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糟糕的、互相掠夺的爱情。Blake在天赋才华方面远不及她,可能同样的痛苦让他们共情。爱虽然难问原因,却可以致命。尤其是对方因爱之名拉着你沉堕。最后连Amy自己都承认,和Blake在一起,感觉要被他吞噬。即使如此,她仍然无法逃开。第一次失恋,她写了back to black和一整张专辑,一举把自己送上超级偶像的神坛。分分合合反复受伤消耗,最后离婚,再次自我放逐,毁灭自己。在每个人都看出来这是一段多么错误的感情时,仍然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Amy,父母、朋友、工作伙伴,全都没有。
她对第一个男友说 You should be stronger than me You've been here for 7 year longer than me ... I've forgotten all of young love's joy. Feel like a lady and you are my lady boy (参照《Stronger Than Me》)
她对Blake的爱让她自我怀疑,不知所措 For you I was the flame Love is a losing game ... One I wished, I never played Oh, what a mess we made And now the final frame Love is a losing game... (《Love Is A Losing Game》)
自我怀疑的同时,又表现出像《东邪西毒》里描述的那种倔强: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式就是拒绝别人 I cheated myself, Like I knew I would, I told you I was trouble, You know that I'm no good... (《You Know That I'm Not Good》)
她的痴狂极端到几近自我毁灭……当她知道Blake不只爱她原来还和前女友有瓜葛时,她的生活和工作陷入了完全瘫痪,整天活在酒精和毒品里。可也是这段感情让她开始了第二段创造高峰 He left no time to regret Kept his dick wet With his same old safe bet Me and my head high And my tears dry Get on without my guy ... We only said goodbye with words I died a hundred times You go back to her And I go back to... I go back to us I love you much It's not enough You love blow and I love puff ... You go back to her And I go back to... Black, black, black, black, black, black, black... (《Back to Black》)
P.S.:之所以写这篇观影感,也是因为有感而发,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到Amy那样真实和义无反顾。还记起几年前那个夏天我在伦敦认识的19岁西班牙男孩。那时候我俩都觉得Amy的《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Bridget Jones配乐版,//www.youtube.com/watch?v=GuanbnnzXQ4) 是此生最爱的歌。我们在Amy的歌下亲吻,抽着weeds做着爱。那时年纪还小,当他问我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时,我不经意的说当然。然后他真的义无反顾的爱了。后来我离开伦敦时,注销了在伦敦的MSN,摒弃了那个疯狂假日里的一切。他很坚强,即使有我的Facebook也从来不联系我,可是我知道他很伤心失望。这件事情我一直内疚,而且以后不想再说不负责任的假话了。而这首歌如此真切,百感交集,现在还是我此生最爱。
3 ) Amy是个好女孩 她只是没有掌握运气
深夜12点看完了《艾米》,没坚持到字幕出完,《Valerie》一响起就赶紧关了,因为已经泪奔。 Lady Gaga最初在外表上多多少少模仿了Amy,但Amy就没她这么好的运气。 Amy是败给了自己的纯真,她真的是一个没多少城府的女孩,20出头的时候上节目,主持人问她出新专的感受,她表示老娘就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绝对不加弦乐,绝对不加!Amy就像是一个普通混酒吧的女孩,个性粗野,不害怕自己的瑕疵。 她并不是一个巧人,但Amy身上最可敬的一点是她的真实。虽然有了名气,依然可以牵着闺蜜的手上台。在片子最后,她跟偶像Tony Bennett一起录歌,紧张的就像是一个要考试的小学女孩。 看到Amy的经历,总是不自觉的想起Whitney Houston,但Amy走的比她还早。Whitney的人生毁于渣男手中,Amy也是,而且还是两个男人。Blake接受采访的时候并没悔意,对于渣男来说这不过是死了生命中其中一个女人而已。爸爸也是渣男,听说Amy死后他还筹划了一部纪录片,据说很恶心。 渣男就是渣男,怎么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成熟呢?但是Amy看不到这点。她说谈恋爱就是要全身心投入,真心处女座。 让人心疼的一点是,Amy对于身材的苛责,暴食症和嗑药酗酒一样,都是她逃离已经交叉感染生活的最好办法,但是催吐无疑就像宿醉后的头痛,嗑药的副作用那般。她不停的吃,咽下生活的苦闷,然后又吐了出来,再次堕入地狱。 Tony Bennett在最后说:You see... 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Amy不是Mr Bean,她不会活得很长。只是Amy太可惜了,她没有坚持到“生个孩子就能治疗文艺青年所有毛病”那天,天才总是比普通人早一步燃尽一生。
Everyone says life is short, but we never treat it seriously enough...
16分钟前
夏晓光Pe
推荐
片子平叙自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也没有任何私人的角度,但就是看得那么让人难过,得知自己拿到格莱美那一刻的Amy依旧跟一个小女生似的天真可爱,大概六年前我听到Amy的"Back to Black"这本专,之后很一段长的时间每当有人问我最爱的歌是什么,我都会讲"You Know I'm No Good",如其歌,宝贵而脆弱
从崭露头角到人生巅峰再到迅速陨落,只用了短短几年而已,天赋有多高,自我约束力就有多低。归根结底是败给了自己,做了成功的囚徒,聚光灯和感情生活击垮了她,毒品和酒精是两大杀手。如今回忆她的生平还是让人百感交集。TonyBennett寄语,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if you live long enough 【本短评入选了豆瓣第一年的日历,深感荣幸】
对完全不了解Amy Winehouse的人来说,这样的纪录片非常抓人。导演最高明的是没有任何预设立场,只是从远处投来怜悯目光,却能让人觉得哪怕在毒品、酒精、厌食等组成的负螺旋中,依然隐藏着那个热爱爵士的女孩,仿佛下一秒她就会用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谱写天籁...
惊艳的才华需要配备过人的心智,不然必定被四周的邪恶吞噬。
艾米和lady gaga最红的那两年,是近10年欧美流行乐坛最有趣的一段时光,他们都是创造时尚的人,怪先锋,可惜现在只有阿呆和霉霉什么的,太boring
素材挑得节。顺序剪得好。音乐配得好。生动地展示了「让你先爱上这个人,再把美好活生生钝刀割肉杀死在你面前」的悲剧制作精华。好一部「渣男毁人生」之「老公渣远不如老爸渣来得毁」。然而我觉得Amy有自毁型人格。然而一个用酒吞送止痛片的观众也是没什么资格对此作出扼腕表情。
Everyone says life is short, but we never treat it seriously enough...
片子平叙自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也没有任何私人的角度,但就是看得那么让人难过,得知自己拿到格莱美那一刻的Amy依旧跟一个小女生似的天真可爱,大概六年前我听到Amy的"Back to Black"这本专,之后很一段长的时间每当有人问我最爱的歌是什么,我都会讲"You Know I'm No Good",如其歌,宝贵而脆弱
悲剧性、戏剧性、宿命感、一语成谶、毁灭性的爱情、受困的天才…还有突然死亡。所有人看完这部片都会爱上她,为她扼腕。但皆因为她具备一切好故事的关键元素,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这个导演的能力甚至动机,塞纳之后选她,整合材料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多少有点投机取巧的低劣。
导演上一部车手赛纳让我哭成狗,这部看完更加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她的生命中没有出现过好男人,不管是父亲还是男友都辜负了她
基本就是amy自己的私人影像串起了全片,看完泪奔了真的替Amy感到惋惜,她只是一个脆弱敏感贪吃的小女孩。
Amy有自己的问题,有自我毁灭的倾向,但是当代唱片行业的急功近利让她彻底失去了控制,她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却被推向了一个自己无法承受的位置,这听起来有点像千篇一律的早逝天才故事,但毫无疑问的是她醉人的声音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宝。
很可惜这部寻常的纪录片充其量也就是部艾米人生轨迹的大纲说明书,真正能够聚焦于其骨血深处的探讨和追寻相对还是弱了一些,艾米之于我大概就是艾拉,比利和乔普林的当代混体,那种融合了神经质,抑郁症,野性原始和病态式纯粹的路子基本快在这个时代绝迹了,同时也令其作品和意识显得更为珍贵。
材料组织的真好,Amy在面对音乐名声爱情友情亲情毒品等诸多问题下的赤子之心都被导演挖了出来,以及随之而来的脆弱,仍然很难讲清楚到底是谁的错,男友父亲毒品闪光灯酒精放纵沉迷脆弱,在某种程度上,连她与生具来的嗓音与天赋,都是那个下午的罪魁祸首。
前半段的成长记和后半段的暴发史,构成最鲜活而独一无二的艾米,缘起缘灭,或因为音乐,或因她是处女座,或因她只是艾米。“如果不要唱歌这个天赋,只要我能走在那条街上,无忧无虑地,我会愿意的...”就像托尼·班奈特所说:“慢慢来,你太重要了。生活能教会你如何活下去” 活着比音乐更重要。
之前在Bennett的纪录片里就看过一点点两人录音的片段,真是此音只应天上有。后半段实在太令人揪心,就像死亡早已是注定,身边的一切都在推她进入最黑暗的深渊... "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
天赋异禀有时伴随的是难以自控的颓靡生活和坏脾气,或许是这样,有些人拥有高出常人很多倍的才华,却也承受比常人多出很多倍的自暴自弃,置身漩涡边缘,忍受不了了就按下生命停止键终止游戏,艾米的人生可能就这样,长板短板一样明显,像跟魔鬼做交易的浮士德,好未来好情操好才华不能什么都让你占了。
尽管开头只是艾米成长过程的轻描淡写 还是让我们见证到她从小埋下的阴影 那个用酒精毒品和炫酷外表麻醉自己的艾米 内心深处却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热爱的音乐 最终却带来意料之外的名利 动人的歌曲因爱而生 而她唯一所剩的爱在破碎后 终于在聚光灯下走向生命的尽头 世间再无如此纯粹动人的歌声
并不只是在展现才华,更多的是呈现Amy如何被毒品,名气,家庭,音乐产业以及大众媒体拖进一个绝望处境,让观众眼睁睁看着一个爵士歌手如何在聚光灯下逐渐走向毁灭,实在太令人痛心了。
从崭露头角到人生巅峰再到迅速陨落,只用了短短几年而已,天赋有多高,自我约束力就有多低。归根结底是败给了自己,做了成功的囚徒,聚光灯和感情生活击垮了她,毒品和酒精是两大杀手。如今回忆她的生平还是让人百感交集。TonyBennett寄语,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if you live long enough 【本短评入选了豆瓣第一年的日历,深感荣幸】
你丝毫感觉不到导演的用力或者尖锐的地方,他却把片子拍的力道十足,用艾米生前的私人录影和相关人士的访谈剪成一部电影,让你很愿意相信他找到了这起悲剧的根源,可惜最后没看到片中大反派渣男渣父母接受采访。明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很有戏,不过奥斯卡好像更喜欢励志的那类音乐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