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爱的电影
两个丑男人,一个傻女孩,三个人相依相爱,写出一段感人的故事。生命如一场狂欢,我们只能尽情享受,也注定要忍受狂欢后的悲凉。因为故事好,两个丑男人显得不那么丑了,傻女孩也从这部电影开始脱去傻气,变得光彩夺目。这种三角题材是电影中最常见的情节,拍得最好的,一部是《双城故事》,另一部就是特吕弗的《朱尔和吉姆》。
2 ) 时间总是不停地往前走,而我的心总是停留在过去。
这是曾志伟一生中最重要的电影,没有之一。剧中的人物也叫志伟,而阿伦也是阿麟的谐音,虽然是电影角色但演员都看成了现实里的自己。多年后,曾志伟和谭咏麟在某综艺节目相逢,当一起又唱起《一生中最爱》的时候,从曾禁不住流淌的泪水里我们就会得出答案。没有想到曾有如此文艺的一面,更没有想到我会被谭咏麟干练柔和的旁白所深深吸引,甚至仅仅因为旁白所感动流泪。最喜欢电影里的这句话:时间总是不停地往前走,而我的心总是停留在过去。静静地看完电影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怀旧,这是关于友情和爱情、离别和重逢的故事,香港和旧金山两个城市的反复穿梭,无论生活怎样改变,当故人相遇的一瞬,我们依然会为这份情谊潸然泪下。影片渲染的是友情大于爱情(两个朋友同时喜欢一个女孩),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都在陈可辛执导下(陈的第一部电影)泛出了点点感伤和感动。曾因此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帝,但相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的还是谭咏麟的角色,也是影帝级别的演技,当你看多了某些演艺明星的多方面的作品后,不禁会感叹:正因为其在某些方面太为突出,我们往往会低估了梁朝伟的歌,会低估了张学友的演技,会低估了周星驰的人品,之于谭咏麟也是如此!
3 ) 随机穿越
电视电影频道的好处是随机的让你在家写作业的你可以穿越,港产片的好处是让在喝可乐的你随机的跟随泛黄的胶片感动,第一次看这部戏是还是用录影带,不认识导演,认识3位大明星。当是觉得香港好了不起,好近,现在觉得香港好远,三藩好像更有意义。
4 ) 最好的时光
陈可辛1991年的处女作。
关于香港和旧金山。关于友谊和爱情。关于离别和重逢。
曾志伟凭借此片拿到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谭咏麟带着一幅很大的框框眼镜,唱着一首老歌Moon River。
张曼玉一头长发笑容明媚,穿着连衣裙,带着大草帽,连皮肤都是透明的。
后来,陈可辛拍过了甜蜜蜜,拍过了如果爱。
曾志伟拍过了半只烟,脸上多了很多皱纹。
谭咏麟永远做着他二十五岁的校长,只是无法掩饰早已发福的身材。
张曼玉从容蜕变,从香港到巴黎,变成了优雅的代名词。
一个擦身的距离,就是一个太平洋。
很多年后再回头,当你再次看到双城故事这样的电影时,你也许会感到故事的简陋,拍摄技术的不成熟,但你也一定会承认,我们在今天再也拍不出这样质朴的电影了。
就像谭咏麟和曾志伟在很多年后依然眷恋年少时所爱慕的张曼玉,她一身红衣仍是那样妩媚动人,三人重聚时仍像儿时那般轻快无拘。
而真实的现实更可能是你年少时爱恋的女孩已经变成一个历经沧桑的妇人,沉溺于身边庸俗的琐事。你儿时的伙伴都在为现实苦苦挣扎,那曾经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探险的梦想早已被消磨得荡然无存。
或许是因为,我是一个悲观的人。
就像我相信,陈可辛最好的影片只会停留在甜蜜蜜。
我喜欢谭咏麟在片中说的一句话:时间总是不停地往前走,而我的心总是停留在过去。
最好的时光,总是出现在我的回忆中。那种偏执与沉溺,就像是当下的我,怀揣着一颗毫无感知的心。无论那时光,是甜蜜还是苦涩,我总固执地认为,它是最好的,因为它是永不再来的。
窗外夜色渐深。我的双城故事,比一个太平洋还要遥远。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一个夜晚,看了一部旧电影,想起过去的好时光。
5 ) 年少时爱慕过的容颜
他从加长的轿车里走下来。步履轻快地步进一间高级的酒店。这是一个没有闪光灯和鲜花的异国城市。但这个城市让他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弃下在年青时久久盼望着的名利。他恢复成一个纯粹的人。不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前台服务生告诉他。有一个中国的张小姐留给他简讯。在大堂的咖啡座那边等着他。他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一些事情要发生。他急急地走过去。跟熟识的人极简短地寒喧。
她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凝神看窗外的街市。落地玻璃窗印着她的脸。她的披肩长发被挽起盘在脑后。但面容仍似当年。他没有走过去。只是傻傻地立在原地。当年的一幕一幕像电影里支离破碎的片断在脑海里面闪现。她在不经意间回头一眼便看见她。四目交织。然后回避。这是一个没有问候、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的重逢。但我却在这无声的场景里落下了眼泪。整部电影近三份之二的篇幅是关于友情和爱情的叙述和铺垫。所有的情绪一直涌到眼前。模糊掉世界。
事隔多年之后的重逢。这是过于老套的片断。但每每到这一场景。却总是觉得异常的感动。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缈小。这个世界太大。亦或者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当年情。刻意地抹去机缘。所以在心底里面总觉得一旦错过。便再无重逢的可能。
在年少时爱慕过的容颜。经过数十年时光的洗礼。在重逢的那一秒钟。是否还能够找到当年的模样。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亦或许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默不作声。只是在心底里面缅怀。
老的港片《双城故事》。不仅仅剧中人用了谭校长的名字。还把曾志伟前半段的人生搬了进来。香港与旧金山。双城之间。一对朋友都爱慕着的张曼玉。其间有名利。友情。爱情。承诺。童年梦想。编剧把几个人的精彩人生都写在里面。曾志伟得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的影帝。
关于重逢的故事或许并没有讲完。那些曾经经过我的生命里面的人。或许就隔着一转身的距离。或许并不会继续往前走。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一样过得心态坦然。
6 ) 双城故事
双城,香港和三藩市.
1991年的香港电影.那时候的港片似乎总爱给角色取演员自己的名字,所以谭咏麟叫阿伦,曾志伟还是叫曾志伟,张曼玉倒不叫张曼玉了,叫Olive,那个大力水手的女朋友,大概是为了和曾志伟的海员身份达成某种程度的契合.
三个人有很多年的牵扯,爱情的,友情的,都是些很简单很琐碎的故事, 也是些特别容易让人中招的故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喜欢唱歌,一个自称喜欢海,一个憧憬着要做仙巴,一个自称更想做海盗,一个平平凡凡的生活着,一个磕磕绊绊的总算长大了.于是重逢,于是一起规划寻找梦想中的金银岛,于是又一起喜欢了同一个女孩.会唱歌的男孩总是有优势的,女孩跟他在一起了,虽然女孩先认识那个胖乎乎的男孩,胖乎乎的男孩说自己太忙了,对女孩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假装过生日,给自己定蛋糕,就为了会唱歌的男孩能和女孩多见次面.后来唱歌的男孩出名了,成为了谭咏麟,天天都有数不尽的工作和应酬,女孩只好和那个胖乎乎的叫志伟的男孩老待在一起,圣诞夜里女孩哭着对志伟说,如果你和阿伦是一个人该多好,这话志伟听见了,门外的阿伦也听见了.于是志伟走了,回到他热爱的海上,Olive也走了,只剩阿伦一个人在舞台上承受万众瞩目的孤独.这是在香港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注定是会有重逢的,很多年后的三藩市三个人又聚到了一起,不过这时候志伟已身患绝症,他们一起出海,一起去游乐场狂欢,一起听一个算命的女人说,你们三个和谐共处,相爱,永不分离...不过三个人的故事又怎会有真正完美的结局,志伟因为他的海过早的去了,阿伦和Olive走到了一起.
志伟死的时候说,我一生最失败的,就是爱上了海,它令我不可以脚踏实地.这是否就是旅行的意义?
老式的香港文艺片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就像<秋天的童话>,就像<新不了情>,就像<甜蜜蜜>,总是小小的浪漫,小小的市侩,小小的幽默,和小小的心酸.我没有经历过去录像厅看港片的年代,但在我生长的小城市里总是有一个有线台在不停的播着盗版港片,这让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只要看到遮幅式的,画面下方有粤语英语双字幕的香港电影,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淡淡的怀旧和感伤,很多往事就伴随着它们发生,并且远去,船头尺和茶堡,阿杰和阿敏,李翘和黎晓军,都成为心里一抹隐隐的痛,即便是大团圆结局,也或多或少的让我想到那个时代的终结.
<双城故事>是陈可辛的作品,他似乎很喜欢讲述那些大时间跨度的感情,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许多年都不曾释怀实在是件伟大的事情,在这样的胸怀中我想很多人都情愿自己是过去时.
双城里曾志伟一直牺牲着自己的追求,怕阿伦失望和不满意,于是他总是体贴的老早就嚷嚷,我一点也不喜欢你喜欢的那个.我想到他后来扮演的豹哥,他对李翘说,回家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明天出去满大街的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谁能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竟能把一段段感情表现得如此荡气回肠.我之前一直以为曾志伟只是这部电影的配角,后来才发现他得的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我看着他年轻稚气的脸,还有更显年轻稚气的谭咏麟的脸,还有张曼玉----那时的她皮肤都是透明的,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时代.
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我喜欢的老歌,谭咏麟的<一生中最爱>,传统的主歌--副歌结构,有着老派的优雅和诚实,在它的伴奏下,阿伦,Olive,志伟穿梭了交织的十年,穿梭了有故事的双城.
我这辈子最失败的地方,就是选择了出海,这样就不用脚踏实地了。7.9
爱情的世界,三个人都嫌多,可友情不一样,它的世界很宽广。
唯是结局令人遗憾 我总觉得 牺牲的人是施予了 那么他到最后 是应该得到一些回报的 然而…… 可能我天生中意缺憾美
欲说还休啊!曾志伟你敢不敢不那么治愈!我觉得志伟那个角色最有故事了;医院重逢那场谭咏麟好赞。(摄影马楚成;故事黄炳耀(酒吧老板)李志毅(防止虐畜会职员)陈可辛赵良骏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友情与爱情交叉的三角恋爱。一开始很不喜欢eric这个角色,觉得他抢了志伟的女友,明明是志伟带来的女友,虽然没说明,但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啊。后来看着看着也就释怀了,毕竟,olive也是喜欢eric的,爱情是挡不住的,尤其是你情我愿的时候,世界就只有2个人了。。。
影片紧凑的情节里不乏幽默,老套平凡的故事灌注了真性情,使得众人的表演自然舒服。
有些人不是让你笑 就是让你哭。。。三个人 一生的爱情友情 是不是最珍贵的东西 都留不住呢?
刚看了香港老电影《双城故事》,真看不出是陈可辛的导演处女作,各方面都很成熟,用一种清新淡雅的手法讲述友情和爱情,这一风格在电影《甜蜜蜜》更好的延续,整部电影看起来让人很舒服,张曼玉表演很细腻,之前只知道这部电影让曾志伟拿了影帝,表演很不错,好电影推荐给大家。
剧情虽仍有套路 但仍令人感动
难得看到曾志伟演悲情角色,虽然凭此拿了影帝,但不幸的是香港观众在影院看见曾志伟死去如同我们看见葛优演悲剧都笑趴了
最好的时光,与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哪怕最终天各一方,生死两别。「成全」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也是90年代社会真诚的信仰,希望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能够从心里保护这份纯真。
平凡质朴又感人的电影 友谊是多么的让人珍贵,很真实,年轻的张曼玉好美
年轻时的张曼玉真是美啊!
回头看看,别有一番风味
也许再回过头去看,他们已不记得。埋藏的,观望的,炙热的至真的。不过他城里的一个小故事。
如果这个故事拍成台湾偶像剧,肯定特别多的内心独白...但香港电影的叙述就是朴实无华,所有的情感跟在现实基础上的。最后的“巫婆”那句你们的灵魂是相互依托的是点睛之笔,可惜结局俗了点,屌丝死了,高富帅和七分女在一起了
后来阿伦如愿以偿成为当红歌星,同志伟与Olive相处时间日益减少,令他们于“被冷落”中生出共患难的心情。一场台风摧毁养鸡场,志伟黯然离去,Olive也在了解到志伟出走真相后,悄然与阿伦分手。但三人的缘分并没到此终止
有些东西,有些感情,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或者因为误会而变质。分离数十载,再回首,再见那人,心里涌起的也只有那些曾经共同拥有的美好,再无其他。另外,回头看那个时代的明星,真是说不出的好看呀!
电影很好,但能不能别再喂狗吃巧克力了???
想不到陈可辛的处女作竟然如此惊艳!旧金山和香港,两座城,三个人,原来陈可辛常用的三角套路从处女作中就已经出现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合伙人,发现原来就是陈导自我的回归,都是远离家乡,漂洋过海,只是这一部更纯粹。曾志伟更凭此片拿下了唯一一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陈导真是调教演员的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