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全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Penny Dreadful“本是维多利亚时代流行于伦敦的一本小册子的名字,约略等于今日《张震讲鬼故事》一类的街头巷众都知晓的都市恐怖故事集。 以此作为这部三季英国版都市恐怖传说系列的标题,本身已经暗含了创作层面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将大家都听烂了的老掉牙故事讲出新意。三季观影完毕,总体感觉编剧兼制作人John Logan交出了一部编织巧妙,前后一致的精良作品。全剧从音乐、服装、美术设计到台词、卡司都可算是电视剧顶级制作的水平,甚至很多方面媲美电影制作的水准。虽然角色本身的诠释中规中矩,但正如标题已经警告过的那样,这部剧创作组瞄准的从来不是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恐怖故事桥段,恰恰相反,华丽黑暗的伦敦大舞台上各种光怪陆离的monster们诠释的全部都是人性深处的故事。
先来说说这部剧的总体基调和特别之处。这剧在好莱坞的类型剧里也算是非主流,所以虽然剧作、演出水准完全不逊于名气更大的剧集(比如《权游》,甚至在我眼中超过权游),观看群体却小众的多,高峰时也不过几十万左右。对比像是《American Horror Story》这类靠刺激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典型美国肥皂剧来说,此剧骨子里继承的是从希腊悲剧时代以来的舞台剧的血脉。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肥皂剧要靠情节plot和主角光环推动维持,而舞台剧靠的是表演和角色的人性张力。难不成去看10次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是因为不了解故事桥段,或者京剧迷们反复听一场戏是因为不知道要唱什么曲调吗?所以该剧对观众的欣赏水平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对于喜欢的人来说这正是此剧“高级感”的由来,当然对不喜欢的人来说可能是“装x”满满。
编剧John Logan是舞台剧作家出身,电视剧本写作倒是少有的兴致所致了。所以该剧中的不少片段完全可以搬上舞台,只靠简单道具,精彩台词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就能让观众起鸡皮疙瘩。比如说第一季中Vanessa莱尔家舞会上被附身后揭开马尔科姆伤疤的那场戏,Ethan后来为其驱魔的场景;第二季结尾绿娃对着一个看来可笑的人偶演出了全季最令人紧张激烈的一场对决场景等等。和沼泽堕胎妇那一集的对手戏另换个蹩脚的编剧足以啰嗦一整个season。第三季第四集中绿娃和大儿子的对手戏,在一个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的全白房间里两个人演了近一个小时,但其中每个表情、动作、每段台词都让人目不转睛,牵动出的观影者情绪反映足够看完后消化整整一天。
再来说说全剧的卡司。这部剧所有的主要角色基本都有深厚的舞台剧或电影功底,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演员。马尔科姆爵士的表演者Timothy Dalton年轻时候就是让人倾倒的James Bond,本人觉得他后来在83BBC版《简爱》中的表演是我见过至今为止最难忘的Mr. Rochester。Ethan扮演者Josh Hannet在美国基本上也是很年轻就以电影演员的身份扬名立万。维根斯坦,道林格雷,站街妓女,女巫,每个人的表演都可圈可点,随便拎出一个就足以秒杀N多肥皂剧里的“程式化演技”。就连只在S2E3中出现过一集的沼泽堕胎妇的演员都是金球影后,实力强大到只凭着这一集不到30分钟的表演就征服了绝大多数观众,以致于人气高到S3要创造另一个角色将她带回来(S2中角色已死)。估计演技不过硬的演员应该都不敢进这个组,压力实在山大。
但就如同在一众武林高手之中总还要杀出个绝世大魔王一样,虽然观众如我看着剧中一众骨灰级戏骨飙戏让人直呼过瘾,但此剧的灵魂人物毫无争议是扮演Vanessa的绿娃。绿娃这种演员属于百年一遇的老天赏饭吃,相貌、气质和天赋集于一身,可遇不可求,学是学不来的。 她和大儿子在我看来是全剧各种人物关系隐藏下真正的“男女主角”。这两个角色的关联、意境和两人的表演实在有太多要说,稍后另开篇章解释。此处仅举一个例子来展示两人已入化境的表演:s3E4大儿子给绿娃梳头化妆的那场戏表面上看完全是大儿子一个人的喃喃自语。Vanessa在疯人院禁闭的房间里,穿着束身衣,嘴上被塞了一天的禁声球刚刚取下,她既不能移动身体,也不能说话。近10分钟大儿子给她边梳妆边聊天的过程里,绿娃除了靠着眼神和表情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相信所有看过这段的人都相信这是一段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绿娃那双眼睛不用出声却把什么都说尽了:对大儿子善良的感激,直面自己注定悲惨命运的决心和勇气,甚至是面对唯一理解自己灵魂的知己反过来的安慰。如此有说服力的表演,以致于有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对此剧写分析论文时,依据回忆坚称这段情节中绿娃也有一大段台词表演。艺术不是灌输,而是感染。因此如绿娃一般不需任何言语而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表演堪称最高境界的“无声胜有声”。
再来说说三季故事走向和主要人物设置的总体性和一致性。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点,总体而言,三个Season前后连贯,有一气呵成的完整感。 全剧基本上从第一季第一集就开始通过各种暗示明示交代了剧中所有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和故事走向。这一点在看完二,三季后翻转回头考察细节的时候尤其明显。反观美剧近些年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季火了之后,后续season或是因为创作班底改变、江郎才尽而生编乱造,或是受迫于观众、市场压力被迫扭曲角色和故事大纲的设定。结果情节前言不搭后语,主要角色性格发展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看过之后有种被欺骗的愤怒感,只想大骂WTF。
举例来说,S1E1男女主角第二次见面时只Vanessa用塔罗牌给Ethan算命的一场戏就透露了海量讯息。Vanessa直接点破故意表演单纯美国山姆大叔人设的Ethan的真面目:“a man with great violence and hidden depth”, 结果S1结尾揭开Ethan狼人的身份,呼应了全剧第一幕全家遭受恐怖大屠杀的情景,为之后Season中续写Ethan复杂的性格和身世留下了余地。这一幕中对Vanessa使用的那幅塔罗牌牌身的图样镜头给了好几个特写,而塔罗翻出Ethan的命运牌“Lovers”时牌面上画着一个男人的侧面,正在亲吻一只举起尾巴的蝎子。这幅塔罗牌的来历和蝎子作为Vanessa的意象象征,后来在第二季尤其是和沼泽堕胎妇精彩对手戏的一集被揭破和详细诠释。这张情人牌,既是对Ethan这个人物最大的性格特点的总结(对爱情的执着,包括和第一季中的站街妓女,甚至是第三季中只有露水姻缘的小女巫Ethan的表现都堪称有情有义);又揭示Ethan和Vanessa之间的关系实质:注定受到诅咒的真爱。别忘了整个S1中Ethan正全心爱着站街妓女,虽然他和Vanessa之间的牵绊观众都看的出来,但情节上并无太多情感上的纠葛。后来S2中两人情愫的展开,S3中最终的悲惨结局(蝎子的本质必然要伤人)其实都在这短短的几个镜头中有所预言。
此外第一季中Lucifer和Dracula堕落两兄弟对邪恶之母化身Vanessa的狩猎,Vanessa会带来世界末日的预言,Ethan深爱Vanessa的方式最终不得不通过杀死她来实现(记得第一季中Vanessa从舞会回来被Lucifer附身后用阿拉伯语对Ethan说的话吗?”Kill me please”),以上种种故事走向后来全部都在二、三季中贯彻展开。甚至第一季只是露了个脸的Madam Kali (貌似一个混迹上流社会的神婆)也在第二季被证明是效忠于Lucifer的女巫集团首领的关键角色。剧中前期埋下的“草蛇灰线”后来基本都能自圆其说。全剧从始至终或许有没有充分展开的角色,但没有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角色。每一季不求凑数似地剧集整齐(第一季6集,第二季10季,第三季9集),完全以故事发展中小节的完整性来划分season。在当下被资本市场裹挟的影视娱乐业,能顶住观众要求大团圆的压力,坚持故事的完整性和美学选择实属不易。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第三季让很多粉丝不满的结局了。 前面说过本剧的调性继承的是西方经典希腊悲剧,这一传统实际上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脉相承。所谓悲剧,强调的是宿命论和不可逃避性,不以角色的行为和选择作出更改。无论主角作出何种挣扎最终都难逃天意弄人的命运。但正因如此,剧中人物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区区凡人的蒲草之力对抗命运不可逆转车轮的行为才显得特别有人性光辉。Ethan和Vanessa作为全剧中心的角色魅力,并非因为他们各自“狼人”和“邪恶之母“的命运,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各自奋力展现了人的一面,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遵从自我内心声音的指引去寻找和发现自我。最终Ethan选择接受“神之狼”的身份和Vanessa以牺牲自我摆脱“邪恶之母”的命运实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展现的都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从美学观点上来说,悲剧必然比喜剧高级,且更有感染力。作为舞台剧作家出身的Logan对这一点的体认和要求必然和完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电视剧作家有所不同,所以我相信这个结局应该是他一开始就构思好了的。 当然最终结局的展开在S3中是略显仓促了些,可能是由于商业原因无法完全按原先计划的节奏逐一铺排。但是这个权游那种翻脸似得结局还是有区别的,Ethan和Vanessa的悲剧结局确实是一开始就注定而无法更改的。
此外,Vanessa和Ethan是全剧中维二有着宗教信仰的人物,两人身上都有很浓厚的典型基督教意象的影子。而这两人各自代表的宗教意象也同様和其最终结局相吻合。
Ethan是通过鲜血和杀戮最终归于上帝的“归依者”和信仰的“保护者”/defender。从罗马时代的“君士坦丁大帝”到十字军东征时的的骑士团骨子里都可归于这一意象。所以在他表面的血腥暴行之下,内心却是正直和善良。S3Vanessa对心理医生倾吐心声的独白里曾经评价过“Ethan is properly the only truly moral man that I’ve known“。Ethan的这种正直带着很浓厚的基督教圣战战士的味道,他是上帝之剑,上帝在他那里的体现需要通过鲜血和对邪恶的杀戮来实践。全剧反复强调他是“Lupus Dei” 神之狼就是在提醒观众这一点。
而反观Vanessa,她代表的是另一基督教经典意像:“殉道者”,展现的是基督教通过自我牺牲来拯救众生、成全大义的一面。从圣经里献祭的羔羊和被钉上十字架的基督本人,无不是这一精神的代表。所以和其他人不同,Vanessa这个角色的本质其实是“神性“的。记得第一季结尾那个天主教神父对她说的话吗?“To be touched by devil is like to be touched by the backhand of God, making you secret in away, a sort of glory even in suffering”。所以全剧中她对所有人的本质都有着一种穿透世间纷繁表象,直指灵魂实质的洞察力:从看穿Dorain Grey华丽年轻外表下的空无一物,到完全忽略大儿子恐怖的相貌只看到他善良柔软的心。然而Vanessa注定的命运是”邪恶之母“,注意不是说她本身邪恶,而是她注定要催生邪恶 (这个男权世界对女性邪恶和圣母双面一体的经典意象话题太大,稍后另开篇解读)。所以Vanessa皈依上帝的方式只能是牺牲自己,拯救芸芸众生。其实S3中她已经借自己之口预言了自己的命运:记得Vanessa说过她的偶像是圣女贞德吗?贞德英勇无畏拯救了法国后,虽被愚民以女巫身份烧死却至死仍高唱宗教赞歌,Vanessa的圣洁虔诚也必须要以背负着污名却心甘情愿地殉道来实现。
因此Ethan和Vanessa的结局必然以Ethan结束Vanessa的性命来书写。这在凡人看来是Ethan杀死了Vanessa,但是在这两个“神选之人”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Ethan帮助了自己的挚爱Vanessa实现了解脱和对上帝的皈依,在此过程中也最终安于上帝给予自己的命运(Ethan真正接受自己的狼人身份是在阿帕奇父亲告诉自己这不是一份杀戮的诅咒,而是他可以用来拯救Vanessa的礼物)。杀死Vanessa的只能是Ethan,因为Ethan最后向她开的那一枪是真正勇气和爱的表现。 Ethan扣动扳机前的那一段拉丁文祷词,Vanessa中枪之后微笑着对Ethan说她看见了天父,其实都在表达这个意思。和中国人各种成神成仙的故事里所谓“历劫”,“兵解”,“尸解”一类的说法殊途同归。
可怜编剧John Logan生怕观众看不出端倪,只能不停在剧中各种明示暗示。 比如S3中Vanessa去向Dracula摊牌之前和死亡专家女的一席对话,对方一直说真正杀死Dracula只能由Vanessa一个人完成,因为这是一个“间谍”而不是“士兵”的工作。和Dracula对质的过程中,Vanessa确定了自己才是万恶之源,不终结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邪恶是无法停止的。然而作为一个骨子里始终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一点从她去之前还在抚摸空墙上原来挂着十字架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她是不能自杀的,所以只能选择让Ethan来结束自己的悲剧命运。她安抚Dracula不要阻止Ethan来找自己,语带双关地说自己和他终归要“end with blood ”, 阻止Dracula杀马尔科姆爵士等等,像是一个彻底堕落的邪恶之母的表现吗?不过是在铺路让最终结局来临而已。前后的蛛丝马迹其实一直都在预示和提醒观众最终结局,只不过移情太深的观众们实在不想看到这两个苦命人还没正式开始就要结束的爱情,所以情感上不愿意接受罢了。
个人品味不该遭受“鄙视链”的高下之别,但是艺术和美学确实有通俗肤浅和深厚隽永之分。Penny Dreadful在莎士比亚和易普生的时代或许算不上出尘佳作,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赶上“Brave New Word”追求快,浅、爽的肥皂剧时代,确是一朵奇葩。这部剧的最大魅力或许就在于当你已经知晓它所有的情节,了解了每一句台词之后,还是愿意时不时地再翻出来看一遍。
第三季越看越失望,本片野心较大,可惜拍的一塌糊涂,全篇提到了吸血鬼、驱魔、狼人、科学怪人、女巫、道林格雷、化身博士、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里面的元素,但但但给人一种早泄男撩骚的感觉,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取悦不了。
全片维克托支线相关,包括莉莉、道林格雷、科学怪人、化身博士,钱德勒支线,包括狼人和北美印第安支线去掉,做点剪辑可以完全不影响主线剧情。印第安老头最后跟钱德勒说,他给予的力量可以帮钱德勒救女主,然而结局居然没有变狼人救搞定了;第一季吸血鬼形象和最后一季大大不同,也搞不清为什么这么设定;本剧还贡献了最弱吸血鬼设定,人海般的吸血鬼居然干不过几个普通人,就连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这种毫无战力设定的角色都能像狂战士一般蹂躏吸血鬼大军。
本剧换个名字,就讲讲吸血鬼和恶魔,一个mini剧内容足以。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从第一季逐字逐句地看到现在。当凡妮莎深邃的眼透过屏幕看向外面,我就陷入了这部剧里。 很多人说看不懂第一季,那是因为可能他们真的不适合这部电影般的挽歌,她的艺术性远远大于普通的电视剧,英式的台词,黑暗的背景,各式各样的人间鬼怪构成了一部逐光史诗。 一切都源自于一个女人的恐惧。 人的欲望能有多恐怖? 身边人对欲望的惩罚能有多恐怖? 当人面临未知的事物是否恐怖? 当自己发现逐渐被失去该会有多恐怖? 凡妮莎的恐惧形成了最主要的一条线,使故事显出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和人性深度,它们灵念合一,伦敦天空蔓延三季的霾都似乎融化在凡妮莎的眸里。 第一季像是被撕碎的高贵油画,扔在伦敦街区的下水道旁,我们看到性欲,看到贪欲,看到肮脏,看到贫穷,看到报复,看到创造,看到腐朽。 不老的英俊男子,和害女凶手住在一起的男爵,美国来的牛仔,苍白抑郁的科学家——出卖身体的妓女却有着最纯洁的笑容,各种拼图形成了破碎的开始,着实很多人被画面吸引,被演员吸引,但其实并不能看懂什么,那种神秘直到第一季最后凡妮莎在精神病院的回忆里才彻底爆发,将所有路人不懂的角色贯穿为一体。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看的人更多了,很多人甚至跳过第一季直接看第二季。
没错,第二季有最震撼的床戏和更加戏剧性的女巫因素,也有更多恐怖元素(很直观的狼人巫术)加入,比起云里雾里的第一季来说,着实更为吸引人。但第二季才是表现他们演员演技和剧情的震撼精华。 托尼奖获得者,最传奇的百老汇女星加入饰演了cut-woman(凡妮莎的老师),交代了女主灵力和巫术的由来,这个坚强的老妇人真的把我惊到了,她拯救凡妮莎被烧死时我眼泪都飙出来了。女主的演技不用多说,依旧闪光,可惜因为她太美,又有高人气的老鳖美恐和一个四十几岁情怀女演员的夹击,入围了金球女演员却颗粒无收。 接着讨论一下第二季几个重大闪光。路西法通过女巫的线直接向凡妮莎展开掠夺,男爵放下仇恨,和牛仔狼人并肩保护女主。不老骚男的线轻轻一过,却能让人把隔夜饭都吐出来一地。科学家创造的大兄弟和纯妓女也绽放了光彩。 具体的自己看,不过妓女心智复苏和不老骚男在一起革命…我倒是挺期待,虽然觉得不老骚男比较脏,但也都算不死族吧。 第三季终于上映了,很开心,在一口气看完前四集之后,时隔一年的凡妮莎悲伤着拿着信件,“so we walk alone ” 路西法被凡妮莎摧毁后的新恶魔诞生,灵体路西法贪图她的灵魂,野兽德古拉垂涎她的肉体,同时出现的线索仿佛吹响战争号角,而且这场战争只有女主一个人。不死人的革命,我觉得靠一个小姑娘并不靠谱,等后续情节,大兄弟是精神病院送饭的倒是大吃一惊,他的线冰冷又充满人性的光辉。 至于那头傻狼,抱歉我对美国平原线没什么兴趣,我觉得那头狼有些过于懦弱了,也许不敢面对自己?毕竟我不知道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也经历过凡妮莎的adversity。 总之,这部剧不是大众化的,但对于任何一个痴迷黑暗的人来说,对任何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她都是满分。 生与死的恐惧,是她的精髓啊。 ————这里是杀回来写剧终评论的苍苔——深刻人物解析——给看不懂的小伙伴一个方向——
看了大结局三遍后,又回顾了第二季,在这个中秋夜晚,耳旁伴着蠢直舍友吃饭声,无心背单词的我决定写完,给自己,也给这美丽的十四行诗一个结局。 事后接受采访的主创说他们一点也不后悔,其实公司提出继续预订,但他们觉得应该到了最后一行的时候,所以让我们放下突然结束的执念,好好品味品味这个一点也不低俗的低俗怪谈。 前文中我表示出对西部狼人线极度的不解,后来才得知,这段线表达的是救赎,更深层的是错过。 狼人一开始不是狼,父亲是资本家,为了财富,他屠戮过原住民,可是当看到手中淋漓的鲜血,他选择了赎罪,加入原住民,抵抗侵略者。但是个体的人无法面对命运,原住民的老狼残忍又机智的进行了祭祀,得知下一任狼主就是这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类,并且将拯救世界于黑暗。狼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带领原住民,又伤害了自己的家人,亲兄弟母亲和哥哥的孩子。 狼人又背负了一层愧疚和罪恶,他懦弱地逃走,不敢面对一切,不敢面对自己。第三季就是他找寻自己的过程,可笑又真实的是,他到最后也无法面对自己,只有爵士大叔帮他,老狼逼他,他在救凡妮沙时才勉强接受了自己,可是面临的却是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 凡妮沙为什么接受德古拉?因为当信仰和圣光迟迟不给回应,当承受的太多,她也会被压垮。她在第二季勇敢的站起来,可是所有人都离去,命运齿轮无法转回去,造成的伤害已经造成,失去的爱人已经失去。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内心的黑暗,要是我我马上咽砒霜,她那么累作一下是人之常情,极度失落的接受命运赋予她真正得自己后,她面临的却是和她真正渴望的违背的现实,浓浓的宿命论感,她注定得不到和狼人结婚生子的幸福,她注定死亡来换去黑暗褪去。 她顺从了她本该顺从的两方,顺从了黑暗,也顺从了光明。其实世界整体都没变,变的只是没有了凡妮莎,也没有了我最爱的电视剧。 妈的。 大表哥最后剧终旁白如下
大表哥就是那个整体没多大变化的可是个体变化很大的一份子。 复活究竟意味着什么?所有已经离去的东西回来了就是好的吗?你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全剧最有深度最怕触及的问题。你失去的父母爱人宠物,当他们从墓中爬出,苍白僵硬,你还能爱他们吗?他们还能爱你吗?这几个问题自己想,就看懂了这条线。 莉莉和科学医生和格林。这三对冤家,一个是痴情创造者,大男子主义的化身;一个是不老怪物,美丽富裕先进的化身。哪个好?一个给了爱却失去自由,一个给了自由却给不了爱,看来看去最可怜的还是女人。也恰恰恶狠狠的表达了一个主题,爱就是不能有自由。 结局出人意料,科学家面对莉莉讲述那个时代女人的经历后,竟然妥协了,牺牲了爱,给了她自由。这个告诉我们,没什么是沟通解决不了的,只要他爱你,那变数就很大。男人还是喜欢鲜活的,不喜欢死寂的。(男人想上天,尤其是直男) 格林告诉我们,时间可以退化万物,包括爱人的能力。体验过所有的感觉就是冷漠和极度的厌倦。他觉得有兴趣的东西,碰一下捧一下,然后呢?无聊了,拌一下。活了那么久,骨子里还是大男子主义。 那个跟随莉莉的小女孩选择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她的光芒盖过最后的凡妮莎,我也会贯彻这个。我他妈宁愿站着死,也不要跪着活着。 整体是首完整完美的诗,怅然若失后发现每个伏笔都已填完,一贯精致华美。原来凡妮莎并不是女主角,这是个感时千古不变的灵鬼悲剧。 主角是无限的生死,不变的疆域。
我是eva脑残粉
匆忙的剧终季,唯有狼人返乡之旅划上了句号。其余的故事线均草草收尾,化身博士、弗兰肯斯坦新娘的女子军团、包括主线德古拉阴谋在内都无疾而终。特别集总是格外好,本季是白色房间。大结局如诗如画。
什么鬼了,剧终慢走不送。
后几集快进看的,剧情越来越没意思了
Dracula出现了 编不下去 把女主搞死 全剧终
虽然剧情牵强不少但是本身带来的艺术和哲学思想已远远超过剧情的需要。可是这基调,这如莎士比亚般的台词,这令人不得不爱的#温妮莎#支撑着我到最后一幕,全剧终的同时也是新的开始吧。
推荐给任何对哥特文学有哪怕一点点兴趣的人。大段大段像是从19世纪哥特小说中直接摘出来的华丽台词从演员口中说出有着舞台剧一般的效果;服装布景也很棒。Eva Green本人就是活着的femme fatale的定义。
女神已走我心已死,14年以来最喜欢的剧,Eva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showtime一生黑,不说了
这不是一个理智评分 剧情全三季也就2星……… 但颜值即正义 再加上小医生和Mr.Clare那么可爱 所以… 4星拿去
那些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在这部剧里读出来,是多么的天然契合。
就这么没了。。。
本剧最大的败笔是所有角色都塑造的不错除了女主。女主如唐僧,三季以来原地踏步,也怪每季主线无一例外都关于XX想要女主的submission。前两季的看点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主角团如何像家庭一样联合起来战怪,本季线散怪老且cliche,亮点寥寥,幸好结束了。
居然就这么剧终了,狼人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黑化女主,这不是X3的故事么……Abel Korzeniowski后两季的原声碟还不出我真的要骂人
看到Eva Green听到她说话就头脑空白了。
这大概是去年到今年最爱的一个系列剧了。要说铺陈太大倒也无所谓,此片最引人入胜的是它宏大的宿命感和哲学观。每个人物的出场,故事的展开似乎都若有似无的在提醒观众:即便超越神之上,你我也终将孤独,无法逃脱。在这份痛苦里,唯一甘美而稍纵即逝的大约只剩友谊与爱情。情感总是最好的致幻剂。
一部完全失衡的剧,女主仿佛赶档期一样急转直下地黑化,反而让第四集近乎完美的剧本和表演更加突出。一个房间,两位演员,三个角色,“一为恶灵,一为野兽”,另一个是被全世界抛弃却仍然坚持信仰的女人。好一台戏。Rory的台词功底熠熠生辉。唯一遗憾的是铺陈了这么大的设定,却只配一个仓促潦草的结尾
前面是组队打怪,打到最后才知道是吸血鬼爱女巫,女巫爱狼人的三角恋情,中间还夹杂着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和道连·格雷的画像。女巫不死,折腾不止。女巫一死,戛然而止。
这才是戏剧啊,画面打光服装场景台词表演全部牛逼。不晓得为虾米颁奖季没有大放异彩。第4集还能更牛逼一点么?基本上就一个场景,两个演员走完整集。我勒个去。
结局仓促不理想,应该是黑发女神把德古拉玩死才对。恶狠狠地杀到这里,怎么可以就这么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