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第一集 《相传》 1. 西藏那曲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2. 福建漳州 【益安宁丸(延寿丹)】,西藏冬虫夏草、伊朗西红花、海南海马、东北鹿茸、美国西洋参、云南三七、石斛、鳖甲、灵芝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 3. 福建建瓯 【灵芝(林中灵)】,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 4. 宁夏中宁 【枸杞子(却老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5. 河南郑州 【少林黑膏药】,药材和食用植物油与铅丹炼制成膏料,“祛风寒,活血,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病痛” 第二集《五味》 中华本草,五味俱全;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五味滋养五脏。 1. 广西平南 【肉桂(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 桂枝汤(桂枝、生姜、红枣、甘草、芍药),常用于风寒感冒 2. 山东荣城 【昆布(海带)】味咸,性寒,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3. 山东济宁 【荷叶】味苦,性平,“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 油炸荷叶卷,荷叶茶 ● 山东青州,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4. 云南洱源 【青梅】雕梅 5. 福建上杭 【乌梅】半黄青梅以烟熏之,味酸,涩,性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只今便道即金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 酸梅汤,山楂、甘草、陈皮、冰糖、乌梅 6. 甘肃兰州 【甜百合】,味甘,性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羹(醪糟、牛奶、鸡蛋、百合)
酸苦甘辛咸,喜怒哀乐殇,人生往往如电光火石,真实的质地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集 《步履》 脚步,是人类丈量大地的方式,内陆腹地,森林深处,戈壁荒漠,大河大海,人行万里,寻觅天地真知。 1. 辽宁长海 【海参】,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 ● 葱油海参,凉拌海参,海参捞饭 2. 吉林集安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3. 内蒙古阿拉善盟 【肉苁蓉(沙漠人参)】性温,味甘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4. 云南文山 【三七】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作用,“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未掺之,其血即止”,“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5. 西藏 【藏香】融合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 ● 道路再长,也长不过自己的脚步 第四集 《奇遇》 1. 山西运城 【芒硝】性寒,味咸,苦,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2. 江西武宁 【西瓜霜】性寒,味咸,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3. 广东潮汕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 相遇者众,知遇者寡 4. 四川浦江【青黛】马蓝、蓼蓝、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5. 江苏徐州 【地龙(蚯蚓)】,味咸,性寒,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6. 四川自贡 【乌梢蛇】,味甘,性平,祛风,通络,止痉 7. 广东东莞【沉香】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气味辛,微温,无毒,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第五集 《功夫》 1. 湖南新宁 【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2. 安徽六安 【霍山石斛(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 3. 甘肃兰州 【巴豆】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巴豆霜】,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膨胀,二便不通 4. 江苏南通 【王氏保赤丸】祛滞,健脾,祛痰,多用于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成年人便秘消化不良 5. 四川成都 【六神曲】为苍耳、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 6. 江苏南京 【十全大补丹】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补血第一方(当归、川穹、白芍、熟地黄)和补气第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黄芪、肉桂 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六集 《容颜》 1. 山东平阴 【玫瑰】“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流气活血,行气解郁” ● 玫瑰酱糖包、炸玫瑰、玫瑰花茶 2. 云南建水 【燕窝】雨燕科鸟类唾液与绒羽混合所铸成,“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 3. 安徽岳西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木之上,“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七子白(白茯苓、白术、白芍、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 4. 新疆阿克苏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5. 湖北蕲春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 艾绒 艾灸 6. 福建厦门 【饴糖(麦芽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胃溃疡,慢性肝炎 ● 麦芽糖鸡蛋羹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第一集 相传
分别选取了爷孙 父子 师徒的本草传承故事 有人物有故事 也有本草知识 再加上人物身上的传统价值观念 制药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也是舌尖系列的套路 是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 如果完全是知识普及 那也少了分情怀了
第一集就讲相传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影响之深刻 从舌尖系列也可观一二
相比前两日看的舌尖3 在镜头和剪辑上好太多 只是解说略显emmmm…… 个别镜头过渡还是有点硬 把细节做好真的很重要了
第二集 五味
五味即人生
导演应该是女性了 片子很细腻 甚至有些多愁善感 但这是褒义的 当然也与解说词有关 但仍然觉得 有些东西若是解说词说的太明白或者过于擅自揣摩心情 倒是少了些自由想象的空间
故事性很强 但难免也让人觉得emmmm有点刻意煽情?但从普及中医药知识角度来看 确实是不错的
另外 一些航拍俯拍镜头还是不错的!
第三集 步履
人与人 人与自然 大概是永恒的主题了
传统制药工艺的传承是药师的心头病,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哪怕手工制药比机器制药来得更加纯粹,也很少有人愿意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一味药。他们放不下坚守了几十年的药香,放不下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智慧结晶,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在这匆忙的时光中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这些老祖宗以生命和坚守换来的珍宝,放慢脚步,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陈黛曦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陈小姐安利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
盯着下面这个GIF看了5分钟根本停不下来。
传说中的少林神药「黑玉断续膏」。
天哪,真不是芝麻糊?
确定不能吃?
陈小姐12岁读射雕,骨灰级金学优等生(不服来战)。
有一种早熟叫在你大姨妈还没来的年纪我爱着杨逍和范遥。
书中描写黑玉断续膏的章节随手拈来。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扮成小道童挺身替受伤的张三丰与赵敏的手下“阿三”过招。一旁的俞岱岩认出阿三所使招式正是当年将自己打成残废的大力金刚指!张无忌喝道:“阿三,拿「黑玉断续膏」来!”原来张无忌从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医经》中得知,西域有一路外家武功,疑是少林旁支,手法极其怪异,断人肢骨,无药可治,仅其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可救,这黑色药膏,气息芬芳清凉,然如何配制,却其方不传。
《倚天》中描写的“黑玉断续膏”并非空穴来风,创作原型的就是“少林断续膏”。
这种神药源自北魏年间,经过少林武僧1000多年的历炼,逐步完善配方及工艺。
在上世纪70年代,由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根传授给闭门弟子释行真,释行真继承这一秘方后,又反复实验、研究,最终总结出精准的108味道地中药材,经过28道工序手工炮制,历时60天恒温炼制方能成药。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中的「黑玉断续膏」不完全是用来接骨头的。
它更显著的功效是祛风寒、活血、壮筋骨。是体现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的精魂之物。
熬制过程是少林寺千年来的不传之秘。
纪录片镜头带领我们窥见机密。
居然先是用麻油炸。
大伏天柴火熬制,是制药,更是修行。
下丹,意思是放入铅粉。
铅丹的作用是将液体增至粘稠。
最后出锅,香浓可口,啊不是,疗效神奇。
大开眼界喔。可惜的虽然拍到了,镜头前依然不会对外公布108味到底是哪些药材,古刹不传之谜依然神秘。
另外,真的不能吃,我问了8遍,只能外敷。
桑心。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陈黛曦 这支纪录片我拍不出
上周日《本草中华》播了第一集,十分惊艳。
第一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镜头带我们去看中华大地最珍贵的药材——冬虫夏草。它横跨动植物两界,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前不久我去西宁参加first影展,满街都在卖这个,怕造假,根本不敢买。
纪录片为我们介绍一种简单辨别真假虫草的方法。
掰开虫体,中间有一条线,是虫草的肠道,真品呈不规则的弯曲,假品不可复制。
涨姿势。
第一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才平措在西藏那曲为病中的爷爷遍寻虫草。
第一集便开宗明义,不说教。用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际关系,不着痕迹,悠悠讲述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道理。
导演团队非常好地找到了一个贯穿式的动作,这个动作就一个“挖”字。
开篇在西藏高原腹地,挖药。
随之“挖掘”意涵逐渐深入。
何国军(图左),是宫廷秘药“延寿丹”的第八代传人,这味药是给乾隆皇帝吃的,秘方就传到他的手上。
延年益寿的药喔。
他将家族上百年的中药事业从香港搬回福建漳州老家,又将远在澳洲的儿子召回,希望儿子继承祖业。
第二层挖掘,挖的是家业的根。
儿子对继承祖业犹豫徘徊。
最终,纪录片并没有表现他的最终决定。而是给出了一个别致构图的画面。
这是整集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结尾,颂莲被关在了代表封建的古宅里,导演也剪进了一个类似的俯拍构图,那个时代的女人走不出自己命运。
但是,纪录片中这个画面含义有点不同。
何国军的儿子像一颗种子被种在故乡的花盆里。
祖业的医药事业正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着这颗即将萌芽的种子。
第三个故事,第三层挖掘。
纪录了一位在宁夏种了一辈子枸杞的老人。
他是当地“枸杞神”张佐汉的儿子。
我第一次见到鲜枸杞,像小番茄一样可爱。
这是主人公的父亲发现并留下的特殊品种。
故事的最后,老人给父亲上坟,情感在这一刻喷发。
这个故事挖出了垂垂老矣的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对父辈的认同。
他做了一辈子的杞农,终于在自己做了爷爷的年纪,凭着一辈子对父亲手势的模仿,触摸到早已离世的父亲的心灵世界。
本草中华,表面上讲的是中药,实则借由一草一木,讲述今人对于华夏先祖智慧的追忆。
这支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慎终追远的思想。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历史越是远离,先人智慧越是要靠后人打捞。
中华文化的精益如本草,深深埋于自然天地,有待后人一代一代用不同的方式挖出来。
当代中国纪录片界一次次关注了同一主题。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华》到正在创作中的《中国美》,创作旨趣惊人地一致。
随着国力愈发强盛,国人对先祖的智慧愈加认同。
《本草》编导团队的巧思在于将这一次的打捞,不着痕迹地安放在人文故事中,像本草在大地上隐而不彰。
第一集的最后一个故事将“挖掘”升华到传说中。
「黑玉断续膏」诞生一刻的画面颇具禅意。
制作者们挖出了对于传说中奥义的认同。
陈小姐做了十几年的电视节目导演,也拍过不少纪录片。
但是这一支我觉得我拍不出来。
不说别的,光是听到海拔比拉萨高1000多米的那曲拍摄,我就崩溃了。
从西宁高反回来,我就发誓再也不去高原,心肺功能不支持秦岭淮河以西。
这支纪录片主创团队十分年轻,平均都是85后,也正因此,才能完成如此艰苦坏境下的艺术创作。
总导演跟我讲,在那曲拍摄虫草时,一直听说有一段路可能有野熊出没。
之前摄制组一直跟着藏民,但有一段路为了拿设备,脱离藏民,结果真的遇见野熊!!
野熊自白:老子出没!
摄制组集体趴下,动也不敢动,万幸没有遇难。
想过这个镜头怎么拍的吗?
我也曾经刀山火海这样上阵。
有些工作,是看你能放弃到什么程度。
拍纪录片和拍电影都是看你能坚持到什么程度。
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份可以被称为“事业”的小工作。
我的朋友中总有那么几个老是喷中药,他们觉得中药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觉得是他们不懂本草精神。
中国文化中讲天人合一,人碰到任何问题,都向自然求解。
心灵问题,也求诸自然,身体问题,也求诸自然。
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你在春天忘记嗅得的青草香。
你在夏天无暇倾听的蝉鸣声。
入秋,中医让你服下玫瑰茶,抑或将蝉蜕佐以蒺藜煎来食。
在本草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中,你重新获得了它们。
本草智慧,是中华先祖智慧,是一片云,一阵风,一潋湖光山色。
四季轮转交替间,印了自然的大法则。
上周日第一集在东方卫视热播后,我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了许多熟人的名字,摄影师灯光团队中都不乏昔日一起合作过的战士。
由衷地说一句,大家辛苦了。
读到这样的纪录片作品,我很感动
一直感觉东方卫视的文化季节目做得很用心 从诗书中华到喝彩中华 今晚开启本草中华 一直喜欢这种调调的节目 别人问我喜欢看啥 我说 嗯..谍战片啊纪录片之类的...然后话题到此结束了 顺带着还看了一集大国外交 这种蕴含中华文化的节目真的是 太振奋人心了
三七、甘草、茯苓、玫瑰、六神曲、乌梢蛇。。。。。千面本草,中药之奇,中国人匠心独运的生存智慧,在这里,都能给你一个说法。
好片子!
这个影片讲述了中华本草的故事,以及中华草药学的渊源,画面精致。
分要打压下。文案挺烂的,就感觉是刚毕业没多少经验的小姑娘写的。 代入感不够,类似中华文化传承的纪录片看多了,这个相比要逊色些。 最大问题还是旁白太……,不成熟,够矫情。把该留白的地方都说出来,这……
文案配合的好不说 文案讲解人的声音也很舒服,这部里补益药类偏多 每集不拖沓也不特意煽情 很是喜欢。《本草中华》第一和第二季依稀能记住讲到的药材:解表药类:桂皮,柴胡。清热药:芦根,青黛,木蝴蝶。泻下药:芒硝(西瓜霜),巴豆霜。祛风湿药:乌梢蛇,蕲蛇。利水药:茯苓。理气药:沉香 枳壳 温里药:吴茱萸。驱虫药:槟榔。止血药:艾叶。活血药:自然铜。化痰止咳平喘药:贝母 昆布 皂荚。 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地龙。补益药:甘草,百合,芝麻,石斛,枸杞,补骨脂,续断,肉苁蓉。收涩药:乌梅,莲子。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本草中国》原创团队打造的进阶版,厉害了!
很细腻。本草与情感的交汇,文化与传统的传承。很震撼!看了两集,治愈且泪目。
看了一集,太煽情,显得很假,远不如秘境神草拍的好,说实在的也就是风景优美这一点值得看得
更喜欢这个……枸杞那段太诱人了……
六颗星!
刚看几分钟 浅显易懂 还有专门讲解怎么形成 画质良心剪辑良心 看到冬虫夏草
很感动,我们应该多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背景音乐很好听
现在纪录片拍摄技巧多样化,镜头还是非常好看的,希望能看到更多干货,五星送上
1漳州益安宁丸(延寿丹)和少林寺黑膏药(黑玉断续膏)2桂枝汤和荷叶炭3藏香4西瓜霜和崂山白花蛇舌草水还有曹清华牌薏辛除湿止痛胶囊(改良桂枝附子汤)5巴豆霜和南通王氏保赤丸还有六神曲和十全大补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七子白《太平盛惠方》和小建中汤《伤寒论》还有谷雨牌光甘草定化妆品和艾灸
一个旁白不如去年的本草中国呀!霍山石斛比虫草贵那么多。。。。长见识了
是不是现在的纪录片都流行这种腔调?虽以本草为名,但其实说的还是人,旁白也略显煽情。虽然并没有太多草本的知识和历史,不过看看现在的故事还算是不错吧,人与自然本来就相伴相生,药的出现也是为了人服务。另外,药食同源,再加上山清水秀,其实这也是一部美食片和风景片。
名义上讲本草 实际上是撒狗粮
内容显得古板呆滞,解说词衔接不够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