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很意外才在鹅app上看到的第九季,主要想说一下第一集五只小猪。第一次看是在CCTV6上,那是一个复习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夏天下午~本来只是前面的武侠片播完了没换台,却意外的被吸引。小的时候只是看剧情,觉得多个视角故事很悬,侦探厉害!现在再看,不免多感慨几分人物本身。
女儿拔枪对准小三的时候,小三希望她开枪,并告诉她自己在杀人的一刻已经死了。弹幕觉得小三婊里婊气,太便宜她了之类。这个时候波罗就像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一样劝住了女儿,是为了一个真善美正义包容的结局吗,私心觉得不全是。人性本恶,看到美的会嫉妒,看到好的会想要占有。为了别人做下的恶,搭上自己的生活,这种事?!但我们为什么还会怨怼,抱怨老天不开眼,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生活高度。就比如绊住你的是一坨翔,你再怎么和他去扭打争辩,他还是张牙舞抓的坨在那儿,只有你自己沾的一身腥。不做一个只会说让老天去收拾他的圣母,成为一个努力经营生活的实干家,想要的顺心顺意才有可能接踵而来~
所以,向阳生活既不是鸡汤也不是劳工号子,而是我们应该拥有的生活态度,不与傻B论长短,不做无谓事虚度光阴,谨记你我~
五个小猪改编得笑死我,原著是男一男二都喜欢女主,男一娶女主后出轨女模特。
男二在那个命案发生的夏天住男主女主家里并跟女主表白遭拒,剧里改编成了女主深夜潜入男二房间求爱遭拒,因为男二爱着男一。不愧是腐国哈哈哈哈哈!
波洛系列拍得越来越好看了,虽然后面换了导演,之前的导演很有英式幽默感,画风是英式田园+诙谐俏皮。现在的导演展现出来的风格比较文艺唯美,甚至有时候有些诡艳的哥特风。当然,英式田园风仍旧在。。。
阿加莎的作品,太适合改编成系列电影了,她的小说不论从篇幅上,还是节奏上,简直是为电影的长度量身定制的。
所以,只要导演和编剧不是水平太低,审美太不行,影视剧的基本质量不会太差的。如果导演或编剧再有些才华,润滑一下小说与影视的载体切换,用独特的风格将原著升华一下,那就引人入胜,妙不可言了。这一点,这个系列剧做得很不错了。后面的剧集是越来越精彩了。
《尼罗河惨案》的人物设定跟《长夜难明》一样,都是雌雄双煞合伙谋杀富家独女(先让雄盗跟富家独女结婚,再与雌盗合谋杀死富家女,然后雄盗继承财产),《阳光下的罪恶》是plus版,雌雄双煞联手干了两单😂。
单说雌雄双煞谋杀富女的设定,放欧美是可以的,因为欧美的婚姻财产制度是独立个人的,婚恋习俗又比较自由开放,雄盗即使娶了富家女,也很可能三年后就被富家女厌倦,打发一笔钱离婚踢走。阿婆笔下的上流社会的女人们二婚三婚很常见,五婚八婚的都有。
雄盗想要全部钱财只能趁热打铁,在领证后趁富家女沉迷于新婚燕尔没立遗嘱时,赶紧跟雌盗合伙谋杀富家女,然后继承全部遗产(没立遗嘱只能法定继承,首位是丈夫)。这种背景下,雌盗不用担心雄盗跟富家女结婚后反水。
但这个模式放在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文化习俗,女性从一而终,打从心底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雄盗娶了富家女基本就吃定了女方及其财富,他还跟雌盗混江湖刀头舔血过辛苦日子干什么?在中国玩这一招,雄盗娶了富女之后,不用担心会被离婚,就没必要跟雌盗合伙谋财了,直接就变陈世美,先杀了雌盗保富贵😂。。。
《啤酒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我都是先看了原著又看到的电视剧,这版翻拍真的很凄美,其他两集也延续了凄美的情调,但是奈何我对这两集实在没什么印象。昨天看完74版尼罗河,晚上又看了一次小说,今天又看了一遍电视剧的翻拍,忍不住要叨叨几句。
先说《啤酒谋杀案》,这本在阿婆小说中不是最出名,却是我看了难过最久的。剧版拍得太美了,每个人恍惚的夏日回忆中花园小路上的光影交错有多美,微风轻轻吹动,两个小女孩活泼的笑声,本该安稳的岁月却酿成了一出悲剧,画家夫人行刑前对死亡的恐惧,女模特心如死灰的“他们去了一个我找不到的地方,我杀了他,死去的是我”,结尾长大的女儿步入阳光洒下的故居想象的闪回镜头,真是看得我肝肠寸断。只有一点点我想吹毛求疵,那就是书中一部分的反转来自于两兄弟的口不对心,哥哥对卡罗琳的爱早已在年月中消磨褪去,后来吸引他的是女模特的青春活力,弟弟表面上讨厌卡罗琳其实是怨她从始至终没有爱过自己。至于画家,除了忠贞的妻子和天真的女模特,我实在觉得他实在不配被别人爱了,剧版却给他增加了弟弟的爱实在没有必要,书中的卡罗琳是那么高贵悲悯,阴差阳错下主动替妹妹赎罪,可阿婆多么偏爱她,让众人在多年后回忆起她时依然温柔优雅,让她的亲人朋友在多年后回忆起依然爱她对她不吝赞美不忍指责,这才是她的悲剧所在不是吗。
再说《尼罗河上的惨案》,西蒙只有孩子气的贪心,让我觉得他冷血自私,杰姬却让我从头到尾像波洛一样同情她,爱得太深太危险了。这版拍得同样很美,冷静、果断、为爱付出一切的杰姬,连波洛都选择默许她自己解脱,最后两声枪响两具尸体一起倒下,镜头逐渐升起,在“love is the sweetest thing”的歌声中,缥缥缈缈闪回他们贫贱时在烛光中相拥起舞,Jackie啊Jackie,你举枪自尽时有后悔过爱上Simon吗!另外编剧能遵循原著让医生和科尼亚在一起,而罗丽莎勇敢地亲了提姆,为什么不能成全罗丽莎的心愿呢?波洛那么喜欢罗丽莎,同情她的痛苦,觉得他俩般配,为什么编剧不让她收获爱情呢唉……小说中提姆不是恋母,而是身体和精神同样虚弱而对母亲产生依赖,他见到罗丽莎就喜欢她只是觉得自己不配,而艾乐顿太太作为独身母亲关心儿子,她觉得Joanna肤浅虚伪,同意埃及之行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儿子有机会遇见其他的年轻姑娘,后来她看出提姆和罗丽莎互相喜欢,她知道罗丽莎母亲酗酒而同情罗丽莎,也想要成全他们。他们明明可以是相互救赎的一对,又一次对编剧产生怨念。
这集很精彩,精彩到我都没精神再去看第二集。因为我沉寂在那对夫妻的悲伤中,虽然死者是个渣男,但是他爱着自己的妻子,妻子也爱着他,想想他们夫妻的结局,还是蛮悲伤的。
剧透:
故事人物:画家(死者),画家妻子,发小A,发小B,妻子的妹妹,18岁的小三,妹妹的家庭教师。
十四年前,多情的画家被小三勾引,将小三请到家中为她画画,发小A来家中做客,发小B住在她们家对面。因为年轻气盛的小三故意挑衅妻子,让妻子不满,夫妻俩多次吵架。某日下午,他们去发小B家中做客,妻子偷了其家中的毒药。第二天,画家在画画时喝酒去世。妻子自然成了嫌疑犯,不久便被绞刑。
十四年后,她们的女儿请波罗找出真相。
故事的叙述也很巧妙,波罗去找了五位当时的人,通过五个人对同个故事的不同角度叙述,拼成一个完整的剧情。
发小A的表现很明显,从他的神情和叙述中可以感觉到他对画家有着特殊的感情。
而发小B,看上去是个诚实憨厚的人,他对波罗说自己深爱画家的妻子,而在故事的最后,波罗问小三“b是否在妻子的判决之后向小三表白”,小三的回答是“是”。
在家教的交谈中。我曾怀疑凶手是不是妻子的妹妹。而十四年后,妹妹的反应也是让人怀疑。
故事的真相是震撼的,但也在情理之中。我怀疑了所有人,唯独真凶。
这个悲剧,源头大概是画家的艺术家性情吧他爱自己的妻子,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多情与激情。最后伤了两个女人。
每一集都是如此精彩,并且有着电影般的画质和节奏,波洛则不像以前中年人的幽默和滑稽,变得像老年人那般的睿智和深沉。
而犯罪情节也都很扑朔迷离,不再是单纯的争夺遗产和仇杀一条线,各种犯罪动机交错在一起,有关人物个个都有嫌疑,到最后却都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并且充斥着人性的丑恶和阴暗、爱恨情仇,让人观之五味杂陈,久久无法从剧情中释怀!
第九季看来是换了手法高明的导演,让可爱可敬的波洛先生更加睿智迷人,啊波洛真是个可爱的老头子
不知道团队如何考虑,第九季的四个案子恰是阿婆故事中情感成分最浓郁的几个。杰奎琳爱西蒙,埃莉诺爱罗迪,卡罗琳爱艾米亚斯,亨丽埃塔爱约翰。爱情在推理小说里总是作为人物关系设定,或作为线索、作为动机存在。如果说另外一些作者重逻辑严谨、谜题精巧,那么使阿婆超于类型小说桎梏的几乎总是人物。而《五只小猪》和《空谷幽魂》是她人物刻画最好的小说。
《尼罗河》中人物尚且让位于案件构思,但另外三个故事中情感都不再附着于谋杀,甚至使谋杀案显得不那么真实。埃莉诺是压抑的,她顾念罗迪与他的红白玫瑰,咀嚼自己的恐惧,将它想象成嫉妒,把自己想象成凶手。
《五只小猪》同样出现了红白玫瑰范式,但与案件融合得更好,谋杀的真相同时也是情感的真相。卡罗琳·克雷尔,死于十六年前,法庭上飘忽而满足。她的形象从五种叙述中复原:贞淑的妻子,体面的女士,愧疚的姐姐。安吉拉向波洛指出:卡罗琳说狠话恰恰意味着她不会去做残暴之事,她曾经的过失恰恰使她畏惧再次犯错,旁人却会因这些表象更加误解她,把她想象成一个可怕的女人,乃至接近一个不道德版本简爱故事中的疯女人。这是许多案件构思都会落入的窠臼。“她不停地说笑,眼里却透出无尽的悲苦”,卡罗琳是谋杀套路的一道并不哭喊的质问。(蕾切尔·斯特灵的形象也很贴合。但剧里对菲利普的改编不太合适。)而埃尔莎,认同“想要什么就去拿,只要你付出代价”的埃尔莎,行事准则为社会规范所不容,活下来成为“永恒的朱丽叶”的残骸,是与卡罗琳对立的形象。她任性、强力,但总有些什么是付出任何代价都无法得到的。她们互为倒影,地位倒置,模糊圣女与魔女的边界。当然,最终无论对谋杀还是别的道德问题,波洛与我们还是以“中产阶级的态度”定论。但阿婆的文字给了她们关怀。很长时间内我都认为《五只小猪》是阿婆最好的小说,不是炫技的无人生还也不是东方快车。(现在或许也会这样认为,只是我已很少读推理也无心分析案情了)
《空谷幽魂》里有影响我至深的人物,亨丽埃塔·萨弗纳克。当年在b站看剧,弹幕将约翰、格尔达、亨丽埃塔分别称为“渣男”、“原配”、“小三”,使我连为他们的关系冠以爱情之名都警惕会被道德审判。但道德审判本身并不道德,我也很难再将这样的关系认同为爱情,但无疑地,亨丽埃塔爱约翰。(我们很难以生活中的语言准确辨析各种概念,翻译腔有时也是不得已。)我也很难再去描述这种爱,很难再去描述她。她爱他的生命力,她清楚自己和另外一些女人对约翰而言的位置,她不想伤害任何人,她惯于无伤大雅的谎言,她多次拒绝爱德华的求婚(很容易写成滥俗玛丽苏设定?),她相信爱德华和米奇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她唯独做不到欺骗他,不能顺从地对他说我肯为你放弃一切,她以格尔达为模特塑造“崇拜者”,她明白为什么约翰爱格尔达。她厌恨多丽丝·桑德斯玷污了她脑海中瑙西卡茫然的双眼,她为约翰哀悼,悲伤却化形为雪花石膏。她注视自己与别人,感到爱与悲伤。她是一名雕塑家。我爱她。
《空谷幽魂》这集拍得说不上出彩,但也是因为小说本身的怪异感,侦探的角色(我们喜爱的波洛)在这个故事里显得多余……演员的表演也印象并不深刻,剧集有一贯精致的时代风貌与生动细节,但很难在把控故事气质上尽善尽美。这位亨丽埃塔相貌与丽贝卡·弗格森有相似之处,她有一件闪光的小礼服。但我心目中的亨丽埃塔永不能具化为一张脸。(波洛可以♡)
这一季真的都好好看。每个案子都有种忧伤无法摆脱。
2016-01-31想看
这一集怎么这么多美女。。。第四集的Megan Dodds,哟哟
《5只小猪》《H庄园的一次午餐》《尼罗河惨案》《空谷幽魂》。外貌协会大惊喜,这一季无论男女都颜爆表了!2003年的大菠萝都是情感大片,1、2让冰冷的犯罪推理因为波罗而温暖了,看得催人泪下。3,4选角上很符合原著中描写,尤其尼罗河的三位主角,盖过78电影版。
EP3是我翘首盼望很久终于出现的DEATH ON THE NILE 跟电影版有非常多的不同 还记得很久以前一直不看TV版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电影版的Poirot(好吧我知道我的逻辑很不可理解) 越来越喜欢David Suchet演义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 不过尼罗河嘛 我还是喜欢剧本的设置~
1拍得较佳,几个角色台词的轮换过去与现在的虚实;2说到底也是对金钱的过份的爱跟爱情的悲剧;3我觉得比电影也没很差,主要还是本身的剧本好;4原作看过不记得了,里面几个女演员都很漂亮,只能说演笨人真是太让人烦了
这几部把女性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女主都是外柔内刚的类型。喜欢H庄园的一次午餐的女主,面对小三和渣男,始终保持尊严又不失人性。尼罗河惨案也在这一季里。
episode 1: Rachael Stirling,Aidan Gillen episode 3: emily blunt 西星给1, 其他三集很平淡
阿婆对细节的掌控力真是太强大。不过此评论的重点其实是...“小指头”先生年轻时真是貌美啊...
itv接手,E01拍摄方式、剧情赞,E02 Kelly Reilly客串,E03 尼罗河惨案 Emily Blunt 成名前客串,E04剧情一般。四集的共同的主题:女人的嫉妒!
这一季也太好看了吧
所以的故事都是关于爱或者通向爱的,只是结局不同。
这季整个画面和拍摄都精致了,女性角色更漂亮了。还香艳多了,几乎每集都有床戏,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啊(´・ω・`)
大侦探波洛最爱的几季之一。最喜欢啤酒谋杀案,Caroline只出现在片段交错的回忆里,可是她太鲜活了,以至于我看到她面对死亡恐惧的脸时潸然泪下。最后的收尾尤其美,当风吹过纱帘,重回到旧时光的露台,定格一张全家福。还有那幅画,一位受害者在死前为凶手画的像,展现得比原文更生动。柏馆也很棒,Mary的刻画有点单薄,可是那位负心未婚夫演得好棒!小说里感觉他挺典型挺扁平一渣男,剧集里却把这个人性格展现出来了。看到一半,确实有了那种“啊他俩不是一路人,怪不得会分开”的感觉,而不是“负心”标签那么简单。尼罗河上的惨案和空幻之屋不好评价。尼罗河是小说非常知名,但诡计不太符合我的喜好,所以一直没什么感觉。空幻之屋小说胜在对心理的描写,演员尽力了,可是肢体传达这些微妙的感觉确实难。
尼罗河上的惨案真心不错,而且我竟然猜到了凶手!第二个故事个人感觉推理有些扯
082917标记,隔了四个月122617又重新拿起来看。这一季开始itv接手,画风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档,不过也没有了标志性的op、ed曲了。/122917看完。水平很高的一季,颜值也很高。爱恨无谓两个字,情与财。这一季有Emily Blunt。从这一季开始,只剩波洛一个人了。
颜值爆表的一季,虽然凶手普遍好猜但还是拍得很好看
有人说这四部都是渣男,错了吧?尼罗河上的小帅哥,不渣吧,他爱的人没有变过。
1精彩;2结尾精巧;3搞笑;4美好。
随便点开一集就是我的新女神Stirling,再看第二集,8th和红内衬风衣小探长,哎哟这个卡司不要太棒,每一集都要冒心之泡泡的节奏。/虽然菠萝和马小姐系列从来不缺美人,但这季的颜值还是高得太逆天了!四个故事风格高度统一,看得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