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意大利裔夫妇Augusto 与Michaela Odone的儿子Lorenzo于1984年被诊断患有ALD(肾上腺白质退化症)。他们夫妇亲自学习医学知识合成了可以延缓疾病进程的试剂——Lorenzo's oil.
罗伦佐的油是三油酸甘油酯与三芥子酸甘油脂的4:1比例的混合物,两种脂质分别是油酸与芥子酸的三酸甘油酯结合型。脂肪酸的混合剂可以与身体内合成极长链脂肪酸(VLCFA)的酵素发生竞争性抑制来降低导致ALD的VLCFA在血中的浓度。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科研体制的功利,可以看到患者家属特殊的极端心理,当然看到更多的是关于爱的执着。疾病可以摧毁人们,也可以改变和拯救人们,因为在生命、爱情、战争这三个方面,发生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而不可预知的。
一句话,这是部特别适合医学生观看的电影。
昨晚看Lorenzo's Oil 到快两点,看到绝望、窒息,直到片尾那些受益于罗伦佐的油的孩子们的镜头时眼泪终于乱涌,某种程度上宣泄了压抑的情绪,但这部片子应该不会再看了,尤其身为父母,不能,不敢,不愿。
因为父母巨大的奉献和付出,因为他们最终找到的这种油,Lorenzo的病情没有继续恶化,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早逝,然而病发后两年内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瘫痪在床,不能说话,不能动,只能靠眨眼睛和动手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活到了30岁(2008年)。Lorenzo的母亲本来是个语言学家、编辑,精通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还会拉丁语。然而后半生没有休息,没有娱乐,没有旅行,每天照顾儿子16个小时,病逝于2000年,61岁。
Lorenzo的父亲本来是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为了儿子提前退休,殚精竭虑,心力交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病魔,与时间,与医疗制度......与无数的不可能斗争。儿子离世后,他回到了家乡意大利,在那里度过了余生,2013年去世,80岁。
关于亲人的死,
任何选择都是错误的。
区别在于,你的不同选择,Make 不同的 Sense。
Make Sense:有道理,合乎情理,可以理解,讲得通。
电影《罗伦佐的油》中,罗伦佐的父亲和母亲,这对夫妻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面对他们的孩子,
衣来不能伸手,屎尿全靠护士。
饭来不能张口,营养只能鼻饲。
他们选择,坚持24年,自研药物,治疗患有ALD的孩子,罗伦佐。
2000年6月10日,罗伦佐的母亲Michaela Odone,病逝。
2008年5月30日,罗伦佐,病逝。4岁确诊,6岁卧床,30岁离世。
母子二人,都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母亲满怀希望,离开了人间。
儿子用眼睛唱了天堂颂歌,送别自己的母亲。
他们的骨灰被合葬在一起,There is another world,They Love Live Laugh togher.
1992年,根据他们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Lorenzo's Oil》上映。
每一个观众,
都可以自己理解、判断,
Make sense what?
备注A:罗伦佐和他妈妈的逝世资料来源:
1.得到APP课程,郝广才的《今天》,第150天的故事,2017年5月30日的故事。
2.电影资料 IMDb 《Lorenzo's Oil》 (1992)
儿子:Lorenzo Odone, who doctors had predicted would die in childhood, died on Friday, May 30, 2008, one day after his 30th birthday.
母亲:Michaela Odone died on June 10, 2000, of lung cancer. Eight years before her son finally succumbed to ALD (adrenoleukodystrophy).
备注B:ALD
1. ALD,Adrenoleukodystrophy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2.Lorenzo’s oil(罗伦佐油)用于肾上腺白质退化症ALD。
罗伦佐的油 Lorenzo's Oil在1987年三月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在1989年十一月 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发表了第二篇论文,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备注C: 家庭灵魂三问:
1.父母的爱,有没有良心?
2.夫妻的情,讲不讲道理?
3.孩子的命,算不算回报?
「罗伦佐的油」是一部描述罕见遗传疾病ALD的电影。罗伦佐原本是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但从七岁起就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如跌倒、突然吼叫、听觉及语言能力退化等。就医后发现罗伦佐罹患ALD。这种病无药可医,两年内会全身瘫痪而死。罗伦佐的父母不愿屈服,决定自行钻研医药、生物化学等深奥学问,又获得各国专家及食品实验室协助。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开发出具有预防效果的新药,命名为「罗伦佐的油」。虽然罗伦佐久病无法复原,却造福了无数孩童,罗伦佐也较医师预估多存活22年。面对疾病,片中呈现三种激烈对立的观点:一是科学家,他们严守科学方法,对新药非常谨慎,显得缓不济急。二是家属基金会干部,他们因为孩子病逝而对现实绝望,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病人安详离开,故对新药十分冷漠。三是罗伦佐的父母,他们也像其他家属一样深爱孩子,却不消极认命,反而将亲情化为推动科学的力量,在三种观点当中,效果最大。
如罗伦佐的父母在片中所说:「科学家的利益,不一定等于父母的利益。」科学家的态度之所以保守,有专业面、政治面与人性面的原因。就专业面来说,强调的是研究的严谨度。新药未经长期、大规模实验,无法证明疗效,若贸然向家属推广,风险极高,甚至会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就政治面来说,各科学家、各实验室所掌握的知识常只是片段,必须做有效整合,才能拼凑出新药的面貌。但政府未必会拨出经费,支持这种只对少数患者有利的研究;各研究单位也常勾心斗角,将所掌握的知识视为「独门绝学」而不肯合作,以便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就人性面来说,许多科学家的初衷固然是为了造福人群,但科学家对病人的感情毕竟比不上家属,即使有心帮助病人,也仍有诸多考虑(如生涯规划、机构声誉等),只能尽力而为,无法像罗伦佐的父母那样义无反顾、全心投入。这些都是科学进展缓慢的原因。
相较于科学家的专业立场,家属较能从人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但家属之间的心态也有很大歧异,由于ALD患者在一段时间后会全身瘫痪、丧失语言能力,故无从得知病人的想法,是及早了结生命、终止痛苦?或只要活着,就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这些意思都只能由家属代为表达,亦呈现了各人面对逆境的态度。罗伦佐的父母在儿子身上大胆试用新药,看似将儿子当成实验品;但他们对罗伦佐仍旧有温情、将儿子当成「人」来尊重的一面,如开除敷衍了事的护士,请非洲好友照顾他;坚持每天说故事给他听(给予感官刺激)等。罗伦佐昏迷数年后,还能奇迹似苏醒,眨眨眼睛、动动手指等,除了新药之外,来自人性层面的关怀也是重要原因吧!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励志故事。父母对罗伦佐的爱及坚持不懈,成为科学进步的原动力;科学回过头来又与人性携手合作,一同为病人的健康与人性尊严而努力。两者相得而益彰,才是圆满的解决之道。
看完了电影,滚动着的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开开心心的笑容感动得热泪盈眶,直到屏幕静止下来,我接着再静静呆呆地盯着屏幕。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大家觉得都应该放弃的时候,父母用爱的力量坚持战斗着。我知道在现实中既便你想也许半不知道从何下手,也许不会有人来协助你帮助你。虽然这是特殊的案例,我从这特殊中看到了真正爱的力量。我能做什么?我会怎么做?我会寻找到答案。谢谢你,罗伦佐的油。
罗伦佐奥登一向是个健康正常的小男孩,但自七岁后,一些奇怪的事情就不断发生在他身上,他常常暂时失去记忆、健康状况急速衰弱、无故大声咆哮、甚至还丧失了听觉,罗伦佐的父母欧格斯托(尼克诺特,《红色警戒》)与麦可拉(苏珊莎兰登,《管到太平洋》)带他遍寻名医后,发现罗伦佐得了一种罕见而致命的脑神经疾病ALD,目前的医学技术对ALD尚无药可治。这个诊断结果仿佛为奥登家宣判了死刑,眼看罗伦佐一步步走向死亡,群医却束手无策,奥登夫妇领悟到唯有靠自己才能挽救儿子的性命。片中记录了他们如何着手研究ALD,在反复试验后,终于做出俗称“罗伦佐的油”偏方,造福了无数为此病所苦的儿童。此部温馨而扣人心弦的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苏珊莎兰登曾以此片,入围当年奥斯卡与金球奖最佳女主角,两度奥斯卡得主彼得尤斯汀诺夫(《万夫莫敌》)也参与演出。导演乔治米勒另有代表作《紫屋魔恋》、《我很乖,因为我要出国》等。
看的是一个母亲无私而不愿放弃的爱。曾经我的妈妈也为我的慢性中耳炎这样奔波劳累过,辛苦了,老妈。
感人至深,很标准的家庭励志故事,父母的爱是奇迹最大的力量。 好莱坞从来不缺主旋律电影,但纵使看了再多,也会被其中的真诚和正能量打动!母亲在给罗伦佐念故事书的时候,他的眼睛在不停眨动,妈妈向他提出问题,他就用眨眼睛来回答他。原来他已经恢复意识了!影片进行到结尾时全家人期待着罗伦佐能够用大脑控制自己的小指动一动的时候,他不负众望,手指的微微一动,给全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欣慰和希望。 这么好的电影绝对不能被大家遗忘!
小Lorenzo真人在30岁时因为食物噎住,吸入性肺炎死亡。比6岁时医生的诊断多活了22年,其父亲2013年去世,80岁高龄。这部电影为他们筹到研究资金和对ALD这种罕见疾病的关注度。电影本身有些戏剧化,鸡汤味重,尤其奥古多初到华盛顿罗伦佐家那场,刻意的灯光人物特写,看恐怖片似。
天哪,满分,而且居然是真实案例。其实这绝不是偶然,洛伦佐父母的条件和毅力、洛伦佐自己的毅力、外部各帮助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产生这个奇迹。而且电影很良心地反应了我们做科研的惨烈:受法律、经费、市场、病人各种制约情况下,保证绝对的安全和有效的条件下去在基础词汇别人可能听都听不懂的迷雾里寻路
8.7 / 暖心力作。竟没想到还是真实事件改编!!苏三演的妈温暖感人又霸气。打破常规,知识拯救一切。想发自内心感谢这对父母,如果没有他们,也许这个疾病还要过很久才会有治疗的方法。除此之外他们对罗伦佐的爱,bigger than anything.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0946093儿子身患绝症,父母自学医术,创造医学奇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6054428普通夫妇比科学家和医生还厉害?专业人士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解决了。Susan Sarandon很适合演这种角色。男孩患罕见遗传病,会慢慢丧失所有感官,相关病例全是死亡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429877
难得的冷门佳片,即使褪去真实事件改编,仍然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在无私的爱面前,可能只有如母亲自己说的,你没有‘孩子才会说出这种话。难以想象拍过疯狂的麦克斯的导演,会拍出对他而言如此另类的电影,一点不像他的风格。电影名字和过多的专业台词,让这部电影冷门了。
只有父母才会如此拼尽全力的为孩子艰难求生吧?虽然查了下,知道妈妈2000年去世,罗伦佐2008年去世,父亲2013年也走了,目前有了更先进的治疗手段。但爸爸妈妈拼尽全力的故事还是令人动容的,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值得敬仰的爱!
很标准的美国家庭励志故事,父母的爱是奇迹最大的力量。好莱坞从来不缺主旋律电影,但纵使看了再多,也会被其中的真诚和正能量打动~
今天最大收获!居然在网上找到了种子!而且是英文版不是原来的意大利语版本!
米勒老头用自己一贯拍动作片的手法拍了这部富有亲情色彩的剧情片(这片子我怎么看都跟文艺二字扯不上半毛钱关系,顶多只是带亲情色彩的纪实类剧情片),发现这种手法跟这类型片子还是能搭配一块去的,一个多余的镜头都没有,转场一如疯狂的麦克斯一样干脆利索,最后你会觉得这部片子看下来一点都不拖沓
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工整作品,光是题材就已经赢了,与其说是一部典型的欧美家庭片,不如说更像一部有纪录片意味的传记片。精细、克制、冷静,从细节处落笔,没有过多渲染父母的悲伤情绪,连预想中的大段哭戏都被导演省去了,却能从许多细腻的侧面捕捉到这对意大利父母的大爱与艰难。很难想象拍出《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乔治·米勒竟然还有如此温馨动人的镜头语言,果然大导演都有多才多艺的一面。
故事真的很感人,就是拍得有点生硬。。。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实剧情挺一般的电影,让我想起了《无语问苍天》《神迹》等影片。片中父母执着的劲头让人为之深深的佩服,片尾的字幕以及真实的视频让人看了为之动容。爱,让科学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感动的内牛满面,为了父母的煞费苦心,为了孩子的坚强意志。被震撼到了。中国并不缺乏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但是中国似乎没有这样的环境能给一个业余的人以如此大的自己探索的空间,虽然主角自己奋战的经历并不顺利,但在中国确实会更难。甚至这样的父母能坚持多久都难说。当我们有这样的感人故事发生,能写出来被拍出来也是需要很久很久以后。这是为什么呢?
不曾想过,电影居然会离现实那么近!手边就是一瓶没有被开启的Lorenzo`s oil...有些心酸。
医生们断言孩子会死,母亲不允许孩子死,孩子活了下来。孩子没有想到母亲会死,母亲却死了。我们所说的母爱,是一种天性,是一种类似绝对意志的力;至于父爱,有时有,有时没有。一如文化,在后天中逐渐形成的。
剧本很好。虽然并不喜欢演员的过度表演。但为剧本可以打五星。
2000年罗妈因为常过劳照顾儿子罹患肺癌去世,2008年罗伦左过完30岁生日去世,这比当初医生预计的只能活2年整整多了22年.罗爸在2013年80岁的时候去世.可惜的是人体髓鞘再生还没能实现.
医生是菠萝艹才两千人,应该都看,然后就诞生“美国人早该管管了”的“新”评价hhh,前面笑谈,后面也是金龙鱼调和油,低芥酸菜籽油,最健康橄榄油,……或成最大赢家真经的还是需要长长的预设,假定,和对现实的互文,希望能写出来在长评价里面至于男女主,实在是男熟悉,女刚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