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十三

HD中字

主演:萨姆·赖利,雷·温斯顿,50分,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米基·洛克,杰森·斯坦森,爱丽丝·巴雷特,盖比·霍夫曼,埃曼纽尔·施莱琪,小迈克尔·贝瑞,Starla Benford,黛西·塔汉,卡洛斯·雷格-普拉扎,Forrest Griffin,艾德·伯格托德,大卫·札亚斯,查克·齐托,安东尼·奇泽姆,Alan Davidson,斯蒂芬·格维顿,Doug Torres,约瑟夫·德博纳,本·戈扎那,罗纳德·格特曼,约翰·贝德福德·劳埃德,帖木儿·巴布鲁阿尼,拉尔斯·格哈德,迈克尔·珊农,唐·弗莱,克里斯·麦金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剧照

十三 剧照 NO.1十三 剧照 NO.2十三 剧照 NO.3十三 剧照 NO.4十三 剧照 NO.5十三 剧照 NO.6十三 剧照 NO.13十三 剧照 NO.14十三 剧照 NO.15十三 剧照 NO.16十三 剧照 NO.17十三 剧照 NO.18十三 剧照 NO.19十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为给身患重病的父亲交付医药费,电工文斯(萨姆·赖利 Sam Riley饰)不得已卖掉了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文斯在他修理的房间里得到房主的一封神秘信件和一张不知道终点的火车票。一面是房主的离奇意外死亡和完全未知的危险旅程,一面是一笔足够改写人生的巨额财富,文斯最终还是决 定踏上这次神秘旅程。然而当他抵达隐蔽的目的地之后,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无法全身而退的疯狂杀人游戏。  本片翻拍自2005年法国犯罪惊悚影片《百万杀人游戏》(13 Tzameti),依旧由原作导演兼编剧的格拉·巴布鲁阿尼执导与编剧。萨姆·赖利、米基·洛克、杰森·斯坦森、雷·温斯顿等多位硬汉同台演绎这场生死博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布娃娃2021财神到重回血腥死亡营夜间小屋启蒙电影杀出个黎明第二季无妄之灾无言有爱第二季剧场版 假面骑士Ghost 100眼魂和Ghost命运的瞬间混乱2001人来,人往威震太阳神恋爱勿语雪人(国语版)醉马骝战火浮生第一季决战玄武门论文商店过来人第一季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版)解放:最后一击生人勿进(美版)新难兄难弟国语明日时代我心狂野1997蒲塔河

 长篇影评

 1 ) 槽点太多不符合预期

作为犯罪悬疑类型剧,刑侦部分不合格。明显与画作/艺术相关的案件,直到最后才往这个方向调查,还是歪打正着找到的。全篇都是烟雾弹,用来误导观众,真正的凶手很好猜,因为沉着冷静的性格才符合其作案的风格。反观破案的一方,侦查方向一直在跑偏,只会跟自己人大呼小叫发脾气,刚愎自用不听劝,急躁冒进,不断跟案件擦点边的人纠缠纠结,虽然也能注意到一些细节,但跟正确的方向只会不断地错过。很重要的第一起案件的确认,没有缜密判断的过程,靠的是直觉,虽然直觉也是经验的累积形成的,但人设真没让我觉得他能有这么准确的直觉。破案全靠蒙以及凶手提示,看到最后发现全是老卫造的孽,多多少少都跟他有关系,他总是做那个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武小文实惨。

另外,我也特别不喜欢白月光部分的剧情,一看到就开倍速。精神出轨包装得再美好也改变不了本质,这种所谓的爱情非但不会被感动还很厌恶。要真的有那么爱,守着对方独自过一辈子我还敬你是条汉子,一个赌气结婚生子,另一个放不下还是结婚生子,敢情跟你们结婚的人和孩子都是为了完成人生KPI和验证你们爱情之伟大的工具人?再碰上张司城这样心理扭曲的父亲,张山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人间悲剧才怪。还有壮壮,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当父母的调和剂,有事自己找警察,独立懂事得让人心疼。不负责任的父母是太多悲剧的根源。

全篇最喜欢的是杨漫,可爱善良有主见,该潇洒潇洒,该扛事扛事,唯一的那点心软软都出现在漫漫这里,啜妮演得非常自然,贴合角色,演技让人感觉很舒服。

 2 ) 13载,有些变了,有些未变——《尘封十三载》角色性格分析

这是一个刑侦剧,但我却被演员陈建斌与演员陈晓塑造的这两个角色深深吸引。十三年,在某些方面他俩都变了,但在另一些方面,他俩似乎也都没有变。

十三年前,陆行知刚转为刑警,那时的他书生气很重,和和气气,文质彬彬。

十三年前,卫峥嵘是局里的天花板,张扬锐利,没有他摆不平的混混,没有他不敢想的策略,但脾气也着实暴躁,一点就着。

十三年前,过于奔放的卫峥嵘遇到了过于规矩的陆行知,背道而驰的工作风格,却成了朝夕相处的师徒组合。那时候短平快的卫峥嵘看不惯墨迹繁琐的徒弟,他不相信徒弟从书本上学到的那些知识,他也会发泄,尤其是在案件遇到瓶颈的时候,有些时候甚至有些蛮不讲理。那时候的陆行知在师父面前屡屡碰壁,他尽可能的忍耐与跟随,从师父那里他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但也头疼于自己总被师父嫌弃。

一个始终没破的案子,横跨了十三年,它是陆行知以刑警身份参与的第一个案子,也是卫峥嵘付出全部努力却毫无结果的心病。十多年前,凶手突然停止作案并销声匿迹,让这件案子不得不淹没在陈旧的悬案之中,没有人再敢提起它,更没有人愿意在这对儿师徒面前提起它,看似大家都放下了,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只不过被他们尘封在了内心深处的小角落里。

光阴荏苒,十三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陆成了陆队,当年的老卫成了图书管理员。十三年,变的不仅仅是职位,生活也变了,圈子也变了。

人与人之间最强的纽带,不在于频繁的电话联系,而在于默默地关注。人与人之间最强的认同,不在于说多少句“我赞同”,而是渐渐地复刻着对方的一言一行。

十三年后的陆队沿袭了师父的那一套在工作中的叮咣强势,是在队长这个位置上对责任感的继承,他为队友挡下了流程上的繁冗,他为队友抗下了责任上的紧迫,他为队友担起了直面对抗时的冲击,就像当年师父说的“挨(上级的)骂是我的事”,虽然当时被师父怼了,但当陆行知也坐到了队长这个位置上时,他也渐渐明白了隔离某些外部因素与环境,是对队友能够心无旁骛专心破案最大的保护与支持。陆队的吵与师父的吵还是有区别的,陆队也会发飙,也会训斥队友,但争吵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会出现像当年师父那样自己明明签了字,还反过来怪对方开工推了命案现场周围。吵与怼,是师父习惯的延续,或许在内心深处最让陆队认同的是师父对行动力与实践力的强调。

十三年后的卫峥嵘退下一线,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按时上下班,照顾家里,还尽量帮老婆分担部分工作,其实都是在弥补自己错过的曾经。这个图书管理员的职业也是很有讲究的,陆行知的书生气还是影响到了这位师父,十三年前的老卫不屑于听徒弟叨叨那些理论依据与外国案例,一次次地打断陆行知的发言,也就是在领导或陆父面前才“施舍”徒弟点耐心。十三年后,师徒再度合作,卫峥嵘主动提起了书本案例分析,而陆行知却淡淡地以现实有别来回应,他们不知不觉间调换了立场,默契地彼此认同。

我非常喜欢这部剧里琐碎的细节,但却很难去系统化地盘点,很多生活细节看似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逻辑,但我总觉得冥冥之中它们好像被什么东西牵引联系。比如说陆行知的那张夫妻合影,最初小陆只是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是一种对老婆的想念,卫峥嵘阻止的理由也很充分,确实应该注意对刑警家人的保护,但陆行知对家人的这种爱应该也是被卫峥嵘看在眼里的,或许这也是卫峥嵘最终做出回归家庭的改变的一个影响因素。

我还喜欢这个剧里的一些小角色。比如卫峥嵘的儿子,小小的孩子就学着挽救父母间的关系,一个知道找警察带路、知道父亲工作分局的孩子。当小小的孩子捧出一个炸鸡腿,说是父亲带给母亲的时候,其实母亲应该也能猜到这是孩子的自作主张,但夫妻双方也都会感受到孩子在修复父母关系上的努力。十三年后,这个孩子也想要考警校,其实他一直都对父亲的职业有着一种崇拜感,他一直都比母亲更能理解父亲的工作,从小就如此。

【未完 待续】

 3 ) 称得上2023年度目前最佳

看采访,四大爷也很喜欢看豆瓣的,那这一篇希望有幸被文艺中年四大爷看到。

虽然才看到更新的14集,但我有信心宣布这是2023开年以来最好的剧,没有之一。(其实平原上的摩西也不错,很多人吐槽少了悬疑,但是这部剧拍的非常符合原著的调调。)

陈建斌的演技已经通过甄嬛传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真是年少不知四大爷,再闻已是曲中人,他的演技风格有点大道至简的意味,化有形为无形,可以说是任何类型都能胜任的一个演员,尘封里角色的前后转变,完成的非常好,而且是用的特别巧的劲儿就呈现出来了,我相信背后是大量的自我创作,这种风格观众看着不费劲,很踏实,又容易代入,很多亦正亦邪,亦喜亦忧的情绪都通过眼神,嘴角,身体形态就表达出来了。

陈晓的演技很有惊喜,和陈建斌对戏一点儿都不落下风,窃以为四大爷的戏是蛮难接的,很多不动声色的情绪传导,要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接住,陈晓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在年龄和经历带来的跨度转变上,完成的也非常好,未来可期!

再来谈这部剧,主线非常明确,对受众很友好,转场都很自然,情节也经得住大众火眼金睛的挑剔,有形而上的,也有接地气的,人物也塑造的相当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多面的,真实的,是丰富的,立体的,复杂的,去扁平化的,而且节奏非常好,每一集都能撩拨到你,把前阶段的神剧《狂飙》衬托得像一个无脑爽剧。(不是碰瓷狂飙,狂飙里的人物塑造很单一,所以我能理解张译才会想着用口音来增加角色的丰富性吧)

所以这部剧值得一个8.5分以上,乃至更高的分数。他值得。

想到再来更,来自一个业余观众的感受,以上!

 4 ) 你想要的高阈值体验,这部剧里都有!

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又上新剧了,陈建斌和陈晓搭档的都市悬疑剧《尘封十三载》,周末的时候,一口气刷了10集,总结就一个字,爽!别害怕,这个“爽”并不是说这部剧是一部无脑爽剧,而是指观影体验很顺畅,有种炎热夏日里,猛灌一大瓶冰可乐的痛快。整个案jian足够离奇,犯zui手法也不同寻常,配乐和摄像全程在线,惊悚感直接拉满,又穿插一些冷幽默,目前已经播出十集,但除了部分开挂的原著党,几乎没人能猜到凶手是谁,预告里还不断有新的人物加入,故事走向还是蛮令人期待的。

我个人很喜欢陈建斌的表演,这次他饰演一名老刑jing卫峥嵘,性格火爆,逮谁怼谁,破案过程完全不走寻常路,观剧的大部分爽感都来源于这个性格独特又饱满的人物。本剧是双线并行的设定,1997年的魏峥嵘,是爱穿皮衣,专治各种不服,敢于跟犯zui分子正面硬刚的硬汉。而到了2010年的他,则变成穿着背心、裤衩、保温杯不离手的老卫,说自己熬不了夜,早已退居二线在警队图书室打杂,下班一秒不想多呆,就想着早回家给老婆孩子买菜做饭,与97年故事线那个工作狂的铁血硬汉相比,能清楚看到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沧桑感。

这也是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一改以往悬疑剧重猎奇、轻人物塑造的惯性,着眼于人物成长,以此来探寻人性的光与暗。而且不只魏峥嵘,陈晓饰演的陆行知,也由刚加入警队的小菜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陆队长,他与妻子杨漫的感情线也很值得聊一下, 1997年他们刚新婚燕尔,到了2010年已然离异,但奇怪的是,彼此感情依旧很好,维持着离婚不离家的亲密关系,连陆行知的岳母也吐槽,要不然还是直接复婚吧,这样的关系“太不健康”了,而且他们收养的养女陆安宁,正是“铅笔sha人案”里其中一名被害人杜梅的亲生女儿,这样的设定,大概率后期会成为推动案jian发展的重要伏笔。

除了正面角色,《尘封十三载》最妙的是人物群像,反面角色不再是符号化的坏人,而是跟主角同等待遇,都有相隔十三年的个人成长故事线。例如嫌疑人之一的姚乐,由一个暗恋舞厅伴舞小姐柳梦的流浪摇滚歌手,变成开娱乐公司的姚总,名字也变成姚铄,由乐到铄,多了一个“金”,表面看是梦想已si,一切向钱看,但创立的公司名字还是出卖了他,“追梦娱乐公司”,追的还是当年那“”脱了水袖长裙“的女孩”柳梦”,这样的故事单拎出来看,也并不单薄,这是一个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讲的是年轻人最关注的爱和梦想。另一名嫌疑人马成群的故事线则更有意思,当年为了骗取拆迁款,他连夜加盖两层房,为了能吃口肉,sha光全胡同的狗,是一个毫无底线的利己主义者;但13年后,他即使变成名下拥有七套房子的有钱人,反而天天开长途天南海北拉货赚辛苦钱。之所以突然看开,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垃圾堆里被捡回来的弃婴,既然连身份都是假的,那么房子、车、钱这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好计较?

这些相隔13年的双线并行的故事,放在一起看,就产生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尘封十三载》跳脱了传统悬疑剧的套路,他在惊悚、刺激之外,还剩下点别的,让屏幕前的观众跟着剧中人一起回望往事,不胜唏嘘。有了十三年的时间沉淀,让本来简单粗暴的猎奇案jian,变得层次丰富,它不再是单纯的善恶,而是以时间为引子,人性中的贪念、自私、黑暗、执着、善良、痴情等,经过长长久久的岁月锤炼,善与恶都发酵成面目全非的新样貌,也许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但又绝对符合人之常情,也令观众满足简单感官刺激之外,跟着剧中人或喜、或悲,感触良多。

《尘封十三载》的弹幕特别有意思,每次看到“本来很害怕,结果陈建斌老师一出来,马上不怕了”之类的评论,就忍不住笑出猪叫。本剧的观影门槛非常低,虽然铅笔sha人、以尸作画的案jian足够离奇,再配上氛围感满满的童声吟唱,以及流畅应景的运镜,案jian部分还是蛮吓人的。但剪辑节奏却很温柔,就是在感觉观众快被吓到的时刻,马上安排“双陈组合”出来插科打诨。陈建斌老师真的是个宝藏大叔,1997年故事线里,他有种虎里虎气的糙汉气质,2010年故事线,则多了略带沧桑的萌大爷感,不管是年轻时候怼精上身,以魔法打败魔法的粗犷审案风格,还是用吸管喝水的老年硬汉风,他都是认真地做事破案,也有种不经意的搞笑功力在身上。他饰演的卫峥嵘同志,是画风独一份的刑jing形象。

而陈晓除了贡献宠粉的360°无si角高颜值之外,难得的是完全接住了陈建斌这种资深演技派的戏,用弹幕里一句经典评论来概括,就是那种“演得了偶像剧的实力派”。这次的中青演员搭配,终于突破了壁垒,“双陈组合”是生活在同一个次元的人物,并没有画风不搭的不适感。

《尘封十三载》一共20多集,这样的时长只讲一个连环sha人案,其实蛮考验编剧功底的,但目前我看过的十集,出场的每个嫌疑人都与案jian严丝合缝,又洗脱嫌疑后完美谢幕,奇妙的是单拎出来看,也有着不错的个人故事线,这样的叙事节奏,就令人不知不觉找回了,掰着指头等更新的期待感。

 5 ) 双陈组合,演技这方面拿捏了

一句话省流版评价:值得,不负期待!非省流版:你等我详细跟你唠唠什么叫实力派狠狠拿捏演技!

先说陈建斌和陈晓,双陈组合是懂什么叫反差的。1997年的卫峥嵘说话的嗓门总是高的,身形总是挺拔的,连看人的眼神里都是打量与探查,可到了2010年的老卫,调门降了,语速降了,后背略略佝偻,一副眼镜挡住了绝大部分的眼神,完全就是隔壁老大爷,根本看不出这人曾经是个雷厉风行的刑警。而陆行知呢,当年的眼神里满是学生气,语调温温柔柔,多少带着几分拘谨,一副好学(qi)生(fu)的样子;可如今带队出现场的陆队,墨镜一戴谁也不爱,墨镜一摘眼神里是藏不住的犀利与老道,好学生?那是回忆里的事儿了。反差之外,两个演员通过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将角色两个反差巨大的状态巧妙地串了起来,老卫依旧热心肠且擅长武力制服,两句话劝不听拦路司机果断出手;陆队依旧会随身戴手绢,洗完脸、洗完手,规规矩矩地擦干。因为这两个细节,这两个人物在我这儿一下就立住了,十三年改变了他们的性格,改变了他们的样子,但心依旧没变。

但如果说这对儿师徒让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场戏,还得是面摊重逢那场。陆队坐在了原来师父坐的位置,等到了师父来才换成同桌。坐下之后,他找了一个十分别扭但又能一瞬间勾起所有回忆的开场白“不吃辣算白来不是吗”。私心讲,虽然前面陈晓低音炮撩漫漫很苏,但这句我才觉得陆队这个角色有了灵魂。他的语气里带着点徒弟对师父亲昵地调侃,还有几分追忆和探究。老卫作为师父自然也听出了他话里有话,多年没见面,突然出现,上来就忆从前?建斌叔用一句词儿直接拉回师徒两个人的关系,有事儿说事儿,实则内心潜台词是:你是我徒弟你在我这儿盘什么道儿!一瞬间感觉他俩就还是当年面摊吃饭的师徒俩。可当老卫听到是旧案再发,柳梦的头发出现在现场,他愣了一下,顿了顿才说出了拒绝的话。

师徒俩的关系在此刻再次发生了微妙的调转,老卫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线刑警,但作为刑警命案必破的使命感依旧在,所以他才会愣神,才会在行知提出归队请求的时候顿了顿才回答,建斌叔把老卫内心的摇摆不定通过说话节奏上的变化表现了出来。作为刑警又是当年的案件负责人,当然是希望这案子能够在自己手里结了,但毕竟过了那么多年自己也从一线退了这么久再加上还有家庭要照顾,他不得不犹豫,也不得不放弃。行知嘴上说着理解,可他掏钱时颤抖的手和最后那句“那师父,之后我给你打电话你别不接”出卖了他此刻内心的情绪。陈晓这句词的处理是目前为止我第一喜欢的一句!!!这里面是他的紧张,激动甚至还有委屈。他是希望师父能够回来的,他也知道师父因为当年那桩旧案躲了自己好久,他希望能够跟师父一起把这篇真正的翻过去。

两位陈老师把这一段看似平淡的对话之下师徒俩浓烈的情感通过语气和节奏的变化,眼神和一些小动作上的设计,全都表现了出来,看得我那叫一个揪心,这桩旧案真的太沉了,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个伤疤也太疼了,重新揭开必然是血淋淋的,也必然是带着疼的。说到细节,不光是重逢这场戏,两个人时隔十三年再次联手探案时的变化也通过细节进行了展现。老卫变得温和,开始钻研当年不屑一顾的犯罪心理学,陆队变得风风火火,脾气上来着急的时候敢跟领导拍桌子,案件调查过程中也更在乎证据链的完整。十三年过去,所有的变化都悄然发生,恰如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他们,因为细节上的表现,这种变化显得既无声无息,又清清楚楚,真的很牛。

 6 ) 终于有一部悬疑剧,把警察拍“活”了

我觉得《尘封十三载》在“迷雾剧场”的系列剧中,应该算是中上乘之作了。其整体观感当然比不得封神之作《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但在悬念设置、人物塑造、叙事、节奏方面,却都很稳,也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巧思。它在近年播出的国产悬疑剧中,是有独特性的,它做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那就是打破了近些年警察的脸谱化的塑造,把警察拍“活”了。

《尘封十三载》第一个令我感到惊喜的地方是,它的案件设置比较诡异,系列谋杀案中,所有的受害者都被摆出了一个看上去颇具艺术性的姿态,而作案的人还在现场故意留下了一根铅笔。

此前的很多悬疑剧中,从死者的状态,基本就可以判断出凶手的作案动机,比如性侵杀人之类。但是在《尘封十三载》的系列杀人案中,颇具悬念的点在于,你根据死者的状态,无法判断出凶手的作案动机,因为死者都没遭遇过性侵。

更奇怪的是,往往发现尸体的地方也并非第一现场,凶手在杀完人后,费尽心力把受害者搬运到自己满意的某个场所,然后摆成了一个看上去颇具艺术性的姿态。

这种设置,在国产悬疑剧中,算是比较新颖的,同时,也让案件更有悬念。作为观众,会和警察一样迷惑,凶手为什么要杀死这些年轻漂亮的女性?为什么要把尸体摆放成类似油画人物的姿势呢?纯粹出于对变态的美学的追求,还是某种仪式或者献祭?

实际上,从杀人现场的铅笔,以及尸体的状态,很容易推测出凶手是从事类似画家这种职业。但也有可能,这只是一种误导。

从目前的剧情看,凶手选择的受害者是有共性的,所有的受害者都有跳舞的经历,无论是王楠楠,还是柳梦、杜梅,都正从事跳舞工作或者曾经跳过舞。所以这点也很迷惑,凶手是痛恨跳舞的姑娘吗?还是说凶手认为跳舞的姑娘堕落,所以对他们痛下杀手?

仅从案件设置而言,《尘封十三载》的悬念感已然拉满,留足了猜想的空间。

此外,《尘封十三载》的叙事也非常丝滑,2010年的时间线和1997年的时间线交叉的双线叙事,串联起了相隔十三年的系列凶杀案。但是,尽管是相差十三年的时间线,故事的串联和衔接,却并不突兀,甚至可以说非常流畅、自然。

之所以采用了双线,却并不让人觉得混乱,是因为在叙事上,都是围绕案件而展开的顺序叙事。举个例子,2010年发现了凶杀案,陈晓饰演的陆行知出了现场,当他出来看到远处的建筑时,想起了十三年前自己刚当刑警时遇到的同类案件,也就说由人物或者事件的视角,并行推进两条时间线的故事的。而且两条线的人物、事件也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信息的,就拿第一集的这个切换来讲,陆行知在十三年后的案发现场和十三年前的案发现场看到那个建筑的视角几乎一致。

从人物心理角度讲,触景生情想到过去的事情是很自然的,这就使得1997年的插叙显得自然,严格意义上而言,这种触景生情式的插叙,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我愿称之为“文学式插叙”。

另外,两个凶案的现场,看到同一个建筑的视角差不多,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凶手十三年后犯案后,把受害者的尸体也摆在了十三年前摆受害者尸体类似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对这个位置有什么执念?或者刻意这么做,试图挑衅警察?再或者,像《沉默的真相》里一样,是故意为之,让警察从现在的案件联想到过去的案件?

双线叙事的优点是,有利于增强悬念,也有利于引出一个又一个与案件相关的人物,姚乐、杨哲、马成群……从而引发观众对于凶手的猜测。同时,双线叙事也让陈晓饰演的陆行知和陈建斌饰演的卫峥嵘的人物命运变化相互映衬,展现了时间在人身上的魔力。

先说悬念方面,十三年前第一起案件的受害者是柳梦,通过对柳梦案的了解,引出了两个可能是凶手的人物,一个是姚铄,另一个是杨哲。

姚铄是被卫峥嵘列为柳梦案的嫌疑人,但就在他被拘留期间,又发现了另一起案件——杜梅案。也就是说,他完全被排除了嫌疑。十年后,姚铄摇身一变,从一个摇滚乐手成为了一个大企业家,成为了2010年案件受害人王楠楠的老板。

而事实上,在王楠楠的身上,法医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才和十年前的柳梦案并案的,那就是柳梦的头发。

去走访姚铄时,陆行知看出了一件事,虽然时隔十三年,但姚铄对柳梦却还念念不忘,连公司名字里都有一个“追梦”。而离开时,陆行知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就是“保存柳梦头发十三年,姚铄是干得出这种事的人”。

其实意思很明显了,姚铄虽然不是柳梦案的凶手,但他可能复制一个柳梦案,并且故意留下柳梦的头发,反向迫使警方去追查柳梦案的真凶。也就是献祭王楠楠,还柳梦一个公道。其实这种设定和《沉默的真相》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能说,王楠楠的死,有可能是姚铄所为,和此前的案件凶手并不一致。

至于杨哲,其实他身上的疑点有三个,第一个是,他戴了和凶手一样的手表。

这是凶手的:

这是杨哲的:

第二点是,他送给过杨漫一张高更的画,但是在送画时,他还带了另一幅画,那幅画就比较有宗教意味了,可以用暗黑来形容。那些尸体的姿态,很可能和这幅画中的姿态相同。当然,这只是一种腹黑的猜测。

第三点是,陆行知认为凶手有挑衅警察的嫌疑,从这点看,杨哲也有动机。因为可以看出杨哲似乎是喜欢杨漫的,对于陆行知他可能会嫉妒、痛恨,甚至希望战胜他,那么以哪种方式战胜他呢?就以制造让他破不出的案件来战胜。

事实上细论起来,杨哲也算沉着冷静,而且有西方教育背景,和凶手颇为吻合。但他究竟是不是凶手,还无法确定,只能说是一个很有嫌疑的对象。

双线叙事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同时交代了人物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制造了人物境遇的反差,从而增加了一些悬念,让人好奇人物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这样。而1997年的线,其实对于2010年的人来说,算是倒叙,那条线也是解密人物经历的一个过程。

就拿卫峥嵘和陆行知来说,十三年前,卫峥嵘是陆行知的师父,办案风风火火,脾气火爆,也有点桀骜不驯,但十三年后,他却成了一个派出所的图书馆管理员,成了一个打杂的,反差极大,你就会好奇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从一个追寻真相的刑警,成为了一个相对清闲的民警。

而陆行知,十三年前夫妻恩爱,十三年后却离婚了。随着故事的推进,才知道,他们是假离婚,离婚是为了保障杨漫和孩子的安全。

所以说,双线叙事,成就了双重悬念,案件和人物命运的双重悬念。

此外,《尘封十三载》在人物塑造上,也非常立体、鲜活、真实,对卫峥嵘和陆行知的塑造非常有“人味儿”。最近的很多国产剧中警察角色的塑造,其实都有点模式化,像套了一个模板复制出来的——为了破案,放弃私人感情、放弃个人生活、不顾身体状况,献身于事业。这样的英雄式的人物当然可敬,但他们不够鲜活,在生活中并不算多,所以难以让人共鸣。这就是为什么,《狂飙》里火的恰恰是反派高启强。《尘封十三载》破除了这种模板式的警察形象塑造,卫峥嵘和陆行知并不是那种一味的伟光正的形象,不是遇到一个破不了的案件,就一味的死磕,而是心里始终装着那个案子,但是却要继续向前生活。而且卫峥嵘喜欢有夫之妇白晓芙,算是有点道德瑕疵的。

对卫峥嵘的塑造尤其有真实感,十三年后,他已经成了一个半老头子,佝偻着背,穿着休闲的坎肩,为家人做饭、包饺子,出门拎着一个有卡通形象的保温杯。陆行知一开始去找他时,他表现得好像不关心过去的案子,直到陆行知故意拿了一些新的材料去引诱他,他才说出了实话:“这十三年来,我一直没放下过。”

陆行知其实也一样,实际上王楠楠案和柳梦案、杜梅案有高度一致的地方,很明显是可以并案的,但他一直很排斥并案,甚至和局长因此发生争执。局长后来点出了问题症结,他就是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回避,实际上是因为在乎。

这样的人物刻画,才是有血有肉的,相比一直为某个案件死磕的英雄样的人物,卫峥嵘、陆行知看上去更平凡、普通,他们依旧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平常的中年人、老年人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呢,那些未曾了结的凶案,没被抓捕的恶人,没被伸张的正义,始终是他们的一块心病。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一起,携手去破案,因为凶手一日没有归案,他们就一日没有放下。

而即便卫峥嵘答应和陆行知合作,他也提出了条件——不能熬夜。他老婆也反复提醒他不能熬夜,这也非常真实,人到中年,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破案要紧,但身体也很要紧。这才是“正常人”啊!别说他五十多了,我三十多,身体都漏洞百出,懂得了惜命!

陈晓和陈建斌的演技自然没得说,他们都演出了1997年和2010年的反差,陈晓饰演的陆行知1997年还是个愣头青,而2010年,已经是个很成熟老到的刑警了。而陈建斌饰演的卫峥嵘1997年脾气火爆、桀骜不驯,但2010年已然没了脾气,面对别人在图书馆吃饼屡教不改都欲言又止。

当然,《尘封十三载》的细节做的也非常好,比如配乐,凶手杀人时的恐怖童谣真的是相当惊悚,配合画面,让人看得毛骨悚然。而第五集姚乐为柳梦写的那首歌,也唱出了一个追梦人对另一个向生活妥协的追梦人的惋惜、理解、同情。作为一部悬疑剧,最好的部分还是悬念设置,目前为止,凶手是谁依然无法确定,可谓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但我相信,罪恶不会被尘封,正义也不会缺席,因为卫峥嵘和陆行知始终未曾放下,他们还在苦苦追寻真相!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期待他们拨开云雾,挖出真凶!

 短评

国产剧的通病,闪回、转场太生硬,剪辑太烂了

2分钟前
  • 怎么没有腹肌
  • 较差

讲的是油画连环杀人案,这是根据某部小说改编的,麻烦不要一提起连环杀人案,就想起是韩国的,这个也不能申遗吧……虽然两个案子都是有绘画背景的,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同一个凶手,也不排除有人模仿。

4分钟前
  • 珛珛的心声
  • 力荐

甩他是谁800条街!

9分钟前
  • 十元葡萄
  • 力荐

3.5吧。凶手行凶部分莫名有一种宗教感。主角有的时候突然大呼小叫让人觉得很烦。还是有勾起我对探破真凶的兴趣的。而且我为什么要在一个悬疑刑侦剧里感悟婚姻问题啊喂!婚姻守则,1、不要找有白月光的对象结婚;2、不要找工作颠沛流离的人结婚;3、不要找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11分钟前
  • 幺九
  • 推荐

谢天谢地,有理有据,有始有终,木有烂尾!!!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卫峥嵘如果真爱白晓芙,没道理这么多年完全不管张山山啊……

12分钟前
  • 等一个晴天
  • 推荐

剪辑真的有点问题吧。然后就是结尾没有还原犯罪过程,以及交代如何选择的被害者,又是基因手段破的案,多少显得有些草率了。情感线和探案线有割裂。三星水平,但是美术和选景太优秀了,加一星吧。双男主人物成长线不错,长大后我继承了你的暴脾气,但你却冷静理智了。

13分钟前
  • 酾白驹
  • 推荐

别的抛开不说,卫峥嵘能对白晓芙儿子十几年不闻不问这个设定我真的不太能理解

18分钟前
  • 傀。
  • 还行

大结局都升华到宇宙中心呼唤爱了。理解了为什么两个家庭的女性都是圣母一般的角色了,就,幸福家庭是因为有个好妈妈。至于爹吗,回不回家,离不离婚,管不管小孩,那孩子都一样可以健康成长。这是这个剧的中心思想。

23分钟前
  • 塞拉
  • 推荐

嬛嬛曾经的两个怨偶合伙搞事业了。迷雾剧场经过起起落落落落,终于迎来中兴,陈晓和陈建斌化学反应不错,一个思维缜密,一个经验丰富,日常举动能把角色立起来,挺好的,可以观望。

28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推荐

比《他是谁》好很多。

29分钟前
  • Solitude
  • 推荐

开头挺有质感的,尤其是13年前那个案子真的绝美,这个凶手肯定很有艺术细胞,难得陈晓在这个剧里不突兀,有警察的那个味儿。

33分钟前
  • arrcmis
  • 推荐

不比他是谁好看太多了吗!!!

38分钟前
  • 放羊娃
  • 力荐

为啥开头都是我就是要当刑警,看凶杀现场吐到不行,然后师傅总是不着调,咋了这是韩剧固定开场格局吗??

43分钟前
  • 蓓一之
  • 还行

刚看完两集真的好上头!我们陆队在监控里偷偷看师父是什么深情人设妈耶!还有大橘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拖鞋背心保温杯,你大爷就是你大爷,演技太牛了,十三年前后完全是俩人啊!内容上,作为悬疑剧而言案子的离奇感有(害怕一些奇奇怪怪的死亡现场),破案方式看起来也很写实,主角不是那种开挂逼王,赞!看到现在的感受是:半死不活的迷雾好像有救了?!

48分钟前
  • 一鹿穿林过
  • 推荐

老卫嘴上不说,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嘴上说这不管这个案子,心里还是放不下,眼睛也还是想多看两眼,陈建斌老师眼神里那点纠结、好奇有又不甘心给得太好了

49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20230416:尚可,揭晓过于仓促而最后一集又过于拼凑,而且近期刑侦剧总有个通病,就是为了制造悬疑而设计过多模棱两可的人或情节,次数多了难免让主线也模糊了,得不偿失。

54分钟前
  • oreo
  • 推荐

最后一集升华了,上价值了。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动扳机

5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超出预期的一部剧,老带新的模式下又融合了点别的东西,师徒俩十三年后的位置对调还是有新意的,整体完成度很可以,不管是人物的表演还是整体的质感以及案子的设置,可看性很强,希望后续能保持水准,不要烂尾啊啊啊啊

6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没看过原著,看讨论说杨哲是原著改编电视剧后新增人物,看完全剧终于明白为何要加这个人物了,杨哲的人设其实和张司成或张山山很像,(这也是为啥他能当本剧最大烟雾弹),压抑的原生家庭(向杨曼表白时说过自己的家是地狱),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人生(高知背景又留法多年,却混的个一无所有),但杨哲却没有成为张父子那样的人,因为他的心里还保留着爱(杨曼,而且他爱杨曼爱的冷静又克制,不逾矩,不用强,知道她心有所属有不甘有嫉妒但仍旧默默守护),作者也是编剧增加这个人物感觉就是告诉观众只要你仍旧对世界保有善意你就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善会净化恶,会带来正向回馈,而警察,就是在恶意完全盖住善意时那最后一道坚固的防线,保护所有善,抵抗所有恶。

1小时前
  • 馥雅
  • 推荐

显然两个案子都有绘画背景。一眼看出来的东西还要抻几集?

1小时前
  • 某人0000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