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Bell这个电影,我几个月前在电影院看到贴片预告之后就很期待。摩尔阿姨品质保障,预告片节奏欢快,看起来就是一个浪漫的old-chick-flick。今天早上才想起来刷了刷豆瓣,发现这部电影有一个原版,有点好奇。
看完电影出来,我点开影片的导演界面。啊,虽然这个名字我还不太熟,但这位智利导演近几年的作品我都看过。《普通女人》甚至算得上我在LGBT的T这个子分类里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顺着条目就看到了同一个导演在2013年拍摄的一版智利版Gloria。时隔这么短的时间翻拍自己的作品?我更好奇了。
于是回到家我马不停蹄地就翻出了这部智利版Gloria。我最开始觉得我可以直接把写在Gloria Bell下的短评剪切到了6年前的这部电影短评里了,只需要换一个主演的名字就可以了。我不知道“翻拍”的定义是什么,但这两部电影,不仅用的相同的剧本(台词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分镜头本肯定用的都是同一个。可是看完我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两部夸张一点说可以按秒对照找不同的电影,竟然给我的最终感受完全不同。
毫无疑问差别出现在了主演身上。
13年Gloria的主演宝琳娜·加西亚凭借此片拿走了当年的柏林影后,演技是得到专业认可的出彩。如果让我类比一个和她气质最像的,英文为母语的演员,我会觉得是夏洛特·兰普林,因为这片子一度让我想到了《四十五周年》。电影整体色调是偏冷的,从始至终是带着沉重和丧的气质的,一些有笑点的台词都显得尬尬的。她射完彩弹枪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这样一个情绪爆发的爽点都透露着被逼的绝望。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岁月对生命的无奈,年岁在躯体上留下道道印痕,心动不过一场荒唐,她最终回归的孤独是带着悲楚的。结尾遇到孔雀的魔幻现实的华彩段落,加深了主题也更引人思考,这一点是Gloria Bell无法匹敌的。
而到了Gloria Bell,摩尔阿姨是自带光圈的啊!她太耀眼太迷人了,年岁遮不住,一副眼镜更不可能遮住。她的裸体至少我绝对自愧不如。这也就导致了影片前半段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浪漫喜剧。而这个Gloria身上更是融合了美国的现代和独立,自信又有活力,这些是一段时间的低迷情绪无法抹消的。一段失败的恋情似乎只能算是她闪闪发光的生活里一个小小的污渍。她穿着一条绝美的绿色长裙,走路带风,毅然举起彩弹枪指向渣男,那是一种复仇的快感啊,酷到没朋友!看到最后Gloria翩翩起舞,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老娘单身就是最美最强”的霸气,自信坚强的女权小斗士形象呼之欲出。还有,说到色调,我在影院怀疑好几次,是我的眼睛出问题了,还是放映设备出问题了?全片像是蒙着一层粉紫色的小清新滤镜,格外少女是怎么回事?
Gloria Bell为了将这种有别于前作的气质凸现出来,最大的一个改动是加入了女主角的妈妈这个角色。忽然想到前一阵子很火的那个说法,“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墙”,我之前不以为然,放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合适。智利版Gloria是孤苦伶仃的,受到伤害时能够求助的只有家中女佣。而Gloria Bell则是更幸福的,她有一个同样美丽摩登的母亲,平时能像闺蜜一样吃饭聊天,在她需要的时候会立即出现给予她呵护,任她变回一个柔弱的孩子。
智利版Gloria中插入的政治隐喻被剔除,Gloria Bell整体更为轻松欢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差别的桥段,就更像是导演调皮的玩笑了,比如诺亚方舟那一段。这些颇有意思的小惊喜我就不多透露了。
🐱进了几次女主家,都被女主又抱着放了出去,
此时女主正在挣扎,逃脱当下的人生,
然后经历了不靠谱的男主,几经失望,
终于,
接受了🐱又喂它食物,去酒吧跳舞💃🏼再也不瞎期待瞎认识👨🏻,
女主跟自己的生活和解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中年离婚,独自一人,孩子娶妻生子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的那种被忽视的,感觉,
很真实,很触动
Hollywood has a rapacious appetite of remaking other country’s cinematic gems to cater to stateside Anglophone audience, but Chilean director Sebastián Lelio’s GLORIA BELL is not the case, firstly, this reimagining of his own GLORIA (2013) is directed by himself, secondly, the whole production comes to fruition by way of a “you dare, I dare” challenge between him and Julianne Moore, who is very much impressed by GLORIA and will only take on the role if Lelio returns to the director’s chair, so mutually connected through a deep feeling of camaraderie (epithets like woman-empowering, genderqueer, etc.), GLORIA BELL is here to stay.
For those who have watched GLORIA, GLORIA BELL is an almost entirely shot-by-shot remake which transposes the story from Santiago, Chile to L.A.. Moore plays our titular middle-aged divorcée, who is a habitué of sundry nightspots for patronage of certain age, she loves to dance and hang loose, not ashamed of seeking carnal knowledge when she feels up to it, which mirrors a realistic situation when one has independence in one hand, loneliness often materializes in another. When one night she sets her eyes on Arnold (Turturro) on the dance floor, some spark is kindled.
A relatively new divorcé (merely one year compared to Gloria’s 12), Arnold apparently has baggages to junk before he can totally commit to a new relationship, which causes embarrassment and discord during their inchoate romance. What is quite inconceivable is his penchant of taking a powder whenever he sees fit, regardless of the circumstances, and a free-spirited Gloria has to fall victim twice of his self-serving act (admittedly, attending a birthday party of your new girlfriend’s son, with her ex-husband also presented, is quite a daunting experience, but the second one in Las Vegas is plumb inexcusable), until a salvo of paintballs unleashes her suppressed wrath and Gloria is back dancing, unwinds and beams when the eponymous song GLORIA pipes up in a wedding.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heroines is ineluctable, in GLORIA, Paulina García has a more aw-shucks front to dissimulate her insecurity and the hunger for physical intimacy, here Moore is more proactive and indeed, more poised to map out her no-holds-barred investment in Gloria’s entire emotional spectrum, and it goes without saying, a bespectacled Moore emanates greater sex appeal that eloquently validates that a woman’s charisma is irrelevant of her age, whether immersing herself under the becoming bisexual lights or bitterly realizing that her hankering is a castle in Spain (very literally), she is magnificent from stem to stern, in a rare showcase where she is the cynosure of almost every single shot. As for John Turturro, who also ups the ante in portraying Arnold in a more sympathetically halting and charming manner, albeit his immaturity and callousness, one can understand why a woman like Gloria falls for him (poems are the best aphrodisiac), all he needs is to grow a pair.
On the face of it, the film feels despondent, but Lelio intelligently inputs many occasions of female solidarity he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loria and her co-worker Melinda (a cameo from the legendary German actress Barbara Sukowa), her friend Vicky (Wilson, Mrs. Tom Hanks), her daughter Anne (Pistorius), her mother Hillary (Taylor), she even shares a chummy conversation about weed with Fiona (Tripplehorn), the new wife of her ex, all contributes a sense of communion among women, they understand each other,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other sex (Sean Astin has a wordless cameo just to cop a feel and make out with Moore).
Still, one cannot dissipate the faintly ill feeling that Lelio opts for uniformity in terms of burrowing into a marvelous character for the second time, which precludes a rating higher than its original, that said, there is no way (at least for this reviewer) to resist a lip-synching Moore lives the best version of Gloria with a candid face and a brisk attitude, let up a bit, to all the Glorias in the world!
referential entries: Lelio’s GLORIA (2013, 7.8/10), A FANTASTIC WOMAN (2017, 7.7/10), DISOBEDIENCE (2017, 7.2/10).
“孤芳自赏”的解释常带有贬义,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但在“过渡”连接的现在,有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会自处,因为无论是相遇还是连接,最终带来的都是更多的孤独。现代人害怕孤独,更不愿意“孤芳自赏”。我们总是拼命为了他人的而活,而这些他者有些仅仅与我们擦身而过,我们却付出了全部,牺牲了自我。最近,由世界影后朱丽安·摩尔出演的《葛洛利亚·贝尔 》就通过一位中年女性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人与孤独斯磨的片刻。
《葛洛利亚·贝尔 》其实是2013年智利电影《葛洛莉亚》翻拍版,两个版本在故事和情节上保持的高度一致,几乎就是换了演员和场景而已。两位女主角分别都来头不小。智利版的女主宝琳娜·加西亚,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63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
而美国版的朱丽安·摩尔是影史上首个包揽奥斯卡、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美国演员公会奖和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演员奖的女演员。
两部影片都出自智利男导演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年过50的朱丽安·摩尔太喜欢这个剧本了,再万般恳求下才让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同意“高度”复刻一遍,让朱丽安·摩尔过了一把演员瘾。故事讲述50多岁的离异女人葛洛莉亚的中年生活。
主线故事是葛洛莉亚与在酒吧里偶遇的中年男人阿诺德的情感纠葛。当葛洛莉亚以为遇上真爱,等来爱情的第二春时,两人的关系却急转直下,最终葛洛莉亚不得不放弃那既想占有,又害怕失去的“爱”。
影片的一头一尾清晰的点名了主题。片头,葛洛莉亚不断出入酒吧,为了搭讪而迎合,她的逢场作戏放大了内心的孤独,她来者不拒,但遇上同样有些迟疑的阿诺德时,她却选择等待,虽然不时投递过去期待的眼神,但并不会主动出击,她能分清挑逗和真心,虽然有时真心里面也夹杂了些不纯粹的东西。
片尾,葛洛莉亚再次来到舞会上,失落的她看着跳舞的人群,热闹和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处,智利版有一幕类似顾长卫《孔雀》的神来之笔。女主角葛洛莉亚避开了人群,来到舞会的花园,她看了一只向她展开美丽羽翼的孔雀,她一下子好像明白了什么,轻快的回到舞池了,一下子恢复活力,开始独自舞蹈。美国版剪去了孔雀,而是给了世界级影后朱丽安·摩尔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自信的朱丽安·摩尔完美的表现了葛洛莉亚从失落到若有所思,再到顿悟的内心转折。
一连串的人物反应,伴着寓意明显的歌声,让原本僵硬的葛洛莉亚重新找回了轻快的舞姿。影片时刻都在表现葛洛莉亚对于孤独的抗拒和学习。
她的女儿爱上了玩儿极限运动的男孩,而且决定离开美国,去到外国同他生活。在机场告别的戏,她虽然明白离开可能即永别,但依然强忍着失落送走了女儿;她的儿子也被生活困扰,妻子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对她不待见,对家庭也少有顾忌。葛洛莉亚的儿子仿佛过着单身父亲的生活,他对音乐的喜爱更赋予了其忧郁的一面;
最有意思的当属葛洛莉亚的前夫。在家庭聚会上,已经二婚的他在醉酒后居然显示出对葛洛莉亚的不舍,以及对过往家庭生活的怀恋,还有对自己当时缺席家庭的悔恨;与葛洛莉亚展开激恋的阿诺德其实拥有家庭,但妻子和两个女儿没能给他带来温暖,只有无尽的折磨和烦恼。
影片中,所有人都是一样。在各自粉饰的外表下有着千疮百孔的人生和暗黑深渊。如果他们了知这些,就不会觉得自己特别,也不会觉得无辜。就像片尾顿悟一切的葛洛莉亚。《葛洛利亚·贝尔 》是一部情绪向的影片,主线故事不算突出,力道在于同情和感悟上。不一定需要你人到中年才能体悟,只要你尝试过,害怕过孤独,你就能品味出影片营造的情感氛围。
在孤独里,我们和片中的女主角葛洛利亚一样辗转反侧。夜晚在我的枕头上沉睡,我却独自无眠。我们会渐渐明白,梦想也会长大,不过是朝着少年时的方向,因为我们惧怕衰老。年轻时不自觉,等到了一定的年岁,那种担忧会悄然放大。
影片传达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当葛洛利亚独处时,她虽然寂寥,但她却相对强大。而当她陷入与阿诺德的情感纠葛时,她却一下子失去了自我。片中那场观看“提线木偶”的戏就是她被感情缠绕,被动压抑的隐喻写照。围观的人看得兴奋,而她却读出了其中的苦涩。
世界让葛洛利亚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虽然在加速迈向衰老,但葛洛利亚明白只有通过一种方式才能征服死亡:抢在死亡之前改变世界。于是她拿着阿诺德给她的气弹枪,气势汹汹的找上门,给予了凶狠的回击。既宣布了两人感情的终结,也是她对命运的反抗。
片尾的再次起舞,预示着她关上了心门,但不是为了幽禁欢乐,而是为了解放悲伤。她是真正孤独的人,所以他并不孤独。他保持了她的独立性,并且始终没有狭窄的不屑,她对于世界的热爱,对于生命的热爱,狂热却没有因此而迷乱了双眼,她并不离开她的本心。
不能太过独立遗世孤寂,亦不能太过黏腻可人柔靡。
她把自己的孤独变成了一座花园。
最近我度过了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
作为一个共情能力过强的人,我一周内因为各种事情,别人的,自己的,至少哭了三次。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留不住的。
我从Gloria跟妈妈一起回到家躺在地板上开始我就也躺在了地板上。
成年人的体面就是当他吻过你的脸,然后说I'll be right back的时候,无论是戏里戏外,你都清楚确切的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
We could die tomorrow. Life just goes by in a flash. But how could we, how could we just watch and let all the good things flee.
自从去年确诊了双相之后,我不再压抑自己汹涌的情感,我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拼了命的想要抓住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情。
我不再假装每天无事发生,借口出差却拖着箱子住在公司附近的酒店,一个人崩溃抽烟到天明,然后再假装精神抖擞无事发生的样子照常去上班。
我离开了家,我push自己去social,看展,看演出,我在嘈杂的人群中扭的不能自已。我以为屏蔽一切情感之后我就不会受到影响,我以为一切会有不一样。
但我还是清楚的知道我仍然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
我曾经说如果我不能平静的面对我对于死亡的巨大恐惧,那么我就还要在这个世界里找寻一丝真实。
我们总是在拥有一个眼神之后就想要一个拥抱,一个拥抱之后就想要一个吻,一个吻之后就要一张床,继而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你遇见一个人的时候就有了失去他的恐惧。而我因为拥有了这种恐惧而恐惧。
因为过于擅长分析,而被分析本身所累。因为过于擅长制衡,而被平衡本身划伤。
因为患得患失,而患得患失。
因为to Spain,而再也不想去Spain。
Las Vegas Blvd很长很长,我也太理解Gloria为什么拿了一路的衣服和鞋,却在酒店门口全部丢进垃圾箱。
因为没有意义吧。
所以为什么起舞呢,不是痛快了,不是释怀了,更不是决定拥抱新的人生了,只是算了。
只是算了。
翻拍经典电影的有不少,但是翻拍自己作品的导演却不多。智利导演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并不是一位高产的导演,却在短短五年之后就翻拍了自己当年冲击金熊奖的作品,实在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
不过,当你看过2013版本的《葛洛莉亚》和新版的《葛洛莉亚·贝尔》之后,你又不得不小小地赞叹一句:导演有才。
几乎是一比一镜像的电影,不仅大段的台词都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而且连大量的分镜都一模一样,两个版本的《葛洛莉亚》却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质感。
这种效果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导演。
同样是讲述一个表面上看来是女性中年危机故事,当年初版的时候,导演选择把这个故事放到自己的故乡智利的政治语境之下,多多少少有一些代入感,以及一些对智利国内形势的隐喻,使得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更加复杂。
但在新版中,葛洛莉亚变成了一位美国中产阶级妇女,瞬间就跳出了导演本身的原生视野和格局,反而使得影片的命题更为纯粹,更为集中地探讨一位中年女性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当然,真正让两部影片区分开来的,还是主演的变化。
2013年的《葛洛莉亚》帮助智利女演员宝琳娜·加西亚将银熊奖收入囊中,这位柏林影后的表演可谓是极尽自然,甚至使得影片呈现出一丝纪实感。
宝琳娜两边耷拉的双眼,人前畏缩克制的姿态,以及偶尔露出的爽朗微笑,与很多人印象中的中年女性形象不谋而合。
而新版的《葛洛莉亚·贝尔》,则邀请了大名鼎鼎的大满贯影后朱丽安·摩尔来担当主演。摩姨的演技自然是无懈可击,但其自带的光环与气场,却赋予了“葛洛莉亚”新的生命。
原版的葛洛莉亚,穿着保守而得体,即使在质疑和怪责的时候,也是一副防守的姿态,更加像是个凡人;而摩姨塑造的葛洛莉亚,则更加具有美国式的自信,也更具女性魅力,甚至隐隐带有一点小女权的色彩。
谈一点细节,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有几场激情戏或者裸戏。宝琳娜的身体有着明显衰老的痕迹,她松弛、皱褶的肉体与男主人公同样肥腻的身躯纠缠在一起,呈现出的是一种枯竭的美感,仿佛生命对时间的剧烈抵抗和控诉。
而摩姨虽然眉眼之间已经掩不住老态,衣裙之下的肉体却依然是紧致有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在最后用彩蛋枪射击男主的桥段中,相比原版中宝琳娜近乎落荒而逃的表现,摩姨气势汹涌的转身离开,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
所以两部作品截然不同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主演的个人风格。当然,两位杰出的女演员的表演完全谈不上高下之分,只是摩姨更具个性的演绎,能够让这部翻拍片另出机杼,也算难得。
不过,无论对于《葛洛莉亚》还是《葛洛莉亚·贝尔》,我最喜欢的,还是影片讲述的这样一个虽然沉闷但感染人心的故事。
说是针对女性的中年危机,其实是很片面的说法,像葛洛莉亚这样既离婚多年,又与子女疏远,还一直处于空窗状态的女性,并不是一种常态——但生活的孤独和泥泞却是常态。
而像阿诺德这样收入可观、事业有成,却一直被两个三十岁的女儿病态依赖,女儿一个电话撒娇求助就玩消失的男性,更加不会是一种常态——但生活中的烂人和烂事却是常态。
葛洛莉亚看似是一位从容的中产阶级,有着一份稳定但不忙碌的工作,业余时间整日在舞会和party中穿梭,有儿有女,母亲健康无虑,活得逍遥自在。
但事实上她在情感和性都方面长期处于空虚的状态,与儿女之间的关系也仅限于电话和问候,还要在电话留言的结尾加上一句“It's your mother”来作无力的强调。
女儿有了男友也不和她讲,儿子有了孩子都尽量避免让她抱,保持着让人尴尬的客气距离,甚至在事业上,她也渐渐到达瓶颈,开始为自己退休后的养老操心。
葛洛莉亚的的生活,表面上就像她本人看起来一样成熟而光鲜,是中产阶级独有的稳健感,但事实上她住在租来的公寓里,楼上住着房东的似乎是精神病的儿子,每天在房间大声里吵闹,家里的嘈杂和纷乱,才是葛洛莉亚生活的真相——连一只没有毛的丑陋的野猫,也胆敢不断地入侵葛洛莉亚的领地。
葛洛莉亚的困苦,本质上与大多数中老年人异曲同工——缺爱而已。
所以她才会被舞池中主动出击的阿诺德一击即中,所以她才会对阿诺德的冒失离开最终原谅,所以她才会听上阿诺德轻吟的几行诗句就感动得流泪满面——一般的成熟女性哪有这么好忽悠啊?
最后丢盔弃甲、遍体鳞伤的葛洛莉亚,就像片中那个街头艺人操纵的跳舞骷髅一样。
葛洛莉亚喜欢跳舞,不仅经常去舞会,也正是在舞会上认识了阿诺德,在跳舞中,葛洛莉亚感受到的是美好和激情。
然而,当葛洛莉亚看到街头的跳舞骷髅的时候,似乎隐隐察觉到,原来自己最喜欢的舞蹈,若是褪去了血肉,只剩一副跃动的骨架时,那些美妙的动作,都会变得那么忧伤而滑稽,小骷髅祈求路人赏金的卑微姿态,不正和自己祈求关爱的姿态一样吗?
最终对阿诺德痛快的枪击,是葛洛莉亚自我的解脱和救赎,但其实是在这和之前,她就已经从中走了出来。
那只不断闯进葛洛莉亚家中的野猫,葛洛莉亚曾经嫌它莽撞丑陋,但最终她和野猫赤裸相对,开始喂养它,甚至偷偷尝上两口猫粮。
其实那只没毛的野猫,就像葛洛莉亚的生活一样孤独和不堪,但最终她选择了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人生,并盛情拥抱它,学着享受它。
说到底,这部沉静平淡的文艺片,其实是和好莱坞的人生鸡汤是一个味呀。
除了配乐得用的是电子,其他的基本照搬自己的原版作品。除了换了个地方换了演员,内容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这样复刻的意义在何?
谁说戴眼镜的女人不性感
当对一个这样的中年女性角色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体恤时,我知道生活一定是给我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不能太过独立遗世孤寂,亦不能太过黏腻可人柔靡。观影的时候我一边腹诽着抖掉一身的尴尬鸡皮,一边又忍不住哀叹:哎,难哪!难!Btw又一部和老爷爷老奶奶们一起看的电影。
由于跟原版真的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也就使这100分钟万全成了摩尔阿姨的秀场,她的表演完全不逊色于之前版本里的柏林影后。人到中年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归属感的痴迷,我们都从摩尔阿姨每一个动作、眼神和情态中感受的真真切切。感情之于主角葛洛利亚永远如烟花般来得绚烂、去得飞快;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面对感情时永远无解的答案,我们寻寻觅觅,最终得到的,始终是那如烟花一般的寂寞。
我抽烟、喝酒,我经常泡吧、还偶尔抽大麻,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女孩。(又是在Landmark影院和一堆老头老太太们看独立电影。)摩尔阿姨演技大赞,一个人撑起全片。结尾由衷地为角色鼓掌!
叫Gloria Plus更合适,比原版更有趣更激动人心更五彩缤纷更动人更饱满,Lelio再次证明他是king of nuance,摩尔实力告诉你为什么她是最好的演员(之一)。结尾的长镜头big fabulous dance,太美太美了。
不管你微笑还是哭丧,生活都会给你大耳刮子。接受孤独,接受衰老,接受自己,然后莫名其妙舞池就播放起自己的同名歌曲,嗯,可能这就是人生彩蛋,最惨的结束了,后面是无人问津的字幕时间了。试试独自跳舞呗,尬是尬了点,好在毫无目的,就无所谓落空,反正往后的日子还长,大把无望。
演员阵容异常强大,除了摩尔阿姨,各路配角也都是大牌。甚至还有芭芭拉苏科瓦客串,不明白用意所在。摩尔确实很有魅力,她做什么大家都愿意看,而且身材真的保持得很好,随着年龄增长魅力有增无减,整个人自然又随性,就算露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哪里刻意。这么说来可能对Gloria这个角色来说她有些太漂亮了啊。原片是挺可爱的小品,但如此翻拍我认为没有什么必要了
看过原版后补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61599/摩尔阿姨太迷人,后半段剧情有塌掉的嫌疑,但阿姨游刃有余的演技刚得很,撑住了情绪的低迷,最后的彩蛋枪和舞池劲舞,释放出来真舒服。女人什么年纪都可以是少女。Being alone is being strong and invincible.
想表达的东西都浮于表面就电影来说我觉得女主明明可以把生活过得很好看她母亲就浪到飞起的感觉😂活成什么样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不过那个宝爸真的是一言难尽与其说女儿们和前妻依赖他不如说他同样离不开她们都或多或少有心理上的缺陷男主把女主一个人丢在拉斯维加斯的做法 真的有点不负责任是我肯定要锤爆对方的狗头🙄
Shoot me, Moore,
一个人晚上在电影院看这个片子,还挺有感触的。孤独大概在什么年纪都是通感的。同时也觉得独自生活其实也没什么,一个人照样可以在人群中跳舞。摩尔姨演技撑全片,戴眼镜真是太美了
#tiff2018 跟之前那一部电影比起来,是一个更加赤裸的中年女人的爱情故事。遍体鳞伤的回到生活中,再站起来反击,这又是一个勇敢的中年女人的故事。PS.拿着彩弹枪打渣男的那一幕,特别帅。
为38节准备的吧。家人和爱人都是,太independent了会觉得寂寞,太dependent on u会疯。不管女人男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开心。这样的小故事拍好看不容易,老戏骨的演技没得说。买了5千卡的双色爆米花,吃完感觉罪恶感,明天不去上班了
依托于角色和演员的双重魅力而进行的一次无意义的复制行为。
在现如今所谓小猫小狗都有尊严的活着引人关注的时代,爷爷奶奶年纪的中年男女私人愛情肿么办?50岁的离异女人为了找到自己希望的愛,而付出一切,演绎出了那种“老娘愛最大”的不顾一切的寻觅和追求。“如果你是一只小鸟,我会成为一个窝;如果你是一个脖子而且很冷,我会成为一条围巾;如果你是音乐 我就会成为一只耳朵;如果你是水 我就会变成为杯子;如果你是光 我就是一只眼睛;如果你是一只脚 我就会变成一只袜子;如果你是大海 我会成为海滩;如果你仍然是大海 我就会变成一条鱼,我会在你体内游泳;如果你是大海 我就会是盐;如果我是盐 你就会是莴苣,一个鳄梨或者是一个煎蛋;如果你是一个煎蛋 我就会变成一片面包;如果我是一块面包 你就是黄油或果酱;或者你是果酱 我就是果酱中的桃子;如果我是一个桃子 你就会变成一棵树”
男人果然不如猫猫狗狗
离开芝加哥的最后一晚在AMC看完这部电影,退场后看着凌晨华灯初上却空无一人的街道;突然觉得对抗孤独和衰老真的是很难的课题,我们已经很努力想要表现得自己控制住了一切,却仍旧挡不住那些快要崩溃的瞬间;A24真是近年来最棒的电影公司,朱利安摩尔后半段的表演简直是史诗级别。
不好不差 看完雁过不留痕 想展示一个单身中年女性的饱满人格和自给自足 出发点很好 却拍的白开水了 见到摩尔阿姨真阿姨了#tiff2018#
摩尔是真的演的好 整个电影节奏风格都不错 结尾虽然有点小不满意 但也没有走向大团圆的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