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龙门客栈

HD

主演:上官灵凤,石隽,苗天,徐枫,韩英杰,田鹏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普通话年份:1967

 剧照

龙门客栈 剧照 NO.1龙门客栈 剧照 NO.2龙门客栈 剧照 NO.3龙门客栈 剧照 NO.4龙门客栈 剧照 NO.5龙门客栈 剧照 NO.6龙门客栈 剧照 NO.13龙门客栈 剧照 NO.14龙门客栈 剧照 NO.15龙门客栈 剧照 NO.16龙门客栈 剧照 NO.17龙门客栈 剧照 NO.18龙门客栈 剧照 NO.19龙门客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龙门客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朝中叶,宦官当权,兵部尚书于谦遭陷害入狱,满门抄斩,只剩下一儿一女被押送塞外龙门充军。东厂太监曹少钦(白鹰 饰)意欲斩草除根,派人截杀两个孩子,被于谦旧部朱骥阻拦。曹少钦又派心腹皮绍棠(苗天 饰)和毛宗宪(韩英杰 饰)赶到出关必经之地龙门客栈拦截。其时义士萧少镃(石隽 饰)也赶赴客栈与栈主会合商议搭救忠良之后,朱骥与其女扮男装的妹妹朱辉(上官灵凤 饰)也赶到客栈,三路人马碰头,怀着各自目的,试探彼此身份,很快变成一场混战,此时曹少钦也正飞速赶来龙门客栈,武功极高的他是义士们的最后宿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还会与你相见3次量产型璃子-另一位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喘息:阴影入侵恶之花(2020)航越地平线大哥,别闹了狂鳄好莱坞洗牌衰鸟向前冲娜巴特恐龙侵袭得买新鞋了薛仁贵传奇不夜城1980一代枭雄拿破仑爱情的结果平凡之路无限斗界之暗夜双龙渔光曲看不见的客人十九只海獭白银和梦想之书英雄诗篇

 长篇影评

 1 ) 从老北京的贵族腔调到香港古惑仔价值观

对照着看胡金铨的《龙门客栈》和徐克的《新龙门客栈》,果然如徐浩峰所言,像是老北京“茶馆”式的“礼”,被港式古惑仔的浪人气逆袭。

徐克始终是“敬这个无名的时代”,店是黑店,守军是贪腐势利酒色之徒,金镶玉的逻辑是天地无情,人便无情。

在胡金铨那里,边城客栈,却是礼崩乐坏时代仁、道、义、忠、良的最后碉堡。掌柜是“先生”,连忠、奸之间的交道都有几分客气、礼数,东厂也有东厂的规矩。曹少钦权倾朝野,到了边地,守军还是不认他的账,只因他“名不正言不顺”。

单看徐老爷的“新龙门”,依然经典;然而重温胡金铨的“老龙门”之后再想,更感慨的只能是时代之变——从胡到徐不过如此短暂的25年,末世之气竟至遮天蔽日。

 2 ) 六零年代的轻功

胡导被封为新派武侠第一人,在于他的创新。从他的著作《胡金铨谈电影》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先前的武侠片模仿戏曲武打那种假模假式的方式颇有微词。于是常常思考如何能让武打更具有观赏价值上的真实性。在他创作《大醉侠》的时候,开始起用专门的武术指导(不过这个武术指导也是富连成京剧科班出身)。在六十年代的亚洲电影中,很难大规模的使用电脑合成图像,胡导为了表现人物的轻功,也花了很多心思。

他在书中曾经说过,人物的武功高低要能通过动作展示出来,在龙门客栈这部电影里有具体体现。曹少钦没出厂前,各个打斗场面中,人们使用最高的轻功也就是翻跟头。有个画面是二档头从房上跳下来然后再一跳、翻跟头落地,动作轻盈,这大概代表了一种轻功的境界。

为什么二档头非要从敌手等着的地方调下来呢?

很显然,因为这里放了一个蹦床。

蹦起来了。

而到了曹少钦出手的时候,他一上手就飞起来了。。。

不愧是鹰爪功,配合了老鹰抓小鸡的姿势。为什么不给个全身照呢?

因为。。。

脚下是蹦床。二档头应该是得了曹公公的亲传。

还有御剑飞行的飞。

这里飞行就有了全身,但是人物在画面中又显得太靠上了。这是因为,上面吊着威亚。

萧少鎡也会这种飞行。不过画面构成上跟曹公公有同样的问题。

也许你以为六零年代的轻功大抵如此了,毕竟受限于后期制作的经费和技术,导演只能牺牲构图了。这种飞行远远比不上八十年代西游记孙悟空翻跟头。

那就太小看胡导在动作上野心和创新了。为了展现曹公公轻功超群,胡导设计了一个曹公公瞬移闪现的轻功。

这一连串的闪现都是通过剪辑和摇镜头来实现的,十分巧妙。萧少鎡等人显然不会这种轻功,因为后来他们都是跑着追过来的。

本来凭着这样的轻功,曹公公一定是能够逃跑的,可惜曹公公作为一个傲慢自大有着哮喘病又必须死掉的大反派,心心念念要杀了于谦的后人,最后双拳难敌四手,死于萧少鎡等人的乱剑之下。

(其实我来看这部电影,本来是冲着徐枫来的。我以为里面的女侠是她演的,结果她其实出演的是于谦之女,整场戏正脸戏份少,连句台词都没有。)

 3 ) 《龙门客栈》的古典美学特征

      下午在电影资料馆看4K数字修复版,主演石隽先生举行见面会。场面不是很热烈。朋友圈里正在刷屏的是《速度与激情7》。1967年拍摄的中国武侠电影,如果不是因为老师推荐,以我这般孤陋寡闻也不会去看。对电影很是外行,虽然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棒,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说它的好。姑且称之为具有某些古典美学特征。大陆第四代导演在八十年代拍摄的某些影片,其实也具有类似的特征。电影只看了一遍,仅就记忆所及,略述一二。
       石隽先生回忆胡金铨导演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而且喜欢亲力亲为。演员的服装和道具大都是根据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文物而制作。影片中的书信,还有龙门客栈正门上对联都是导演亲笔书写,很多道具也是亲自制作。胡导演的母亲擅长工笔画,他自小耳濡目染,能书善画,剧本每个分镜头都配有绘图。武术动作常常是由导演示范给武美,经修饰后再教授给演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有电脑合成,没有高科技的制作,然而在品质上我以为远超过《卧虎藏龙》。
      电影的武术动作受传统京剧影响很大,这部影片尤其在开头部分,鼓点配合动作,很像京剧。生旦净末丑,角色设置也各有代表。可叹的是,斗笠给了我时空错位感,一刹那仿佛在看朝鲜历史剧。演员的武术动作又有点儿像日本电影里的武士。非常简明,有力度,不花哨。演员的对白也精炼。萧少侠英武倜傥,朱小姐则智勇双全,巾帼不让须眉。整部影片都表现出一股天地之间有浩然正气的精神。
       说句题外话,看完这部影片再想想《绣春刀》,就知道时代精神堕落到什么程度了。
      


       
      

 4 ) 如果《龙门客栈》不只是为忠良留后,而是让三法司“犯官自设龙门公堂”翻案,还人间正义一个可能,为后世留点法治的“香火”

如果《龙门客栈》不只是为忠良留后,而是让三法司“犯官自设龙门公堂”翻案,还人间正义一个可能,为后世留点法治的“香火”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一月的评述链接

关于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我早年写过一篇《三版龙门的有余与不足》//movie.douban.com/review/7527437/

是把三部“龙门”电影放在一起比较与梳理,当然也结合西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不过这回系统的评述胡导演的作品,感觉这部《龙门客栈》还是跳不过去的,至于自我设想方面,之前那篇里是想让曹少钦也同样得罪了皇上,还窝里反,没准被其中一个档头干儿子出卖,也充军龙门,而一起发配的还有他一向的死敌,也就是于谦或杨宇轩一类的忠臣。

倘若这么处理,当然有点类似纪晓岚与和珅一路上嬉笑怒骂,模糊了善恶,平添了戏谑……

不过话说回来,《龙门客栈》里虽然角色不少,但萧少镃这样的义士,跟于谦旧部朱家兄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更别说连客栈老板都是旧时的参军,都是一个模子里有头有脸的英雄。

差点忘了,后面还来了一个总旗,更去找曹少钦理论,于是很快就没戏了。这种“过场”的角色,除了体现编导对于明朝官职的了解之外,作用实在是有限。

倒是后面一对鞑靼小兄弟,曾是于大人的属下,却又被调到锦衣卫,后因祭奠旧主遭猜忌,入蚕室受宫刑……但这样子“游走”在正邪之间的角色,除了“自报家门”外,能发挥的地方同样有限,只是在大决战的最后,砍去了曹少钦的头颅,也算是为自己的人格尊严出了口恶气,但不管在文或武戏,这依旧只是个听起来人设很复杂,但实际上没什么戏的小配角。

整体而言,还是因为正面主角太过雷同,除了石隽先生扮演的义士,好象还有一点“周旋”的余地,于是苗天扮演的大档头特别“高看”他一眼,费了些唇舌想跟他谈价钱……除此之外,都是些很“伟光正”的角色。

而义士萧少镃第一次被大档头“劝退”后,虽说是有言在先,但刚到山口,就遇到吴掌柜,便去而复返,这可能就好比《侠女》中杨慧贞先让和尚代为向顾省斋“托孤”,既而高僧又以她尘缘未了,顾相公遭难,需要打救为名,让这一家仨口“小团圆”,同样的“去而复返”,让人感觉之前的“托孤”,只是为了让省斋兄体验一番抚养儿子的艰辛罢了……类似这样的情节,或转场安排,与其说是一种“散淡”的随心所欲,还不如说是某种写意潦草。

正角是这般,反角当然也好不到哪去,同样人物众多,但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包括曹少钦在内,除了有哮喘之外,就是个更大牌,出场有锣鼓配乐的档头罢了。这般单薄人设造成的后果,就是到最后他一不留神就成了孤家寡人,而且跟萧少镃之间的对话,竟然还是重复苗天所扮演的大档头所讲的那一套,到末了还在劝萧要识时务。

于是乎,到了《新龙门客栈》中,就出现了一个近似《迎春阁之风波》万人迷的金镶玉。但这个角色之所以出彩,除了演员表现之外,更因为她是香港电影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最喜欢塑造的那类角色,就是能在善恶之间游刃有余,也就是所谓黑白两道都吃得开,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就是道德观念极为淡漠。比如金镶玉,如果周淮安不是梁家辉演的,她还会好德如好色吗?

另外,前两版龙门中把这么多人物牵扯进来的,都是为了保护忠良之后。这当然是一个传统观念,就算不是忠良,留后这件事,也看得极重,包括那些贫穷地方找不到老婆的光棍亦是如此……

但问题是,如果仅仅是忠良之后,当作情报一般的所谓“麦格芬”,那龙门客栈这样的题材,不管怎么翻拍,始终就只有这般的格局,因为事情的关键早就不在于忠良被陷害,而只在于给忠良留后……除非设计这忠良之后,既不忠也不良,反而想投靠番子,还可能有点儿戏。

胡金铨导演曾提过此片故事理念的缘起,就是看到007在全世界的大行其道,他觉得不应该这么美化特务,于是想以此片来“泼冷水”。但007有杀人执照,不管在暴力或床第间的道德感,都极为稀薄,而《龙门客栈》则有点矫枉过正,太过正邪分明,一板一眼,使得后面的“续集”都很难放开手脚。

单以系列部数来衡量电影的价值,当然是不严谨的,不过也不妨当成一个标准,而要是这么算的话,《龙门客栈》与《007》这两大系列,在数量上是相差甚远的。

再加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徐克监制版本中的金镶玉,也能被视为007一类的角色,在杀人与寻欢,甚至情报方面皆是如此,同时观众缘还非常不错。只是不知道胡导演看到“续集”中,出现这么一位与自己初衷有明显相悖之处的女角时,会作何感想?

而对于《龙门客栈》这片,我的设想除了让曹少钦与忠良清流一起发配龙门之外,还有一个最新出炉的想法,那就是不把焦点放在保护忠良之后,因为那是“治标不治本”的,而是用非一般的手段,来为冤情翻案。

在《龙》中于谦被问斩的罪名是欲迎外藩,而在历史上是英宗复辟,大将石亨与太监曹吉祥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不管历史真相或电影演绎是怎样的,按我这最新一版的思路,就是要以特殊手段来给于谦翻案。当然这不是指后来在明宪宗和明神宗时,于谦被平反追谥,因为这种迟到,且完全由上而下的“嗟来”之平反,不管从戏剧性,或者真正意义而言,都是薄弱的。

我的具体想法是这样,于谦或类似的清官,并没有被问斩,而是发配了,包括家人也在内,而曹少钦就更有理由中途截杀,免除后患……

但整个故事的重点,不能只做在保护忠良之后上,原因上文已提及,而是要翻案,而且不是进京告御状那种套路……

假设那些年被曹少钦排挤,陷害的官员很多,有的处死,有的发配,各个衙门,各种官职的都有,其中包括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这些人中有好有坏,也有的是半好半坏。

而这回又多了个于谦这样的尚书,当然前提是他能活着被押到龙门。

至于于大人的旧部,以及萧少侠所要做的,远不只是保护忠良以及之后,而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私设公堂”,为自己翻案。

而这些人私设“龙门公堂”,至少是有人和的,因为三法司都有人。于是他们像办集体婚礼一样,公开轮流审案,而重审的就是他们各自的案子。当审别人的案子时,就端坐堂上,审自己的时候,就在堂下。

当然事情还没这么简单,当档头们一次次斩草除根失败后,曹少钦亲自出马,但同样功亏一篑,不过他接下来不是以一敌众,以剑术顽抗,而是不得不参与到集体审案中来,方法当然跟东厂的严刑逼供不一样,是注重证据,辩论,甚至是职权间的制衡。

于是乎,当初的众多冤案被翻了出来,或多或少与曹少钦有关,特别是于谦的那宗……当然也有可能,在曹少钦的背后,反派还有反派,或者是曹少钦也没有那么一锤定音的坏,而那些三法司的清官也没有他们声称的那么无辜。

也就是说,《龙门客栈》的故事不只在于为忠良传香火,更在于以这般三法司“犯官自设龙门公堂”的方式,还人间正义一个可能,为后世留一个法治的“香火”,而不只是拼命力保那几点良莠莫辨前途未卜的血脉。

 5 ) "龙门"和"客栈"

 故事以荒郊野外的客栈作为背景设置而言,也充分表达了导演的一种忧虑情节.电影中的乱世纷争,历史上的家国情仇,都令每个生于乱世,却在天地间难求立足之地的人们无法寻找到庇护,而客栈,则是行旅中短暂的栖息地,但其间鱼龙混杂,表面上看似平静,暗地里却掩藏着刀光剑影.以政治隐喻而言,这个风雨飘摇之地更类同与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所组织的"临时"政权,外表看起来似乎逃离了时局之外,内里却是剑拔弩张,时时都有山雨欲来般的覆灭威胁.这些细节,隐约传达出了台湾当时"临时"政府平静外表下的恐慌,同时也表达了对台湾政局不稳定的担忧.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政治,开始被腐败之风所侵蚀,一群政客只顾得捞取来自海外的所谓援助资金,而无心民生.而另外一群党外势力,也开始借时局不稳积累财富,打下基础,频频威胁到国民政府当局的统治地位.
 
 在此片中客栈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避难所,更像是一个窝黑包脏的"黑店'.当然,这种"黑店"自然也有它独特的政治因素,在广大贫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封建统治而官逼民反之后,这些原本知识接待行旅的"客栈"自然也就成为他们的栖身之地,随时作案,逃命,这样的特点让诸多客栈就不得不变为了"黑店",开始藏污纳垢.三山五岳不同来路的人,都拥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特别是忠良志士,在此遭奸官追杀,非要打出客栈飞跃边界才能逃出升天,所以客栈也是毁灭和救赎的交界,打开门后像是招揽江湖来客,但关起门来,却是一通"鬼打鬼,黑吃黑"一般的自相残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寓言.对于"龙门",众所周知,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而龙在这里出现已不仅仅单指某个叫做龙门的地带,而是指向中国之门--"龙"的门户.漠北与南海,只是一个地域上的反差而已,据说当年蒋经国在看过此片后,当即就指出它存在一定左翼的"反动"清洁,想来他的判断多半是正确的.
 

 6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大二,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影评当结课作业。同学写《音乐之声》成绩优良。我写《侠女》差点不及格。嗨~要是真不及格了还有补考、还有重修。可既然及格了,这个耻辱的成绩就永远的定格在那里了,直到领盒饭,它会一直跟着我。
我仍记得那位“可爱”的语文老师,他总是像是史大姑娘一样分不清“爱”和“二”,在全系同学面前高喊“我二我祖国”。不知道会不会称呼自己媳妇为“二人”。(等着跪搓衣板吧!)
直到今天我都不服气。全系那么多人,大部分都在混事儿,怎么着也轮不上我垫底。我一直觉得他挺欣赏我的!只能猜测,那位“可爱”的语文老师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侠女》;什么是胡金铨,觉得武侠就是胡闹,直接按跑题给我算的成绩。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如今大家都爱看新片、看西片,还在翻老武侠的能有几个?怪就怪我当初没有老老实实的写《音乐之声》。
--------------------------------------------------------------------------------------

头几天CCAV-6重播《大醉侠》,跟着看了后半截。很有感触!隐约看到了《卧虎藏龙》。有很多相似之处。李安一定很喜欢胡金铨。我甚至觉得若是岳华、郑佩佩年轻个20来岁,李慕白、玉娇龙绝轮不上周章二人。
进而又翻到了这部《龙门客栈》。其实小的时候看过徐克版的《新龙门客栈》,当时觉得很经典。武打设计的飘逸灵动;情节环环相扣;大漠风光美不胜收。看的我很是激动。几经辗转找到正根儿,才发现翻拍版不要说经典了,连超越前作都没有做到。(只说电影,胡徐两位导演的恩怨情仇。八卦的人太多。我就不重复了)
两个版本的故事构架基本相同,为救忠良之后,几股势力聚集到边塞上的龙门客栈。
在旧版《龙门客栈》中东厂人马、守军、客栈掌柜、朱氏兄妹互相猜忌,互相试探。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这段斗法拍的很是精彩。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又制造了悬念。而作为翻拍版的《新龙门客栈》却并没有继承这一优点,一开始就很小白的吧人物关系挑明了。有名有姓,连通缉令都上了。这样一来,两派都在暗处,相互制衡的关系也就不成立了。
《新龙门客栈》最成功的改编,恐怕就是加入了风骚掌柜“金香玉”这个角色。后世的《武林外传》也用“佟湘玉”向这个标志性人物致敬。这个角色的出现造成了三角恋的格局,使整个剧情更加接近男女逆转版的《卡萨布兰卡》。显然,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可看性。但这毕竟是条支线!“救孤”才是主线。支线上的精彩,挽救不了主线上的乏力。
意境上,当年看的我两眼发直的大漠黄沙也败下阵来。什么叫“大漠孤烟直”?什么叫“长河落日圆”?比意境,谁又拍的过胡金铨呢?
--------------------------------------------------------------------------------------

如今看来《侠女》也好,《龙门客栈》也好,除了节奏慢一些,拍的都很完满。堪称杰作!情节也很“和谐社会”。《山中传奇》可能有些神怪,也没到需要烦劳广电总局的程度。如此电影,在当下怎么就沦为“非主流”了呢?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何其知名度明显不成正比。

细想也是!如今,看过《新龙门客栈》的总比看过《龙门客栈》的人多;认得“佟湘玉”的又比认得“金香玉”的人多。这就是江湖,总是一代新人胜旧人。不过传承有序,总会有几个痴心的人逆流而上摸到源头。“大牛哥”(看了《江山美人》总忍不住这样叫)莫愁前路无知己!

 短评

算是确定一套语法了。节奏很慢,非常精细。

8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比[侠女]更具真实感,但同样有虎头蛇尾的毛病,一个反派太强只能牵出所谓禅佛来压,一个反派是外强中干的花架子。前半部张力无穷,之后逐渐泄气。用京剧锣鼓控节奏,以开放式构图和凌厉剪辑构建高强武技幻象(轻功:3甩镜+快切)。人物塑造方面也不若徐克新版丰满。扔碗面和抛切蜡烛很赞。(8.5/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2015.4.18 BJIFF资料馆重看。非常适合大荧幕的一部电影,可以感觉到胡金铨的“文学性”。他的节奏感,先抑后扬的叙事,对石隽的刻画,一个真正大侠,外表戏谑而内心有坚定原则。

11分钟前
  • 阿暖
  • 力荐

看多了邵氏,才更能体会胡金铨电影的精彩,那节奏,那气氛营造,那带着黑话的对白,苗天的表演,实景拍摄,踩着锣鼓点的武斗。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叙事一流结构一流动作一流。相较之下,新龙门客栈压根就是三流作品。看了胡金铨才晓得徐克之平庸浅薄,就像看了金庸才知道古龙之文笔稀烂。

14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有一个细节是,两个叛变的蕃子要求众人先离开,才道出被曹少钦用了宫刑,这个要换多数导演拍,肯定就直接说出口了,才不会考虑角色的感受,胡金铨的片为啥每个人物从一出场就显示出其性格,靠的就是这种对剧本的打磨,以及对场面调度的重视。说句不夸张的,连每个小角色怎么死的,胡都会认真交待清楚。

18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7.8 五十年修复版。前半客栈戏静中张力,后半实景戏剑外杀气(渐弱)。门板穿武指剑戟片余光,小刀会三岔口鼓点笙萧衬得情节气氛有戏曲之妙,而眩晕段的强力电音也是新潮。美术精控镜佳剪辑锦上添花。惜气过正头重而邪不足致奸佞脸谱化。何来蛇尾正是邵氏戛止遗风。

1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寒酸且造作

20分钟前
  • 李可笑
  • 较差

进军台湾,金铨奋起,饱读诗书的文人积淀与峡湾峭壁的开阔外景使得本片兼得传统戏剧与水墨丹青之美。他永远是最坚定的儒道正义守望者,亦是尊重历史传承气韵的求是家。

2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響應電影資料館辦的全台電影院夜場聯映,看了數位修復版,滿足。節奏快,剪接有趣,景泰八年的公公們……。場景:苗栗火炎山、花蓮太魯閣峽谷、中橫。

26分钟前
  • 侯二六
  • 力荐

极像黑泽明的调度和分镜手法,演员戏剧腔太浓,结尾大战神经一般。徐克可是改编翻拍过两次啊

30分钟前
  • 希尼莫
  • 推荐

请于绝处读侠气!(回答一短评:徐枫演的是于谦的长女于欣,16岁第一次演电影,然后被胡金铨相中两年后主演《侠女》)

3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那股不动如山的气质。

3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风景—人物的崇高美学:用远景向装扮相似的、行走的侠士行注目礼,但因而失去了侠士自身血肉,使其成为略空的侠义之能指和创作者投射情结的肉身。忠良奸恶依然易辨,弥散着一种古朴的气节。故事仍不曲折,亮点在客栈空间内的多方较量和扎实的打斗,但却犯了头重脚轻毛病,如何现代化侠客故事仍是难题。

43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片头《小刀会》音乐一出来全场都鼓掌了

4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起承转合皆章法,抑扬顿挫有腔调。龟缩吞吐气,羚羊挂角功,兔起鹘落势,银勾铁划招。快若并剪胡一刀,电光影落斩春风,春风不度龙门客,乱云飞渡有枭曹,文4攻0武4卫忠烈图,风萧萧兮逆水寒

49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胡金铨的龙门,文戏和氛围更为出众,武侠动作点到为止,竟然与日本武士片风格有些相通。

54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好!看!尤其前半段各组人物出场,一起在客栈,一个画面中剑拔弩张,太精彩了!胡金铨还十分有倾向地把打斗戏分给了上官灵凤,姑娘真是身手了得,英气十足啊

5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文戲比武戲好看

59分钟前
  • 盲公夫人
  • 还行

胡金铨是真正的大师,今天来看,他的影像仍然极具风韵。只是结尾收得仓促,旧版曹少钦不够威武,略逊于徐克版,另外,谁告诉我,里头哪有徐枫大美人啊?难道是有删减?

1小时前
  • 37°2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