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纯属当年的一时调侃,并无对影片及高仓健、女主有任何不敬之意。)
==============================
纵观整部片子,你就可以清楚地发现,主角其实不是被追得到处乱跑的杜丘,而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矢村。
这个故事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被冤枉的警察如何机智勇敢地替自己申冤,而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警察如何替被冤枉的同伴洗刷冤屈。只不过,作为逃亡者的杜丘却拥有着超多的戏份,仅此而已。
若拿《巴斯克维尔猎犬》来比喻本片,那么矢村就是在《猎犬》中戏份不多的福尔摩斯,而杜丘则是华生和亨利爵士的综合体,拥有最多戏份,却不是最核心的人物。
矢村绝对是本片最正常、同时也是唯一正常、并且还有几分责任感的正常人。
首先,杜丘被人控告了,这丫首先想到的是走后门,想拉拉关系疏通疏通,可正派的矢村警官才不买这个帐,人家甭管你老子是天皇还是市井乡民,就直接大义凛然地把嫌疑人塞进看守所里关上一天,如此不畏强权,不正是说明了他的公正无私吗?哪像某些警察,跑去QJ了妇女,末了还只是被判了个“临时性QJ”,KAO!
矢村的不畏强权,还体现在另一个例子上,就是当“上边”下令遇到矢村时,可以一枪把他给毙了,多好的立功机会啊!可人家矢村又不干了,不到万不得已,他就不想做得这么绝。这时他干什么了?他把上司指责了一番,还派自己的跟班细江调查另一条可疑的线索去了,瞧人家多细心!哪像某些警察,声称一个卖猪肉的游泳时“逆江而上”捅死了一个女人,就甭管3721把人家抓起来判了死刑,不料几年后那“死”了的女人又活着出现了,这群丫又不开口了!
矢村不但为人正气,而且考虑周全,不会一条直道走到死。正当众警员都只在一心想着如何抓捕杜丘,只有矢村在坚持这个命令的同时,也在尝试一下从其他线索寻找突破口,比如议员之死,再比如那对作伪证的夫妇,是出于什么目的才作伪证……这些矢村都作了很合理的推断,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杜丘当时不逃走的话,早就可以洗清自己了,只是“碰巧”代子的尸体旁有他的指纹,才使得他不得不继续逃下去,汗~
矢村在得知杜丘可能受到冤枉后,也积极地在暗中帮助杜丘,为此他冒了极大的风险,还得忍受上司的平白指责。
也许有人会批评矢村追捕杜丘一事。拜托,人家这是尽责好不好!矢村也只是负责抓捕杜丘而已,可不是要把杜丘投入大牢啊!杜丘有没有罪,还得等候最后的法庭审判呢。况且我们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矢村着手调查议员死亡的这一主线,与杜丘逃亡的事是同时进行的,两者并无冲突,也无直接联系,换句话说,即使这时杜丘被警察关了起来,矢村照样能够把这条线索查下去,不会受到影响。
相较矢村丰满的人物个性,杜丘的形象却相当苍白无比,他的戏份非常被动,总是“水到渠成”,始终没有主导着剧情的发展。反倒矢村才能将情节推动继续。
且不说杜丘走了几次令人难以置信的“狗屎运”,屡次碰到大慈大悲、先知先明的老好人,就说那个女医生吧,堪称全片最没有存在必要的角色,她的戏份与整个剧情连接不上,也有几分拿“医者父母心”来作包庇犯罪嫌疑人的理由。观众是知道杜丘是无辜的,可你凭什么知道啊?直觉?好心?推理?好像哪个都不是……
也许又有人会说了,最后在医院里拿到关键证据的,不正是杜丘吗?他总算发挥了最最重要的那个作用了吧?
这个问题问得好,对此我的回答是:NO!
请仔细回顾一下,杜丘怎么会到医院里去?矢村叫他去的!女主角把证据带给了谁?又是矢村!最后是谁成功地揣掉了名为医院的贼窝?还是矢村!
况且,在医院收集证据这个艰巨的任务,并非得让杜丘去执行不可,把杜丘抓起来,再派几个勇敢的警察假扮成病人混进去,这事照样能成,矢村不也对医院起疑心了么?他之所以没能做成,只是因为与杜丘有过接触,接果被领导晾在一旁了。
说来说去,这个案件其实是矢村侦破的,而不是杜丘!
所以,矢村始终是贯穿了整个故事、连接着各条线索的最关键人物,也就是说,他才是主角!
我前边说到了,矢村是本片唯一的“正常人”,那“不正常”的人又是哪些?
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脑残一号:女主角。这位小姐的出现只是再次验证了:恋爱中的人智商为0。她怎么就不考虑一下,要是眼前这男人是个伪君子呢?自己被卖了多少次还不知道叻!她老爸也够老好人了,听到女儿失踪了急得“一夜无眠”,只因仆人报了个警,就得被她臭骂一顿,靠,还有情人不要亲人了!矢村在最后一刻前来寻找杜丘时,又是她二话不说把衣服脱个干净,拜托小姐,“您”老人家就不能稍微动动脑筋想一想吗?要是矢村有恶意,他用得着一个人来吗?他真要抓你们这对亡命鸳鸯,那肯定是带几十个警察来,“您”脱衣服有个鸟用啊?
那些警察也很脑残,没事你在大街上乱开枪干啥?就不怕打中路人?老是有这样的一些所谓的警察啊,“立功”真TMD心切,打错了人?那没关系,报告改一下,说成是被强盗打死的,就一切OK了……还好警局里“幸存”着唯一一个正常也正直的矢村,没有死抱着“遇到杜丘就开枪”这一规则,否则警察的形象全得被这些家伙给败光了,更要命的是还会把无罪之人给KO了。
还有一个特脑残的家伙,就是那个唐塔医生!哇靠!你当坏人、当BOSS,就不能当得专业点吗?你明明知道那病人就是杜丘假扮的,怎么还把他“老婆”给放走了?放走了不算,还要等议员来时,再提起“不能放过”那女人的事。天底下有你这么当坏人的吗?要坏就TM坏得彻底点,“老婆”来探望“老公”时,直接给她喂上几包药粉,再叫她自己走到阳台上跳下去,伪装成“因丈夫发病而受不了刺激选择自杀”的模样,不就什么都得了吗?早该这么做了,真一个办事没效率的SB!
还有其他诸多脑残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警察里要多上几个像矢村这样品学兼优、聪明能干的人,那犯罪率还能不降下去?
你真的以为美国佬“犯罪率世界第一”?人家老美可是“犯罪‘检举率’世界第一”!某些国家路边有人抢劫了,乡民们还见怪不怪懒得报警,且当花钱消灾了呢。
李昌钰博士说,美国佬的破案率为“70%”。听到这个的时候,我还真TMD被感动到了,全世界还有比这个比率更真实、更“合理”的吗?没有。当一个国家的破案低于这个比率时,说明了这个国家动荡不安,高于这个比率时,那么你只需要用力地竖起你的中指,然后骂上一句:“CAO!抓不到罪犯就遮瞒下去,抓错了人就屈打成招,你破案率还TM百分百了呢!!”
PS:这篇文章纯属调侃,无对影片及高仓健有任何不敬之意。
PS2:关于网友提到的删节部分(详见: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64195/?post=ok#last),其实当年上译也是有配音的,只是在合成版里听不到而已
前段时间,由吴宇森导演,张涵予、福山雅治主演的电影《追捕》已经在电影院与大家见面了。但是说到《追捕》,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高仓健、中野良子那一版的电影。作为1978年之后第一部在国内放映的外国电影,《追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那句“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也流传至今。
其实当我们讨论老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个疑问,那就是抛开时代所带来的“滤镜”,影片本身真的好看吗?关于当年那版《追捕》到底好不好看,答案是肯定的。哪怕是用当代人的眼光来看这部老电影,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在剧情的情感铺垫上,都有着其无法忽视的闪光
首先,日本版《追捕》的剧情节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虽然说原著《涉过愤怒的河》中更多反映的是对当时日本社会制度的一种思考,但是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商业片的模式。商业片追求的情绪不一定会有艺术片来得那么极端,但是一定要有戏剧性。从杜丘蒙上杀人之冤开始,观众的情绪被剧情所压抑,到与真由美结识之后,观众情绪逐渐抬高,直至杜丘驾驶着飞机攀上云霄到达第一个高潮。
而正当观众沉浸在男主的英雄气概之时,杜丘就被警察的通缉令逼到人生的墙角。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也基本上被框定在了狭窄的小巷中和红衣女子逼仄的住所里,给观众一种压抑的心理暗示。
可以说,之后那场在大街上的追捕戏,杜丘在拥挤的人群当中艰难前行,其实是导演将杜丘的内心活动具象化。然而紧接着真由美驱赶着马群将大街上的人群冲散,则将先前的压抑感一扫而空,使得观众压抑许久的情绪得到释放。
在影片的最后一段,杜丘为了洗清冤屈装病潜入医院,画面也随着剧情而改变。相较先前,画面中出现了大量的冷色调色彩以及明暗对比,在无形之中给观众心理上带来紧张感。
而之后,无论是杜丘与院长之间的对决还是与真由美一同离去,不光画面色调由冷转暖,叙事空间也变得更为开阔,观众的情绪再次被释放。同时随着镜头由近景逐镜切换到鸟瞰,观众的情绪也变得更为悠长、深远。
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中主题曲《孤独の逃亡》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对应的是影片的三个高潮点,通过旋律和节奏调动观众的情绪。“拉呀拉”的旋律从杜丘的逃亡之歌到最后变成了胜利的凯歌,也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其次,在日本版《追捕》当中,电影角色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无论是作为主角的杜丘、真由美还是身为配角的矢村警长、横路进二,都有着其性格魅力所在,而这种魅力更多来源角色的反叛精神。
以该片的女主真由美来说,中野良子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其实颠覆了观众对日本女性,甚至可以说是对亚洲女性的刻板认知——柔弱、无助、需要依靠男性的帮助才能完成对自我的成全、救赎。
在《追捕》当中,当真由美驱赶着马群在大街上奔驰从而冲散追捕杜丘的警察时,男女主角的处境发生了倒置,真由美拯救了杜丘,而杜丘成在等待被人拯救。此外,与其它电影当中亚洲女性含蓄、内敛的形象大为不同的是,真由美在面对杜丘时大声地喊出“我爱你”,这样直白的台词,足见其张扬肆意、敢爱敢恨的个性。
而作为男主的杜丘冬人更不用说,在影片最后对检察长提出的疑问——执法者是不是不需要站在被捕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也是对当时社会思想的一种挑战。在《追捕》中,无论是杜丘还是真由美,这样具有反叛性格的电影角色,在1978年以前的中国大银幕上还是很少见的。
最后,不得不承认,《追捕》的成功有一部分需要归功于高仓健先生。不可否认,高仓健先生演绎出了杜丘冬人别样的魅力,尤其是在大银幕前亲眼目睹的时候。高仓健先生赋予人物的,不仅仅是硬朗的轮廓,坚毅而又内敛的神情,还有本人所拥有的敦厚和高迈,这么“正”的一个人物,让观众没有理由不相信他是被人陷害的。
当看到影片最后,杜丘冬人戴上墨镜说出那句“哪里有个完啊”,我作为一名90后,已经彻底被高仓健先生的魅力所征服,更不用说阿姨妈妈们了。15年上海电影节举办高仓健影展的时候,等在影院门口的阿姨妈妈们谈起《追捕》和高仓健先生,完全是迷妹讨论自己本命的神情。
从1976年到现在,距离日本版的《追捕》上映已经过去31年。可以说,当年《追捕》里那片青空蓝天放到当代人的审美下,依旧十分好看!
作者/养生达人小甜汤
《追捕》这个电影的影响力或许可以用一个抄袭的例子来反证。曾经在当年0.1元/人次的电影票价前提下创造了3亿票房神话的国产电影《405谋杀案》,导演严**回忆电影的配乐就是完全采用了《追捕》的音乐,当时的观众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那种似曾相识的紧张感应该还是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提高愉悦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部电影里高仓健扮演的杜丘东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型男一枚,酷劲十足:刚毅的脸部轮廓,宽厚的肩膀,瘦削挺拔的态。竖起的风衣领子,盖住大半个脸的墨镜,对于八十年代初素狠了的大陆观众就像强心针那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当时有个叫做“寻找男子汉”的活动,高仓健立马和法国型男阿兰德隆一起变成千千万万人的意淫对象,当然用途略有不同。
当时攫取观众芳心的除了花哨的服装,繁华的东京街头,叫人揪心的伴奏音乐,更多的是主题上的大胆:这是个为罪犯说话的电影,而且显然杜丘并不是一个地下党。他固然是被冤屈的,但应对冤屈在我们的思维里“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东人决定结束我的生命”倒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习惯于自杀——残害自己;而揭竿而起一般是不可以的,否则陈胜吴广怎么会变成稀缺物种呢。
电影中的检察官杜丘东人其实有一种大学生一样的幼稚感:正义必须得到伸张,黑幕必须得到揭露。哪怕付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在他的脑子里,这个“哪怕”一般只是惺惺作态罢了,他并没有想到位居高位的人在要他付出一切上面那么的不择手段,坚忍不拔。于是,他开始了真正的犯罪。这个电影最为精彩的是杜丘最后在天台上面对法官的陈词:事实上我犯下了……(大陆公映删减了这些片段,其实鄙视审查剪刀的做法我觉得不必,他们实在都是很聪明,很“到位”的人)这就指出了法律的悖论,法律从来不是盲目的,他几乎是精准地选择目标加以摧毁,当这个目标游离在程序之外,法律往往只是作茧自缚的代名词。面对青涩的杜丘,一脸倦怠的矢村警长(原田芳雄)干脆利落地做出了决定:打死他,他受到的公正审判才不会经由一场严密的公开审判变成一场闹剧。与其让这个小老头得意洋洋地说:你看,我说很快就会被放出来吧。当然,随之矢村和杜丘马上就会步横路敬二的后尘了。天网恢恢,法外执法。
高仓健在电影里的主线就是坚持到底,不管能不能胜利。譬如第一次驾驶飞机,操作再傻瓜的飞行器我觉得也不会光凭“混蛋,我不能死在这里,不能就这样结束”就自然地被升上青天,杜丘完全是用一种神风突击队的方式在命令飞机:“混蛋,你给我飞起来!”飞机怕了,我们笑了。
据说《电影传奇》剧组在日本提出要采访中野良子的时候,日本接待方面一时措手不及,因为这个演员实在太非主流了,当最后“真由美”面对我们的采访不由感动无比。但是电影里,这个恰似一匹野马的姑娘的确让全国人民都冷艳了一把。在街头突围那个场景里,杜丘和真由美随着马群呼啸街头的时候,杜丘艰涩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帮我。真由美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喜欢你。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观众当时就震惊了,在大街上,在那么紧急的关头,一个大姑娘怎么能自己说出这种“下流话”呢,那可是在床上也一般只能用“瞧你那傻样”来代替的强刺激啊。这样的电影——在瞬间空白之后大部分人都干涩地想:真是太好看了。
据说电影还有续集,我们看的那个法官也是黑幕的一部分,杜丘直接被干掉了。如果那样的话也许更符合主题曲苍茫萧瑟的意境:青空之下,哪里来什么伸张正义。
光一样的真由美。
就是这位性情卓然、亮瞎眼的小跟屁虫(恕我不敬),赢得了所有人的爱。我们不知道妳是如何神奇地拥有那品质——紧紧贴近灵魂合一的记忆,妳用生命照亮的这句“我喜欢你”,也拨亮了离离原上社畜心头莹莹如豆的风中灵明。
集明媚与遒勇于一身,爱的女战士,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也值得,与另一个同样光明的灵魂,相知相惜。人们几乎目炫于妳身后皓白有力的翅膀,相信妳不出战的时候会将它们收起。
妳成为象征,让亿万人口心甘情愿服膺翼下。
这是电影和世人的双重幸运。
前路总苍茫。
爱问勇气:我也去行吗?双倍的忠勇焊接起上帝的笑容。无言转身犹如撒向虚空前世今生的生死与共。他和她,在纯爱之美与无心英雄的不羁旅程中相伴天涯,无始无终。一若那首绵远坦荡、摇金烁银、和光同尘的无辞歌。
直到现在,《追捕》之纯与烈,仍是国人精神夜空中一颗灼然自耀的恒星。
两个或三四个自旋、交映于彼此命运的灵魂,(被标记为杜丘、真由美、矢村……)在本分和职守之上,都更忠于高贵可钦的人性。
不期然地,《追捕》在1970年代末中国大地曙色熹微的火柴皮上,划出一道刚柔并济、刻骨铭心的强光。由此,怦然心音里勃发重生的力量与激情,开始向走出电影院人们的灰抑人生泵血。这可是一次意外?或命中注定。
流变依旧的广漠河面同闷燃其中的正义抗争仍然横亘于人生。哪有个完呐……我们所有人,仍在自己的心内涉渡。
天意冥冥。
历史会用更多元的视角,书写这部电影特别的疗愈意义和精神映射。
我们曾在集中营被圏赶、麻痹、击晕、奄奄苟存、不敢做人并莫名失踪。刚直不阿者深陷绝境,没人看见或敢去看,因为多嘴之人命如悬丝。群羊按忍,噤默求生。
但是灵魂不眠不休,永远向身界放送至纯至真的光与力。那是埋没在世界苦难额央的救命宝珠与爱之本能——见到你就像看见我自己!在最黑最暗的绝地反击中双双重生,光华绝世,命中人心。
这是精神进化的跨维度追捕。
坐在漆黑的生命影院,追随光中故事和勇敢的心。擒住魔头的同时,我们也捕获了强权胁迫下被反复抹黑、诬陷、打压的正直、美善和爱——它们在神使般的杜丘冬人和真由美身上强烈地闪耀。上帝热望着将之送还亲爱的人间,以涤荡万千浪子的心魂,且永不收回。
我们的生命,曾出于深深的恐惧而偷生和逃亡。黎明轻启东方熔金冶玉之闸门,人们集体梦见——朝霞般喷薄而出的群马背上,目光如炬的自己,愿意为纯然的爱,冲天一搏,不惜赴死其中!
爱之大勇带领我们穿越死境。那是饱受虚伪蒙骗与残暴欺凌,颠沛、淘炼所遗下的生命馈赠。虽不究竟,已近真实,透露自由消息。
恒星之爱翩然而唤,我们,是祂的同谋。
2020.3.6
童年时听过最好的情话,是真由美跟杜丘说的:“我是你的同谋!”
骑着马的真由美一句倔强的“我喜欢你”穿越30多年把我击中...
真由美你真直接,杜秋你更直接,石村你最直接。最后杜秋关于法律的评价才是点睛之笔:如果法律本身是不公正的,那执法还有什么意义?8.2
冷峻英雄亡命追寻,多情美人舍身相助,胜在浪漫。
剧情噱头不错,本来可以拍成一部很牛的悬疑剧或者film noir的,结果成了逻辑不太通的电影了。
因为有了这本片子,我才出生了,能不打五星吗?
闪回时的色彩很屌,其他就算了,节奏长不是问题,但剧情紧张度都被完全消解了,真心无趣
終於知道橫路徑二的出處了。。。。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放映的是78年国内发行的的经典上译配音删减版胶片。画质不佳还有放映事故,但配音经典。刚又找来完整版对比,发现删了包括裸戏与杜丘偷鞋伤人等半小时以上的内容。虽然剧情比较敷衍,但各演员演技确实过硬。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商业大片确实能让内地观众耳目一新,久旱逢甘霖
昭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你倒是跳啊!
我爹爱看
陪老爸重温这部片子,看到真由美和高仓健在山里的激情戏,他几乎跳起来:年轻那会儿这段被剪了!绝对被剪了!我在电影院看过不下几十遍,没有这段啊!!好像被欺骗了整个青春……
高仓健的硬汉形象就不必多说了,令我意外的是男二号居然是在《步履不停》中扮演老父亲的原田芳雄,那时他正年轻,风衣墨镜大鬓角,真有型啊。
真由美骑马奔来的样子,可以想象当年引进时多少人为之心驰了!
哎哟真由美你让我说你什么好
八九十年代夸姑娘漂亮就说她“长得跟真由美似的”。如果那时的人们知道真由美跟杜丘有婚前性行为并且还在另一个男人面前脱光了的时候,还会这么夸么?
杜丘问真由美:你为什么要帮我。真由美回答:因为我喜欢你。现在看来这台词平淡无奇,不过在当年,石破天惊
真好看,据说78年引进时删了很多戏份,警长的矢村头,杜丘的立领风衣,真由美的披肩发都在当时成为时尚。片中的中野良子像叶童+刘亦菲,还有人说像年轻的张曼玉。。。
难怪那会儿他们都喜欢真由美,这姑娘搁现在也超有个性啊,尤其是两次骑着马救高仓健,帅得一塌糊涂,当时中国人哪儿见过这个啊。不过真由美在原版里的两场裸戏,估计在大陆被剪了,我要悄悄告诉我长辈,让他们看到完整版,不过他们估计不能接受心中女神全裸的镜头吧,有些东西太美好,就不能亵渎啊。
28年后才看到真由美的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