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剧评,因为不认同前面很多关于李恩梧的评价。
首先就我所看到的评论,能够共情李恩梧的人还是很多的,正如B站评论“自卑的人或许更能共情李恩梧。”我也不认同“没有将女主的愧疚后悔伤感表现出来”的观点,感情从来都不是一定要通过哭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我觉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李恩梧和朴载沅是不一样的,全世界都知道朴载沅在襄阳爱上了一个相机小偷,他可以在酒馆买醉,他可以痛哭流涕,他可以尽情抒发着对尹善雅的想念,反正最后都有表弟替他买单,听他诉苦。但李恩梧不行,她不愿意让朋友们知道自己作为尹善雅的过往,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秘密,自然也不能有大幅度的情绪波动,只敢偷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襄阳的照片默默流泪。在我看来,李恩梧尤其后期整个是压抑的,连带着演员外貌看起来都憔悴了不少(可能是我自己心理作用),她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大声哭泣也是奢望,只能自己把自己逼疯,丢掉冲浪板又一次次缠着人家要,对着一个陌生人一股脑地倾倒自己的情绪,反常地跳舞,对着镜子咒骂自己是个坏女人,在采访时感慨自己不知道如何与朴载沅分手。她的情绪压抑而生动。但是如果你抱着“女主只有痛哭流涕只有更痛苦才对得住男主”的观点,那我觉得你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她看似正常的生活背后细腻的哀伤。
至于对女主“明明自己做错了还理直气壮“的指责,我更是觉得莫名其妙。在现在的时间线里两人在首尔有三场对手戏,第一场是李恩梧去还相机,面对朴载沅的指责只是流泪和沉默。我觉得或许之前的酒馆见面让她感受到分手对朴载沅的伤害,也想象过她的真实身份会给朴载沅带来怎样的伤害,但这次见面朴载沅的摔相机才直观地让她体会到真相对他的巨大冲击。所以在一晚上的惊吓、害怕、再见的不知所措还有压抑一年的愧疚的作用下,她只能默默承受默默哭泣,拦住他扔戒指的动作,无从辩解。
第二次是在她家的烤肉派对。这一次,朴载沅不仅得知她的过往,还想介入她作为李恩梧的生活。而此时的她还奢望着能维持他记忆中闪耀的尹善雅形象,所以看见他的一刹那她惊慌地背过身去,而后躲进屋里,面对他的质问,用冷言冷语企图推开他,远离李恩梧的世界,竖起浑身的刺来保护自己。但在朴载沅怀念尹善雅的时候,还是红了眼眶,那种情绪很复杂,我起码读出了对自我的厌弃,对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像尹善雅那样闪耀的怨气,对尹善雅的嫉妒,被一次一次说平凡的受伤和自卑,和最后一抹想维护自尊的骄傲。朴载沅这话无异于杀人诛心,他每一次夸尹善雅,都等于在说李恩梧有多么不堪,是多么不配,一针一针扎在李恩梧心里,推倒她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自我认同。你又怎么能指望她不反唇相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
然后醉酒,她醉酒时发的短信怎么会有人理解为埋怨,在我看来这就是小女生对爱人的撒娇嘛。我很喜欢这个点,清醒时候的李恩梧十分明白自己的错误,不该也不配得到朴载沅的宽容,但醉酒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还是向朴载沅寻求依靠,还是把朴载沅当成了自己可以撒娇耍赖的爱人。
第三次相见在朴载沅家。这时李恩梧其实是想要好好谈一谈。偏偏朴载沅哪壶不开提哪壶,于是在被一次一次说不如尹善雅在对自己不能像尹善雅的怨气的支使下(我是感觉她有点把这种压抑很久的怨气溢出到一直怀念尹善雅的朴载沅身上,也有对他昨天话语受到伤害的愤怒,同时又有点虚张声势的意思,所以她也是一直带着气的,一直在回怼),她一股脑吐出了自己的秘密。我这里其实感到有点欣慰,当她否认善雅的称呼说出我是李恩梧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慢慢接纳自己了。好了气出完了,理智也回来了,也终于说出了那句憋了很久的道歉。我也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觉得她是““行行行,我跟你道歉行了吧,别缠着我了”式的道歉,也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得出”看着她堂堂正正的觉得自己没错“的观感。她伤害了朴载沅不假,但当朴载沅一次一次用尹善雅刺击她的自尊,哪怕是无意的,难道就可以否认他的伤害么?难道就不许她有半分的反击与愤怒么?这些人眼中她的“理直气壮”“不觉得错”,在我看来,都只是李恩梧被朴载沅用尹善雅一次次刺伤自尊的时候对自己自尊卑微的维护。她补上了她欠他的分手的解释与道歉,这是她能给他的所有了。她没办法赔给他一个尹善雅,也不可能与还爱着尹善雅的他交往。(这一段金智媛真的有打动到我,那种悲哀无力挫败太生动了。)
到这里为止我个人觉得李恩梧已经完全立起来了。拧巴又纠结,自卑又自尊心强,可能还有点懦弱和自私。她不知道怎么与朴载沅分手,可能也没有很体面地向他表示歉意。她没有做得多对,但她的一切行为都是符合人物内在逻辑的。
至于所谓的完美男主,我倒觉得编剧可能想在他身上探讨如何告别一段感情。李恩梧电话告知分手不辞而别,这当然不是什么正确的分手方式,也是男主伤害的起源,但感情确实就是一方结束了就结束了,愿赌服输。这并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罪大恶极的事。难道男主后来的所有悲伤难过痛苦都要怪罪于这错误的分手吗?我们假设最坏的情况,李恩梧真的不爱他了。那他日日沉溺于悲伤固然可以夸一句用情至深,但这真的是对分手正确的处理方式么。这又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个行为对不同人造成的伤害真的不一样,那该如何量化这种行为的危害程度呢?
敢于追爱的尹明珠会是我永远的白月光,但平凡自卑的李恩梧不应该得到这么多人的口诛笔伐。自始至终她对不起的只有朴载沅,只有朴载沅有资格谴责或宽容她。
看了15集来补一句,啊果然我没有看错!我说李恩梧“可能有点自私”是因为我觉得她把自尊把本我放到了比爱情比对朴载沅的愧疚更重要的位置。这一集她就说出了“比起喜欢朴载沅的心,真我更重要”的台词,我太喜欢这集了,友情线也好好哭。顺便吐槽一下,追剧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只想看男女主谈恋爱”、嫌弃个人剧情长的评论,其实内心是有点生气的。如果只想看甜的话,去b站看男女吻戏cut就好了,追什么剧啊。反正对我来说,比起和朴载沅在没在一起,李恩梧究竟有没有找到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更为重要。
就要跟小都市说再见了,还没有做好完结撒花的心理准备!好不舍~ 恩梧的心情引发思考的确实不少,但今天我想聊一聊直截了当的恩疯男载沅。尽管剧长很短,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丰富多彩的朴载沅。他工作中充满魅力、爱情中充满甜蜜、生活中充满动力的阳光都市男。 个人觉得,简单的事情要做出层次感和特质,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就好比下馆子的大多数人会选择吃家常菜一样,当家常菜在不同的厨艺下会呈现出更丰富的味道时,更容易让人记住这种美好。有人说比起容易理解的朴载沅,李恩梧更复杂,这点并不否认。但今天,更想说一说朴载沅,被演员塑造得非常立体!
“拿捏到位”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力的。演员的成功表演绝对是使剧本跃然纸上的载体和通道。从观众角度来说,剧本怎么写的我们无从得知,能呈现出什么效果完全在于演员怎么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台词的心境。设想一下,如果载沅这个角色带着一点点建筑师的傲气,心思非常成熟,跟李恩梧在襄阳的相遇还会有那些令人心动的化学反应吗?反倒是,一个在职场上干练果断成熟的城市白领精英,性格上却带有一丝单纯可爱直来直去的傻气,爱情中跟普通人一样,小赖皮、孩子气,这种反差才会让李恩梧无法不在意,也让观众更欣喜。再想象一下,如果载沅的单纯、孩子气、纠缠表现的不到位,观众会是什么感觉?油腻感、浮夸感?或者两人在都市中的坚持都会让人觉得牵强、疲倦,弹幕里劝分手的观众估计不会少。
事实上,剧中看到的是一个生气不暴脾气、热情不浮夸、成功又低调、温和不失可爱的朴载沅,可以兼顾感情和事业、公私分明的人,令所有人大呼太完美、不真实是于情理之中的,但个人角度来说,载沅恰当地综合了那些真实存在的完美特质,是一种舒服、自然又真实的完美。与其说这样的载沅型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不如说这样的载沅具有现实和梦幻的所有气质。通过戏剧化的演绎,将现代都市男女在工作、生活中的情感和心情变化的点滴刻画得淋漓尽致。远离都市工作时那些毫无顾虑的快乐、感情上难以释怀时即使工作也会失去理智、不断尝试理解反思后的淡然处之,而后重新思考整理那些关系,都是当下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会有的经历。我大胆猜想,导演和编剧大概想要的就是这种概念吧,通过演员们的演绎,尽管有着些许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但都可以达到抽丝剥茧后具有共通性的目的,哪怕在这个角色身上至少有一点特性,可以有同感和共鸣。如果机缘巧合可以遇见这样完美的朴载沅,是不是会有像李恩梧一样的人,在没有任何因素牵绊的时候,无所顾忌得豁出去一次,却发现难以收住这份思念,面对现实想爱又没有勇气,想离开又难以割舍的纠结体?我觉得是有的,哪怕只有其中一点点相似之处。因为载沅就是这样完美的存在呀! 演员的解读再一次让剧本变成了与观众直接沟通的对话,台词、演绎都拿捏得恰如其分,好像朴载沅就在你对面,朴载沅、李恩梧的故事就你的生活里。都市剧并不像历史剧,有那么多角色对峙和复杂的故事背景,反而真实的处理更能体现故事的层次。演员好像是用了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在载沅每次有心情变化的时候突出了这些心理特质:生气的时候用快速密集的台词和恰到好处的小神经质,这种巧思让载沅的疯狂很容易理解又略带可爱;悲伤的时候台词不多,全是内心戏,用眼神的变化、失神的状态恰如其分得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的思念、痛苦和空虚,得以塑造了那场笑着、哭着、崩溃着的名场面。 感谢这个寒冷的冬天,因为有小都市的陪伴感受了快乐和温暖。随着剧播结束,意犹未尽的感觉,春天伊始,下一次又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面貌与这样的朴载沅相见?
不会做动图,截个图放这里。
熬夜一口气看完了12集。这部剧对情感的描述,是真实而克制的。
韩国的偶像真的厉害啊,颜值和演技都可以是一流的。能让成年人相信爱情,感受到温暖和慰藉,这样的好剧为什么不火呢?
弹幕里一直有人在喷女主作,为什么躲着男主?或许只有自卑的人才能对女主的逃避感同身受吧。回顾我的感情失败的原因,其中很大的问题都是因为自卑,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不相信爱情,没有勇气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害怕受到伤害。总在幻想自己是另一个更好更完美的人,这些问题会不会就迎刃而解了?
“不管是一晚或十天还是几年,我想如果是他的话,那就无所谓,因为他是不会问我“为什么”的人。你看他现在也没问我为什么会突然跑过来抱他,问我怎么这么善变。 我还是不晓得我是谁,是怎样的人,我不是你认识的那个尹善雅,当你真正了解我之后,你也许会后悔,我依旧很胆小很笨拙一团糟,但是我不打算要故意逞强。我现在很害怕很紧张,但是我想对你说出我的真心。我依旧一团糟,不是以前的尹善雅,也还不是完美的李恩吾,还有很多要抹去的词汇,即使我是这样,你也能接受吗? 以前乖巧文静的李恩吾,我爱过的尹善雅,还有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李恩吾,全部都是你,都是李恩吾。我爱过的人,依旧在你身体里面。在你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也会慢慢了解现在的你,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地爱你。那些你还没抹去的词汇,不要抹去,以后和我一起了解它们如何。先和我一起了解恋爱这个词汇吧! 恋爱的第一步,是先叫出李恩吾这个名字。 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进而开始交往,是要在全宇宙的帮助下才能做的事……
浅谈一下观感,整部剧是不错的,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姜健和善英,剧里面对两人的恋爱过程着墨较少,对异性朋友的看法不同注定是两个人的雷区。善英的形象太扁平,几次有剧情的出场几乎都是暴躁状态,最后的分手又有些狼狈。而姜健的形象又不是很具体,但我们知道他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但绝不是一个好的恋人。
麟伊和景俊,看似和谐的表面,其实各种细节已经表明两颗心已经越来越远。麟伊不想结婚,但景俊一定是想结婚的,他甚至床头柜都买好了。还有职业观与人生观,也大相径庭。双方在明知对方想法的情况下都没有戳穿并谨慎地维持着。但两人终究不是一路人,那断掉的勺子就预示着两人的关系,即使在用胶水粘上也注定会有不能用的一天。
恩吾和宰元,也许最后也不知道宰元的真爱到底是李恩吾还是尹秀雅。但或许爱情本身就是荷尔蒙的反应,没什么道理可言。爱上一个人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恩吾这样一个矛盾集合体,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襄阳蜕变后回到大都市首尔完成最终蜕变。宰元爱上了抛去胆怯犹豫等等的尹秀雅,但最后又包容接受了完整的恩吾,或许这就是真爱吧。
最后想说,我看法中的都市并不是这样,不是这种衣食无忧的理想生活,而是忙碌奔波的现实生活。
在襄阳,那纯粹的爱情简直是只有桃花源才有的,和都市几乎没有关系。或许这部剧试图用恩吾在襄阳和首尔的对比来体现都市这一主题
但说实话,主角6人的生活环境过于理想,女主的生活看似困难,却根本也没有忙碌感,因为她看起来没有奋斗的方向,不知为何努力。
最后一集更是理想化,女明星爱上警察的童话故事,完全是与都市无关的。
或许这所谓的“都市”并不都市,这种身居都市物质富裕后的情感追求或许才是这部剧想表达的吧。
在说内容之前,想特别提一下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和以往剧集的叙述性不同,跳脱的采访性给人的纪实感就更加意味着这是一部小众的剧集,但是探讨的内容却是非常深刻,这一点又有一点像mole的体质。
电视剧和音乐一样,在不同的心情、场景、状态下听的是不同的歌,看的当然也是不同的剧,如果这样区分的话,这部剧不应该是下班后放假时的剧集,更像是周末的黄昏,外面天气阴沉,一个人开着一盏灯手边是一瓶啤酒或者一杯热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慢慢地舒适地感受剧中传达的愉快缱绻而又跳脱的感情。
一个一直乖巧文静的女孩在面对未婚夫的出轨和职场的失利突然决定不要再如此生活,去了海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明朗活泼乐观和之前完全相反的人。这样的她也吸引了男主的注意,他们在海边拥抱亲吻结婚。可是毕竟生活不是游戏可以一直在最美好的地方一直停留,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也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一通电话男主离开了海边,他们约定在清溪川这个月月底的周六见面。在回到现实中以后面对失败的自己,女主开始胆怯没有如约去和男主见面。很多人不理解女主的自卑有多大的压倒性,那是可以毁掉一个原本骄傲的灵魂。正因为爱过所以不想给相爱的人看到失败的自己。自私却又可以理解。因为大多数的我们就是之前的李恩梧,乖巧善良的活着却又时时在社交场合感受到排斥,如此迫切的想融入群体,羡慕着那些外向开朗在人群中时时成为焦点的人,却无力的坐在边缘,关心着每一个人的感受。男主的失恋表现的如此明显,可又怎么能说在无人的地方恩梧没有时时刻刻的思念和愧疚。内向的人往往感情都是在内部溃烂,请把眼光也放在这些不爱哭的孩子身上,在享受他们体贴的同时也给予一个拥抱。内向不是一个标签也不是一个缺点。在最后,女主坚持“比起喜欢你更重要的是 我要先找到自己。” 一个人依靠别人可能幸福,依靠自己一定不会不幸。因为保持了爱人的能力,爱人要先会爱己。
这个剧非常好看!应该是网剧,走的12集30分钟的路线,美剧路子。但是韩国人又轻松拍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爱情小品,节奏非常快,台词不好写,剪辑也很考验人,顺带给你普及了七八十年代美国流行歌曲。虽然人物设定一看就知道谁跟谁在一起,但是每一对感觉都有萌点。明明是命中注定的爱情的又一次演绎,但这次却十分有新意。
分手,复合,没有吸引我看下去的点。完全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有一种在读小说的感受,你说这部戏是不是有点特别。本质上这部戏不是在讲谈恋爱,是讲都市女性在恋爱中,坚持自我、寻找自我的故事。
以后看到喜欢的剧要忍住不来看豆瓣短评,不然好心情都会被毁掉。无脑老套的傻白甜韩剧还在受到国人追捧,新颖有趣的韩剧却不受待见,也难怪在我国只有颜值的爱豆流量会比有演技的好演员更受欢迎了。
可恶!都市男女的爱情法!我恨你一集不能三小时!
豆瓣也开始低龄化了吗,这么好看的剧,却有很多煞风景的人讲一些浅薄的见解,然后给低分,不懂为什么
第一集的暧昧气氛好似仲夏夜的美梦。
五星送给金智媛个人
三星半。都市感的爱情小品不好做,没有大张大合的戏剧性和极致人物,纯靠有点锐度的台词和演员拍摄带来的氛围来吸引观众,看着是舒服的,但不够抓人,好在韩国积累了丰富的都市偶像的拍摄经验,鼓励分四颗星。
形式和制作水准都是很典型的网飞风格,契合都市男女爱情面面观的文本展开,多线叙事交叉+分屏画面的使用,既可提高叙事效率,也在无形中暗示着都市的快节奏(与真爱之难能可贵);破墙的直视镜头在剧集拍摄中较少见,本剧因并无过多强情节,更多在于人物内心戏的演绎,因此“(伪)访谈”形式与剧作是匹配的,在众多同质化的韩剧中辨识度相当高。并不觉得女主有多渣,一个卑微平凡(当然演员长太好看了些)的人注定在爱情中是退缩的,情感+职场的双重打击提供充分的误会动机;在爱情中,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完全“真实”的对方,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严峻问题,主线与支线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表白两位主演,情感流露得真切自然,颜值与演技都让人服气,尤其是小池在演艺之路上越发精进,哭戏心碎成渣,喜剧部分可可爱爱。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抛弃掉一切的烦恼和牵绊,尽情恣意地过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冲浪、野餐、篝火晚会、夏日的烟花和雨中的舞蹈,还要肆无忌惮地谈一场恋爱。哪个社畜不向往呢?
最喜欢的是女二。她男友和她朋友的区别是,男友是否定她,虽然也有担心的成分;而朋友是相信她,肯定也担心过,但选择了相信,选择了就这样陪伴而不是批判,过好每一天才最重要。分手那块超级喜欢,因为她说出了本质——他在否定她的生活方式,在否定她。喜欢女二的性格,开朗果断喜欢自己也在认真生活。也很认同她说的:不需要拥有别人都有的,拥有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女二男友觉得这样没有未来,但未来到底是什么吗,要用什么去换,到底值不值得,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也很喜欢且理解女主,在那个人生阶段,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很喜欢体育老师,她最后也许会去找作家吧,没人能抵抗得住完全接受,而懂得“完全接受对方”而不是“只接受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一点的人,也不多吧,作家懂得。这里面的女孩子都喜欢,要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这部剧真的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良心韩剧了。演员们的演技不用夸了,尤其是男女主,绝对的演技派,太有代入感了。再谈角色,本剧的所有角色都是好的。女主是逃离都市中那个自卑的自己意外获得了爱情,但发现当时男主爱的是这个伪装的自己所以才会一直逃避。男主是两个月投入了全部的感情,没有上帝视角的他只以为女主骗了他才会那么崩溃,觉得她是坏女人。真的有甜有虐,特别真实(当然男主的深情还是有些影视化的,这也是韩剧的魅力之一)。再谈拍摄手法:采访的形式,回忆与现实reaction穿插,加上主角配角的线上线下互动,真的很新颖!(对于看不懂没耐心看的我只能说遗憾你们错过了一部好剧。)
让我想到在大理的时候,那里的男孩子说,在这里想要跟女孩子短暂恋爱太容易了。我说,因为很可能她们离开之后,回到原来轨迹,就不是那样的一个人了。电视剧当然很美好,男主角并没觉得那是一场艳遇,痴情的让人心碎,流着眼泪说,找不到你,我每一日一点点的在崩坏。而女孩子却固执的相信,你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我怎么可能有勇气面对失去你。 大部分人其实都相信,做最真正的我,是得不到爱情的。一想到这里,就会有点难过。
俩美人脸都僵了555我还挺喜欢这个形式的
演技真的好啊,最近从恶之花开始又找回看韩剧的欲望。只想感叹演技实在是太好了,完全演得出想要表达的内核。很多人说这部剧形式新颖但剧情俗套,或许是我极少看偶像剧的原因,还蛮吸引我的,有一种破镜重圆的小说具像化的感觉,看了十集,节奏还不错,支线也很有趣味,有重合但不繁杂。女性角色更加立体化了,私心的i女很喜欢哈哈哈哈哈
第一集一共才30分钟,我却已经开始感受到乏味和冗长了。
相比起几对男女的爱情法则,我更喜欢女主「找寻自己」的戏份。看到很多不负责任拼命逃避的自己。
真的好喜欢这种“氛围感韩剧” 完全心空!!首播满满画报风 一镜到底的采访风格 结尾的乐队插曲也很有心 金智媛也太美了吧 男女主配一脸!!太短了不够看啊 期待后续!!
纪录片的手法刚开始会觉得不太适应,但是到后来会被故事感动的稀里哗啦 ,那种情绪会一点一点偷渡到你的心里,回忆的光圈每一瞬间都很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