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之前向我求过婚,但我现在还是不能答应你,不过你可以得到别的。我觉得我现在又有需求了,我们一周一次如何? 也许再频繁点,时不时地,如果需求增加了怎么办? 如果需求增加了,我们就需要更加认真地考虑这一件事了。不能在我家或你家,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未免太匆忙了。 四季周而复始,时间不断孕育时间,日子除了满足还是满足。 院长嬷嬷说是上帝创造了一切,但她却从来不去思考是谁创造了上帝。 这是上帝信仰者的悲剧,是他们让信仰蒙蔽了自己的才智,据我所知,宗教常常制造死亡和破坏。 自身意志坚定,行动力强,女性独立及保护生产资料,有一定话语权,以此间接吸引了相互追随的男性形成彼此互助的力量,在镇里从知识,见解到生产力的逐渐提升,再借助镇里相对自成体系的舆论约束力,以及镇里无强权恶霸从而大家互相尊重的氛围,形成对恶的抵制,对女性的暗中变向支持与默允,但结尾似乎镇上经济结构变化,新生代对于家族不再那么依附,互为依靠的力量在瓦解,即使还有丁点聪慧而又坚韧的女性继承了自强不息的品质,但随着祖母的死亡,美好的故事也无法维系下去。
在四世同堂中,不论是第二代不羁画家达尼艾拉,还是第三代天才少女泰瑞莎,还是第四代天真小可爱萨拉,我想都难以掩盖安东尼娅,支撑着家族的博大的宽厚的女性力量,母性力量。
一、她说,我不需要你的儿子
寡妇带着遗孤回到故乡,一个朴实的鳏夫领了五个儿子,浩浩荡荡来向她求婚,她拒绝了。而是收养了两个社会弱势男女来家里。这一举动赢得了鳏夫一家的友谊。当安东尼娅和鳏夫最后因为爱情而不是责任走到了一起,她的女儿和可爱的小孙女,给了她满满的祝福。
二、她说,我去给你找个孩子爸
虽是女儿,但是在安东尼娅的培养下,她敢于除暴安良——对强奸犯下刀子,也敢于诉说自己的追求,她想要孩子,但是不要孩子的爸爸。
安东尼娅居然笑着答应了,专门带她去城里,挑了一个她喜欢的男子白嫖一场。怀上了一个天才少女,叹服啊。比起现在惧怕世俗压力去堕胎的,真是天壤之别。
三、她说,别担心,时候到了,我会告诉你的。
面对死亡,可爱的萨拉写诗送给弱智的迪迪,还要坐在曾外祖母面前,等待着死神降临的神奇时刻。
因为安东尼娅就是这么有力量,不惧怕:她敢拿起枪对着强暴她孙女女的人渣,诅咒他,呵令他离开小镇;更早的时候,她带着未婚先孕的女儿在小镇教堂里做祷告,受到牧师百般嘲讽辱骂时候,她也是暗地里和朋友一起抓住牧师的秘密,让牧师不得不在祷告时改口赞美她;当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世的时候,她也坦然面对;
四、生的潇洒,死的坦然
比起那对着只敢月亮狼嚎,不敢突破宗教禁忌的邻居,郁郁寡终;比起那怀了13个孩子,最终难产而死的喜欢怀孕的女子;比起孤独无比,最终选择自杀的泰瑞沙的知音;比起被一匹瘦马踢死的,被族人憎恶的几个男子……安东尼娅死的时候,清醒而自觉,身边所爱,一个不少,多么幸运啊!
《安东尼娅家族》是一部完美诠释乌托邦社会女性主义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你可以看到安东尼娅是如何建立合作公社,打破男女分工,以及革除婚姻家庭制度,真正意义上达到共产和情欲自由,逐步建立母系氏族社会。虽然身为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它绝不站在男性的对立面,而是更好的与男性保持对等态度,以及合作关系。
当达尼埃来发现自己拥有女性天然的母性特质时,她借助一名男性的精子使自己成为母亲。对此现象片中做出阐述:怀孕是最美好的事情,不是指男女的结合或者孩子的出现,只是怀胎和分娩,让一切都值了。
女性主义在不同的女性身上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这对现代激进女权主义形成冲击,女权是否绝对只能有一种形式,女权是否就意味性别对立?女权是否必须摒弃婚姻和爱情以免让自己成为男权的附属品。
答案是,每个女性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么就是每个女性的女权主义。
母系社会,女权主义,男人成了传宗接代的床上用品~很多超现实的镜头,让人联想到了百年孤独
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竟然能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讲完,看着正当年的美丽善良坚强乐观又勇敢的安东尼亚终于在岁月里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离世,而床边围满了爱她的一大家子人,的确是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啊。故事里有极其残忍悲伤的部分,甚至在结尾时村民们接连死去,并不会因为那些温馨快乐的部分而被冲淡,而人其实就只能是在命运面前学习接受,或者不接受。喜欢这种全片没有任何明星出演的电影,呈现着完整而真实的世界,凝视着他人的生活,即使是在不同的时空,也很有感触。
3.5.。生活就是被活着,时间征服时间
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不是激进地宣扬女权,而是将女性的善良与自信、自立和自强、坚韧与智慧娓娓道来,她们不依靠男人,并不是所谓对男人失望的一群怨女,而是因为她们选择独立,选择自我,并且乐在其中。同时也以自己的绝对光彩征服男人,在赢得男人的爱与尊重的同时,仍能保留心态上的平等与平和
三星半。以田园诗为画板,写出时间如歌,包容一切也忽视一切。以魔幻现实酿制蜜糖味的苦酒,带人们去认识这片饱受疮痍的土地。他们仿佛浓缩了的世界,每个人都能从他们鲜明的身上看到自己。他们代表蛮荒的野性,复杂的人性,无法理解的罪恶,崇高感人的真情。渴望自由的女性,温暖包容的男性。宗教带来的阻隔,知识分子的困境。生命繁育的不息与不可阻挡,精神文明的痛苦与超越。所有都像种子被播撒,各自生长。
充满着历史创伤、难言之痛的小村庄,不仅是欧洲,而且是整个旧大陆的缩影,哪一个饱受两次大战摧残的国家,不是靠着温暖坚韧的女性力量一点点缓过来的呢?可是一旦缓过来就又纷纷开始翻脸了……
没想到我的2020年度最佳影片竟然在今年的最后一刻才出现。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百年孤独》的女性乌托邦编年史,温暖的田园童话底色,魔幻的元素加分,这部长长的编年史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万事都未达到终点,人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舞蹈。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什么是乌托邦?那就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他,他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Ps:Danielle喜欢上了女儿的老师,教老师吃生蚝🦪那一段简直是直白又有深意,爱意都要溢出屏幕了
生命是緩慢進行的歡樂,嬌柔動人。
在这荒忙大地上女性是如何对抗岁月的?安东尼娅一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可故事偏偏从她回归故里开始讲起,她的朋友、村民、女儿、外孙女,曾孙女,各个人物娓娓道来,男性角色大多弱化。一股乡野的忧伤与坚韧。 “我无法接受普世的误解:那就是,一切都会变好。没有什么会变得更好,不管是在最好的
荷兰牧歌,美丽人性。在清新乡村画卷中,在至爱至亲人性中,穿越时间,围坐一桌,五代同堂,欢声笑语,浮生悠悠,探讨生死、生命、存在,乐观从容、平静深刻、抒情有诗意,隽永有余味。女性独立,智慧自主。借种生子、倒立促孕。异性同性皆春光,满屋欢叫满屋爱。生前无缘,黄泉相守。叙事留白,摄影美仑,配乐悠长。超现实主义点缀。电影造梦,身临虚境,有此一生,完美足矣。第一次看荷兰电影,第一次听荷兰语。联佳蓝光,修复崭新。
母系乌托邦,女性全方位反抗既有体制的范本
非常charming的女性电影,一个母系团体的寓言会让人不禁与摩梭族的封闭社会产生比对,这种随着女性解放而随之诞生的Matriarchy,精彩之处在于家族中每一个人用自身的坚定去抵御外部的男性权力滥用,可悲的是这样的情境只能以魔幻寓言的方式进行书写
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品,女性版百年孤独,女性都塑造成了独立、有追求、对生活的态度淡然而豁达的形象,男人完全成了女人的附属。影片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安东尼娅一家四代女性的经历,有中超现实的感觉在里边,生活的质感很强烈。“这部长长的编年史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什么会走到终点。”
女版百年孤独好温馨呀~ 人格类型猜想:安东尼娅ESFJ,画家女儿ISFP,数学+作曲者孙女INT,小诗人曾孙女NF,闭门不出的哲学爱好者INTP
2021.8.6二刷@小西天。买票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这是我将近十年前看过的电影。这就是时间离开的声音吧。观感仍是三星。女性的乌托邦和梁山泊,这不是编年史,而是本童话书。那些生活中真正疼痛的威胁、侵犯与压迫都解决得太容易,还真是奥斯卡会相中的那类糖水电影。直到永恒的死亡临前,方有一点童话讲完了该正视现实了的感觉。
女性蓬勃的生命力让荒凉村庄绽放温暖,四代女性共同打造的母系乌托邦,美好童话底色,却也不乏黑暗残酷,魔幻元素加分;时间以无情的速度吞噬爱与回忆,灵魂与身体分离,见证死亡的奇迹。
7/10。月亮与犬吠的女子代表挑战世俗的疯子行径,骑马遇见欺负弱智的男童挂到树干,城里找人代孕、床上倒立姿势把精液流入子宫,反驳批评论文字数的老师退出课堂,牧师还俗带着“12门徒”,分别变革了男性统治的身份、生育观念、受教育权和神权,足不出户恐惧现实的哲学家对比安东尼娅看待死亡的豁达。
@小西天,应该是3月最佳,太太太太喜欢了!虽然没有很多激烈的镜头,但确实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唯一一次直面议题是孙女在餐桌上谈到怀孕,众人对她想不想要各有看法,“我要再好好想想”。影片中的女性们脸色红润且充满生命力、善良又真诚、互助又自立,无论是曾祖母的田间播种、祖母在画中传递的情绪、母亲在讲台前和钢琴前的创作、和女儿为迪迪写的小诗,都充满温暖和智慧。整部影片温暖真诚又可爱,翘起嘴角的圣母像、扬起翅膀的大天使让神话意味更浓。抛去这些议题,它对时间的阐述也极好,“你身上臭臭的”-“那是时间的味道”//我哭了两次,第一次是迪迪穿上婚纱的那一刻;第二次萨拉坐在谷堆前为迪迪念诗开始直到影片结尾,眼泪就没有停过,这一切都太过美好。
我要和你在不是你家也不是我家的地方睡一辈子觉,不结婚;我要一个孩子,但不要男人;我要在未满十岁的年纪与一个垂垂老者探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绽放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