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那五年》其实有一个非常讨巧又文艺的故事内核,一对恩爱的年轻夫妻,醒来后突然变得形同陌路。凭空丢失的五年记忆,借由身边人的讲述与细节的描摹,慢慢拾回、归拢、拼凑那些散失的记忆碎片,逐渐还原出“丢失的五年”的真相。恋人间的疏离、隔阂与背叛,直至渐行渐远,却又在潜意识中深植着不舍与眷恋,火种终未绝禁。然后,仿佛系统重启,矛盾与难堪一笔勾销,一切重头来过,男女的爱情于是开始2.0版本,所有美好被重新发现,跨越过波折,归于完满。
故事说到这里,全是美丽童话的模样,就此打住,也许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和情感,都会简单得多。
海滩、花火、月亮、蜜月旅行、记录幸福记忆的视频、放弃与宽恕、迷失与救赎,原来所有被细心装扮的美好细节,都是为最终的崩坏做准备。导演大概也明白,越是美好的,粉碎起来才越撕心裂肺,施加给观众泪腺的冲击才越有力量。
以为《失恋33天》再现,原来却只是另外一部《倾城之泪》。
黄真真好像从来都不那么循规蹈矩,当年她携《女人那话儿》进入人们视野,犀利的态度可称撼动三观,这些年虽然转而发力商业小成本,作品有得有失,褒贬不一,却从未放弃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说起来,好像算是优点,可是之于具体作品,这份坚持,意义究竟几何,却让人难下结论。
《被偷走的那五年》有一个几乎完美的开局,轻快的叙述,别致的故事,紧凑的情节。白百合近乎本色地继续演绎没心没肺还失忆的大妞,张孝全拿捏得当的情绪表现,甚至阿KEN恰到好处,又精准非常的搞笑,都把影片朝着优秀爱情轻喜剧的方向推动。而导演的镜头承袭了《分手说爱你》路数,一段段DV手持摄影串联情节,作为“丢失时光”的见证,毫不违和地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存在。这样的故事,让我一度以为可以用诺兰讲述《记忆碎片》的方式玩出爱情电影的新花样,甚至期望电影像《暖暖内含光》那般聪明、灵巧,又满满哲学思辨。如果说这样的期望完全忽视了国内观影群体实际,没有考虑投资方期待与票房压力,太过想当然的话。那么至少希望导演能够用电影前40分钟的态度,去好好讲述一个简单、清淡、诚恳的爱情故事,有一些幽默的点缀,或许掺杂着伤感和遗憾,甚至收获一个并非快乐的结局,即便作不了主打的硬菜,当一份精致又独特的餐后甜点,也足可获取掌声。
然而仅仅是简单的失忆爱情故事,显然满足不了导演的创作欲望。如果那么平铺直叙,韩国早有了《我脑中的橡皮擦》,甚至亚当桑德勒都搞出过《初恋50次》,且不论查理考夫曼《暖暖内含光》不可超越的存在。于是在电影进行到一个小时左右,一场貌似快乐结局的求婚桥段出现,一种不祥的预感便同时袭上心头。果然,最后30分钟,情节如预料中地急转直下,色调瞬间由暖色变为暗淡与冷峻,不安的情绪充斥在影院,电影于是分裂了,再与此前主题无关。这仿佛是另外一个导演在接手,对悲伤与病痛的表现不加节制倾斜而出,几乎失控,毫无婉转余地。甚至似乎还怕观众觉得不够刺激,直白地表现溃烂躯体与浮肿脸庞,难得白百合愿意扮丑,光头特效不够,还要咬牙切齿做狰狞态,却不知这般付出是否值得,倒真正是有了几分惊吓的味道,也符合出品方恐怖片起家的出身了。
在影迷见面会上,黄真真坦诚后半段的故事发展存在争议,而她坚持的目的,也只是借生死的选择,来说明真正的爱为何物。便是那种为求爱人安宁,情愿把痛苦留给自己的伟大。原来丢失的五年只是个幌子,导演最想讲的,是一个《深海长眠》般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结局,无论于影片的名字,还是全片的基调,都不契合。不是说悲情或者苦难不可以,但是这样的翻转自然也要来得铺垫足够,翻转合理才行,至于表现的手段,如此直白与直接,你可以觉得导演是受纪录片风格的影响,但放在一部后七夕档,主打情侣观影者的电影中,未免也显得有点太过自我沉溺。导演直说happy ending太普通,却未曾想,生离死别、纠结苦难、涕泪横流的爱情,早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即便加了点“现实命题”的调味,何尝又不是另外一种媚俗?
这其实回到了另外一个话题,我们为什么要去影院看电影,我们想从爱情电影里得到什么?
我们希望从悲伤中收获对现实拥有的珍惜,从快乐里分享和培植属于自己的情趣,通过故事里恋人们的坚持来自我激励,去追逐某段似曾相识的情节而唤起曾经的回忆。
生活里,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念念不忘的,唯有爱情,要用一生追逐和维护,却又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无论时光荏苒,无论悲喜,即便只是疏忽而过的发生,它都会是一种美好。它甚至不需要被正确所带领,只是在应发生之时之地出现,便已经那么完美。
这些,是爱过的人才会明白的事,不用那么多的意义和思考,也不必那么大费周章地铺陈与诠释,越是简单,却越是直击人心。因为爱这件事情,不需要你去说什么,懂的人自然会感受得到。这算不上道理,很多人却在无意中忽略了。
我还是很喜欢电影开篇的那些小情绪小细节,即便张孝全委屈的哭泣惹得全场大笑,那样的美好依然是可以触摸得到的。
黄真真导演,你若再做一些减法,观众便再多给一些分数,更多对话与沟通,理解和平视,你和观众总有一日会一起踩到那个刚刚好的情绪点上。
个人真的不是很喜欢失忆这个梗,所以对电影一般般,但是名字很有好感,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是轻松幽默的 后面就狗血了,完全没有代入感,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别的原因。可惜,没怎么打动人心。 但是导演黄真真导的几部电影都是此类型的,倾城还比较喜欢,闺蜜太闹,偷走又太狗血了。但是对白百合还是很有好感的,她不漂亮,但是长得很素,就是很适合小妞,虽然已婚有娃,但是演起来这种小妞还是毫无压力,不过这里哭得有点多,失去了很多她的特色,另外也是很喜欢张孝全,挺温暖的一个迷人的男人,一直演青春文艺题材的电影, 喜欢《盛夏光年》里阳光灿烂的余守恒,这里没有一点影子了,这样也挺好,总要不断前进的。
浪漫美好的蜜月之旅,突然以一场车祸戛然而止。曾经沉浸在无上幸福中的何蔓(白百何 饰)从昏迷中醒来,却从姐姐何琪(戴君竹 饰)那里得知自己已经和深爱的老公谢宇(张孝全 饰)离婚的消息。原来她不久前刚刚出了一场车祸,导致忘记了过去五年间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最后的记忆只停留在2007年蜜月旅行的梦幻时刻。五年的时间,身边的人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她痛哭流涕,找到已有新女友的谢宇渴望找回往昔的记忆。
许是心疼这个曾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女人,谢宇暂时将何蔓留在家中。失落的时光与记忆,物是人非后什么是珍藏彼此心底…导演也完全放弃了之前《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六楼后座》等影片风格与类型化,将影片转向这种商业化纯爱题材,算是进入内地的一种信号,但其作品依然保持了以独特视觉发现和记录社会另一种深隧蕴涵的能力,将一种爱情的戏剧形式,发挥到极致——在《被偷走的那五年》中,尽管找回失去的记忆成为故事发生的推动力,但爱情的“灵药”依然是“绝症”,而失去的记忆,成为故事贯穿始末的悬念,在搞笑过后,又成为催泪煽情的引线。
第一次在影院看电影觉得是如此漫长,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虽然它时长108分钟,但已让人难以忍受,中途出戏N次。要知道极简电影《杀戮》才79分钟,那节奏那场面调度多么酣畅淋漓,绝无半点偏差。当然黄真真同学和波兰斯基不是一个星球的人。
电影前大半部分很欢闹,笑场不断。不管主角们是笑也好哭也罢,都能听到观众席上的笑声。这种现象很怪,导演驾驭角色的无力感已初见端倪。谢宇向何蔓第二次求婚,《NO BODY》也跳了,《style》也扭了,载歌载舞之后,一个俯拍的全景渐隐——标准的结局收尾镜头,本以为是个喜剧,没想到刚唱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竟然看到《苦菜花》了!要是到此结束了,这个片子一定是合格的喜剧,走在穿越的大道上,有些台词很令人捧腹,倒也是有层次的幽默。也许想华丽转身,可惜扭伤了腰。后半部分的悲剧,场景清冷,色调昏暗,和前面有些唯美绚丽的镜头形成截然对比。比如夜景两人在喷泉那段电话告白,大光圈长焦人像在斑斓的街灯映照下,伤感又明媚。即使是表现凄风苦雨,九曲回肠,可惜观众并不买账,还能听到不合时宜的笑声。怨不了观众,悲剧没那么好拍,不是西施,就不要装作捧心。
失忆的题材当今已如滔滔江水,泛滥成灾,鲜有此类型电影能讲点别开生面深情动人的好故事。《被偷走的那五年》开场乱晃搞怪的手持拍摄,视觉上的突兀其实不必,还有老是像休止符淡出的转场,时断时续的节奏,先搞笑后苦情的失控,仓促生硬的结尾,不想再吐槽了。同样讲述失忆的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不知要高明多少,悲喜交融自然和畅,煽情但不过火,还有浓浓的幸福感。看了《被偷走的那五年》,只想马上再看一遍《橡皮擦》。
电影海报的宣传语写道:有些人,在心底从来没忘记!说的好,但影片和这句话却似平行的水平线。唯一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就是范玮琪上场那几分钟,氧气美女就是不一样,很清新很自然
林语堂说:好的演讲,就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有时电影亦然。假如这片该结束时停住,纯粹点简约点,或许是另一道风景。
其实人生的美好时光,快乐时光谁都有过,但是如果现实发生了改变,就要面对现实了,这时候再拼命的去追寻过去回到从前是不理智的,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就为了能和丈夫回到从前的欢乐时光而冒险做手术,结果是更加失败的结局。追求理想和完美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如果抛弃了实现的可能性,恐怕终究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一场空。人生总是充满了遗憾,处处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边际在哪里,就不会处于危险的境地。电影是用来欣赏的,是精神世界的享受,去模仿和做在现实中肯定是行不通的。
剧情简介:开始了一场夺回昔日恋人的爱情大作战……完全没看出来……感觉就是白百撞了个车,灵魂穿越,5年记忆没了,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变了= =。。。哦!原来这人是有病才这样……结局太仓促了= =。。。PS:片中张孝全对白百合二次求婚那段,完完全全抄袭youtube上面一个很火的外国求婚视频嘛!
真的是各种哭点和笑点交错,推荐不管是结了婚还是热恋的夫妻情侣一起上电影院啦~(其实我真的是为了张孝全而看的!!!
像是《遗忘》《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百万宝贝》三合一打包发售,而且还是高仿劣质的。
如果让房祖名和薛凯琪来演,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苹果 报纸 火车
编剧们一开始还考虑场次之间的因果逻辑,中段之后就放弃治疗跳着写了。这类狗血类型片拍到这份儿上真是够了,无论最后故事走向喜剧还是悲剧都会让人挠头,想拯救这种类型片看来只能靠好的想法和好的导演了。讽刺的是这货竟然入围了上海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真是太业余太丢人太没水准了。★
BBH负分滚粗。
剧情有点老套 男主都有女朋友了为什么还能接受前妻呢我很费解啊
想表达的东西与真正传达的东西完全不接轨,太好笑了。
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爱上你的吗?床上?你个色鬼!
前1个小时轻松活泼可以打3到4星,后1个小时就烂死了……
毛熊航空竟然有部国片。这个故事简直是直男癌典范,虐女主只是因为1)太成功2)控制欲3)出过一次轨;至于就被虐到先失忆后痴呆再残疾吗?本来有个极好的正室变小三的开头,可惜故事线走得奇形怪状,小三根被就被踢出故事了……随后影片完成度也奔着MV去了……
我以为这是两个半拉作品:前半段单看可行,后半段单看也凑合, 放在一起就...。香港导演从台式小清新到韩式虐苦情--一股劲甜到腻,一转身就苦到裂。是定位没找好呢,还是根本就不会把握? 知道导演同志喜欢虐情,可咱能不能不要为了虐而虐呀?
《失恋33天》以后,我已经受够了白百合的表演。
这部片子文艺又不文艺,悲情又不悲情,后边部分明明是压抑的剧情,我却生生看笑了,真是奇怪
故事很平庸,情节也很普通,但还听感人的。
白百合再继续演这种类型的电影就彻底砸了自己的招牌
中国也有探讨安乐死的电影了。
「我不需要出席你生命里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但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有你记着我,我就无憾了」#爱记台词# 后半部分的狗血戏减分,但黄真真式爱情轻喜又加分,结尾竟还上演了一场<爱>的哭戏。没了激情,还有回忆,保留好的,重新继续。给影片前2/3打4星!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