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out of the box and looking at the bigger picture —— is the trial for a doctor justifiable when the whole scheme for disaster responding is in absence: no one’s in charge, everything’s in utter chaos, and the fire of hope recedes in every single individual’s mind. We need to look at the bigger picture and determine who’s to blame, not trapped by the framework created by someone with power.
当一个人由于制度的系统性失误累积,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二元选择,她应该承担责任吗?从控方的角度看,致命的药剂是她注射的,证据确凿。但是从辩方角度看,当天灾发生,陆军工程兵建设的堤坝崩溃,当洪水淹没医院地下室造成水电断绝,而联邦,州,本地政府束手无策,公司高层决策延误,拒绝民间直升机参与,当接到五个小时内必须清空医院,当领导暗示用人道的手段解决无法疏散的病人,而指控在危急时刻勇于承担责任的医生和护士,是不道德的。陪审团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不予起诉……老医生的一席话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女医生只是从自己有限认知的角度,对情况做出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判断——或者用人道的方式杀死无法撤离的病人,或者干净脱身,任由无法疏散的病人在恶劣,绝望的环境中痛苦死去。可是,不管女医生水平多高,一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她不知道气垫船是民间的,不必服从政府撤离的决定,她不知道海岸巡逻队的直升机有夜视设备可以夜间疏散,她甚至没有考虑用其他方式把病人从窗口送出去……从哲学的角度,人的原罪就是人不是神,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做出判断和选择,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时,她的认知是狭隘的,对立的两个选项都不一定是好的选项,甚至也许就不一定只有两个选项……那么,回到问题本身,陪审团做出了一个明智的裁决,不予起诉,女医生并不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考虑到她所处的环境,她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后续的立法保护,保证了在类似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没有心理负担的勇敢履行自己的职责……反思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讨论和智慧的……唉,我想到了南京彭宇案……老人摔倒还有人有勇气去扶吗?那个烧烤店没有人敢出手是不是值得好好反思吗?
不讨论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这些大话题,想说说两个我觉得不错的细节:
(1)在州检察长关于起诉布医生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错了两个词,一个是把“LifeCare”说成了“LakeSide”,还有一个是把咪达唑仑说成了一个错误单词。咪达唑仑是医学用词,非医学相关人士很少接触说错也情有可原。但是LifeCare一个这么简单的单词,而且和涉事主体的服务类型相关度这么高,在这个案子已经算是最受关注的案子的情况下,居然还能说错,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检察长并没有对这个案子真的那么上心。而且这肯定不是口误,因为他是在旁人提醒的情况下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这就给我感觉是那种“灾难到来时在安全的地方吃喝玩乐,事情发生后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真正付出的人指手画脚”的形象。
(2)调查员在询问LifeCare的护士时说了一句“我能想象你们当时经历了什么”,然后被护士直接呛回去。而布医生的律师在到医院调查时说了一句“我不能想象当时发生了什么”。就这简单的不同,就给我感觉,律师比调查员更加清楚,自己不是身处那个环境的人,也就不能简简单单地通过事后的调查来马后炮地评判布医生的行为。而最后调查员还在说“他们有水有食物”,好像医生没有竭尽全力。可就像有的评论已经提到的,那些他看到的在地下室的水和食物当时是淹在水里的,已经被污染,而且可能还会触电,这些物资根本是拿不到的。所以,布奇先生,你根本就不知道当时经历的情况是什么。
还有一点小小的疑惑,纪念医院其实和外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至少在第四天以后国民警卫队派直升机过来救援之后。那么,所有的人,包括国民警卫队都知道不可能在短期内把所有人都救走,也知道纪念医院缺水缺粮,那没有任何人考虑过在直升机过来的时候携带一些水和罐头吗?反正飞过来的时候是有空间的不缺少这个运力,带上一点水和罐头,再带一些冰块甚至简单的药品,都能让纪念医院里的人支撑更久的时间,至少足够让病情不严重的人支撑更久以让病重的人先撤离。就连志愿者开汽船过来时也没有带物资,真没人想过吗?
本篇文章写于第六集,在第七集更新后很多人对黑人医生的做法感到不满,认为是非常圣母的行为,但在我看来这无关圣母,而是一个视角受限的复仇。
从最开始医院不让他继续救治病人,再到他在医院门口与警卫争执不让黑人难民进来的问题,并且因为不想丢掉工作,他不敢跟在场医院领导据理力争,再到最后因为道德观念不想对病人执行安乐死离开医院,他什么也改变不了,权力在那些想要执行安乐死的人手上(在第一集的时候他看到那个胖医生手里有枪),最后不想同流合污所以离开了,再延续到后面控告布医生杀人,逻辑也是合理的,因为在他的视角下,他们就是在杀人。
有人在你面前杀人,你改变不了选择离开我觉得是合乎逻辑的,评论区有人比喻成,杀鸡不敢看,觉得冷血回头又吃鸡,这个比喻的不是很恰当,正确的比喻更像是你是另外一只鸡,你看到同类在被杀害,你阻止不了,选择离开,事后为自己的同伴报仇。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可能觉得这人有毛病,但站在角色视角上看其实是符合人性的,唯一问题是,黑人医生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也有部分原因是跑太早了,不知道政府选择性救人),没有考虑过他的同行其实也是在竭尽所能的救人。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最大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其次才是医生的抉择问题,美国政府的救治不力,导致了医生只能在最差的情况中选择一个相对能接受的。
剧中最大的问题是,布医生对病人使用致命药物,是安乐死还是杀人?这里实际上是在问,布医生的行为导致了病人的死亡吗?如果要追究起来,首先应该是美国政府对灾害救治的不力导致了大量的死亡,官员的无能是在无形中的杀人,但是当责任和抉择落到现场的医生身上时,我们的焦点也落在了这些无权无力的个体上。
可是,医院中的医生实际上是没有选择的,在自然灾难面前,个体是无能为力的。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黑人医生,看到小组有人觉得黑人医生很圣母,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想法,黑人医生想要救治每一个病人,这是医生的天职,假如你身处灾难中,你不希望每一个医生都像黑人医生一样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吗?当医院的救治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时,我们不应该谴责黑人医生的想法,我们应该感叹还有这样优秀的医生在现场尝试做出努力,虽然他已经无能为力且没有任何的选择,但我们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的,现场的医生实际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而在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里,思考布医生的抉择问题前,我觉得可以先看一下那个带手枪的胖医生对宠物进行安乐死的行为,当他对所有宠物安乐死完后,跟老婆一起上船逃离医院时发现竟然有活着的宠物狗一起被带走了。
这戏剧性的一幕令人绝望,胖医生不爱自己的宠物狗吗,但他为什么还要做安乐死?因为他没有选择,他不得不做这件事,他如果能预知未来他不会这样做,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布医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并且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从前面的铺垫看到她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不得不说她憔悴绝望的样子演的真的很好),从她义无反顾的留下来照顾病人,再到最后给留下的病人注射致命性药物,这完全是被现实情况逼迫的。
是什么在逼迫她,导致了这个结局?我认为,首先是政府反应迟钝,然后医院应急手册竟然没有医院人员撤退方案,再加上一次又一次救治希望的破灭,再到最后被告知这是最后一波救援时,布医生在绝望的现实面前是没有选择的,她爱病人,不愿病人在折磨中死去,政府放弃了人民,但医生救人是天职,执行安乐死,这其实也是在救治病人,不是杀死病患,是对病患在绝望前的一种解脱。
如果我们重新回到上帝视角,会发现布医生的选择是正确的,实际上并不会出现宠物狗那个戏剧性的一幕,幸运的是那些病人也没有在痛苦折磨中死去。
所以,这里面其实没有真正的道德抉择问题,起码不是在医生身上的道德问题。布医生最后无论怎么做,她都已经在她能做的范围里面做出努力了,试想如果没有注射那些药物,逃走的医生只会感到更绝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病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死去,而真正在无形中杀人的,那些在剧中躲在阴影中的政府官员却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勇敢的选择,所谓的调查和数据只会总结出可笑的结果,让我们陷入可笑的道德困境辩证法,而这部影片则重新帮我们建立起了事物变化的过程,让我们能够重新利用理性和感性的直觉去把握,通过时间去理解抉择,而不是通过结果进行道德审判。
文/杨时旸
故事从风平浪静之后才真正变得好看起来,这对于一部灾难片而言,是绝对不常见的,这是一种故意而为之的“反类型”处理。或者说,《医院五日》根本就不是什么灾难片,不过是借用一个幌子,展现另外的野心。
这个故事在应当生出波澜甚至巨浪滔天的时刻,一直回避高潮,近乎沉闷,而一切时过境迁,人们收拾心情面对新生的平静时刻,却突然急转直下。《医院五日》一直涌动着一股奇异的压抑感,从头至尾,洪水来袭时、面对考验时、恢复平静时,都是如此,这种压抑感引而不发,只默默加压,直到最终突然决堤。它讲述那场众所周知的灾难,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事件,新奥尔良遭遇的那场飓风导致城市内涝,低地道路几乎全部被淹,上千人丧生。绝望的人群,肮脏的潮水,作秀的政客,瘫痪的救援系统……这一切都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像所有灾难一样,它其中有太多值得记录和书写的故事。
6年前,著名导演瑞恩·墨菲及其团队拍出了《美国犯罪故事》的第一季,用故事片的讲述方式和纪录片的严谨考证,重述了辛普森杀妻案的台前幕后,那部剧出人意料地成功,一个已经被叙述过无数次的旧案,一个被认为已经穷根究底的故事,竟然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原本的计划里,《美国犯罪故事》的第二季则会用同样的方法聚焦卡特里娜飓风——一个真实事件,灾难中遍布罪案和不可思议的情节,以新闻和纪录片的严谨混合故事片的自由叙述——这个题材与这种创作形式实在太契合了,但是后来拍摄计划一改再改,直至没有声息,《美国犯罪故事》的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别选择了其他的主题:时尚大师范思哲谋杀案和克林顿弹劾案,拍得依旧认真但似乎不见第一季的灵气。直到今年,Apple TV拍出了卡特里娜飓风的故事,它改编自谢里·芬克的同名非虚构著作,这位有着医学博士学位的记者曾经凭借这部长篇报道获得了2010年的普利策奖。
《医院五日》聚焦了新奥尔良纪念医院在飓风来袭之后几天内的艰难抉择,那家医院的楼上还有另一家养护中心,飓风来袭之前,所有医护人员都觉得即将面对的不过是一次极端天气,但没想到,他们却经历了一场让全世界瞩目的灾难。风暴摧毁了楼体,继而中断了电力,切断了水源,医院内部变成了溽热地狱。洪水困城,无处可逃。医护人员开始商讨对策,他们爬上楼顶一个废弃多年的直升机起降平台,成功引来了救援人员的注意,运送病人的工作开始了。
更多的人或许以为这个故事会对准洪水本身带来的灾难景象,但实际上,洪水和飓风变成了一个背景,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灾难片,不如说它是典型的末日叙事和废土类型,飓风和洪水相当于《行尸走肉》里的丧尸,或者《疯狂麦克斯》中的干旱,换句话说,那些背景到底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文明暂时消退,丛林法则降临,人们如何抉择?所以,像那些末日/废土故事中所涉及的一样,《医院五日》是对人性的拷问,而无意于呈现更多自然意义上的灾难和社会形态上的混乱。
在资源变得极度有限的情形之下,只有一部分病人可以被转移走,那些极其危重的、体重过大的,都无法移动,病人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以不同颜色的手环加以区隔,还有那些自愿签署了生前预嘱的病人,拒绝病危时的抢救,这样的病人又该如何对待?医院变成孤岛,医生成为孤岛上暂时的神明或者撒旦。以前他们是从死神手中争抢时间,现在却不得不自己下达生杀予夺的判词。
在一切还都没有变得那么糟的时候,出现过一个小小的插曲,有几艘救生艇驶来,可以预先撤离一些人,但是要求不能携带宠物,这似乎是个无可厚非的要求,即便再强调动物权利,在那样的危机时刻,也鲜有人把一只宠物的生命与人类对等。所以,有一位医生给自己的狗进行了安乐死。临上船的时候,他却看见有人抱着一只哆哆嗦嗦的小狗,营救人员说,没关系,还是有地方的。那个瞬间,那位医生的眼中有一种难以言传的表情。悔恨,自责,怅然若失,又无可奈何,这个转瞬即逝的小小细节成为了潜藏的题眼,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很快就沦为了和那只宠物狗一样的命运。那是一种捉弄还是一种必然?
医生的天职是祛除病痛,那么将那些垂死之人留在医院里任他们自生自灭,和为他们注射药物令其无痛苦地死去,做出哪种选择的是天使,做出哪种选择的是恶魔?对注定等死的病人进行安乐死,是杀戮还是拯救?是邪祟还是慈悲?
从第六集开始,调查人员开始介入灾难期间发生于医院内部的死亡案例,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故事的正文,而此前过往皆为序章。到底如何证明医生的行为与动机,又如何为一切定性?同情涉事医生的同行们出具的报告是专业意见还是利益共同体的掩护辩词?医院内部站出来指控同事的医生是英雄还是叛徒?那些从未亲身历经惨祸的调查人员有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他们在此时此地凭借想象和抽象的理论是否真的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彼时彼刻的绝望和疯狂?
《医院五日》的故事充满一切戏剧性因素,文明与疯癫,绝望与希望,对死亡的注视与省察,对尊严的渴望和理解,以及被灾难激发又极化了的种族偏见与历史遗留困境。它所讲的飓风,一边是自然世界中的飓风,一边是人内心世界中的飓风,自然风暴无可阻挡,但终究会停歇,人们可以重建一切,而内心的残破,旁人无法看见,自己无法修复,那是永远无法消散的飓风,驻留在内心深处,时刻摧残自己。
本来,在真正看完该剧之前,单凭豆瓣上的故事梗概,我以为这是一个关于安乐死的医学伦理探讨,产生的效果是让我开始对这个女医生的行为产生理解之同情。但全部看完之后,我几乎已经在心里给Pou医生判了死刑了,或者是说,对她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这是相当恐怖的行为。我猜想,导演和编剧确实可能想表达一些模糊性、悬疑感,还没有给这件事以任何的定论。或者展示给观众们的镜头,的确也就是如老医生说的那样,只是女医生一厢情愿地所相信的、所认为的她自己的版本。同时,有可能是为了动摇Pou医生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基础,我印象里,是突出了两个黑人患者的具体案例。当然,我并不知道这是不是制作的结果,但如此敏感的意象出现,倒是为我们敞开了另一种理解的维度。也就是所谓的,无处安放的同情。从我的直观感受出发,我认为这种过剩的所谓的同情,正表明着帝国主义的凝视余威犹烈。事实上很多的这种同情,都完全无视了一个关键的节点,那就是自身存在的境况。这45个病人的死因,就是我所谓的“帝国主义的多愁善感”(imperialist sensationalism)。这主要表现在,这给女医生极度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做一些本不应该被做出的决定”。仿佛,只有多愁善感的白人女性,才具有高度的同理心,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并在危难时刻,对他们施以拯救。更不用说她还非常傲慢地认为,这种乱象是第三世界国家特有的,而不是美国通过剥削全世界的发展机遇,而缝制成的巨大假象。她的这种狂妄自大,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她正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以至于她根本无法自觉,知道创伤撕开了一道口子,而她立刻就熟练地启动了自我心理的防御机制,假装这是不存在的。所以她所真正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在貌似不可挽回的局面上,淫荡地铺展自己的权力。尽管他们确实活不下去了,尽管他们已经非常痛苦了,但这仍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仅仅凭借自己的一厢情愿,就主动地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死亡从来不是一个状态的、或结果的问题。死亡必须被表现为一种命运,甚至至少是一种激进的选择,而不是什么特殊的优待或照顾。这里的问题在于,死亡必须被接受。因为现实是,死亡的确被女主所代表的社会系统所接受了。这种接受本身,就是灾难所造成的创伤的无序的效果。仿佛,大家都会死的,至少他们还舒服一点。但是家属的不接受,却被精英团体的法律与媒体话术给边缘化了。她想扮演上帝、扮演天使,这是不可能的,甚至这种想扮演绝对超越性的想法本身,也是不可接受的。毕竟这些人是早晚要死的,早一点晚一点也没什么区别,这未尝不是一种官僚主义的恐怖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生命是强度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甚至那些看似是用来减免责任的行为,比如do no harm,甚至是更具有伦理意义的方式。女医生的行为,除了是在象征层面的剥削与暴力之外,什么也不是。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所以电视剧展示的只是女医生的说法,并且认识到这些记忆并不可靠。她就是美式种族社会与帝国主义的核心症候本身。有没有罪只是当时法律程序的结果,但是否合乎伦理行动,才应该是关切的核心。
“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才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这里?”对啊,为什么呢
沉浸式追剧,一集比一集窒息,生命承受的灾难和死亡也不过是资本无情剥削掠夺下一条“颇有价值”的路。直说了整天就只会歌颂主旋律电影粉饰太平、要么就是扎堆古偶虐恋网剧的国产影视五十年都不敢拍出来,拍了也过不了审!虽然这种真实事件的素材应有尽有,每天都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演!
给片头曲五星好评!!
精彩,再看看国产剧页面,唉
女调查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副上帝姿态。救人的时候你怎么不在。
细节到位的让人窒息,沉浸式灾难大片体验。Apple TV终于整了个好活!
第五集太伤了……今年某个地方一定也是很多这样的告别。一个成熟社会是允许不同立场的,可以探讨事情是否正义性的,然而事件结果倒并没那么重要了。
我以为五天就是五集,没想到是8集。挺喜欢这种关于人性的纪实性美剧,无论灾害还是疫情,医护人员真的付出了太多。
很想往写实这个方向靠,可节奏实在太慢
天灾固然令人恐惧,人祸更令人绝望。黑人眼镜小哥全程圣母结果背个包拍拍屁股就走了?
谈人性但不关切真正受苦难的人,不就是高高在上的伪善吗?节奏上还是过慢了,可以做成电影。
连撤离都要跟流程,无流程就无脑办事,什么事都先发邮件~高度还原美国的办事效率!
看了第六集好生气,生命护理的人就是农夫与蛇里的🐍,不然你来?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让你的病人留在那里等死然后又要瞎bb,就你最圣母
想起了有次我在美国机场转机的经历,当时马上就要误机了,但值机速度基本10分钟能1个人办完就不错。我很着急的去柜台说,我们要误机了,we are in hurry,结果柜台美国大婶一脸冷漠的说,everyone is in hurry。幸亏老公想起可以自助值机,排在我后面一个美国人,恨恨的说句:you are so lucky!这片中的美国官僚办事效率绝对真实。有民用机支援不同意,说这是军方事让军方去解决。人力充足的消防队因为没有任务发派只能干等,镜头切到医院,重病人员撤离却无一架直升机。美国人民就是这样被他们的官僚体制所遗弃的。
剧情很好,就是看到第七集这个黑莲花圣母太招人烦了,你早早逃离医院确要指责最后走的医生??
如果你没法救他们, 你会帮病人结束生命,还是让病人一直受罪?
不是,船都来了,赶紧往外运啊,船多上几个人啊
去年的河南水灾时看过一篇深度报道,郑州几所医院也遭遇了power outage和病人的大转移,医护人员抬着背着病人从消防通道撤离的情节和本剧一模一样。可是谁为中国的他们拍这样一部剧呢?谁又去了解过那受灾被困的几日发生的故事呢?
苹果难得投了一部好剧
这个故事,这个题材,这个故事与题材之中所呈现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要是交给大卫·西蒙去负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