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绿光1986

HD

主演:玛丽·里维埃,Amira Chemakhi,Sylvie Richez,María Luisa García,Basile Gervais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86

 剧照

绿光1986 剧照 NO.1绿光1986 剧照 NO.2绿光1986 剧照 NO.3绿光1986 剧照 NO.4绿光1986 剧照 NO.5绿光1986 剧照 NO.6绿光1986 剧照 NO.13绿光1986 剧照 NO.14绿光1986 剧照 NO.15绿光1986 剧照 NO.16绿光1986 剧照 NO.17绿光1986 剧照 NO.18绿光1986 剧照 NO.19绿光198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光198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夏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巴黎女子戴尔芬(玛丽·瑞莱 Marie Rivière 饰)却陷入了忧伤与烦闷中。刚刚和前男友结束恋爱关系,本来约好与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鸽子。尽管其它许多好心的亲友邀请她一同度假,但是她却一一拒绝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只有她看似要独身 一人困在巴黎过冗长的夏天。她寻寻觅觅,终日游荡在各处,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触动她心。在马赛海边,她听说了关于绿光的传说:谁能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车站,一个男子对着正在阅读小说《白痴》的她微笑,戴尔芬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主动邀请男子去海边看日落。在灿烂的光辉中,男子对她表白,而她却固执地等到绿光才给出答案。  本片获得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间革命远雷夜归人之1号嫌疑犯最完美的女孩秘密的小奈旅程终点2017百万富翁-无敌掌门人预言家请睁眼Argon敌爱/黑帮法规魔鬼时光ShortProgram分手工作室2马场风暴神捕铁中英毛骗第二季鬼停格之阴灵入侵深海喋血重案行动之捣毒任务少林小子2021吴三桂与陈圆圆汉密尔顿:国家利益2复原行动第一季晚钟

 长篇影评

 1 ) 那些读到我心里去的台词——《绿光》

他们从来都不会爱上我,只是追求我一阵子,我知道那不是爱情,因为我知道一个男人到底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而且我还知道这并不合算。当一个男人盯你看的时候,你就明白了,这样不好,只是虚情假意的东西,而这就是他想要的,但对我来说白费心机。并没有一个男人真正看过你。当一个人认真看你的时候,我想出去,走近他,然后把自己交出去。

 2 ) 绿光·奇迹·侯麦

有人研究候麦,我凑热闹借来《绿光》一睹为快。原来看过不少介绍候大师的片子,挺感兴趣的,可惜很不好找。

真的觉得闷,大概我还不是纯正的知识分子,不然应该会对影片有惺惺相惜之感。影片就是讲述了一个单身女子寻找理想爱情的故事。在与旧日恋人分手以后,德芬面临着独自度过假期的苦恼,影片以日记的形式一页页地翻开德芬的假期旅途。

出去旅行是为了排遣失恋的孤单也是为了寻找心中纯粹的爱情,可是无论走到哪,她都无法真正放松自己融入朋友圈中去,一股难以言传的对于爱的渴盼如影随形,但是寻寻觅觅终不得的失落和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寂寞苦闷让她不断地离开又不断地回归。这种期待与失望、渴望与畏惧的矛盾焦虑让德芬无所适从,她几次看似毫无来由的哭泣就是这种心理的微妙呈现。

度假时,德芬听见有一群人议论“绿光”,绿光可以使人洞见他人的感情和自己的内心。德芬一直希望能够碰见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在她几乎放弃等待决定再次回到巴黎的时候,她遇见了青年万桑——一个看上去阳光健康的小伙子,两人攀谈起来似乎很有共鸣,便一起来到度假地的海滨欣赏日落,就在太阳隐没进水面下的一刻,传说中罕见的绿光出现了,德芬欢呼着喜极而泣。 关于电影语言,首先很有纪实风格,但是有别于新现实主义或者贾樟柯等人那种粗糙冷酷的现实,可以说是一种清淡的质朴,像是我们在电视上看过的一种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很多人物对话场面像是纪录片中的采访。

其次,镜头的使用。影片的节奏相当缓慢,镜头总是缓缓地在主人公周围徘徊,或者是在她独自游走的时候、或者是在她与朋友们散漫聊天的时刻。一天(片中以几月几号的字幕形式来展现)基本上可以算影片的一个段落,而往往几个长镜头就组成了一个段落。

再次,因为对话较多,所以影片在景别运用上主要依靠一些中近景镜头。镜头在几个人物之间缓缓地横移。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不多的特写往往用在物件身上,如地上的扑克牌、柱子上的启示等。

最后,声音语言的运用。影片以大量人物对话连缀成片。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现几个人物对话的时候,声画合一与声画分立并存,扩大了画面的容量、使人产生更多联想。音乐的运用也颇耐人寻味,每当孤寂中饱含激越的小提琴响起来的时刻,总是在女主角踽踽独行的时候(她前后两次无意捡到纸牌是都伴有音乐),似乎在暗示着未来会有奇迹发生。

我有些怀疑这个结尾是否太过巧合圆满,柳暗花明的奇迹真的降临了吗?万桑真的是德芬苦苦寻觅的理想爱人吗?很难回答。影片的戛然而止或许也代表着候麦不置可否的态度。 2008观影

 3 ) 绿光

昨晚终于看了Le Rayon vert,看着女人一个人为了躲避世人眼中的孤独,一次次去那些尴尬的地方,尴尬的与很多人在一起。实在是没有话好讲,只要一个人默默地行走在森林中,行走在到路上,也不会遇到谁。就这样,一个人因为大自然的渺茫,或者是为自己的渺小孤寂而哭。为自己在饭桌上,或者是在匆忙中向人做不必要的长篇大论的解释。可是解释什么呢?解释自己为什么总是一个人?为什么吃素?为什么不喜欢去追人?为什么长时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

也许万事万物都没有办法解释,解释只不过给人们头脑和心理上的安慰。到底,她还是不会随便在旅途中去和人搭讪,一起去跳舞然后喝得烂醉,一起过夜,再彼此遗忘,彼此分别。

人到底本身是有多寂寞,才会去做那样的事?而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生活,就算是寂寞嘛?

对我而言,一个太阳双子上升摩羯的人而言,昨晚看侯麦的绿光,引起太多的共鸣。让我觉得,世间还是有人能够体察到人类最细微的情感,不贸然,也不冲动,只是安静地铺陈在观众的眼前。现在一个人在布鲁塞尔过节,可是过什么节呢?家人朋友也都不在身边,也再不想回到鹿特丹去和那些本身也不那么喜欢的人们在一起。

一个人在家静静暖暖地看电影,实在好过喝一群实在玩不到一起,聊天也无,又不够嗨和疯狂的人在一起。

当然,G对我说,那你新年怎么打算呢?你总是要去找朋友一起过吧?否则否则,你不是一个人在家,而外面的人群都在欢腾。你不是会很寂寞?
后来我觉得,这也就是我和他的不同。有些人会为了排解寂寞而去找另外一些也想要排解寂寞的人,只是为了看上去不寂寞;而我从小到大,经历过太多一个人的时刻,所以反而觉得无所谓。

而那段在沙滩上,女人遇到的瑞典女游客的场景,对我而言又是那么熟悉。总是有那些人,会遇到另外一些快乐得容易,消遣得容易的人为伴不是吗。可是我,可是我,无论如何还是不会那样。

我也希望,能够在车站安静看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人。是的。遇到,而不是自己去找,去追。只是遇到了,被安排了,被注定了,就在一起讲讲话,彼此交换一段时光。

越来越觉得万事万物皆有因缘。我也和女人一样,相信诸多机缘巧合。绿色,是我哥最爱的颜色,而今天早上起来,猛然发现,我家对面的酒吧叫L'Ane Vert.

 4 ) Green light in my life, I'm searching for you.

应该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侯麦了。看前半段的时候一直觉得做作矫情的女主很讨厌,然而越到后面就越能从她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害怕孤独,但又无法适应人群。敏感,脆弱,四下无人的时候会毫无征兆的掉眼泪,不停地用“努力过”来自我掩饰。上一秒还活在虚幻的执念中,下一秒又展现出理性的一面,同时还有着自己的迷信。回想起女主度假前朋友给她念的星座运势: “你很孤单,并似乎因此而沮丧,这是恶性循环,但你太固执,不愿改变”,即使我不是摩羯座,也觉得用这几句话来描述当下的我真是无比贴切。

结尾,已不再对假期抱有希望对女主却在车站对一个陌生男人动了心,并在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下跟随这个男人来到了圣尚德吕兹,在那里,她一反常态地对这个男人敞开了心扉,谈论起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与无望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这个时候的她与在Cherbourg解释自己吃素食的她仿佛判若两人。

而这次交谈似乎也为女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情感宣泄口,之后,她与陌生男人相处的状态变得异常轻松,眼神里也是少有的温柔。或许已经没有人记得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巴黎还是比亚里茨,她都曾经无礼对待过想要和她搭讪的男人。

在圣尚德吕兹,女主与陌生男人看到了人们口中的海上落日的最后一道余晖——绿光。此时的我已经把绿光背后那些所谓的物理学原理统统抛在脑后,光的折射,色散,都与它无关了,我知道,绿光就在我心里,当我决定去爱时,我就会看到它。

 5 ) 等待绿光

断断续续地落雨,窗前的青草又长高了一个头,夜色阑珊处,隐约有雀声传来,城郊的
天。依旧是一片漆黑,让人想起山区的孤独旅行。

那些渐渐飘去的岁月里,那些一个人的日子里,总有清冷的黑夜陪伴。

耳边,陈奕迅年轻的声音里,渐渐听出了淡淡的哀愁。想来,他是深深明白了歌词背后的深意的罢。

情人若寂寥地出生在1874,刚刚早一百年,一个世纪,
是否终身都这样顽强地等,雨季会降临赤地。
为何未及时地出生在1874,邂逅你,看守你,一起老死。
若果不可相约在和平地方,也与你畅游战地。
为何未及时地出生在1874,挽着你的手臂,彻夜逃避漫天烽火,失散在同年代中,仍可
同生同死。

侯麦的《绿光》里,Delphine是个普通的女职员,过着平凡的生活,却有颗一直不肯放弃的心。

夏天来了,女伴们张罗起出游的事情,刚和未婚夫分手的Delphine却是孤单的一个人。
大伙都热心地劝她尽快找一个新的男伴,七嘴八舌之间,Delphine有些烦了。
——“我很好,是有点孤独,但肯定是有一个人在我的生命里的。即使,现在我不能看到他。”

朋友们却说,Delphine,你要么去认识新朋友,要么就活在记忆里,而如果想要找一个新的,就要看你是愿意等待白马王子,还是自己去找了。“冥冥中,你在等着你的白马王子,你孤独,所以你看起来很消沉”,女友们按照星座书的说法来开导她,“你太固执了”。

摩羯座的Delphine说,我并不固执,是生活固执地逼我这样的,有人对我说了,也许绿色是我今年的幸运色呢。

这年的7月18日,星期三。
Delphine陪着女友弗兰西斯及其家人来到了海边的瑟堡,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女友的家人也都很友善。

可是,Delphine依旧格格不入般地感到孤单。

她不喜欢食肉,不喜欢采摘花草,不喜欢乘船荡秋千。种种的细节,让大伙感到诧异。

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也许,只有她自己能明白那深深的孤寂。

在平静的牧场边,一个人的Delphine终于忍不住悲伤起来。

最深的感触总是无人可说的。

影片的风格一直是舒缓的,似乎没有任何刻意的节奏在内,摄影机的镜头更是毫无暗示,甚至在一群人的争论之际,也从未停留或切换。很多时候,观众似乎无法看出导演的明确倾向。生活,被还原成了直接的状态。

但是,就在这一派平静的叙述里,演员看来不着痕迹的演出牵着我们渐渐走进了她的内心。
在热闹的假期,毕竟是不能一个人呆着的,这是她的为难。
于是,Delphine选择了离开。

7月23日,她回到了巴黎。
还有很长的假期,一直呆在巴黎是白痴的。一个星期后,她一个人来到了海边的另一个小城。
在海边,Delphine无意中听到了几个老人谈论起凡尔纳的小说《绿光》,发生在苏格兰的一个浪漫爱情故事。
凡尔纳说,当你看到绿光时,你就可以读懂了自己和别人的感觉。小说中的女英雄没有看过绿光,但她最终读懂了自己的知觉,遇到了爱人。
老人们谈得开心,一旁的Delphine听到了心底深处。

在接下来的旅行中,Delphine认识了一个开朗的瑞典姑娘,闲聊中,Delphine不知不觉又谈起了自己的困惑。
“我想找的浪漫,想找的心中的他,但是我没有特异功能,身边的人看过去,全是那么的模糊。也许,我是错的。我的朋友都告诉我说,要行动,要主动出击。她们都这么说。可是,我至今还没遇上。
我对人非常坦诚。如果对方不来电,是因为我没用。如果对方抛弃我,是因为我错了。”

Delphine是个对男人很戒备的女孩子。在她看来,男人会追求自己一段时间,或为了喝酒,或为了性。却都不是因为爱。
也许,孤独地生活越久,就越找不到中意的人。
这,简直让她伤心到发疯。
——其实,我们谁不是这样呢。唉。

最后,Delphine还是决定伤心地离开小城。
峰回路转间,她在等车时遇见了一个一见钟情的男人,鬼迷心窍似地随他去了一个小渔港。她决定,陪他一起去海边看日落,一起去等待绿光的奇迹。
如果,绿光能够幸运地出现,Delphine想,自己的幸福也许就此降临了。

终于,落日的最后一束光线,传说中的绿光涌现在海平面。
Delphine泪流满面。

很简单的一部老电影,其时间跨度也仅仅是一个月,情节更是出奇的单一。

可是,吸引我们心灵的,正是每个人的困境。
哪怕所谓的命运似乎已经预定,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奇迹往往就在不经意间。

 6 ) floating Delphine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于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公众号,版权归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所有。

是否记得当餐桌上的一位男士把一盘花端到她的面前时的情景?Delphine先是心不在焉地抓起一朵白花(第一下甚至抓空了,第二下才堪堪抓到),但她没有停止抓的动作,于是白花掉落,她又捡到一片粉色的花瓣,把玩一二,重又丢开;当男士即将将盘子端开,她才瞥了一眼,重新拾起她一开始选择的小白花。她将花朵攒在指尖,梳理它的花瓣,又抚于掌心——这期间她一直反覆着那些无用的辩护,正如她反复捡起又丢开花朵——最后她仿佛终于意识到花朵的存在般,把目光游移开对话对象,将小花凑到鼻下,嗅一嗅花香:剪辑点在此刻忽然出现,她冗长又受到偏见的自我辩解戛然而止。

我们总是认为,是对话在主导侯麦的电影;但此刻我们恰恰发现是Delphine的身体语言引发了影像的变动;话语更像是随机浮游在镜头中的飞絮。相信许多喜爱侯麦的观众都有同感,即我们很难说清其影像魅力究竟的所在——他仿佛仅仅是普通地将日常“呈现”出来,但我们又深知这被呈现的一切定然非比寻常。除却人物那些令人心驰的喋喋不休,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反复把影片中不断无意经过的形象一一罗列:闪闪发光的南法海滩、树绿得目眩神迷、女孩熠熠生辉,在她们无限风情的美丽衣衫之中……而任何更进一步的组织似乎都无能为力。这些形象中隐藏的诗学,因依附于具体的物质而并不属于某种形式的抽象;然而它也远非是具体的——尽管分散在电影中一切具体的物质之中。为了阐明这种了无形迹的诗学,在此我们将侯麦的影像称为一种“身体”。

仿佛某种暗示早已形成,在侯麦的电影中,摄影机十分注意去捕捉人物繁琐的肢体动作。女孩们的身体语言是如此丰富且特殊,许多时候都有惊人的事发生:当她们吃东西的时候,有时吃的手势甚至超过了吃东西本身(她们会掰碎饼干,或者持续地咬一个早已吃完的红色果实残余在茎上的一点果肉);而当Delphine沿着一条绿荫小道散步,她会伸出手,像枝蔓一样抚摸周围的一切!事实是,在摄影机温柔耐心的等待下,女性身体的边界消失了:一方面,身体不断地向环境物延伸;另一方面,环境物被赋予某种“身体性”,它们好像被某具敏感的肉身纳入感知的范围一般,一个梅洛-庞蒂式的“知觉场”[1]。身体是没有界限的,它生成路边的花草、长椅,它甚至生成我们最重视的对话。影片中有一组奇异的镜头,Delphine回到巴黎后,与偶遇的女伴坐在街头露天咖啡馆闲谈,告诉她自己正在寻觅下一个地方。女伴含混地批评了一下巴黎的天气:她看向天空,做了一个相应的手势,« La... »(“这…”)——有趣的是,这只是闲谈中缺乏明确意向的一句应对之辞,在对话中如此不重要,然而一直坚守着人物的摄影机却在此时顺从着她的手和眼,即刻转向了巴黎云层密布的天空。这是我们将之称为某种“身体”的原因:侯麦的摄影机和人物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是切身的,日常性的影像构成人物本身,宛如一具“身体”——对于《绿光》而言,它最终构成的是一种“寻觅”和“游荡”的状态——影片中游荡的不仅仅是Delphine这个人物,是影像-物质流像一具身体一样在寻觅、游荡,因此实际上是影片中的物质流成为了另一位寻觅不休的Delphine。

我们都知道侯麦如何对待他的人物。在他所钟爱的各色“道德故事”中,人物却从未被道德判断。《绿光》中,侯麦无疑塑造了一个在现实中有些可悲的女孩,她如此孤单,却没有人爱她,然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矫揉敏感的性情所致……但侯麦通过影像,把这种“可悲”还原成了她内心流过的无数细微情感与可共情的意向,还原成“身体”——一种前价值的物质流。某种电影艺术在这里产生:影片中的所有人都轻视Delphine,但唯独在侯麦影像面前的观众无法做到这一点(只要不是心肠冷漠的观众),我们在影像中已经成为她寻寻觅觅的身体。类似的女性形象在侯麦的作品中并不罕见,无论是“放浪形骸”的女收藏家海蒂,还是带着一种乡愿的优雅的慕德,又或是《秋天的故事》中的女人们,她们似乎都带有易遭轻视的普遍印象;而当侯麦总是将“道德”还原成中立的情感与动机,这又与先前的普遍印象形成反差,使角色轻盈得像一句诗。我们很难客观地记住人物有哪些微妙的社会性道德过失,而是在她们丰富的、无限的形象中迷失。尽管她们是如此神秘,大部分时间我们实际上并不完全了解她们的想法;但当她们柔软的手随意地整理着头发或是滑落肩头的衣领,我们立即就能领会她们的情绪和动机——这就是身体性的共情。在这一层面上,侯麦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仿佛是某种对他所钟爱的康德的道德观的诠释,“善的意志是唯一的善”,他是如此擅长通过其影像的切身性,将人物的真实从某种“不道德”的桎梏中自由地释解出来。

[1]“此精神之所以能够通达诸物之真理,只因这身体就好像是黏附于诸物之中的。”《探索知觉的世界:空间》梅洛-庞蒂

 短评

看罢《绿光》,几乎要怀疑自己看的与他人看的是不是同一部电影了。一切都过于平实琐碎。这类生活流纪录片式的电影,偶有美感和动人之处也不过是源于观众对异域、对他人凡俗生活点滴的猎奇和窥探心理在作祟,无关乎影片的风格内容与主题。今后还是让我离侯麦的电影远一些吧。

5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一个敏感的女人来来去去,只是在等待爱情。侯麦真沉得住,所有的情绪都压在最后一分钟,当绿光真的出现,所有的压抑都一扫而空,爱情可以萌生,承诺可以相信,拥抱可以温暖。镜头干净利落,全片絮絮叨叨的对白传出一种生活本来的气息,可这又是一个那么童话式的期待,真是心戚戚焉。

7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我的第一部候麦,相见甚晚,却也为还有24部可看而暗自欣喜。表演自然透彻,让一个本不令人喜爱的女子上升到了精神象征意义的层面,对理想主义的谵妄做出了赞颂。冷静、残酷却又充满温度。鸡汤必须熬到这个火候才配得上叫鸡汤,其他的味精水们可去自行了断了。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侯麦代表作,1986威尼斯金狮奖。1.简约质朴的话唠生活流,剖析女性孤独感与对纯真爱情的寻觅。2.镜头不动或慢移,拍对话以对准一人的近景或特写为主,段落镜头,配乐仅[美国夏日]提琴曲。3.实景自然光,服装色彩搭配赏心悦目,蓝白红,涌动的绿意。4.花朵是充满诗意的,它是一幅画。5.绿底的黑红桃。(9.0/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可以又名《少年摩羯座之烦恼》? 她和我 和很多人一样 喜欢游离 令人厌烦 给别人一种”我不喜欢你不想靠近你“的错觉 treat ourselves as outsiders and never pretend like we can ever fit in. 不过侯麦(以及所有这样)能在人群中注意到摩羯的沉默不安和忍耐,对摩羯(或者就说我)来说 挺可怕。

13分钟前
  • Nin
  • 推荐

看了难受。这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生活态度。

17分钟前
  • rhyme
  • 推荐

侯麦又来一针见血#因为敏感所产生的顾影自怜和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很多外来因素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获得高质量的爱情却又不能忍受孤独、害怕受到伤害,“等待总比梦想被摧毁要好” 我很讨厌抱有这样心理的人,改变不能靠所谓的绿光,要靠自己的理智和努力

19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妹子不会钓凯子。一个素食主义失恋妇女的抑郁假期——但妹子啊你已经失恋了两年多了好不好——风景不错,还有科普夕阳的折射散射现象,要讲的道理也挺诗意:孤独总好过幻灭。可俺是有多讨厌这种文艺妹子玩忧郁啊!!最后那个男的是变态杀手就好了!!

21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侯麦的片就像温开水一样舒服得很,但又能在喝到最后的时候尝到沉淀的下来的甜。关键是我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6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我宁可看到她一直也没戏剧般的碰上一个合适的人 然后等着导演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28分钟前
  • 波诡
  • 还行

好得令人发指。每个人都问Delphine:“你怎么孤零零的?”“你怎么不开心?”“你到底在想什么?”其实Delphine在想什么再清楚不过了不是吗?“我马上要回巴黎,但现在不太想回了。”她不愿迁就,她要等,这就是答案。侯麦大概真的是很喜欢信念和奇迹,所以六年后又拍了《冬天的故事》。

31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8.3 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无所适从,很难结交朋友,人家都告诉我要改变,可是他们不明白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这只是我的本性,只是每个人具备了不同的属性罢了,在生活之外的其他层面,我获得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快乐。

32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永远不合时宜,经常独自哭泣,无法享受人人享受的欢愉,和这世界简直毫不匹配。你觉得她那么讨厌,可你难道不曾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是她吗。这电影捕捉了那么多现实的碎片,但现实和电影唯一的差别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能不能在某一刻出现那么一个人,看到那么一束光。

37分钟前
  • Line
  • 推荐

1.他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去哪儿都是无聊的,日子怎么过都是无聊的;2.内心敏感、脆弱,想要融入大家,却又只能扮演聆听的角色。看着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总觉得自己的沉默会扫了大家的兴致,只想躲开;3.对爱情怀抱着天真浪漫的期待,不敢也不想轻易开始,对的人或许会出现吧?!4.女主即本人。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侯麦就是把女人、爱情看得太透了,才让大家在这个神经质又脆弱、过分相信命运的女人身上找到太多自己的影子,她在荧幕里或许让人厌烦觉得可笑,但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何尝不是这样,有自己的坚持和见解,想要的东西看似明确却又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当然最后的结局很浪漫。

4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侯麦和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有相似之处——运气 & 发达国家领先的不是美好,而是烦恼。当有一天埃及人民变得像中国人民一样富裕,就会发现有些问题不但比推翻独裁者还要难,而且带来的麻烦一点都不少 & 典型的豆瓣女主角,旅游,吃素,平胸,孤独~

45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小津一生都在嫁女,伍迪艾伦从未停止过话唠,而侯麦却一直在坚守着旅途中的邂逅迷失中的寻找自我。摩羯座真是一个令人生厌的星座,渴望情调却没有情调,自以为很高贵,其实却苦逼而无趣。

4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原来素食者果然容易纠结和性冷淡。

49分钟前
  • 安小安
  • 力荐

“喜剧与箴言”之绿光女主与侯麦塑造的大多数女性角色完全不同:她宁缺毋滥,单纯又敏感,理性又渴望拥有;她总是那么伤感,但不会因为孤独屈从于身体。在她最终遇到那个合适的人时,她却让“绿光”替自己决定——绿光浮现时,不是你真的能看懂自己和身边的人,而是在那一刻,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5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2012-08-13 初看;人家女文秘在候车室读《白痴》,我们只有刷微博聊QQ摇一摇,所以巴黎有绿光,我们只有失恋33。2019-5-19重看3.5;在选择与世界和解之前,我们选择相信绿光的存在。「绿光」是继续行走的力量,是薄暮里的微光,我们都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绿光;喜欢那些偶然出现的牌,像是预示着超验的走向,却始终牢牢胶着现实的因素,那些无助与困惑就是真实的你我。

5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