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没有眼泪,因为哭泣是矫情的,真正的悲伤应该淌在演员与观众的心灵里,二者的心有灵犀不应是电影主题表达的次类目,而应该是无论何时都高唱论调的主角。奇迹中父母离婚而分隔两地的兄弟,无人知晓中被世界抛弃的四兄妹,空气人偶中被挖空灵魂的躯壳,他们都没有哭泣,剧情里也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但观众的心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掀起一丝丝的情感悸动。残酷的主题与温馨的光景、沉闷的镜头与细节的铺陈、最恶浊可叹的冷漠社会与最纯洁无暇的孩童笑脸都在相互辉映的一息间化作崇高的瞬际,观众可以从中揣摩出导演是枝裕和的艺术表达手法:衬托着主题的深度扩张,深化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爱的渴望。 奇迹还是延续了导演是枝裕和一贯的半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但让影迷也许是唯一感到惊喜的是,电影中出现了众多大牌明星甘愿作为绿叶配衬,看着阿部宽、小田切让、长泽雅美等一众大牌只是在镜头前晃了一晃,你都不得不感叹导演的功力。但无疑的,媚俗的商业气息在朴素的设置陈列与浓郁的怀旧情怀下已成为强弩之末的阶下囚,旨在如何让爱在毫无限制的“肆无忌惮”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凸显。 在无人知晓中,导演是枝裕和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塑造了孩子们最本真的表演,让他们稚嫩的心灵在现实与虚拟的真空地带中自由地飞翔,如今的奇迹亦如此。小演员们那渗透爱意的表演,每一双深情低垂的眼眸,每一个情真意切的笑容都比不断地表达精义深微的大理论的电影来的更迷人。在多次冲战戛纳之后,是枝裕和似乎对自己的电影使命更笃定,奇迹可以算得上导演自身的一次创作回归,它浓缩了导演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以温情作为基调,在绮声曼语的问候与鼓励声中蔓延。为摇滚音乐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不羁的父亲,天性董事乐天的弟弟,做事深思熟虑的哥哥,为生活奔波劳累的妈妈,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外婆,专注于传统工匠技艺的外公,还有各个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学在寻梦的旅途中相伴,他们怀抱梦想在渴望奇迹在列车相遇的一刻发生。 人生就是一列列车,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个站点,在诱惑与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要中途下车,往往如此我们就无法到达终点站,也就无法知道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站。只有经过漫长的旅途之后,当我们的心灵已累透了之时,我们才可以感知这一站名叫爱。只有真正懂得爱的艺术家才会在微言大义中下达最质而实绮而又永恒的使命:为爱而生。 在影片的结尾,听着quruli的慵懒的嗓音在抒情的吉他声中交融,我哭了,为是枝裕和最切入心扉的爱而哭。
看完电影的我,忍不住慨叹一句,里面的好吃的看起来可真香啊!
食物见证了一家人的幸福时刻,也预告了最终的离别。
弟弟在路边买的章鱼丸子,热气腾腾的,咬一口能吃到满嘴的汁水,再加上清新酸甜的柚子,想想都让人流口水。电影里的一家人仍在一起时,也会在家里做章鱼丸吃,那是当时难得的温情时刻。
鹿儿岛的黑猪、黑牛很有名,用铁板烧烤,喷香扑鼻,电影里住在鹿儿岛的哥哥便尝有机会享受到。妈妈、外公和外婆都在为了更丰足的生活而努力,日子平淡却也有滋有味。
薯片最好吃的部分应该是最后一口,把袋子里剩下的边边角角一口气倒进嘴里,有着强烈的满足感。电影里玩乐队的爸爸,把剩下的一点薯片碎分给了弟弟,这样的举动倒更像是朋友间的行为了。
几个孩子一起逃学出门许愿时,曾经坐在一起吃烤玉米。玉米烤得通体发热,带着点焦糊时,香味能够飘出老远,是在城市里很难享受到的美味。电影里,孩子们一边举着玉米,一边看着远方,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电影里外公最钟爱的,是鹿儿岛的传统点心轻羹。轻羹是用红薯和粳米制作的,味淡而轻盈,只是在当下的日本,它的名字已经渐渐无人知晓了。弟弟吃惯了薯片,觉得完全没味道。哥哥却告诉他,“一开始没有味道,但越吃越香。”到这时两人发觉,他们的口味已经完全不同了。
最终,火车呼啸而去,奇迹没有发生,两兄弟也逐渐明白道路注定不同,各自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像哥哥说的那样:“比起家,我还是选择了世界。”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食物永远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人们因为分享食物而相聚在一起,同样也会因口味相异而分道扬镳,但是无论如何,食物总还是那副样子啊,变化的是人罢了。
对了,我们还有同名微信公众号:福桃九分饱(ID:futaojiufenbao),和微博: @LuckyPeach福桃九分饱,搜索关注不迷路,不错过每一 篇好吃好喝。
该怎么形容呢?整部电影的调子就像是已经绝迹的轻羹,初尝时味道淡淡的,到后来才品出来香。临到最后关头放弃了自己愿望的航一,到底是为了这个世界,还是觉出了其实也许世上并没有奇迹可言。
2011 no.2, 最美一段蒙太奇
“哥哥,什么是地下音乐?” “嗯..就是工作要更努力的意思!”
赞!笑着笑着就哭了,比达内那个单车少年强
是枝裕和,这得有何等温柔的心?!
喜欢的导演和演员。何等温柔的心。“是长在秋樱里的静谧、是嚼在食物里的传承、是粘在手指上的火山灰。青春轰隆作响,却从不疾驶而过,那些大声喊出的愿望,叮咚的铃声、抢食的零食、变卖的玩具、心爱的小狗,亦有流经苍老与死亡。”笑着笑着就哭了…
“真好奇以前在这里的人,后来都去了哪里?” 无忧无虑的童年,出发去一趟冒险,把平凡的生活过的非凡,都让人感觉在看《伴我同行》《春天情书》和《菊次郎的夏天》…高潮戏太飙泪,是枝裕和最感同身受的一部!生活处处有奇迹。“世界上总有废物可以待的地方,想想要是每件事都得有意义,你会窒息的”
siff@影城;重看「奇迹」美好无比,当我们有天明白奇迹的美好正在于其永不到来时,成长才慢慢降临,才品味到清淡至醇厚的底蕴;交叉蒙太奇契合新干线汇合,那一年的回忆就定格了,兄弟俩或许成长轨迹就此错开,但他们曾见证过彼此追寻奇迹的过程。
“比起家的幸福,我还是选择了世界。”T T 导演太会拍了!列车交会时小航眼前闪过那一组细节真的太天才了!从胃温暖到肺。以后每每和世界面对面的时候都会想到它吧。
命题作文都能拍成这样,除了赞叹还能说啥呢,是枝裕和对节奏和表演的掌控已然是大师范儿了。
命题作文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让人叹服了。剧作简练些,砍掉一些枝蔓就完美了。打酱油的都是大牌,仿佛[步履不停]续集,横山家第三代什么的。演哥哥的前田航基有影帝相。最终还是被是枝裕和弄哭了,哎……Btw,是枝裕和总是想学成濑,拍出来却是小津的调调——夏川结衣那个酒吧叫“luna”好不好!
越往后越好
每个童年都有个天真的愿望。难得的一部很轻松、不忧伤的是枝欲和电影。哥儿俩的演员都非常有戏,尤其哥哥,明明是个小孩,却是个天然呆加成人脸;弟弟则是永远乐呵呵加偶尔没心没肺。命题作文都能拍得这么有趣、不突兀,换国内果断主旋律加正义凌然老局长了。可爱又有些感动。棒!
那是错身在一瞬间的成长(是枝裕和继《步履不停》之后,再度放大“我回来了”“你好”之间的人际纽带),是长在秋樱里的静谧、是嚼在食物里的传承、是粘在手指上的火山灰。青春轰隆作响,却从不疾驶而过,那些大声喊出的愿望,叮咚的铃声、抢食的零食、变卖的玩具、心爱的小狗,亦有流经苍老与死亡。
两列火车相遇前,突然世界静下来,荧幕上出现的是生活中那些被忽视却最美好的细节:怒放的野花,蓬勃的树苗,肩上的尘土,手里的种子。然后呼啦啦的,大家冲着呼啸的火车喊出愿望,我鼻子一下就酸了。太美好了。想见的人,就坐上下一趟列车去见他。第一次在影院看是枝裕和,好!
那么长那么碎的铺垫,原来都是为了那一分钟的呐喊、渴望、期盼。世界再不如意,有赤子心,有希望,就有奇迹。
冰棍儿,碎渣儿,体温计,红岩浆,蚕豆苗,火山灰,淡轻羹,小哥俩,童年呐,心愿啊
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日本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和小学里面集体逃走了
瀑布逆流而上,轻羹微甜少糖,洋芋屑滑出喉咙,蚕豆苗钻进土壤。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新干线逆向飞驰,火山灰漫天飘荡,所有喊出口的愿望重回纸上。咬一口的冰棒变得完整,不堪折的花朵重新绽放,摩擦过的体温计温度下降。爸爸拨弄着吉他,妈妈制造出饭菜的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你还在我身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