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季给了五星,但是第三季只给了四星。
最大的硬伤,是一系列谋杀造成的嫌疑故事破朔迷离,但是迷底揭晓时却让人有些失望。Herr Ulrich年纪不小,应该也在警察局摸爬滚打多年,为何受到一次上司的轻慢,就要踏上不归路?以至于最后大开杀戒,甚至疯癫?
这个故事其实是可以圆回来的。比如说,他最后的疯癫演说可以表明,他数十年兢兢业业却深觉自己的证物处工作不受重视,终于心理扭曲,以至于要滥杀无辜来宣扬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在前期,这个人物的从压抑到渐渐爆发之间太缺乏铺垫。从过去许多集里,只能看到他的严谨、敬业、古板乃至压抑,但看不到他的痛苦和不满日渐增大。这就显得迷底揭晓时,感觉斧凿痕迹太重,而非惊呼“原来如此”。
另一个问题,在于嫂子这个人物塑造得不生动,Alfred的感情线也不明不白,以至于她和Alfred之间的恋情颇有些莫名其妙。其实,嫂子这个人物从哥哥、主角,再游离到Alfred,占据的感情线位置十分重要,应该要好好表现出她的魅力和迷离。但是,她离开主角,爱上Alfred的过程实在表现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作为寡妇代表骂了一顿Alfred,反而将Alfred迷上了,其中的逻辑难道是脆弱总裁就该爱上霸道寡妇?而霸道寡妇就该被脆弱总裁的温柔攻势拿下?
其实Alfred有着多层次的人物设定。看似身世显赫,富甲一方,实则被家族企业的首脑、自己的亲妈公开认定为无能、乃至疯癫的儿子,在家庭和家族企业里都没有丝毫地位和尊严。因此他才拼死一搏,冒大风险用杠杆做空股市。这样一个内心矛盾的old money贵公子,作为新情人把嫂子从男主那里吸引走,本可以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什么只用寥寥几笔带过,让观者觉得这段感情线云里雾里、莫名其妙?嫂子这个人物也不饱满,让人说不清她的性格特点和魅力究竟是怎样的。
幸亏,男主和女主的人物形象没有崩坏。整体上也延续了前两季的风格和高水准,不然也不会四星。
女主在第三季格外惨。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的挣扎。家人,朋友,一一分崩离析。
而第一集和最后一集首位呼应,在心理催眠中,让男主也走过一段内心秩序崩坏的心路,设计的精巧之处在于,男主内心的崩溃和外部第一次股灾的大环境放在一起。因此,这不仅是个人内心秩序的崩坏,也是无数普通人的崩坏,整个资本界、乃至世界社会格局的崩坏。作为历史时期的事后诸葛亮,我们知道,之后的德国内乱、纳粹崛起,乃至战火燃遍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这次大股灾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后续。红楼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末世之叹,大抵相似。
不过最后,我还要吐槽一点。男主被催眠的时候,他哥指引他要在崩溃后重建内心,“到达真理,到达光,达到人类和机器一体的新时代”。这里面的“人类和机器一体”,指的的什么?虽有电影剧本的内容相呼应,但是整部剧其他地方并没有谈到“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人”这个话题。难道是指用药物控制精神吗?灵、肉,神秘主义,这些作为点缀品,让剧的气氛显得高深莫测,也呼应那个“巴比伦柏林“时期人们的精神出走。但是最后,这些亮眼的元素要贴合情节,而非堆砌辞藻、故弄玄虚才好。希望在未来的剧集里能够处理好这些元素的走向。
与前两季以政治势力斗争为主的主题不同,第三季主要是在展现小人物在历史的暗流汹涌中的挣扎。 剧中一共是三条线,一是连环杀人案,一是本达案的后续,再是民族主义势力的崛起和股市的崩盘。 连环杀人案最终破获,是一场黑帮之间的相残,同时警方内部也出现叛徒。鉴定科科长因为对警局的不满,令他铤而走险,最终导致多人死亡。但是这个案件也让警局其他人员更加团结,夏洛特、格里安、格雷夫、亨宁、柴温斯基还有佛陀格特纳都是秉公执法的好警察。而夏洛特的成长特别让人惊喜,虽然罗姆处处给她穿小鞋,但是她依然努力去探寻真相。 本达案的后续,所有证人都被温特议员杀害。女仆格雷塔最可怜,被判处死刑。本来出现了一线希望,即时任外长的施特莱泽曼的国葬,利腾律师弄到了特赦法令,但是监狱中所有的人员都被温特收买,夏洛特一路狂奔,去到监狱却不被允许传递特赦令,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友被砍头,她痛苦地呼喊,却无法挽回一切。
温特议员与纳粹党里应外合,实际上他才是杀害本达议员的幕后主使。他企图通过杀害本达,再逼崔基贝尔下台,从而登上警察局长的宝座,继而可以进一步清除犹太人和民主派人士,为他所谓的民族主义大业而铺路。他与泽格斯将军勾结,又与尼森家族保持亲密联系,他的牌局上,有布吕宁、帕彭、施莱谢尔等人,这些魏玛共和国的掘墓人,虽然在剧中只是一两个镜头报个名字,却再今后的历史中,亲手将魏玛共和国埋葬。他与施特莱泽曼的对话,足见他对民主的蔑视,和冷酷无耻的内心。
但是最后,格里安等人拿到温特承认自己是杀害本达的主使的证据,温特当警察局长的计划落空。
尼森家族的胎记男,一个富二代废柴,却洞悉股市的虚假繁荣。1929年,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开始暴跌,股市崩盘席卷西方国家,战后发展的黄金时代结束,大萧条开始。警长罗姆情绪失控,在交易所里劫持人质。他的失控,是当时许多人的缩影,各个阶层的人都通过借贷来买股票,最终让自己背负上无法偿还的债务。众人冲进交易所,有人开枪自杀,有人上吊自尽。纸片飞扬,格里安浑身颤抖,穿过人流,面对那个如深渊般的下水道,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洪水猛兽。
黑帮拍的电影《激情恶魔》与施密特医生的精神病学说遥相呼应,反复出现“创造新人类”“创造机器人”的论调。而“寻找真相,寻找光明”这句话在第一集的开头和最后一集的结尾首尾相合,意在寻求另一个出路。到底是成为麻木不仁、按部就班的机器人,还是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引路人,是摆在格里安等人面前的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剧中的报刊作家给出的答案是,就算杀掉那些说话的民主人士,但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杀掉,幸存下来的民主人士照样会开口。
但是格里安呢?他会何去何从?侄子莫里茨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团,格里安则拿起了《我的奋斗》,他会成为布鲁诺和温特口中只会按部就班执行任务的警察吗?他会成为极权统治下不反抗不思考的螺丝钉吗?他是通往真相和光明,还是通向黑暗的不归路? 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下,人有时候不可以是人,不可以是自我,甚至会拿起屠刀挥向他人。但还是希望有光明,总会有人固守良知,坚持底线,做正确的事。 期待第四季。
ps:第九集格里安和夏洛特终于亲上啦!希望他们好好的,格里安不要再挨打了好不好~
花了两天时间刷完全12集,大体感受如下。
剧透预警
前6集非常紧凑得在讲影场连环谋杀案,期间穿插了对爆炸案的进展,几处伏笔比如黑大哥出狱后失踪30分钟,鉴定科长不被重视还偷偷藏起证据,打胰岛素针等等。7-9集左右节奏慢下来了,都在为最后揭开悬念做积蓄,整体故事还不错。比较遗憾的是,笔墨最多的电影厂连环谋杀是个孤立事件,和政府阴谋没有任何关联,这让评论家对“激情魔鬼”的虎头蛇尾评价更像官方吐槽。不过总算埋的几条暗线,例如nazi的兴起以及股市崩盘让我对下一季充满了期待。另外,sorokin的黄金会不会再次出现呢,毕竟“女伯爵”充满魅力还浑身是戏。
人物方面
Rath在第三季伊始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镇静剂再到最后又开始发作,暗示了他重新又开始了害怕和迷茫,再加上他主动借阅了mein kampf,暗示他有加入Nazi的可能。比较突兀的是他对Helga的嫌弃缺乏说明和铺垫,仿佛一夜之间不爱了。Rat的武力值还是战五渣,在他手上的关键证人都活不过两集(第一季的俄罗斯火车工和这季的灯光师),被幽灵按在针上摩擦,被鉴定科老头打针,没有主角光环都死好几次了,总算最后打赢了肉店伙计和尼森。
Charlott依然冰雪聪明,勇敢,非常出色。家里的一团乱麻,身世之谜不知会将她带向何处。
比较意外的是女房东Elisabeth居然成为了地下工作者,而且干的不错,颇有点意思。
记者Katelbach在这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他们即使杀掉某些人,但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闭嘴不发声”。
我比较幸运,不像很多人一样等到第三季出来的时候已经忘了前两部说的什么。
三部曲在很短的时间里一起看完的,感觉德语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真的
这是一部让我这么懒的人也不得不带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写影评的好剧,好到什么程度呢,那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有一种已臻化境的真实感、自然感、质感,好像有一只手伸出屏幕来、把你抓到阴雨连绵的那个魏玛共和国。
说到雨,这部剧太多雨了,绝胜烟柳满“酆都”之感。人们在雨里跑来跑去,带着帽子、或用大衣挡雨,倏忽下起来的雨,从车上到家门口那段路上早有预料的雨,我曾经很疑惑,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极端淋雨厌恶者,我会格外注意到男主很多次在街上淋雨却不打伞,好像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伞这种东西一样,就那样狼狈又泰然自若的走着,周遭慌慌张张有人在跑,有伞的人就更从容很多。一切就像是时代的暗喻,焰红的光亮在吐出的烟雾中一闪一灭,一切就像是时代的暗喻。
或者说一切都是时代的明喻。Zu Asche Zu Staub是上两季的歌了,但是太上头。以我拙劣的德语水平来看,我觉得翻译成“尘归尘,土归土”是很恰当的了。所拥有的,都将化为乌有,一片虚无才是我们所能唯一拥有的真实吧。
股市崩盘是一条没有悬念的明线了,人们清楚的知道这些钱一旦损失,后果是自己所不能承受的,仍然心甘情愿、义无反顾、不假思索的往下跳,但是他们平时又都不是这种憨憨,就拿警长来说,一天到晚人五人六的,而且最后也证明,这笔钱对他很重要,他并非冒险者,那怎会做出这种失了智一样的决定呢,这让我有点不能理解,赌徒心理?
嫂子和胎记男在一起了,让我觉得怎么哪都有胎记男,哪有个女的哪就有胎记男,我手机里存的第一张巴比伦柏林的剧照,就是男主给嫂子打电话,“Jeder einmal nach Berlin”,每个人都要来一趟柏林,你一定要来一趟柏林。男主笑的满脸褶子,双眼放光,甜蜜满满;结果走到现在分道扬镳、恩断义绝,伤人的话就像小李飞刀一样一刀一刀往外飞,好像曾经那些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有我这个看客记住了。
女主,又是我最喜欢的、最想成为的那类人。可惜我不是。TMD
看的版本应该是配了fix字幕组制作的中译字幕。 大概在剧集一半的时候Helga问Gereon,sollen/wollen wir nicht verheiraten irgendwann? (我理解为反问句) Gereon回答说, doch。字幕在这里翻译为“当然”,但根据情节发展来看似乎这里Gereon的语气应该没有那么确定,或者说甚至是affirmative(如果这句“当然”是敷衍地说的)。因此可能不该如此翻译。 另外,单就这个表达来说,感觉一直没有弄清楚“doch”到底在表达什么;希望什么时候可以弄清楚一点。
魏玛浮世绘的迷人历史剧,这个标签太喜欢了!第一二三季一口气看完了,一二季集集精彩,第三季体量较大,需要铺垫的内容不少,看到中间一度觉得有些疲软,但是最后几集开始发力,后劲颇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乌尔里希的黑化有铺垫,但动力不足,结尾的处理很喜欢;
特蕾塔女佣的结局已料到,律师和夏洛特的努力让我一度怀疑是否逆转(国葬的情节夹杂其中,神来之笔),夏洛特困于其中的悲恸很是喜欢;
夏洛特为了给姐姐治病重操旧业,太虐了;
温特的气质很喜欢,虽是反派角色,剧情强有力的推动者,但不遭人烦,甚至可以理解他;
冲洗照片小弟的故事也很丰满,生日那天的歌果真是他自己唱的吗;
好兄弟与女明星的戏不少,对我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原因在于故事拉的太长,推动太慢了!(女明星不是很漂亮,很是想念“女伯爵”);
最爱格里安,感情上:在哥哥与嫂子之间徘徊犹疑,在一次次的救下自己和夏洛特,明明知道很爱她,却始终没有勇气,像极了夹缝中前怕狼后怕虎的中年人状态!工作时:就像困兽出笼一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管是别人推的、还是自己冲的,不到破釜沉舟必定看不到柳暗花明!
第三季的每一集结尾听不到“尘归尘、土归土”,心里有点慌,天天都要打开QQ音乐听几遍......还有一年才能看到第四季,岂不是更慌......
拍摄历史真实当中的小人物故事时 因为当下已被历史书写所公认的大量史实的存在 导演往往会在分歧点上通过小人物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未来的一无所知 匹配观众对史实的洞若观火 达成一种藉由历史本身附加上去的情绪渲染 本季中描绘魏玛经济崩溃之前 德国民众上上下下或癫狂错乱、或贪婪加码、或漠不关心、或有A这种人突然警觉并试图从中牟利进而一举改变德意志命运的行为 诚如今日欧洲人面对新冠时的种种表现 引前现代时期欧洲人面对瘟疫时的态度为鉴 承认无能为力、取道集体记忆、选择拥抱瘟疫 若以最近被反复提及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观点来看 仅是表达悲观情绪的借口罢了 但悲观的人拥有诗意 即便失去生命也可被同类人视作超脱 苏联解体之后 世界从未因为意识形态差异而如此割裂过 仿佛在新冠漩涡中重叠了魏玛的末日 是本季所带来最深刻的印象
暴风骤雨,根本透不过气。到第八集的时候叙事还是不紧不慢地草蛇灰线,网撒了一大片不见收尾迹象,担心最后剩余的四集能不能撑得起前面的野心。而事实上不仅做到了还真的很精彩。葬礼的仪式感与行刑的仓促拥挤在同一个时间段里,看似虚幻的电影与不容置疑的真实相呼应……作者不惮揭露出那个年代中所有的动人与凶险,并真实地告诉观众,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这季淡了对党派之争的全景描绘,转而注目在个体对程序、司法的利用上体现权利交替中的风云诡谲,但由于经济线的加入,两者融合之下甚至比单纯政坛勾心斗角的铺叙还显得惊心动魄,并牵涉甚广,与无数个体休戚相关。女主依旧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家人尽心尽力的giver ps.影棚戏我这样的剧场人类不幻视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简直不科学,parallel 过多
这季的几条剧情线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明显不如前两季托派/黑帮/国防军各线基于黄金火车案交织在一起,而且情节上感觉还是有很多儿戏之处(比如剧组连着死了三波五六个人居然剧组还愿意去上班,老公死了老婆又死了搭档又死了搭档还没事一样接着演戏还参加首映式…)不过如今能看的年代剧实在太少了
最后一集频繁出现Leben Sie wohl. Rath的心理问题原本一直用来穿针引线,这里中段突然被抛开,收尾才捡起来。没想到伊丽莎白还有戏,公车上窜下跳,she can be cute. 当年下层是女士车厢诶。想想以前表现主义是主流诶。变作奇情案件,失却大时代背景的immersion,只有经济讨论留下时代风味。在cult的路上越走越远 邪教 心电感应 诡异性癖…以及Toni的脸变形了…伤心。E10片尾曲好赞啊啊啊啊啊啊
直接打分了,我实在等不及了,虽然我已经看过原著了,还是超级期待,目测傻宾很可能演的是男演员那个角色。希望我的cp he看完了第一集,开场即结局,傻宾的角色猜对了,目测和原著不一样,也许他会被改为凶手?嫂子这个样子,我的cp有戏,哥哥是开始复仇了吗?
看完了《巴比伦柏林》12集的第三季,比起精干的一、二季来说,臃肿、拖沓了些。制作仍旧是高质量,升为四颗星是因为它对我有启示。 男主一二季的对手胖警察沃尔特死前曾指责过他:“你根本没有道德,只是照章办事,你的行为不创造任何价值”。而第三季男主遇到的对手是议员温特,也责难他只会“循规蹈矩”!这引起我的思考:在人类巴比伦浮世绘式的乱象中,选择了党派、主义者们就可以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去暴力杀人,超越公认的规矩和法律,阴谋夺权、胡作非为吗?纵容这种某某主义的“道德”,岂不正是给了纳粹等邪恶势力滋生壮大、祸害人类的土壤吗?编导精心塑造的两位尽责的男女小警察,虽然自身也有无数弱点及困惑,但他(她)们在乱世中的道德与法律坚守,似乎告诉了我们作者倡导的历史价值观。
波米问我更理想的德雷福斯事件的拍法时,我应该说就是巴比伦柏林这样的。同样是一个转折年代,各方势力的绞杀,各层矛盾的嵌套,构成一个难解难分的织体。就连神秘主义的入场也是惊人的相似。当然篇幅完全不同,剧集也有很多为了剧情而剧情的地方,但这种捕捉历史的能力确实更对得起我们的后见之明。而且它最重要的信号是,普通人的视角也能完全讲述和感受那份整体性的崩解和溃烂,而一种几乎是源自麻木和放弃的自我意识会艰难地到来。
推荐大家去b站听一个讲座“谈魏玛共和国的兴衰”。由同济大学学生会学术部邀请华东师范孟钟捷教授讲述魏玛共和国的诞生到覆灭。
破得了案,破不了国家一步步滑向黑暗。台面上是漩涡中的个体们迎来了各自看似仍有希望的终局,而地下沉默的巨兽已然蠢蠢欲动。在大众的绝望所堆积的阶梯上,少数人正在拾级而上。没有谁能预见未来,除了历史本身。
依旧多头并进,但砍掉了俄国线,加了金融线,还有电影拍摄中的连环命案,结局稍微有点乱,期待下一季。
嗷嗷嗷第一集就让我看到男女主cp的希望!果不其然!五星预定!
男女主这季还没在一起,可急死我了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比前两季弱,以及跳大神的时候整两个亚裔面孔几个意思?男女主角终于吻上了,但也就是吻了吻。
看到第八集了,没字幕,盲看……真痛苦……看完12集,依然没字幕,盲看……我也真是佩服我自己,哈哈
光是听到“巴比伦柏林前情提要”这句话,就可以打五星啦。
黑尔嘉既不好看也没魅力,为啥多个男人前赴后继为她付出?还给她提供豪华酒店套房居住?
男主的哥哥,真是多才多义, 堪比洗脑大师专跳大神
时代的浊流到底要把人推向何方。最后污水管道的隐喻实在太强烈了。纵然人在乱世前能做的只是凭借经验驾驭自己命运的小船 可在时代的激流前又有多少人有自信能不被它淹没呢。全剧目前最喜欢的三个角色:尼森的法律顾问韦格纳 女房东伊丽莎白和本季新登场的坑爹的共产主义律师女儿。第四季快来吧 不过照这种进度拍下去距元首登场估计还要三四季才行
快上映!等不及了!总体感觉没有前两季的结局反转炸裂,但依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消失的俄国人线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不过女性角色都太棒了,比如既要黑帮老大又要黑帮老大好哥们的黑帮老大的女人,比如自己打胎也要离开男主和灵魂伴侣在一起的黑尔加,比如敢偷老爸文件曝光的法律女和女房东,比如坚强又勇敢的格雷塔和暗黑客串过来的女狱友,女主更是专业知识了不起又重情义,每个女性角色都是那样的闪闪发光,赞赏!
气死了,这么久谁还记得前两季演了什么,只记得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