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其实讲的是一个造化弄人的故事。
2015年的最后几天,我因为旅游淡季在家学韩语无意间在B站找到这个大作来看,名叫《诚实国度的爱丽丝》。
百度百科对这电影的介绍只有短短几句话,由此看得出这电影很小众。但冲着B站上十几万的点播量,加上是鼎鼎大名的李贞贤主演,我毫不犹豫就开始看了。
需要写在前面的就是,这是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悲喜剧。过程很轻松,让你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不会觉得烦。李贞贤在里面的哭戏也有好几处,但每次她哭都无法让你跟着一起哭,只会让你哭笑不得。说白了这不是主讲爱情的电影。
所以,如果你是抱着看个片子轻松一下的心情去看,那我建议你看其他的喜剧。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一部电影佳作,不要犹豫,马上去看吧。
以下内容就要开始剧透了,还没看过电影的可以关掉本网页,等看过电影再回来看我写的影评。
前面说了,这不是个爱情片。那到底讲了什么呢?
我觉得这电影讲的是一个造化弄人的故事。
其他影评已经把女主角的形象剖析的差不多了,我就从其他方面讲讲这个电影。
首先说本片头号反派人物心理医生。这女的越仔细想越觉得不是好东西。她也是少有的电影一开场就被主角抓住直接干死的反派。因为后面的故事是用回忆的方式叙述,所以到电影进行到快结束的时候她才死。事实上想到她死的样子我一直想笑。往常看到人死都会觉得恐怖,她的死是我在电影里见过最喜感的。
然后是跟心理医生狼狈为奸的退伍老兵,这个角色其实挺冤枉的,他坏在哪呢?只是联合小区里的百姓示威闹事,还有往花容月貌的李贞贤鼻子上打了一拳,罪不至死。他的死是一次意外,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不过情节为了继续发展,他也必须死。
然后就是精神病患者洗衣店老板,心里医生唆使他去对女主角施暴,监禁。
最后一个反派角色就是那个颁布社区拆迁条令,要把地卖给地产商的政府官员,我就叫他区长好了。他是本片最舒服的一个角色,说坏也坏,坏在哪?我往下说。
本片有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
明线不用说了,自然是女主角痛苦悲惨的一生。
而暗线,就是心理医生和区长两派围绕房屋征收动迁产生的利益纠纷。
影片演到退伍老兵意外被炸死的时候我想明白了一个事。女主角家买的房子是个独门独栋的平房,而退伍老兵家住的是楼房。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政府想征收的是平房,这样盖成楼房可以让更多人住。韩国本身地方就很小,寸土寸金,平房盖楼房肯定挣钱不用说了,你家住那楼房再动迁了还是盖楼房,要是盖高档商品房投资太大也不好卖,也确实力所不及。地产商赚不到钱何必要麻烦政府去征收你家的房子?
所以说白了,心理医生跟退伍老兵联合社区群众示威,本身就是过度的贪婪与胡闹。电影里也明确交代了,社区里的其他群众也有一半是反对示威的,心理医生强行发起的示威就是一次贪婪的霸蛮瞎胡搞。她一次又一次给区长施压,意思就是自己家不征收,那女主角家那样的平房也别想动迁,说白了就是不让你挣这个钱。
区长毕竟是个大人物,肯定不能动用政府力量跟百姓产生冲突,这时候女主角出现了,一个为了给老公付医药费穷到要卖房的女人。于是区长用这个女人去对付心理医生,自己隐藏在幕后,一次又一次用动迁的补偿费引诱女主角卷入这深深的漩涡。利益的黑色漩涡。
果然女主角的存在马上引起了心理医生的注意,退伍老兵家的煤气罐爆炸是女主角不小心引起的一次事故,但这不得不让人多想。于是心理医生祭出了杀招,精神病患者洗衣店老板,我叫他疯子。
疯子非常容易发怒,他的面相很有意思,我有几个容易生气爱打架的朋友跟他长得很像。他也需要每天靠服用心理医生给的镇定剂保持正常的情绪,而那天心理医生故意让他减少药量,意思很明显,要利用他的狂性除掉女主角。
这一招实在残忍,这代表疯子发疯的每次暴行都是心理医生默许的。
疯子拿洗衣店里的电熨斗烫女主角粉嫩的大白腿,然后把女主角丢进洗衣机里关了两星期。
这代表什么?代表女主角在恐怖的洗衣机里没有吃的,一直泡在水里。她会在洗衣机里喝水,然后排便,然后喝着自己排的便与洗衣机里的水的混合物,就这样度过15天。
老公奄奄一息躺在医院里,而她在这样恶心恐怖的环境里硬生生关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啊,15天。可以想象吗?如果是我恐怕一个晚上就会让我发疯抓狂,而她,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下关了15天。每一秒都是活生生的地狱,只有当初跟爱人的回忆支撑着她。
疯子放她出来之后,她还活着,算她命硬。我就想知道,他家的洗衣机里有多少人关了15天之后直接死掉了没能活过来?
之后女主角杀了疯子,穿着疯子店里送洗的红色大衣走了。
红色大衣, 有意思。那红色是不是人的血染红的呢?
至于最后呼应开头,女主角用常人难以察觉的方式毒杀了心理医生,然后拿到动迁补偿付清了了老公的医药费,然而老公当初上吊自杀肯定早就脑死亡了,当然醒不过来。
至此在这场利益斗争结束,区长获得全胜,女主角虽胜犹败。社会在女主角这样拼死的劳动推进下不断前进着,开发也以女主角的个人幸福,以及心理医生和退伍老兵的家破人亡为代价顺利进行着。所以说区长也算是个反面角色,因为他为了房屋能成功动迁,让女主角这样一个弱女子身陷险境。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血淋淋吧,不论哪个国家都是这样。而本片则是彻底地将社会黑暗的一面暴露在世人面前,因为太刺激,太真实,太血腥而无法在国内广泛推广。
说到这里我想问一句,一个社会的进步无法保障老百姓起码的安定生活,那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这个电影刚看完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但看过之后回想起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细节,却让我愈发觉得女主角苦情的笑与泪竟是如此的悲哀,甚至恐怖。
这部电影真的很优秀,可能唯一缺少的就是王道电影中促人奋发上进的元素了。属于邪道黑暗剧情片中的神作。
2 ) 无家可归的爱丽丝
什么是诚实国度,大概就是这所有人都对自己欲望不加掩饰的现实世界,而女主,却像爱丽丝一样,单纯的追逐着童话般的生活。
她相信不断解决眼前的问题总会拨云见日,她相信目标就在那里,只要不断的走总会到达,然而要解决的问题始终层出不穷,而目标也并非静止在那里等她到达,爱丽丝在诚实国度中不断碰壁,每当梦想看起来触手可及,总会有人提醒她诚实国度里没有童话。
于是爱丽丝拿起了报纸、拖把和刀,这些本来供她谋生的物什,换种使法竟是如此有效,挡在通往幸福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都被清除,但当爱丽丝最后一脸苍白的坐在医生面前时,却看不到丝毫梦想实现的喜悦,而只有梦醒后的无力,诚实国度终究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身在其中的人们。
如果是梦,便总会醒来,如果不是,这趟迟了十年的新婚旅行也算是给自己这些年努力的一个交待。
3 ) 弱与强的矛盾螺旋
故事如果没有“矛盾”,就无法成为故事。一定是有对立的双方同时存在,且无法相安无事,于是故事就能开始,让矛盾旋转起来,最终形成的螺旋,就是我们目光会投向的地方。
而《诚实国度的爱丽丝》里,这个螺旋的两极,就是“弱”与“强”两个属性。
影片是从女人连续不停又惹人厌烦的啼哭开始的,接着女主角带着刀与暴力登场。
女主角毫无疑问是社会里的弱者,学历低、知识不足、软弱、漏洞百出,只是双手灵巧而已,一工作就嫁给了一个有耳疾的工人,紧接着丈夫失聪,做手术花了几乎所有的钱,然后手术的后遗症又让丈夫失去了手指和劳动能力,女主角为了能让丈夫恢复信心,决定为丈夫买一套梦想的房子,花了近十年来打各种工,但也还是积蓄不足,只能去问银行贷款。房子刚刚买到,丈夫却上吊自杀了,而且,还没死成,成了躺着也烧钱的植物人,连医院都建议女主角,让丈夫快点尊严死吧。
女主角几乎走投无路,这时候,她买的房子所在的地段却成了商业开发的标地,如果真的可以中标,女主角就能靠变卖升值的房产为丈夫支付所有的医药费。但这个时候,她又一次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被阻截——自家房产没有被划进商业开发区的业主们集合起来,要组织抗议,制止开发。
女主角被挟在诸多的“强”之间——能说会道、善于煽动的抗议活动女领导,年老但骄傲霸道、身为退伍军官的抗议带头人,不露声色的开发商,心狠手辣的抗议活动参与者、洗衣店的青年老板,以及在女主角误杀了退伍军官后,追查不休的两个警察。
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女权电影,但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部电影只是在描写弱者与强者之间的螺旋。女主角开始处在弱势地位,并不是因为她是女性,只是因为命运将她分配到了那里。而后她因委屈生气,将着火的纸团投向退伍军官窗外的横幅,最终导致退伍军官被瓦斯爆炸炸死,这个螺旋开始转动。
个人认为这个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一人身上同时兼容了弱与强两种属性。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能力,或者是处事的手段,女主角从始至终都处在弱的一端,但同时,她通过“杀人”,又让自己旋转到了食物链的上级。
当她被洗衣店老板囚禁虐待,用投递名片和打扫卫生练出来的手法将老板杀死的时候,当她被警察威胁要取消商业开发,让她无法得到卖房款,而几乎毫不犹豫地割断警察的喉咙的时候,她依然是个弱者的样子。在割断警察喉咙时她哭诉“怎么可以这样子?我老公就要醒过来了。”,表情充满天真的委屈。但同时,她在夺取他人生命时越发地没有犹豫,苦难生活磨练出的技艺,都成了顺畅杀人的能力。不同于日本漫画里 “黑化” 后就再也没有眼泪、从内而外都杀气萦绕的人物路线,女主角始终是一副凄惨又仓皇的样子,弱与强同时存在于她的身上,这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
4 ) 挣扎
日韩的电影最擅长描写人性,城市国度的爱丽丝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我是差不多同一时间看的。两部故事的主人公很相像,我曾看过一个影评说松子的内心有一个爱的空洞,我觉得爱丽丝的女主的心中也有一个很大的空洞。电影的起初她说她放弃了工厂的工作选择了精英的生活,这是第一个空洞的伏笔。她不断考证对未来的期许越来越多,人都是期望愈多失望愈多。后来社会的现实,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普通。爱情是一种能让自我提升的情感,所以当女主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之后,她的内心人生不如意的洞被填满了。但是后面男主对于她遗忘手指头的责怪,漠视她,却又把她的内心所有结痂的伤口撕开。这才有了后来她拼命赚钱买房子,不仅是为了弥补男主也是使劲填满自己心中的洞。女主是那种对未来期许太多的人,往往这种人也是不成疯便成魔。女主是可怜的,因为她所期望的未来从来没有实现过。从最开始的精英梦想,到后来期望与爱人的厮守,随着男主的自杀全部破灭。其实从男主自杀的那一刻起,女主心中的坑再也填不满,就像松子一次次无奈的问为什么一样,世间大多事都是无理由的磨练。这部电影映射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每个人的自私都被放大化。洗衣店的老板其实也是可怜人,他为了自己痴呆的母亲参与抗议,被人利用,导致自己无法控制愤怒,又正好戳中女主心中对老公的深深的痴恋。虽然女主在片中杀了最多的人,却看似是最好的人。大概人都是怜悯可怜人,可是这部电影中谁又不是可怜人呢?这世间不都是可怜人在犯罪吗?
5 ) 一次惊喜的突破——评李贞贤在《诚实国度的爱丽丝》中的表演
当我们看完一部电影或一部剧时,时常会谈论其中演员的演技如何,如果感觉演的好我们会说:xxx的演技真赞。然而当我们在赞扬或贬斥某个演员表演的时候我们到底是指是什么呢?这似乎和我们的主观感受和个人品味有关系,演技的好坏似乎也并没有客观的量化的评价标准,毕竟表演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长久以来我们发展了许多表演流派与风格。但是,我想当我们评价某个人的演技时,还是会有一种主流的判断和认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陈道明是一个好演员,但如果你不喜欢文章,你也没有错,最多你就不看《少帅》而已。
而本文最大的创作初衷是源于李贞贤2015年凭借其在《诚实国度的爱丽丝》中的表演击败全智贤、全度妍、韩孝珠等人斩获青龙奖最佳女主角。作为曾经红遍亚洲的女歌手,也是我年轻时的爱豆,虽然现在风光不比当年,但始终没有放弃在音乐和表演上的追求,最终也算是修成了正果,众位粉丝也深感欣慰。1996年凭电影《花瓣》出道就夺得青龙奖和大钟奖最佳新人奖,可谓前途可期。我看完这部电影后,也觉得其确有表演之才。20年,始于青龙,成于青龙。正好借此时机,多方阅读参考,结合李贞贤这次的精彩表演,浅陋地对所谓演技加以探讨,遂成斯文,全当是一次阶段性的学习总结,也顺便表达一下对爱豆的敬爱之意。写至此处,不知为何想起《天下足球》亨利特辑中的那句话:一眼望去全是自己20岁的影子。写尽球迷伤心事,道尽英雄迟暮情。总之,一个优秀的演员无论何时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焕发光彩的时机。
<图片1>
回到主题,何为演技?一般认为所谓演员的演技就是将赋予他们的虚构角色表演的像真的一样,这似乎是普遍的一种认识,然而这可能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但不可否认的是,角色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叙事电影还是非叙事电影,无论主角还是配角,他们都集中了人物的行为和影片的主题。通常,我们对一部电影的讨论会集中于发生在角色身上的事及其演变,角色的塑造成功与否对整部影片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诚实》的角色做简单的介绍,李贞贤在本片中饰演的是一个本性单纯善良,执着追寻爱情和幸福,却在这个“诚实”国度中不断受挫,不断挣扎并最终失控的女性角色郑秀南。作品本身是一个风格黑色,主题反讽的悲剧故事。作为导演安国真的处女作,或者毕业作品来说是一部主题表达明确,完成度较高的作品。虽然在剧情发展的层次上显得有些操之过急,整体风格也在有意无意的模仿朴赞郁,但也都不妨碍它为2015整体平淡的韩国影坛带来一股馨香。
如果完全排除导演和作品本身单纯地谈论演员的表演的演技是不合适的,虽然某些形式主义的导演如希区柯克,并不十分重视演员表演的作用。但可以说只有好剧本,好导演,加上演员的完美诠释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角色,完成导演意图,这是最为基本且重要的。这方面的能力在不同演员之间是有差别的,但凡是有良好工作经验的演员,都要信赖导演,信赖摄制组的成员。李贞贤这一次的出演可以说成功地将角色融入到剧作及导演风格中,特别是后边富于层次的表演将影片望图表达的东西以一种惊艳的方式呈现出来,一刀封喉的快感下是无尽的悲凉之气。另一方面,这次获奖可以说李贞贤胜在给人以惊喜,以突破自身的表演去塑造完全不同于己的角色永远是一个演员值得赞许的自我挑战。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演员的表演做一些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首先最基本的,演员要让观众相信其正在经历角色所经历的一切。表现在肉体上的,比如,“他真的被枪击中了”,“他真的很疼”。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角色的内心。法国演员查尔斯·杜林说:“在电影中,演员必须思考,思想应挂在脸上。其余一切由媒介客观地加以完成。舞台上的表演需要夸张,电影中的表演则需要内心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主要信条就是:“每次表演一个角色时,演员都必须生活在这一角色中。”他认为表演的真实性只有通过探索角色的内心精神才能做到。像是“他真的很高兴”,“他真的绝望了”。如果一个演员让我们觉得他只是在表演,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好演员。这一点李贞贤在片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如被抗议拆迁的老头抓头发、一拳打得鼻子喷血的段落以及被电熨斗烙腿的段落都让观众感受到了疼。在内心层面,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角色的希望与失望、高兴与痛苦、愤怒与委屈、以至最后的癫狂与淡然。
<图片2>
表演并不在于碎片式的一词一句,更在于全面塑造一个合情合理,有血有肉的“人”。角色为什么有此行此举,此情此感,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难以说服观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在各种各样真实的行为中都有严格的顺序和逻辑及充分的理解。做最简单且有充分依据的身体行为,比激情做作的表演和强行挤出的情感要有趣得多。所以一个演员所塑造的角色是否令人信服,必须有足够的动机和需求,然后才有相应的行动,让观众对角色产生认同甚至带入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无论如何都是精彩的表演。李贞贤的表演使我对角色产生了同情,最后一刀封喉时居然也有一种压抑被释放的感觉。
在有限的电影时间内,演员只能截取角色的关键的部分来演,对表演中角色情绪的跳跃和内心变化的层次感要求更高,有时还要挖掘角色前史,所以一些电视剧演员可能并不能够胜任电影的表演。《诚实》中在两次面对警察的盘问时李贞贤表现出了不错的分寸与层次感,如说谎与否时的神情,表现可怜时的情绪,无法圆谎时的解决方式等。
电影剧本的表面下有某种潜台词,有一系列意图、感情和内心活动,这就是导演所导演的东西。而演员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动作、表情和眼神去演出角色的潜台词。在询问官员是否阻止示威就可以获得拆迁许可时,李贞贤将角色要不择手段地获得许可的潜台词以一种坚毅而急迫的眼神传达出来。任何深入角色内心的表演都要通过眼神来传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适用于表演艺术,尤其是影视表演,因为观众无法在观看舞台剧时观察演员的眼神,而在电影表演中这十分重要。
<图片3>
在表演时演员应该完全地解放天性,释放天真。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天真而感到羞愧,会隐藏自己的天性。
每个人都有不愿向他人展示的丑陋、自私、不堪的一面。但一个好的演员却要将这些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观众。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好的演员是一丝不挂的。 罗塞琳德·拉塞尔在《野宴》里饰演一个单身的中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害怕自己会孤独地死去。当她跪在地上请求一个男人娶她时,她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自尊,将恐惧、软弱、痛苦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伊丽莎白·于佩尔在《钢琴教师》中饰演一个严厉冷峻的钢琴教师,由于长期遭母亲施虐和性压抑而人格扭曲,观赏重口味色情片,嗅充满精液的卫生纸,偷窥别人做爱,她将一个内心撕裂的老处女的猥琐与不堪展露无遗。同样的恐惧与软弱、猥琐与不堪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竭尽全力将它们掩藏在内心深处,演员也是人,会反感正常人都反感的东西,比如裸露,比如注视,比如丢面子。但表演必须抛弃这一切,做一个赤子,表演就是一个抛弃自我的过程。
蔡澜在评价田中娟代在《望乡》中的表演时写道:在那坑脏的小屋中,两腿分叉地跪在榻榻米上,天下已经没有演员能够做到那么入神。老妓女一生的苦难与波折没有令到她愤世嫉俗,田中的演出是她保持着一份天真。
我想起年会时一个孩子在模仿视频中的孩子背不出乘法表时的样子时,博得了所有人的喝彩,因为孩子的表达是完全开放而天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当演员将强加于己的东西变为己有时,强迫和强加的东西便会消失。哪里有真实和信念,哪里就有真正的、有成效的和有目的的行为。真实和信念是能够帮助天真的最好朋友。就好比孩子会和花儿对话,他相信花儿是会回答他的,这就是一种天真。就像“包裹在桌布中的劈柴”一样,当你天真地相信那是一个婴儿时,一切卓有成效的真实行为就会发生。陈佩斯小品中的许多无实物表演都是“天真”成功运用的体现。
在这部戏的表演中,李贞贤可以说完全释放自己来诠释角色。在索取居民签名时被带头抗议的老头殴打,签名书也被撕毁,她独自一人依靠墙角边哭边打电话的戏,让我们看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包裹在桌布中的劈柴”式的表演,“天真”在这一刻展露无遗,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
<图片4>
一个演员可以说应该具有两个自我,演员自身的自我是第一自我,角色的自我是第二自我,角色越接近第一自我越是本色出演,如冯小刚在《老炮儿》中饰演的六爷一角完全是本色出演,所以感觉与人物气质相符,角色真实,有血有肉。同样,通常我们会赞许儿童在一些影片中的表现自然真挚,因为他们完全不需要技巧,他们只要表现自己就可以了,如《出租车》中导演的侄女在片中表现出的天真与俏皮真实而有趣。演员如果在演得好的基础上能够脱离本色,就容易出彩,给人以惊喜。比如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中的表演,相比于傻根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再如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简直不能用惊喜来形容,而应该是惊叹!以至于奥斯卡不惜破例在他死后还为其颁奖。
开心就笑,悲伤就哭,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这些都是一种“选择”,你也可以不笑或不哭,而笑也有一千种笑法,哭也有一千种哭法。表情自然、情绪真挚的表演固然很好,但那只是对演员的基本要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演员。真正考验演技的是同样的剧情下,如何做出合理又令人耳目一新的选择。
不妨想想一个人发怒时的场景。他也许会大吼大叫,摔杯子砸椅子,他也许会歇斯底里放声大哭,也许会双拳紧握,嘴角微颤。一个演员用哪一种方式表现要取决于角色本身的性格与剧情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演员能够挖掘这些选择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并将之展现给观众,带给观众他们出乎意料的表演;否则,这个表演将是乏味无趣的。如文章表现发怒时,总是感觉缺乏惊喜,千篇一律,倒不像是角色在发怒,而是文章自己在发怒。比较例外的是他在《四十九日·祭》里饰演的变态日本军人倒是给了我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许多优秀的演员时常能够给观众带来惊喜。比如阿尔·帕西诺,他可以是《教父》系列里的年轻教父,可以是《盗火线》里的干练警探,可以是《闻香识女人》里的盲人老头;再如达斯汀·霍夫曼,从《毕业生》里的青涩少年到《午夜牛郎》里的皮条客,从《雨人》里的自闭症哥哥到《克莱默夫妇》里的美国父亲。他们的表演永远是自然而真诚的,正是这种自然以及随时迸发的机智和幽默感,让他们的表演总能带给人惊喜。
李贞贤这次的所塑造的角色相比之前她演绎所有的角色都要更具挑战性。这是一个时间跨度大、情绪起伏波动,内心变化剧烈的一个角色。从第一次的意外杀人到被迫杀人再到预谋杀人以至最后的随时可以杀人,角色从一个普通少妇变为杀人狂。特别是最后对警察的一刀封喉将角色的精神状态、剧作的主题以及自身的表演全都推向了高潮。每一个眼神和潜台词的表演都精准、令人信服并且给人惊喜感。
<图片7>
通常我们会以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否具有张力来评价这个人的演技,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标准。具有张力的表演一般都伴随强烈的戏剧冲突,所以一般来说,有张力的表演都是对手戏,演员接受其他角色的刺激,然后做出剧烈反应。比如:接受刺激之后的发怒,哭泣,抽搐,痉挛,恍惚等。非常明显的例子如《八月:奥色治郡》中有许多类似的对手戏,演员藉此爆发出具有张力的表演,特别是梅里尔·斯特里普与朱莉亚·罗伯茨在家庭聚餐时爆发的冲突,还如《十二公民》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爆发。
<图片8>
上述张力可以称作动态张力,动态张力的表演虽然相对容易,在外界的刺激下容易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但是表演的尺度时常不好把握。好比发怒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大部分演员的发怒像是失去控制的撒泼,情绪刻意而过火。艾玛·斯通在《鸟人》中与饰演其父亲的迈克尔·基顿吵架一段的表演十分精彩,虽然伴随着大段的台词,但是情绪的把控和转变十分自然,完全没有过火和撒泼的感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许多时候的表演显得过火且可以预料,这也许是他多年执着奥斯卡却不能如愿的原因。
而相对的静态张力一般伴随着长时间的特写,借此表现角色的内心和一些复杂的情感变化,通常是在铺垫足够的情况下,在较为安静较为自我的氛围中,产生突然的情绪变化,能做到这一点的演员都可谓是优秀的。如巩俐在《归来》中的突然泪流,朱莉叶·比诺什在《蓝》最后一段长镜头中的眼泪;全度妍在《密阳》中也有大量此类的表演,她也凭此片获得戛纳影后;还有田中娟代在《望乡》中结尾处的独自痛哭,哭出了角色悲惨一生的所有复杂情感,她同样凭此片获得了柏林影后;再如柏林影帝廖凡在《白日焰火》最后的一段独自的狂舞等。可见静态张力下的表演更见功力,所以不是任何演员都可以胜任的。《每周影评》在评价《中国合伙人》里有谈论过黄晓明演技的进步,在谈论到成冬青突然弯腰痛哭的那一场戏时,张小北和关雅荻说:那个镜头能拉长,但是黄晓明的表演在大银幕上只能最多撑五秒,但是已经实属难得。
李贞贤所饰演的郑秀南在一次预谋杀人,最终达成目的之后有一段静态张力下的表演还是颇可称道的。其独自一人站在阳台,背后是这个“诚实”的国度,在二十多秒的时间内表演者展示了角色从始至终复杂的内心变化。一个优秀演员的内心一定要有很大的容量来接纳和诠释角色过山车一般的情绪。
<图片5>
最后,一个好的演员应该是一个好的倾听者,重视角色间的相互影响,这样的表演会更加真实而有趣。观察一个演员在没有台词时的表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的演员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又或者忙着回忆下一句台词因而并不关注跟他们搭档的、正在讲台词的演员。而好的演员,你会发现他们在倾听,在思考,他们搭档的演员言语在影响着他们。仔细观察李贞贤在《诚实》中的表演,你会发现她永远在认真与自己的搭档互动,并且根据对手的台词、表情、动作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在已经成为植物人的丈夫的脚趾的一次抽动后误以为丈夫醒来而与医生的一段对手戏。开始时是兴奋与喜悦,在得到医生否定回答后不断祈求希望,再到希望破灭后的绝望,每一次的情绪和潜台词的转变都在承接医生不断明确的否定回答;还有每次接受警察盘问时眼神与表情的变化等。
实际上,任何演员都应该勇于挑战自我,尝试突破自身的角色限制。如果一个演员想要长久的屹立于影坛则不能局限于所谓的本色,一旦固定自己的类型则很难转变,一切重大变化都可能导致票房价值的下跌。如经典好莱坞时代的红星玛丽·璧克馥试图放弃自己惯常的小姑娘角色时,观众表示不能接受这种改变,她只好在四十岁时带着厌恶退出影坛。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葛优在出演《夜宴》中的严肃角色时,观众仍然发笑。事实上,葛优作为大陆唯一的戛纳影帝其表演功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长期在贺岁喜剧中出演喜剧角色,使得他再度出演严肃题材时面临尴尬。现在所流行的小鲜肉让一批颜值不错的年轻演员受到追捧,然而他们不可能永远是鲜肉,或者有一天观众不再喜欢这种类型,如果他们不能尝试改变、挑战和自我磨练,那么到时将会无所适从。可举例来说,在电影《老炮儿》两位鲜肉演员的表演并不能令人满意。相比之下,黄渤成为一个成功的例子。他在外表和体型上都很逊色,但这反而使他能够不局限于类型去尝试各种题材和角色,从喜剧《疯狂的石头》、《心花路放》到严肃题材的《斗牛》、《亲爱的》,观众都很买账。从《花瓣》到这部《诚实国度的爱丽丝》,李贞贤在大银幕上不断尝试不同角色类型,不断寻求有突破的表演。如《波澜万丈》里的神婆、《犯罪少年》里的年轻母亲、《鸣梁》里的哑女都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所谓的影坛“常青树”无一例外的都是如此。
<图片6>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应该自觉地去欣赏表演而不是单纯地消费演员。演员的每一次真挚的投入,每一次天真的展露,每一次惊喜的突破都值得观众的赞许和掌声。演员有时就像替人受难的耶稣,他们放下自尊展现我们想极力隐藏的东西,他们让你看见的人性的美好与丑恶,社会的光明与黑暗,时代的伤痛与印迹。尊重表演,尊重演员,借用电影诗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话说,他们在雕刻时光。
参考文献:
【1】演员的自我修养[M].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电影艺术观念[M].游飞,蔡卫.
【3】Marcus Geduld's answer to How do you differentiate good acting from bad acting?[J].Marcus Geduld.
【4】系统地学习表演,提高演技,会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J]卓杨.
【5】我是如何拍电影的[M].山田洋次.
【6】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M].吉田喜重.
【7】蔡澜谈日本电影[M].蔡澜.
【8】一部惊艳的作品——《诚实国度的爱丽丝》[J].糜小鹿.
【9】认识电影[M].路易斯·贾内梯.
【10】如何写影评[M].蒂莫西·科里根.
【11】电影批评[M].戴锦华.
6 ) 黑化的松子,缘木求鱼,心酸至此
李贞贤凭借此电影打败全智贤、全度妍、韩孝珠等摘得第36届韩国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桂冠。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盲目的爱情以及各种纠结缠绕波澜万丈的故事。
女主秀南16岁停学进入工厂,嫁给贫穷且耳聋的男友。
为了给丈夫人工植入耳蜗花光了买房的钱。
丈夫因为耳蜗产生鸣音不幸被机器压断了手指。
女主不知三根断指在自己身上导致丈夫错过伤口最佳缝合时间。
女主很内疚,同时为了丈夫走出阴影,拼了命打工赚钱买房。
丈夫自觉愧疚上吊自杀,死没死成却成了植物人。
女主无力承担高额医药费只能出租新房,自己蜗居。
好不容易有机会因为房屋拆迁而得到一笔拆迁款却又遭到重重阻碍。
医生无情,官员无良,警察无能,居民无知。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反杀开始。
元士崔都哲死于爆炸。
洗衣店老板金亨石死于棒杀。
两个警察死于割喉。
心理辅导师死于河豚毒。
整部电影看下来,秀南简直就是黑化的松子啊!
想到著名的《圣经》里有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按照《圣经》这么说,女主应该越努力越幸福啊,怎么反而越活越绝望呢?
面对无人幸免的孤独,人类的本能就是依恋温暖。丈夫是女生在这残酷世界踽踽独行的精神支柱,是她生命最重要的存在,只要他活着,就没什么不能忍受的。
思及此,“这世界本就是可怜人在犯罪啊”,似乎并非不可理喻。
松子不明白人生失败的根源就是全身心的投入自尊来博得并不值得拥有的爱(PS:此句来自张天师的豆瓣影评),秀男的为爱痴狂使得影片后半部分的崩溃爆发更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酣畅淋漓。
对比起来,哪怕最终一切朝气蓬勃都走向衰败绝望的黄泉路,秀男比之松子,要幸福得多。
全片认真又不乏幽默地讲述苦难,悲伤绝望紧锣密鼓的蔓延开来,只是想要卑微苟活于世,为什么这么难?因为诚实的国度根本没有童话啊。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你要是觉得这样躺着舒服那你就躺着吧,只要醒来比别人活得更久就行。
是啊,想死多容易啊,女主分分钟就能让你有各种花式去死,可是,活着,为什么这么难?
对不起,请原谅我要杀你。我只是想得到幸福。
韩版被嫌弃的松子?ps 韩国人搞抗议真是天下第一, pps 掌握一门暗器很重要。
李贞贤真漂亮,不敢相信!这一定也是有过去的人才拍的出来的电影。明星的光环很耀眼,谁知道背后又有怎样的颜色。我看到了被嫌弃松子似得女人传记电影,美中不足的是后半段剧情比较散。加油!李贞贤。
导演初次尝试长篇可能对片子的把控差些,但电影的立意不错。
这水平在今年韩影里能排前三啊。。。特别黑
韩国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文艺版《维多利亚一号》。朴赞郁的风格。李贞贤的演技。这个片子有太多的标签,值得一看。
韩国白百合,独立小电影,女主棒棒哒!!
苦练丢名片
暴走版松子。
片中有一段佛寺梵音的音乐,出现两次,一次在她杀掉两个警察,一个出现在最后手持摇晃镜头里,非常有港产警匪片的范儿!两段表情非常喜欢,一段是再开发确定,背景是大片房屋,另一段是她干掉两位警察,坐在拿着尖刀坐在床上。谁让你们阻挡我,说了要做到的事情会一直坚持的哟~
为什么都杀了这么多人了,还是觉得女主角挺可怜的呢?...
打工夫妻万事哀,文凭证书皆无用,耳聋断指难买房,熨斗酷刑洗衣机,飞镖爆破捅肚皮,下毒菜刀升房价,摩的看海度蜜月……安乐死与尊严死的差别,人生太苦,冚家富贵
被嫌弃的韩国白百合的一生……
再努力又有什么用
“这世界本来就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维多利亚1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什么是这个世界的最大的悲剧?没钱啊!
没有兔子的爱丽丝
作为处女长片算是很不错了...拍成黑色cult的女导演...讲了一个不感人的爱情偏执故事...可惜主题寓意缺核心,为达个人目的不顾一切?爱丽丝的杀人丝毫无法令人同情...李贞贤的表演无可指摘...
荒诞却无比真实,无尽的悲凉透出。
人生一步棋走错了,步步都是错……
看似病态的人格却不曾对生活和爱情失去希望,可怜的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