说的直白点,就是自私。一直到剧情的最后,他还是一路狂奔来到了日本,逼她在两个都深爱自己的男人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当然,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也不能太苛刻了。毕竟爱情的力量是无法抗拒,自己同自己的角力,到最后伤得最深,最痛的,往往也是自己。梁森是,社长亦是。)
野口,这个总是在梅伊背后默默支持,守护,给予她无限包容和无私爱的男人,怎能让人不动容?野口其实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在看到梁森并没有死的那一刻,他除下了自己的结婚戒指,解释着自己和梅伊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一个男人要爱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如此?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为别的男人哭泣;彻夜坐在车里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三番两次利用职务便利放走他;即使腹中怀着的并不是自己的骨肉,他也照单全收。这种种一切,皆因一个爱字。但如果一直将这个角色如此圣父下去,当然也得不到我的青睐。剧末,当梅伊面临选择的那一刻,他终于不再一昧成全,他哭泣着不断乞求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像一个孩子一样祈求着一个拥抱,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后的机会。
无论怎么说,这三个人的爱情故事走得太曲折,太艰辛,简直是心力交瘁。可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一切都由不得自己。不知不觉中,我又想把自己带入故事中了。(其实我就是这么地喜欢自虐- -111。社长那句“假设想的问题我不回答”还真得没学会。)算了,本来还想纠结一下选哪个,既然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这假设性的问题还真给不出答案。
剧情中,吴家丽扮演的阿姨(名字记不住)和徐少强扮演的特务头子铁泽民之间的这条线索也很难让人忽略。初初看来,小妈搭上汉奸,或多或少是因为难耐寂寞。她完全清楚别人会怎么看她,怎么想她,到最后选择了他,就意味着失去全世界,但还是一头栽了进去。可我清楚地记得她义无反顾地挡在了对准他的枪口;而他亦为了她倒在了枪下。难道看到这里,还不能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感情么?起初的动机在此刻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最后的那一刻,他们互相明白便已足矣。
最后,奉上梅姐为《何日》同名歌曲献唱的歌词:(配上画面和故事情节真是赞到爆)
寒风吹散雪花 随歌声飘飞
投入白云夜里 在心中唤碎
浮起千串记忆 和那次的你
何日在何日 问何日君再来
可知呀可知何日 你轻轻再吻干从前泪
用你甜蜜呀 一一依你我盟誓 问何日再共一次醉
漫天千片雪花 随心思飘起
人在寂寥夜里 轻轻问句
谁可以告知 重演那一次
何日在何日 问何日君再来
可知呀可知何日 我方可以与君重聚
若再重会啊 一一供你我回味 是迷是爱是痴醉
若再重会那 一一供你我回味 是迷是爱是痴醉
影片的结局让人有些失望,我本以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终于留下了一个悬念,抛出的绒球定格在最终的画面,梁家辉充满自信的脸让人于是有了期待。或许,梅艳芳从此不用再泪流满面,唱着“问何日君再来”。
另外,那个孩子只讲日文,不懂国语,让人很汗颜……不知道为什么梅艳芳或是那个日本人不教他国语。
在1990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一部鸿篇巨制《滚滚红尘》排到了第52位,票房仅有665万港币。
但是这部由严浩执导的经典名作,不仅是聚集了林青霞、秦汉和张曼玉三大巨星,更是拿下了第27届金马奖的8项大奖。
要知道当年排名第一的《赌圣》可是有4132万港币的票房,其实对于《滚滚红尘》此类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来说,票房似乎从来就不是强项所在,而从艺术角度来说,却是深受各大电影奖项的青睐。
时隔1年之后,香港著名的嘉禾电影公司发行了一部同类型的影片:《何日君再来》,两部影片的题材非常的相似,都是以战乱时期的家国仇恨和儿女情长为主要故事内容。
《何日君再来》上映于1991年3月28日,由区丁平执导,梁家辉、梅艳芳、吴家丽、徐少强和曾江主演,讲述了抗战时期梁家辉饰演的梁森与梅艳芳饰演的吴梅伊的一段乱世儿女情。
影片在故事构架上,与《滚滚红尘》非常的相似,都是时逢乱世,并且都是一对互相深爱的情侣,被迫分离而各奔东西。
这种故事的安排,被称作是一个在无奈的时代中发生的无奈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收尾没有合家欢那般的令人满意,但是其中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非常令人称道的。
片中的几位主要演员的演技都是绝对在线的,这其中梅艳芳和吴家丽两位女演员的演绎尤为出彩,凭借本片梅艳芳同时获得了金像奖和金马奖影后的提名,吴家丽则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不过说到票房,《何日君再来》与《滚滚红尘》也算是命运相同,在1991年香港电影票房年度排行榜上,《何日君再来》以579万港币的票房,位居第53位,而那一年排名第一的《逃学威龙》票房则高达4383万港币。
其实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下,《何日君再来》这样的慢节奏剧情片,很不能占到便宜,即便是拥有优美的画面和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氛围。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电影也很能够让人印象深刻,除了慢条斯理的讲故事之外,整部影片的经典性已经慢慢的构建形成。
所以时隔29年之后,再次观看这部《何日君再来》,依然会被那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其中还有片中那物是人非的失落感,同样是让人感同身受。
那时候的港片 都有点作坊的感觉 一看就是小投资的低成本电影 镜头画面也有点太压抑 影片试图深入挖掘战争中人的生命 人的情感 命运似乎在奏响没有人情的人情 比如那时候阿梅凛然道:“只知道爱国,难道你们没有人的感情吗?”甚至有一些主题上《英国病人》的大气魄 还有无辜的孩子 孩子母亲的日常情节 都还原了人本身 正是这些平常的情节 使人想到这些不是在看戏 就如同我们切身都是人 在浪潮里经历着翻滚的无奈
我一直想看这部电影来着,就冲梅姐的那几张剧照,高端大气上档次,今晚闲来无事,发现能在线看了,终于页看了,感觉剧情乱七八糟的,后来看了看别人的评论,感觉自己可能看了一个阉割版的,很多来龙去脉交代的不是很清楚,而且这一版没有字幕,我只能猜那几个小鬼子说什么了。
《何日君再来》好像是邓丽唱的一首歌吧,日本味道很浓,一场战争,无休止的等待着爱人的归来,但是当“君”终于能爱的时候,物是人非。
梅依在年轻的时候就说,难道除了国仇家恨,你们就没有感情吗?这是这部片子最复杂的一段。野口对梅依的爱,梅依对日本女孩的维护,内奸和阿一之间的爱,野口和梁森之间微妙的感情,这些都是国仇家恨之外的感情。因为国仇家恨,本应该对立的良方,却只能握手言和。或许,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宏大背景下人们的细腻情感,虽然国仇家恨再大,再正义,但是人,还是很难抑制自己的情感。
梅依最终选择了和野口相依,我想不仅仅是感激,她对他,也是有感情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究还是改变了一切,包括爱。梅依和梁森的爱,是正义的,是被祝福的,好不容易保了家卫了国,还熬到都活下来了,但是终于也还是抵不过那战争年代没有立场的爱。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野口所说,“没有那么坚强”,有的人天生就要去做英雄,而英雄,也根本是无奈的选择。没有国哪来的家,可是当有国的时候,爱人又在哪里呢?
终究还是错过了。
看前面的时候,总觉得吴家丽是为了保护歌厅和老板,但是曾江哥莫名其妙的就死在了监狱里,没人关心没人营救。开始以为叫老板“爸爸”就如妓女叫老鸨“妈妈”,后来发现好像还真是梅依老爸,总之这段我也看的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阿一一直阻止内奸上楼?其中阿一拿着刀去找汉奸,本来应该是想要杀了他的,但是一个女的最终也弄不过哥男的,最后就被xxoo了。我是这么理解的,本来阿一是阴奉阳违的,想要就那个“不行”了的老板,就牺牲自己了。结果汉奸后来动了点感情,就把老板整死了,然后阿一去报仇,但是被收付了,不明白那段给梅依使眼色是个什么意思,反正最后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就动了真感情。互相都救过对方的命。本来以为汉奸会毫不犹豫扔下女人,但是没想到他还是回去了,并且被打死了。我在想,阿一的两个箱子里装的什么宝贝啊?宁愿让自己的男人为了这两箱子送命也不愿意扔了跑上去。不过港片就是这样的,又很多逻辑上不能推敲的地方,总而言之还好了,就是我听不懂那么多的日语,没个字幕什么的,只能猜那几个鬼子的剧情让我好捉急。想必内日本妞是爱着野口的,但是野口告诉她他要结婚了,日本妞好桑心,然后我在猜,这日本妞应该是内日本老头子的女儿,不知道对不对,最后还是帮了自己喜欢的男人和他的女人。
梅姐很美,就这样。
也许对这个片子的期待太高了,我可能早在一年前就搜索过一直想看,结果对于这凌乱的剧情显然不是太感冒,但是总之还好了。
感动的是野口对于梅依的爱,我在想,也许是恨鬼子占我家园,于是让他们的男人深爱我们的女人,让他们的女人伤心去吧。
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徐少强被枪击后,滚落的行李箱,以及,吴家丽仓皇失措的表情。
一部个人情感明显比家国情怀更强烈但又自然流露毫不牵强不刻意捆绑的电影,非常独特。看着后妈狼狈逃跑失败被男主救下送上火车之前,她把自己收拾的齐齐整整,黑亮的长发挽在头后用发套箍起,珍珠耳环,带蕾丝领的米色洋装,白白净净的脸。真让人觉得,有一个精致优雅的女人站在阳光之下,在你面前,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了。目测这怕是梅姐唯一一次在严肃题材里演恋爱脑😳尽管还是个死倔的脾气~生孩子的戏无一例外都那么夸张,没记错的话孙俪曾经说过,生孩子不会叫那么大声的~“疼的浑身上下一丁点力气都没有了,哪还叫的出来~”……………………………………
影片以著名香港歌手李香兰为原型,梅艳芳在片中饰演歌女梅伊,她在一场枪战里表现出的惊恐、手足无措,令人无法将她与之前的角色相关联。家国之仇面前,儿女私情又算得了什么,每一次梁森的离开,都让梅伊无可奈何,梅艳芳的眼神透露着深深地失望,她将一个为情所困又止于思念的痴情弱女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内地导演快来学学如何换视角拍大时代表现深刻情感吧。梁家辉与曾江的表演都很棒,区丁平的拍摄手法虽然还不够大气完整,但感染力却是一流的,那两年也算是他的创作巅峰吧。PS看了释凡大湿的短评我突然间好……不舒服= =
片尾响起梅艳芳的何日君再来时,我落泪了
好滚滚红尘一样荡气回肠,很大气;音乐超赞;每个角色都很丰满;梅艳芳表演,好。结尾尤其牛X
片名很美,观感很差。可能是觉得拍得太刻意太狰狞太戾气太猎奇,可能是惋惜有些浪费了梁家辉梅艳芳阵容,可能是看的不是合适时机。
91年这部电影算很不错。日本人设定不错,没有为私人感情巧取豪夺,多次帮助中国人,我宁愿相信这样一场非正义战争中,不是每个日本人都是恶魔。吴家丽的角色和色戒里的汤唯一样,其实爱无关乎年龄、贫富、肤色、以及政治立场,尽管铁泽民是汉奸,她还是爱上了他,而他也为了不抛下她被愤怒的国民打死。梅伊后来和梁森说:我不知道没有人去保卫国土是什么样,我就知道我在上海一直等着你是多么痛苦,战争爆发我身边的人都没了,孩子在我肚子里长大你在哪里。。。其实这很真实,战争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会认识到民族大义,更多人只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那时的女人更是如此。去了解一下张爱玲就更加懂得。人都是复杂的,在特别时期真的很难用道德来衡量。反过来想那些能为民族解放牺牲小我甚至生命的人真的难能可贵。ps:歌曲很好听,青山知可子美
感到编剧和导演都有点眼高手低,又一次浪费了演员....
虽然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港片通病),但很难得的拍出了革命时期的爱情荡气回肠的感觉。区丁平很会拍美人,从关之琳(《群莺乱舞 》)、富田靖子(《南京的基督》),到本片的梅艳芳,个个都很惊艳。
私情与大义。本片观点有些独特,并用几组故事去说这个。梅艳芳的歌极动听,表演得也魅惑。赤井英和也令人印象深刻。区丁平依然令人失望。相比他们一起出来这一拨,他算是最没水平的一个了。不过他还真是个爱拍情欲戏的导演啊。
梅艳芳似乎并不出彩啊 吴家丽很美
看看这片儿的豆瓣评分,只能说大家对那时候的港片真是宽容啊!吴家丽和徐少强真是全港演绎情欲片的绝顶高手,情妇与汉奸,无人超越!
滚滚红尘+喋血街头的狗血之作。大时代背景下的大人物命运,选取点特殊,感情纠葛也特殊,不过可以理解,港片特色。吴嘉丽真心演得好。
梅艳芳 梁家辉 区丁平 徐少强 十大編劇之二陳慶嘉作品. 大銀幕看特別好, 還有鄧萃雯小姐.國村先生客串......
被年轻的梁家辉惊艳了
舞美布景还是很可以的,评弹、苏州河、外白渡桥,包括驻日美军,这些细节都很用心,时代感是出来了;最后的对白也很真实,战乱小人物心绪,港影处理得很是细腻;最差劲的是剪辑,很多大场面做得不到位,白白浪费这么多设计,枪战受吴宇森模式影响太深,看多了腻味。
為什麼那幾年關於戰爭的港產片都可以拍得那麼有質感? 故事雖粗糙,但鏡頭很厲害,畫面很美。還有,吳家麗那種獨特的性感實在到了後無來者的境界啊! Btw,我真的希望兩首從未出版過的插曲會有面世的一天(從某次訪問中得知華星版權部將母帶保存得很好)
何苦君再来,不太成功的爱情片。美术指导拍片就是美,梅艳芳不停换装,赤井人中嘴唇如雕似刻。应该拍得超长,忍痛剪成蒙太奇,主角上床仓促,以及邓萃雯都可能有条线。青山可知子没有脱。从短评上可见大家对徐少强和吴家丽这段才是心心念念,好人没有“性”,坏人有权力有爆发力,这就是“色·戒”。这里头都是情种,没有革命志士,所以学不得卡萨布兰卡。阿梅可以更强的
片子很难看,乱七八糟的,但是因为有梅姐,还是坚持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