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打赢了官司的律师输了人性这场赌局
不是出现法庭、律师就一定和正义相关,这部电影非关正义,而是人性。马蒂并不是追求正义至少不全是,我认为打赢了官司的马蒂输了人性这场赌局。他的乐趣来自与对人性的判断,而如他所言这种赌局比赌钱更让他兴奋,不幸的是,这场赌局他输了。他像所有失败的赌徒一样,不能挽回,只有默认。
影片用律师聪明充满智慧的形象甚至是无所不能的完美,来告诉观众,他们的优秀。利用这点,我们也就无需电影过多的解释便能体会到凶手的技高一筹,而这一切不是在宣扬什么,而是在反映一个现象。我想让我们恐惧的是什么,也许是社会环境下司法的生态现实。这点影片加入了不少的分量来描写,比如司法部门和黑帮的讨价还价,最后黑帮头目尸沉水底;州检察长对案件的干预;律师的行业生态;对司法从业人员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正义对其而言实在是太抽象了,还记得法官最后说,我要回家了,真是一句好台词,法官也要下班回家,那么正义也需要休息一下吗?全片主旨也许就—是B32156——书中画线的那句话,“没有人能够长期地以两张面孔分别面对自己和外界众人而最终不会混淆真相”或者说迷失自己。
还要加上一点,我认为主教在影片中指代环境,背景状况或者政府、当局等等,这个角色设定是具有分裂的两面性。律师指代我们,即判断和行为。凶手指代结果,他虽然佯装出一副两面性的人格分裂,而实际上分裂的是主教、迷失的是律师。唯一清醒知道真相的是凶手,从这点来说是很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会因为前面两者而产生变化,一个是先天因素,另一个是可变条件,随着两者的组合变化,结果也会不同。
2 ) 一级恐惧
这个片子,粗看起来,无非就是老套的为谋杀犯脱罪的片子,故事加入了心理学的桥段,在结尾上抖了一个包袱。但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并没有透露出,一级恐惧在何处。
如果在两三年前看这个片子,我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此好不关心,但是这两年的生活教育了我,让我知道了有邓玉娇、野蛮拆迁等事,让我发现这些事情背后的逻辑如出一辙。在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故事,背后还有着耐人寻味的一面。
说起来这个故事,还是比较遵循着对称比例的模式,这个好坏对立,明暗结合的故事手法,大家都熟悉了。在这个故事里,体现的尤为明显。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律师马丁和他的女朋友珍妮,为了谋杀犯艾伦,在法庭上成了对手。谋杀的对象,是这个城市里德高望重的主教罗大人。再此之外,还有珍妮的上司——萧纳西,也同样是马丁的前上司。以及和萧先生作对的黑社会老大。这些人物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对称关系。
这个故事的明线,很清楚是以谋杀案为中心,但是在这条明线之外,对于房地产的争议隐含在这个故事里。明的部分,在电影里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但是作为暗线的房地产开发,只是寥寥数语。我们还是需要理一下,作为天主教基金管理人的罗森主教,把钱交到萧纳西手里,而萧先生准备把这笔钱作为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我们可以说作为总检察长的萧先生,对此应该驾轻就熟。但问题是,还是出了漏子,在野蛮拆迁的过程中,当地的黑帮老大发话了,并找到罗森主教停止了房地产开发项目。
黑帮老大说,我是这个社区的保护神,保护他们——不受上等社会的欺负,否则他们全部将流离失所。这个片段,如果不注意的话,我们很难了解,这与整个故事有何关系?我们如果记得的话,艾伦是被罗森主教从街头救回来的。也就是说,是野蛮拆迁的恶果,被爱心人士救了起来。这就非常值得玩味了,罗主教的钱,导致了野蛮拆迁的存在,也就是艾伦流离失所的重要原因。罗主教,又把他们“救”了起来。
可是,就是被救的艾伦,把罗主教残忍谋杀了。这个故事有点意思了吧!我们回到电影的开头,马丁进入了灯火辉煌的大厅,里面坐满了各界的社会精英——罗森主教、萧纳西、珍妮、马丁和那个可爱的孩子艾伦。应该说主人公们,已经全部到齐了。这个情景和追逐艾伦的伙伴阿力的场景作对比,那个肮脏的贫民窟。天堂和地狱的反差,就是如此的明线。我们想象一下,艾伦就是在这里被罗森主教救回到天堂之上的。
房地产开发和罗主教的窥阴癖,在法庭上暴露无遗。我们看到了什么?上流社会的生活赖以存在的金钱,是靠着艾伦、阿力这样的无家可归者来完成的。当罗森主教,让阿力和艾伦强奸琳达的时候,事情就悄悄起了变化。我们可以发散一下,阿力和艾伦都是被选中进入上流社会的人,我们想到了谁?知识分子阶层,就是靠着上面的恩惠,才能进入到上流社会的人。当他们被要求强奸具有同样背景的琳达的时候,知识分子出现了彻底的分化。有些人成了珍妮,为达官显贵辩护的律师。有些人良心发现,成为了为“人民”辩护的马丁。
问题的错综复杂性在于,保护社区不受上等人侵害的黑帮老大被萧纳西谋杀了,而谋杀了罗森主教的罗伊活了下来。我们推断一下,在没有了黑帮保护的社区,一定会遭受到来自于上等社会的野蛮拆迁。而流离失所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会向扑下他们的上流社会,投出他们愤怒的修脚刀。
写到这里,电影和现实,我已经分不大清楚了,是谁把艾伦变成了罗伊呢?也许,一级恐惧就在这里,我们也生活在这样一级恐惧里。!
3 ) 结局处理糟糕,Aaron角色的逻辑值得商榷
不知道哪里看来的说这部片子如何好。看完以后,感到好的地方,爱德华诺顿的演技;不好的地方,导演/编剧。
说说我认为的导演的败笔:结局处,导演在Aaron说完 “请向XXX小姐说我很抱歉,希望她的脖子没事”,这时主角将走出牢房,意识到有问题,脸色一变,这时电影就该结束了。其实说完“请向XXX小姐说我很抱歉,希望她的脖子没事”这句话,我想大多数还算认真看影片的观众都应该立即反应过来了,再加上主角脸色一变,应该足够说明这其中的含义了。此时片子立刻结束,响音乐。这样留下的回味才有味道。这时再回去追问Aaron,Aaron再来个大解释,内容是多了,但留下的想象空间少了。
关于Aaron这个角色,其实是有太多不合理之处。
1. 可以看出来Aaron在杀人之前并没有完全计划好应对之策。为什么这么说呢?Aaron在初入狱和主角说明案情的时候,提到看到有个人影,有个第三者在现场。但是之后想到的对策是装精神分裂。一个有如此城府的人,竟然没有完全想好对策就贸然地在大白天去杀主教,搞得鸡犬不宁,全城追捕,险些掉脑袋?
2. Aaron得以获释,是得益于各种人和各种事件的连锁效应,稍有差池,自己人头落地。假设不是这个专爱做辩方律师的名律师来接这个案子,甚至不是这个女主角来接控方律师(如果男主不是对女主那么了解,录像带以及女主最后的质问都未必能起效),假如律师助手没有在Aaron住处被袭击(刚好碰上,这是很低概率的事),假如袭击者没有被男主抓住,就不会有录像带一回事,整个事件的发展都是很难预计的。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Aaron就是一个死。还是那句话,有如此城府的人,会做出这样冒险的傻事吗?所以Aaron在行凶之前的计划就是,大白天我把主教捅死,行凶之时一定要闹出动静让楼下的人都听到,搞得全城警力出动抓我,保佑我被抓以后是那谁来帮我辩护,刚好又是律师老相好做控方律师,保佑他们发现录像带的事,保佑最后我有机会在法庭上表演?一旦哪里错了我就翘辫子是这样吗?
结局反转的电影不少,这部是属于在结局处既没有处理好,整个电影又有硬伤。
4 ) 法学专业学生看完《一级恐惧》后特想写点什么(严重剧透!!!!)
影评这东西,不剧透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一直不太写影评,因为巨讨厌剧透(喜欢推理小说的人都这样吧),不管是被别人剧透还是给别人剧透,总觉得吧有些特别重要的东西说出来就没有了,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解释笑话的笑点总是能完美地摧毁一个笑话。再说说爱德华·诺顿?目前为止也看了他三部电影了,现在才觉得他超帅还真有点不好意思……都不知道是角色成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角色啊简直帅翻了!尤其是结尾部分啊啊啊啊啊…… 以前看《搏击俱乐部》的时候光花痴布拉德皮特了没怎么注意他,现在都想专为他回去再看一遍了 啊……咳咳,废话说的差不多了。进入正题。
-----------------------我是话痨花痴和正直脸的分割线------------------------
有些人觉得结尾画蛇添足了,其实刚看到结尾的时候我也有这感觉。说到剧情走向,软弱的结巴有个说话流畅的变态杀人犯分裂人格,这套路现在已经被用烂掉了,我听到嫌疑人结巴的时候就猜到后面是这样了,不过也不能这么苛求这部电影,毕竟人家是1996年拍的啊那时我才出生两年(题外话:看看人家美国那个时候拍的电影!看看我们现在拍的电影!我们现在都还没达到人家20年前的水平哎…)……这一招被用烂可能也是后来的事了吧。于是很多人都觉得电影拉的太长(2个小时),中间有点无聊,奇怪的是我倒是没这感觉,看的很开心以至于看完之后看时间发现很晚了才吓了一大跳,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就不是当悬疑片而是当法律片来看的。
咳咳,又扯远了……回来!刚才说到结尾画蛇添足,虽然Aaron提到女检察官的脖子的时候我后背真真的都凉了,但是这突然的反转还是有点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哗众取宠之嫌,也让人觉得导致了一些bug(比如为什么Roy要挑这时候杀主教为什么还蠢到被抓)的出现。 所以有人觉得就不要最后的反转了,皆大欢喜就好。也有人觉得最后的Arron的解释多余了,直接在Arron提到女检察官的脖子,Vail停下脚步的时候把画面定格在他的表情上就好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原来的结局好。从法律片的角度。
首先 ,最后不要反转的话,那这部片就太太太普通了,就不会是经典了。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最后的反转凉了背吧。最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样爱德华·诺顿的演技就无用武之地了,最后那段自白那么帅没了多可惜 【泥垢了——
其次,如果这只是部悬疑片,戛然而止的结局显然更胜一筹。但是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主要探讨的应该还是法律,那么最后自白中的有一句话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这句话串起来整部电影,这句话非说不可——“There never was an Aaron,Counselor.”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可是前面啰嗦太多了我觉得看到这部分的人数为0...→_→)【其实点进来的人数就为0——(……住在黑括号里的那个你很烦啊你以为你是我的吐槽人格我就不敢关你小黑屋吗? )
这部片一开始,就塑造出一个“不关心事实真相只是尽职为被告辩护”的律师形象,贪钱且爱慕虚荣的感觉。他心中的正义就是开头他讲到的“the illusion of truth”。可是在为Aaron辩护的过程中,他看着Aaron无辜的样子,开始渐渐倾向于相信Aaron是无罪的。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隐藏在主教善良外壳下的禽兽一面被揭露,同时,隐藏在Aaron体内的Roy也被逼出。因为Vail一开始是试图以犯罪现场可能存在第三人来答辩,无法中途把答辩理由改为犯罪嫌疑人精神分裂(关于这个美国法律怎么规定的我也不清楚),他苦恼的时候又听到精神病医生说Aaron是个病人而不是一个犯人。我想,这一次,当他看着熟睡的Aaron,他发现自己想为良心辩护了,想为通常意义的所谓“正义”而不是一开始的“the illusion of truth” 辩护了。于是本片中他与记者的第二次经典对话出现了。这一次他向记者说了他为什么会为明知道做了坏事的人辩护,不是为钱,不是为名,而是因为他相信这些人只不过是干了坏事的好人。这一部分的关键句是“I try to understand that some very,very good people do some very bad things.”
第二个转折点出现,当Aaron提到女检的脖子,Vail发现自己被骗了。第三段经典,Aaron的自白。直到现在,Vail还一心觉得Roy是Aaron装出来的。直到Roy说出事实其实是“There never was an Aaron”。不是好Aaron为了给自己脱罪创造了Roy,而是坏Roy平时把自己装作了一个善良软弱的Aarron而已。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有一些做坏事的好人在违法乱纪,只不过大部分坏人都假装成善良公民在做好事罢了。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之前有个热门微博差不多意思:
小时候认为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长大了一些开始学会体谅,觉得世上只分成好人,和一时鬼迷心窍的人。后来要经历过欺骗,孤立和很多糟糕的事情,最后才愿意承认这里其实只有坏人,和少少那些对你好的人。所以要用心去记住那些认真对待你的人,因为反正也不会有几个,不会太难记。(新浪微博@silver是水果味儿的)
所以只有这样的结尾,才使本片完整。特别是整部片的最后一句话,Aarron/Roy 说的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余音绕梁。
其实,我倒觉得吧,人性无所谓善恶,不过是人刻意要把阻碍人类共同发展的行为定义为恶,如果一开始是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种“淘汰loser留下强壮的基因繁衍生命”定位为善的话,那所谓恶就是妇人之仁了。善恶本就是相对的。所以我才喜欢欧美的程序正义。糟了,看完这部片又燃起当律师的激情了……淡定!快给我滚回去看看中国大陆的律师把脑洗回来!
最后来一句剧中的话和一句海报上的话吧。
剧中刻在主教胸前的数字对应的书中划线句子:“No man, for any considerable period, can wear one face to himself and another to the multitude without finally getting bewildered as to which may be the true.”
海报上的话简洁些:“Sooner or later, a man who wears two faces forgets which one is real.”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部影片想表达的东西。
----------------------我是剧中经典英文台词的分割线-----------------------
——On my first day of law school, my professor says two things. First, "From this day forward, when your mother says she loves you, get a second opinion."
——And?
——"If you want justice, go to a whorehouse. If you want to get fucked, go to court."
——Let's say you have a client who you know is guilty..
——No,don't even start with that. Our justice system doesn't care about that, and neither do I. Every defendant, no matter who he is, regardless of what he's done, has the right to the best defense his attorney can provide. Period.
——So where were you with the truth?
——Truth? How do you mean?
——I'm not sure how many ways there are to mean it.
——You think there's only one? Actually, you're right, you know. There's only one that matters. My version of it, the one I create in the minds of those 12 men and women sitting on a jury.Now if you want to, you can call it something else. The...er...The illusion of truth. if you want. It's up to you.
——Come on Connerman, ask it.
——Ask what?
——The question you wanted to ask me before.
——I don't understand, Mr.Vail.
——"How can you do that? How can you fucking defend these fucking scumbags?"Isn't that what you wanted to ask me? It is, isn't it? All those fucking coy questions, all that bullshit. Bottom line is, "How can you do what you do?" You think it's the money, don't you? The money's nice. The money's very, very nice, Jack. You know, the first thing I ask a new client is, "You been saving up for a rainy day? Guess what? It's rainning." You think it's because I want to see my face on the cover of magazines? My 15 seconds on TV? I love it. I fucking love that shit. I really do, but guess what. It's not it. You go to Las Vegas? I don't go to Vegas. Why do you think I don't go to Vegas? Why gamble with money when you can gamble with people's lives? That was a joke. All right, I'll tell you. I believe in the notion that people are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I believe in that notion because I choose to believe in the basic goodness of people. I choose to believe that not all crimes are committed by bad people, and I try to understand that some very, very good people do some very bad things.
(附中文翻译:你怎么能替罪人辩护?你怎么能替那种坏蛋辩护?不是吗?你们老爱拐弯抹角。重点是,我为什么这么做?你觉得是为了钱。钱是挺多的,非常多,杰克。我都会先问委托人,有钱用来救命吗?猜怎么着了?该救命了。你以为我是为了上杂志封面?或是上电视?这些都挺好玩的。不过猜怎么着?这都不是原因。你去过赌城吗?我不爱去,知道原因吗?可以赌人命何必去赌钱呢?开玩笑的。我就说吧,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无罪,因为我愿意相信人性本善。我也相信犯罪的人不全是坏人。我想知道好人为何也会做坏事。)
——So there never...There never was a Roy?
——Jesus Christ, Marty. If that's what you think, I'm disappointed in you. I don't mind telling you. There never was an Aaron,Counselor.
...Hey,you're gonna thank me down the road, 'cause this is gonna toughen you right up, Martin Vail! You hear me? I promise.
5 ) 浅析Edward Norton在本片中的性符号意义。(喂这种伪装成论文题目的title就不怕误导祖国的花朵么?!强烈掀桌!)
【噢我决定还是要正正经经写点东西的再这样咸湿下去我有为青年的形象就要彻底崩坏了呀!握拳!(那便去做吧!大人!!)】
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一下,关于Edward Norton在这部电影中性符号意义。(咦?。。。)
好了那些露出淫荡表情的同学把口水吸溜回去,严肃点严肃点!(敲桌)首先我们假定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接下来我们的分析将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上——根据咱们弗洛伊德大神的理论,人类的一切思考、行为、潜意识或者不那么潜的意识都跟我们肚脐以下大腿以上内块小器官有着强烈的联系。很好,那么我们也就暂时认定,当我们进行某项活动,比如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除了消磨时光、秒杀零食、勾搭伉俪之外,也包含着我们潜意识的性诉求。诉求对象一般来说都是男主角或者女主角,当然也可以是非人类(比如《变形金刚》的擎天柱。。。噢噢噢光是名字就已经不行了呀!!)。不论我们自己身为男性或女性,一部电影都让我们同时体验双重快感:既可以代入同性角色也可以代入异性角色,在征服与被征服间欲海翻腾欲罢不能。(喂)
一般来说,在很多爆米花电影里,这种性符号都是显而易见的,女性角色比如《热情似火》的Marilyn Monroe或者王晶的追女仔系列中的系列女仔(红唇、大胸、楚楚可怜),男性角色比如SB的狄龙姜大卫吴宇森的双枪周润发(刀、剑、枪支火药和所谓的忠义勇都是性符号的延伸)。但某些时候,一部电影,特别是重心不放在情感表现的电影,它的性符号却隐藏得比较偏僻。(我还是要说《变形金刚》。。。丫一边冲锋陷阵一边被路上的同类异类统一瞄准高呼“射他射他”的场面是多么的……啊!!丫还能变形!欧不我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捂脸)
好了各位同学请戳破头顶内些【出现了擎天柱X威震天的】幻想泡泡,我们继续。回到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再提一个问题——诸位在消磨时光、秒杀零食、勾搭伉俪的间隙中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以下情况:男主角或女主角明明演技不差长得也美型,但似乎在全片时长里都在真诚的扮演透明人,而大家闪亮的眼睛完全盯在了配角身上?是的!你发现了!性符号被神秘的转移了!这就是所谓“主角是拿来演戏的配角是拿来花痴的”理论出处!But,why?让鄙人在这里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真相是唯二的。其一,主角的气质不适合担当性符号的承载物,比如各种少年热血主题,主角更重大的任务是激发读者的斗志啦梦想最高啦燃烧の魂啦之类的东西,相对来说他更像是一个无性别的,或者说性别尚未开化的孩子。这个时候,创作者就不得不另外制造一个性符号,以满足观众们习惯性的寄托。(举个不那么妥帖的例子,《灌篮高手》里的樱木,哪怕他再怎么对着晴子发嗲观众们也是笑笑就算的,因为内种心理实在是像小盆友要玩具而非青春期性冲动。而流川枫哪怕不对任何女人发情也是通身费洛蒙横流,别说仙道了我觉得安西教练都是暗恋他的哇哈哈哈哈哈~【被爆头。】)其二,就是配角实在太抢戏而主角的身份设定又没有足够的表现空间,这也就是今天这部电影反映的重大课题。(啰嗦了这么久终于进入正题……哇居然还有人在听,鄙人很欣慰。)
首先让我们看看本片的男女主角,Richard Gere X Laura Linney ,咋看之下男的帅女的美,男主角更是早年公认的性感代言人。但是为毛,所有人,除开死忠粉丝之外的所有人,津津乐道的都是Edward Norton?是的放在当年的环境和年龄下他演技的确惊人,但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你真的仁慈到把初出茅庐演技空间等等都纳入到我最喜爱男演员的考量范围么?不!你的脑子来不及考虑那么多,别忘了同时你还在消磨时光秒杀零食勾搭伉俪呢!那么,再一次,why?
让我再次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原因就是,这个日后的人格分裂代言人,通过角色设定和先天皮囊后天演技,有意无意的涵盖了本片所有可能的性符号。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初登场的ED是艾伦,满身鲜血跌跌撞撞,受惊小兔子似的被象征强权和征服的警察围捕(警察本身就是性暗示的利器!)。之后他洗净污垢出现在监狱,金发碧眼纤细白暂,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再配合无助的眼神和无辜的笑容,除了性别不对之外简直就是男性特别是西方男性最爱的天真美人典范。柔弱甜美的肉体被拘禁被审判本身就是一件刺激荷尔蒙的事情,内水汪汪的蓝眼睛门板儿似的单薄身材与加大号粗糙囚服镣铐缠身之间形成了隐秘而强烈的SM暗示。相比之下,总是黑着一张脸做男人状坚强状的女律师是多么不显好啊!(现在你知道女主角的光辉被谁抢走了吧~~ = - ,=)
于是,不出意外的,圣母女观众、御姐女观众、不想承认但潜意识有想法了的直男观众、中意M的强势基佬和热爱小白受的腐女们(喂)已经被招至麾下。
接下来峰回路转,艾伦忽然基因突变成了罗伊,用一句老段子来概括就是“小白兔兽性大发”。很好,我想这个时候已经很明显了:狠劲的眼神!嚣张的语气!超强的攻击性!还有超级经典的邪魅一笑!(不许笑场!)这是神马?这是最原始的男性魅力!费洛蒙的致命一击!虽然出场时间并不长但已经足够他抢掉所有关于Richard Gere 的性幻想分数了。相对于一个头痛胸闷感情不顺跟我们日常状态过于接近的律师,任谁都愿意将情感投射到更放肆的角色身上去。至此,少女心观众、X饥渴观众、终于可以大方代入的直男观众、喜欢S的犯贱基佬和中意强势攻的腐女们(喂!)也翻墙而入。
再然后,终极boss登场,这一回他不是艾伦(从来就没有艾伦。。。),当然也不是罗伊,要是认真说起来,可能是加上了天才智力的罗伊。天使面孔魔鬼心呐~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ED的表情是多么的精彩啊!!羞涩单纯的笑容还未退去,眼睛里却突然换了一个灵魂,这样的高智商罪犯还能让人说神马?够了,自认变态文艺女青年观众、崇拜高IQ高EQ的男女观众、心怀不轨的别扭基佬和期待邪魅攻\受的腐女们(有完没完啊!)可以圆满了。宇宙人民纷纷发来贺电!
至此,除了少数人妖和熊男爱好者没有被照顾到之外,我想大家都应该各取所需了吧~~同学们走之前不要忘了把桌子上的口水擦干净先……下课。
【好了写到这里我知道这篇影评又再度崩坏了修复不能了吟霜你说这是为神马为神马啊!!= =||||让我再去面壁一下主啊你原谅我吧我还是想当有为青年555555】
6 ) 爱德华诺顿·周
冲着Brad pitt去看《搏击会》,你会失望的;冲着Richard Gere去看《一级恐惧》,你也会失望的。
因为在这两部电影里,Brad pitt和Richard Gere反倒成了花瓶,初出茅庐的Edward Norton爱德华诺顿才是最吸引眼球的。可以肯定的说,没有谁看了这两个片不会不喜欢上他。
Edward Norton几乎都快成了双重性格分裂专业户了,但凡这种类型的角色找他,绝对错不了,他依然会像1996年在《一级恐惧》中的debut show一样,给你惊喜。
我玩笑自己说,要不要把“孙悟周”这个名字改名为“爱德华诺顿·周”啊?
我很爱看法庭戏的,这片子里几处法庭戏都很精彩,最后的反转也好;诺顿的表演要赞一个,那邪恶与纯良不停切换的小眼神啊~
人格分裂百片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名角出,诺顿风骚二十年。(7.5/10)
爱德华·诺顿牢房那场戏真的是好,两种人格切换得十分自如。这个故事一开始以为是《24个比利》,没想到最后是《控方证人》。
诺顿很适合这种角色哈,不过整体故事一般般
“他就像父亲。”这句话本身就是伏笔。
Norton的笑啊~~~!
看了致命id 已经没了惊艳感
EdwardNorton 表现出色,特别是他露出那一抹浅浅的讪笑,叫人起鸡皮疙瘩,理查•基尔法庭内的攻防对决精采,结局张力十足
就知道你丫是装的
看点:Norton太会装了
你去看诺顿!你去看诺顿!
“想找公平就到妓院,想被人干才到法庭。”
续集应该这样:受骗上当的律师价值观被极度扭曲。为寻求报复,精心操纵凶杀案,成功嫁祸诺顿这个贱人,至其死刑
Norton那时嫩的能掐出水来,李察叔叔的锋芒都被抢了。异域郊区口音癖加精分迷,15年前而言,算很不错的片。
我承认我是冲着Edward Norton去看的...
演技出色,结局出乎意料
这部电影非常接近十二怒汉,关于犯罪的探讨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俨然成为情节推进的幌子。而在此辩论中的关于社会、宗教或者战争的种种,才是真正的潜台词。人之初到底是善,还是恶?万恶之源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这些都成为立论的线索。而这部电影之于我的结论是,能够用法律来辩解的善,非真善;同样的,恶,也非真恶。So,the last sentence is"love is hurt."
爱德华诺顿说,我将在搏击俱乐部里面真正成为一名精神分裂者。基尔说了,我将在芝加哥中真正成为一名没有正义感的律师。
诺顿最后的笑容太邪恶了~~
因为相信诺顿演技和人性本恶,所以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