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姆·汉克斯是一位伟大的演员。我喜欢他,他也从没让我失望。他的电影总是闪烁着人性之光,给我思考和启迪,给我力量和温暖。这部《芬奇》也是如此。
2、《芬奇》可以看做是《荒岛求生》《我,机器人》《火星救援》的结合体,它讲述了一个孤独的工程师带着一只狗狗和一个机器人艰难求生的故事。在本片中,汤姆·汉克斯再一次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钦佩。
3、故事的背景是末日时代,世界和人性几乎都崩塌了。然而,在汉克斯、那只狗狗,还有那个机器人Jeff身上,我却再一次感受到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希望。
4、这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故事,我却从中看到了许多,感悟了许多,热泪盈眶,回味满满。
5、如果可以,让我们上路吧。趁一切还来得及。
二刷后的一些补充
1、Finch和机器人Jeff的关系很像父子。Finch耐心地教Jeff各种东西,如何走路,如何寻找食物,如何照顾狗狗等等,同时也告诉他很多道理,什么是信任,什么是责任等等。
Jeff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很单纯也很天真,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触碰,什么都想弄明白,例如如何开车,如何打开一道门,如何照顾他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当然,和任何一个孩子一样,Jeff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好几次惹得Finch勃然大怒,生气至极时还忍不住骂了他。然而,这不就是成长的代价吗?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犯错,从而不断地成长。
事实上,成长的人不只是Jeff,还有Finch。Finch是一个孤独的人,喜欢一个人工作、生活。某种意义上,Jeff就像Finch的儿子,Finch把他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他、分享给他,在这个过程中,他最终也收获了信任,收获到了友情,或者说亲情。影片中,他们“父子俩”先后握手了两次,拥抱了一次,这便是明证。
影片的背景是人类的末日,世界也好,人性也好,几乎都崩塌了,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信任可言。世界毁灭了,人性却在机器人身上重现,这怎能不让人唏嘘感慨、热泪盈眶。
2、Jeff的自我觉醒
很喜欢机器人Jeff的设定,善良、天真、活泼、勇敢,就像个人类的孩子。他跟Finch去一个废弃的电影院寻找食物,在那期间,他第一次从一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我想,那一瞬间,他脑海里冒出的一定是那个问题——我是谁?这是意识觉醒之一。
随后,他就兴致勃勃地跟Finch讨论起自己是不是应该有个名字来。Finch一开始的建议是Jack,这个名字和千斤顶同义,Jeff不喜欢,因为他不要一个工具作为名字。这是意识觉醒之二。
在莎士比亚、火星登陆者Rover、拿破仑这几个名字先后被否定之后,他突然想到了Jeff这个名字,注意,这是他自己想到的名字。从Finch和他握手,对他说“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开始,Jeff的自我意识正式觉醒。
至于Jeff自我意识的全面觉醒,则要等到Finch去世之后。在影片即将结束前,Jeff独自照顾狗狗,一个人坐在车里,然后开始思考,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呢?当Jeff知道了自己是谁,从哪来,接下来要去哪里,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它就从一个机器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3、还想补充一点的,是Finch对Jeff说过一句话,“人类是很矛盾的。”这实在是一语中的,它道出了人性的本质,复杂而矛盾的统一体。善良的同时邪恶;讨厌独孤的同时厌恶合群;渴望理解却又无法真正彼此理解;愿意信任却又不断受伤……
而Jeff呢?在影片的最后,在阳光照耀下的金门大桥,看着他带着狗狗,就那么说着笑着地走向下一个远方,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让我们上路吧,去看看这个世界,趁一切还来得及。
非常棒的电影,五星推荐!
1.要乐观
我们还在
2.人的行为很难预测,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夜间行车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人。
3.决定我们的不是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回应。颇有点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意味。
你会遇到很多无法控制的事,原始的情绪会启动,这时你如何应对,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你是谁。每个人都会遇到,无论我们是否愿意。
4.主观能动性需要常识。
5.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
饥饿让人变成杀人犯或懦夫。
6. 不要做一个宅男,人生的真谛在于真实的体验,人生的意义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每一天的生活。
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种体验,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是生活。我没去过,人类充满了矛盾,我真希望更好地利用了我过往的时间。
剧情并不复杂在此不表;
观影中的一些思考,有点扯淡:
1,关于人性,末日下进入互害模式,芬奇除了狗和机器人谁都不信任,教杰夫的时候也是让他警惕人类。孩子,这就是成熟的标志。
2,杰夫的脑袋里掉进一颗螺丝钉,有点像脑子进水了,自己拍出来清醒过来,所以要独立思考啊孩子们!
3,古德耶尔的名字很有意思,goodyear意向美好的回忆或者美好的期待吧(原来是个广告!)
4,打雷的时候杰夫说我有一些想法,可能是它知道闪电会产生臭氧
5,小狗狗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有诗为证:
一人一狗闯废土🐶
职场新人小杰夫🤖️
发挥主观能动性💪
无证驾驶零事故🚗
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因为人性的弱点无法避免,人类总是不可逆的向末日加速狂奔,直到只剩下一个机器和一条狗子为芬奇送葬,这是一个悲伤而绝望的故事。
末世类科幻作品,可谓满坑满谷,但是大多数的着眼点都是娱乐性质的末世英雄,凭一己之力拯救世界,人类重获新生。从《终结者》到《流浪地球》,其间还不忘夹带一些民族情感、国家大义之类的东西,娱乐性彻底冲淡了警示性和思想性。
本片设定是人类持续破坏臭氧层,地球上空布满了臭氧空洞,大气层破坏,紫外线超高,农作物绝收,人类进入末世。这个设定基本靠谱。
主人公芬奇末世求生,既不是《我是传奇》中的生物病毒专家,也不是《疯狂麦克斯》的公路英雄,就是一个老鼠一样的带条狗的末世幸存者,除了找食物,就是扫描人类书籍,孤独之余,造了个机器人杰夫。芬奇的最后的伤感时光是在去旧金山的路上度过,杰夫接替了他继续照顾狗狗的任务。
疫情席卷全球两年,大家能看到很多事情,人类的脆弱、联合国的无用、人类自豪的科技无力招架、各国继续不忘互怼互喷喊打喊杀……人类并没有因为灾难而紧紧抱在一起。
可以想象,如果有极端事件或战争出现,因为饥饿和食物,芬奇目睹拿枪的母女被杀、捡到狗狗那一幕绝对会在人群中上演,几天前各地也都上演了抢购生活用品的闹剧。
在疫情席卷世界、臭氧空洞越来越大、世界气象大会依旧扯谈空谈的今天,能拍这样一部比较“闷”的电影,可谓用心良苦!
说好吧,真没感动到,说不好吧,细节又挺丰富的,尤其机器人跟个孩子似的,充满好奇还跃跃欲试,不断抖腿和动手指,很有人的模样。
但是,世界末日的逻辑不通啊?太阳耀斑带来的有机生物毁灭?车玻璃就能挡住的紫外线,人类搞不定个生存场景以及室内种植?半路上蝴蝶都生出来了,辐射降低,代表生态开始恢复,那么人类还不赶紧聚集恢复生产?机器人这么灵活,把医疗书籍输进去,给自己做个手术续命不好吗?那个大货车如果想抢东西又不在现场出手,瞎追什么呢?
总体而言,有点像科幻片里的快餐,吃了挺饱,挺舒服,但又不觉得是正餐,不足以是经典。
《芬奇》中的狗狗Goodyear由Seamus希默斯扮演,希默斯是一条在北加州一处流浪者营地外发现的混种犬。一个当地救援组织联系了训犬师,说希默斯可能有成为狗狗演员的潜力。当时它大约一岁。汉克斯说:“希默斯不仅仅是一只狗。它看起来是另一种受过训练的人。”
Goodyear,好年,就是自信、乐观、希望、美好、快乐,多好的名字
真的,狗子不管和谁玩球,最后都会把对方丢出去的球捡回叼给主人(主人在场的情况)。我们豆小葵十年如一日!末日公路片,一人一机器人一狗子,两个小时从绝望到慢慢被灌注希望和光明。Good year,真的很喜欢狗子的这个名字,2019年可能是未来10年来最好的一年,疫情、经济、气候变化...都形势严峻,芬奇所在的未来,臭氧层已经被严重破坏,人类为了生存时刻要泯灭良心挑战人性底线。而他把狗子托给杰夫照顾,这个机器人继承了人类的善良、坚韧和爱,带着狗子去了希望之地。汤姆·汉克斯又一次奉献了绝佳演技,杰夫在他怀里那一幕眼泪就破防了,最后小家伙摇着尾巴把球丢给杰夫,又乖乖叼回来了,我似乎看到没有表情的杰夫喜极而泣的样子。有爱,就有希望。珍惜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在阳光下的日子吧!
“谢谢我的狗,我的机器人,谢谢我的老年,我的疾病,谢谢我的死亡,与,我的生命……”
看这种片子吧,主要是一个感觉。找个沙发躺下,放轻松,跟着主角出发,过程中也许有些情绪上的触动,或者加上一点点浅浅的思索,享受过程,就好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伤心泪。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苏格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出“末日”警告,称避免灾难性全球变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但在更积极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却没有做出新的承诺。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国最终能就有意义的措施达成一致,让迅速变暖的地球回到正轨。会议原定持续近两周,但是仅过了几个小时就首现冲突。与会国家元首的开幕演讲暴露出谁应对减排负最大责任这一全球辩论中长期存在的分歧。随着欠发达国家要求富裕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和采取更迅速的行动,全球贫富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暴露出来。所以,臭氧层如期变香,人类也会走上穷途末路,防不胜防并以邻为壑,而机器人即将踏上远大前程——为享受人道主义的狗狗开罐头。
很神奇,我在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身上,看清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活着。在人类的道德和规则崩塌之后,芬奇在一个机器人身上延续人性的率真和生机勃勃。世界毁灭了,人性却得以重生。
他还给杰夫装了专门开狗罐头的零部件,哭!
2021,听起来多么适合作为世界末日的一个年份。
养宠人看不得。电影开始荒凉的末日感和歌曲American pie一下子击中了我,太喜欢这部电影的气质了。除了回忆,全片唯一出现其他人类的场景,是他们在追杀主角,并且全程在暗处,没有露脸。所以末日之中能信任的唯机器人与狗。希望能出一个mini剧。
最后十分钟眼泪不止,他明明没有表情,但我看懂了他的所有情绪,这就是爱!真他娘的又浪漫又悲壮
想一想未来社会,有机器人收尸送终也不错。况且还是穿派克大衣、翘兰花指的机器人,又能帮你喂狗。《我是传奇》《火星救援》《荒岛余生》式的鲁滨逊孤独生存故事。只要日子里依然有书、硬盘里有片儿、有狗、有音乐和伙伴,就能不那么像末世。最有意味的一幕:杰夫发现了镜子,也第一次发现了“我自己”。
65岁的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独角戏,一个老人和一个机器人,及一条狗。完整、温情。对比一下他38岁时主演的电影《阿甘正传》所表达的奋斗、成功的“美国梦”,今天好莱坞对人类未来的想象:气候恶化,城市荒芜,人性丧失,灾难无穷,实在是太悲观了啊!
他俩在阳光底下爆米花的场景,是我近年来看过最浪漫的场景之一。我快要死了,那就让我来教你如何在飞扬的尘土中演奏一场名为“live a little”的烟花。
一人,一机器,一条狗,在世界末日里享受生活,简简单单,却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惬意。这是一部几乎没有高潮的片子,但当狗狗把球丢在芬奇面前时,我却热泪盈眶。
杰夫第一次给狗狗扔球时,我非常担心他太大力,以至于把球扔到了狗狗都不愿意去捡的距离。
现在的流媒体时代,电影也越来越故事片化,像美剧一样,导演存在感越来越弱,故事的大数据感越来越强,优点就是故事片回归到了“讲好一个故事”这件事本身,不疾不徐的讲一个故事,娓娓道来,缓缓地进入一个男人的内心。这个故事其实挺文艺的,末日背景真的只是一个背景,提供一种气质,文艺的内核很动人,不死在金门大桥也算是不落俗套了。
与其说是芬奇护狗的故事,不如说芬奇想保留人类最后一丝底线,这底线是不要成为因为饥饿就杀人的怪物,失去人性只会掠夺的禽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机器人模仿留下来的关系,这种细腻与感动,正是数据时代、电子化、大疫情背景下残留的“温暖”。
“我不在的时候,以保护小狗安全为优先指令。”发明家在生命进入尾声时,发明了机器人来照顾小狗。但拥有人类情感和智识的机器人,刚来到世上就要学会面对无尽的虚空与孤独。人真是矛盾的生物,机器人和小狗身上同时承载了人类的温柔与残忍。片子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其实挺落后的,但废土科幻只是个外壳,探讨的是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结,如何感受爱。调调很舒服,浅浅的悲伤和诗意。
拍个十五二十分钟短片就很够了,搞这么长,苹果手机电都撑不到最后。PS,机器人讲话口音听出一股岑建勋味
太喜欢了,这个片子太合适合我了。看似简单,但是细节一流,情感率真。Jeff,尤其他那双手,想知道是不是模型,好想捧在手里自己亲眼看看,赞爆了的复古机械美。
爱,死亡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