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热血总在夏日时
以漫画家为题材的漫画,就像以死跑龙套的为主角的喜剧之王一样,充溢在日常琐碎之中的,全是笑与泪。
在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中,从乡下跑到东京的年轻漫画家荣介,与梦想成为歌手、画家、小说家的三个年轻人一起,挤在同一个屋檐下,在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里,度过了一整个夏天。
“看看我们能创造出什么东西。”
四个年轻人初聚在荣介家的那晚,几个人东拼西凑地吃了顿饱饭,喝着小酒。龙三说,若干年后,等我们都成名了,回想起今晚来,一定会觉得这真是个历史性的夜晚。
只可惜那一晚一晃就过了好多年,功成名就后的“历史性”却始终没有到来。第一晚的酒足饭饱之后,大家不得不面对的,是令人沮丧的现实。ship 咖啡馆的咖啡和爵士乐填不饱饥肠辘辘的肚子,自喻为艺术的作品也换不来印在万元大钞上的圣德太子。在囊中羞涩的生活中,难以点破的爱情更是奢侈而不合时宜。
当夏日即将结束时,所有的梦都不得不醒来。在赶回老家的火车上,荣介读着友人们的告别信。龙三说,并非天意弄人。话是没错。只是这样的感概,总要到挫折之后才会明白。
当荣介再次回到大家曾经共同度过那个夏天的地方,薰问他,你还想不想成为漫画家。此时,收音机里传来的,是章一在这里创作出来的歌曲。荣介闭上眼睛,狠狠地听着那破锣般的歌声,回忆着那些吊儿郎当的朋友们。
伊谢尔伦的风说,与青春有关的故事,似乎总发生在夏天。
那当然。
还有什么样的季节,比夏天更适合那团炙热的火呢。
PS:今晚在豆瓣FM中听到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看了下电影简介,然后就找了个在线播放的链接一口气看完了。这样的速度对我而言还真是难得一见。
PS 2:把以前习惯的长句切短了写出来,感觉好轻快!
PS 3:要不是那个各自从良的结局,真想给5星好评。
2 ) 后青春的梦想
看完了正好今天跟诗诗说起了我们高中的歪电视台的事,我们那时候基本就是空有一个名号基本没有拍过任何有意义的作品。其实客观的说,那个时候就算是我想做也发动不了台里任何一个人,有大家的心情也有学校的气氛的原因,更何况就连我自己也畏畏缩缩笨拙又不坚定,模模糊糊的就只能到那种程度。其实那时候的我,应该是想法最多最搞笑的时候吧。可惜一个谐星却有一颗脆弱敏感的玻璃心。要是更没心没肺又不怕丢脸就好了。
高中以前基本没什么能说得上梦想的东西,挣钱不算的吧。高中的时候想做亀梨和也的经纪人去杰尼斯事务所,因为想规划他们的活动。当时的想法是看他们的剧、演唱会、电视番组,想跟他一起工作想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策划中去,那一定很有趣。
高考完了选了专业就想去杰尼斯当CFO也不错嘛,暑假就去学了日语。结果现在假名都认不全了。说到梦想,黄色眼泪里面利达是油画,阿伞是小说,二狗是漫画,爱拔是唱歌。桐岛要退部里面神木是电影。是想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其实我想参与到亀梨和也的工作中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变,特别是看了岚的番组以后更多的接触了日本的综艺,看了各种形式的综艺,不止是娱乐节目,有访谈有新闻也有搞笑艺人,原来是可以这样的啊。
我在洗澡的时候仔细又想了下我的所谓梦想到底是什么,应该是quiz show里面横山裕那个角色吧,如果是电视台的话就是producer吧,演唱会什么的我就不太了解了。其实大一的时候我们做了一场晚会,非常非常累但是很开心,后来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没有在做这些事了现在想来有些可惜。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天分又懒没毅力,这体现在从小到大最困扰我的就是填特长。我也想通过画画或者作词作曲写小说来传递我的想法,但是由于一懒二拖又拿没有天分当借口感觉没有什么契机的话应该也就是说说而已罢了。比如说拍电影,我觉得很厉害啊,黄泪跟桐岛才是真 青春电影,我不喜欢那些噱头十足的伪青春电影。比如说我就不点名了哈,两部最出名的现在,一部看过一部没看过。我的青春就是普通又平凡,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热血与浪漫,不过我却觉得笨拙又不坚定的梦想,最平淡生动,最黯淡最光亮。
跟亀梨和也还有岚合作才是初心,比起电影还是更喜欢在电视番组跟演唱会上参与,因为电影导演编剧的个人色彩太重,我是更想跟他们讨论,做番组讨论笑点喜欢看观众在电视机前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在演唱会里忘我。
我在思考人生的时候一直循环黄泪的ed 涙の流れ星 (井上章一 Ver.) 鸣谢一下。很有思考青春 人生 梦想的气氛。是不是我明天跟我妈说我要去电视台应聘就是在实现梦想了呢,我觉得不是。国内我就没看起一家电视台的的综艺更何况我们家门口的电视台,这样的团队里面没有办法成长,这跟走艺术家路线的梦想完全不一样。我觉得我还要再想一下。但是现在要把现在的事做好,已经一懒二拖了,要是再变成整天只知道说我有一个梦想的人我会看不起自己的,黄泪里面利达阿伞爱拔都放弃了梦想,二狗还在坚持着漫画的世界。桐岛里面神木拍电影不是为了奥斯卡是因为自己做这件事感到快乐,高富帅听到这句立马就哭了。
那些放弃梦想的人去做了其他为了养活自己的工作,我觉得完全没有任何立场去质疑这样的决定,因为这就是生活,说到底就是黄泪里法国诗人的那句“人生如梦,我们必将度过狼狈、无能且悲哀的青春 额头乍现第一道皱纹之时,我们领悟到的 是对于人生的信赖及认同亲爱的朋友,我了解你的一切 因此现在我想到你,会绽放笑容直到现在才终于明白,并非天意弄人,并非天意弄人啊” 所以说你就算白天在银行运钞,晚上在画漫画都依然是坚持梦想。因为你是在从画漫画中得到快乐。不是为了成为漫画家,功成名就。这才是梦想的意义,梦想之所以如此光芒万丈吸引人的原因。
我不能忘了是什么让我快乐,不能忘了我想传达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
3 ) 这只是一段平庸的夏天的故事而已
“别想着一直都做个抒情作家似的漫画家。”
漫画家又想起那个人理所应当的样子,想往他脸上揍一拳,以手冢治虫为契机诞生的梦想,岂容你胡乱篡改。
“我啊,只是想要继续珍惜自己的世界。”所以我不愿意放弃纯真的向往,不愿意为了讨好他人画时兴的漫画,我只是这样一个贫穷潦倒,每天笔耕不辍却无人问津的漫画家而已,仅此而已。
母亲病重的夏天,漫画家荣介,梦想做画家的圭,一心当作者的龙三,热爱唱歌的章一聚在一起,演了一出胡闹的剧送了荣介的母亲进东京的医院。四个人在昏黄的街道告别,奔向各自的梦想。青春在微笑,然而他们那时候并不知道这并不是理想的土地,无所依附又偏执,纯粹靠喜爱去做事的家伙,终将与初衷背道而驰。
直到音乐响起我才惊觉电影结束了,脑子里的印象,除了温黄的阳光,热闹的街道,时代感强烈的建筑,饭馆老板的女儿和嫁了有钱老公的女人,还有闷热的二层小楼里四个男人不拘小节的日子, 大抵就是狗吠,下雨,汤屋和浓郁的汗水气味了。
说白了,这是一个平庸的故事,平庸到我只能感受到生活不易,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女人大致相同的追求、挣扎和不那么相同的结局;平庸到我只能感受到不是一腔孤勇就可以涨满腰包,不是一味坚持就可以打动编辑,打动画商,打动观众,打动自己;平庸到我只能感受到温柔的刀子剔去年轻的笑容,并行的身影,曾经的信仰;平庸到给出一个人人都能猜到的,却永远不想面对的结局;平庸到面不改色的告诉观者:这样的理想只有一个夏天那么长,所有的少年终将舍弃他曾经捧在手心无比珍爱的梦想,诸如龙三卖掉自己的钢笔,圭折断了自己的画刷。
那个夏天,是四个没有出头之日的少年,靠酒来麻痹,有钱就挥霍,没钱就典当的夏天。是荣介内心挣扎的夏天,他为了友情想要努力的赚钱接纳自己的朋友,却又忍受着终日空谈梦想的他们,喝得烂醉的荣介说出了那句话“你们,快从我家搬出去吧。”然而那三个人一脸急迫的送他去看病危的母亲最后一程,他又变得感激了。人性,既自私又懦弱,既宽容又温柔,既脆弱又容易变得坚强。
还有单纯的圭,真的是一个很容易被动摇的人,第一次只是因为遇见了一个一面之缘的女孩儿,第二次是被从未相识的人典掉了画却被欺骗成被人买走了,第三次是被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女人骗婚。无奈的他疯了一样的笑了,折断了自己的梦想,安静了写了遗书。
祭奠曾经的自己,祭奠留下的汗水和眼泪。
不论是抱着吉他的章一,还是一个字也未写成的龙三,都在那个离别后的日子里选择了忘记自己的理想,也许我该称赞始终如一的荣介,但是却无法笑着说,因为不论谁的人生,都满是艰难。
也许,饭店的女儿只是不愿意再忍受寂寞等章一了,不愿再忍耐每天不快的父亲,所以她逃出去寻找出口,却高估自己落进泥潭,最后爱着她的佑二和她结了婚,可我只看到那个下着大雨的晚上,她用了全部的爱情和勇气把自己给了章一。
最后是那个嫁了有钱老公的女人,她找了荣介几次,穿着精致,神情净是落寞,她嘴上说着“我爱我的丈夫”,可心里却是想拥抱荣介,但是荣介并不是她最好的归宿,内心的私欲让她想拉拢他,所以她让他去丈夫旗下画漫画,当荣介听到收音机里章一那首熟悉的歌,他终于吼出内心的想法。她一言不发转而离去,脸上似乎带有微笑,可能也是忽然看清对他仍然偏执的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生活的矛盾,看到了最初的单纯。
所以最不悲剧的人物是佑二,他一直勤奋工作,娶到了喜欢的人。
人到中年的四个人在以前的小酒馆谈天说地,谁都没有不开心,所以时间和酒真是好东西,能让人心潮澎湃,满怀激情,能让人忘却痛苦,放大美好。
说到底,也还是一个平庸的夏天,平庸的故事而已,除了一起去汤屋,没剩下什么可以侃的了。
四个人都这么想的吧。
4 ) 如果有什么不曾改变
1963年,日本的夏天。
勉强还称得上是战后吧。
林立的店铺和萧条的生意,高压的工作和微薄的薪资,飞速发展的经济和执着梦想的人。食不果腹的日子,只有澡堂蒸腾着足够的热量和未成熟的梦想。
四个多年前认识的年轻人,在雨夜有了交集。促狭的出租屋,街角的小吃店,房东的咖啡馆,勉强算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吧——除了画漫画的荣介会偶尔消失半个月带回巨款之外。
什么是自由?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在另外三人看来,荣介算是出卖了自己的自由了吧。
龙三关于圣经的故事始终只有封面上的一行标题;章一自始至终只写了那一首悲伤的歌曲;圭卖出的那张画,到头来不过是大人善意的骗局。而感情,也像一缕缕捉不住的白色流线,飘散在空气中。
荣介的母亲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我看来,唯一曾经维系四个人一起为之奋斗的东西没有了。年轻人从假想的自由中惊醒。
于是,随心所欲的夏天,成为放弃梦想的转折点。
1964年,还是夏天的日本。
呼啸的新干线列车开始在东京和大阪之间穿行,高速时代来临。
坂井义则点燃了东京奥运会的火炬。1945年8月6日,他在原子弹爆炸时生于广岛。
年轻人的夏天结束了,他们各自经营着这个国家未来最荣耀的产业:画油画的成了夜总会经理,写歌的走上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写书的推销起自动旋转门,勤劳青年自己开了农场,画漫画的还在画漫画……
人生如梦 我们必将度过狼狈
无能且悲哀的青春
额头乍现第一道皱纹之时
我们领悟到
这是对于人生的信赖 以及认同
…… ……
如果有什么不曾改变,那应该就是那年夏天,大家的梦想和流的泪水。
======================================================
“在历史的浩瀚以及社会的庞杂中,挣扎着困顿和人流中融入消失的灵魂。”
朋友评论在我博客上的这句话,我觉得是对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5 ) 原来并非天意弄人
1962年的夏天,4个胸怀各自梦想的‘乡下小伙‘寄居在同一屋檐下,在东京那么大个城市里的他们,渡过了此生最难忘的夏天,一个完完整整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夏天,洒下了青春热泪的夏天,也是他们此生最自由的夏天。
梦想是什么,自由是什么
容介是4个人当中最现实的一个,也是最坚守自己梦想的一个,看似矛盾的两句话,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我想是容介对梦想的执着告诉他,要想守住自己最后一块自由的天地,与残酷的现实妥协是唯一的途径;经历17天的无眠工作后,容介回来问章一、龙三和圭,自由是什么,圭的回答是:自由就是可以专心致志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那时的他们来说,没有了自由就等于放弃了梦想,为了赚钱而去做不自由的事更是对梦想的背叛。我也一直是那么认为的,自由就是可以自在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事实上呢,现在的生活确实无拘无束,和父母远隔千山万水,可以说自由的不能再自由了,也可以说是被约束的不能再约束了,更像是为了他们在做着这一切,为了他们而留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的自由只是表面的,我的心就像是放飞在高空的风筝一样,那根线永远都在......
于是,变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连最初的梦想都被丢在了角落里,落满了灰尘,可容介没有,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创作出的作品确不被认可,心里明明知道会不被接受,还是做了,这就是对梦想的坚持吧,不为钱,不为名,为的是给自己的内心留着那么一小块纯洁的圣地,就像最后容介和初恋女友的的对话:
“容介,你不想成为漫画家吗?”
“我,只想留住自己的世界”
多少人放弃了自己最后内心的那一片净土,多少人又还能回忆起那年青春的夏天,我一无所有,我一事无成,但我爱你的心不变,电波里传出的章一的歌声,这是那首歌,在他们畅饮的傍晚和流泪的雨夜的屋里写下的歌,无论何时也会记得最初那么爱过又放弃的人和事。
容介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手里拿着的是章一、圭和龙三的告别信,信里的蒙泰朗的诗:
人生如梦,我们必将度过狼狈
无能且悲伤的青春
额头乍现第一道皱纹之时,我们领悟到的
是对人生的信任及认同
亲爱的朋友,
如果是你就一定能够明白
我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
人生不会骗人
人生
从来都没有骗过人”
最后片尾时,容介依旧还是如2年前坐在同样的屋里,用手打着格子,画着同样的没有销路的儿童漫画,依旧相信着漫画里的世界,“你觉着奇怪吧,很奇怪吧”
青春的梦惊醒后才意识到,原来人生才刚刚开始,那年的夏天是段如夏花般绚烂的生命,又如秋叶般静美的死去了......
6 ) 这才是真正的致青春
私人榜单里永远的NO.1。
一部关于青春易逝、梦想式微的电影。
导演用大叔的视角回望青春,淡黄的色调滤去狂热躁动,留下狼狈悲哀且无能的平和与释怀,轻易就感动了自己。
两个小时的电影里穿插了好几首好听又怀旧的歌,配乐也总是欢愉。淡淡的色调,缓慢的节奏,琐碎的叙事,《黄》里也有哀愁,可这哀愁做不到潸然泪下,只在一片温吞里让人轻叹。
青春终究散场,人生无可避免的留下遗憾,但就像诗中所说,并非天意弄人。时过境迁,当青春不在,想起那些与青春同在的人和事,想起那段狼狈无能的时光,应该都能用笑容原谅和珍藏。
结尾处几人多年后重聚,平添了世俗却让人踏实。
7 ) 反驳...
其实开始我是给4星的,不过在某人对此片的诋毁之下盛怒给了5星!
作为岚的大饭,我不谈演技,之说电影给人的感觉......
青春的夏天成为放弃梦想的转折点,是很讽刺,也很现实......
一味的抱住不现实的梦想是不能够生存的!
但是也不要放弃梦想,片尾相叶君依然参加了唱歌节目...
也许我们无法让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荣耀的起点,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爱好,偶尔做做,这就是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8 ) 对里面五子的一些感想
以为只是以偶像为卖点,但原来内容这么有意义。我看到了丰满的梦想,看到了骨感残酷的现实。青春的那年夏天,我们还在追逐梦想,共享友谊,虽然贫穷,但我们并肩一起尝试。友情、亲情都描述淡淡地,但情感却很真实。
想说二狗真心演技派,荣介是令我可以完全认真起来,不出戏的角色。以他为主线是正确的选择,全剧也只有他,自始至终坚持漫画的理想。虽然中途试图勾引有夫之妇令我有点惊愕,但那些有原则的倔脾气出自二狗身上,着实令我有少许惊喜。少爷一副邋遢潦倒的样子,与平时在番组中看到光鲜的他外表反差很大,除此更多看到只有他的傻劲。还是比较喜欢毒舌的影山管家或者吉本魔鬼。反而觉得leader很适合这些朴素平凡的角色,有萌点有犯傻点,看到他装傻的样子就想笑。不知是否因为最后的信影响,再加上一副小丸子的装扮,感觉人物简单纯朴,很有昭和时代的味道。之前没怎看过aiba演戏,很认真,不知是否角色问题,与荧幕中的aiba很相似。马子俊算是nino外另外一个亮点。戏份比较少,但敦厚的形象很深刻。五子去洗澡时那双亮晶晶羡慕的眼睛看着nino说话,最后十分满足与鱿鱼过农民夫妇的生活,与现实blingbling的他反差度很大。一直疑惑为什么不增加一个同是追求艺术的伙伴一起呢?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另一种群体的生活吧。
其中的友谊很淡,一开始三子帮nino骗母亲到医院治病,后来就在nino那里骗吃骗住。但在那个夏天四个年轻人为自己梦想努力,我却是好喜欢这种感觉。比起现在的青春追梦剧中那些一定会成功的桥段,只是给我一段这样的时间去追梦就已经足够了。毕竟大多数的例子都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金钱虽万恶,但对生活却不能缺少。
一气呵成。依然犬童先生非常特别的味道。“在人生面前,青春,是如此的狼狈无能而且悲哀。如今已有皱纹爬上额头,我们学到的是,对人生的信任和妥协。”荣介最后那么专注的画着,应该...会一直画下去的吧?
昭和时代很青涩很质朴的感人。看着每个人都做着和自己梦想初衷不同的职业时觉得微妙的心痛,因为自己也都是这样的。我们的青春都是这么仓促、窝囊又狼狈的。5个人都像被雨浇过的白兰一样,透彻的让人揪心。 PS,最后Nino画画手其实是Leader的,这种细节也好有爱。
有理想本来就是件很幸福的事,纯粹的追求理想更是快乐.世界上又有什么比这样的一种过程更能让人得到愉悦呢?
在荣介灯下的笔触中突然结束了,家里很静秒针的声音一格一格越走越响,很空很无措。梦想太美好了,人显得这样渺小,但纵然是夸父逐日那里也仍然是想去的地方。这不是什么偶像电影,每一个人都很真诚,荣介将被退的画作拿给小孩的那一刻,圭的人物肖像,龙三的空白本,章一的吉他,心酸但是,真好啊。。
只不过有些人的梦想,选择坚持了下来。
由“岚”五成员首次共同主演的电影。我觉得就是搞搞怀旧,什么青春啊,美丽的夏天啊都没太大感觉。最帅的还是松本润,但他只算个配角。一般般。
给青春的遗书。这种毫无高潮的片子,最近特别中意。人生就是这样子,青春也只是这样子。全力的兴奋起来,发泄出来,就不会像这部情节都说不清的电影一样,长期缓缓闷闷的滞留的胸口了。昭和时代真好
梦想和现实总是相隔很远,现实的饥饿与困苦,梦想的甘甜与美好,在生活里无限的纠缠,直到向一方妥协,纠结至此结束.饿到发昏,当了物件,只不过是为了果腹,我们是脆弱无能的孩子,除了苍白的青春,什么都不曾拥有.当初的梦想,现在的职业,没有关联,有多少无奈,痛苦的放弃,我们无力选择.
即使不够深刻可还是很喜欢
最后总是忧伤。梦想/喜欢的人各种追求很多时候都败在了无情的现实面前,真正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呢?但青春/朋友/回忆各种美好,并非天意弄人。这些都是关于青春的遗书。电影没有太大的起伏却并不沉闷。真心喜欢这种文艺调调,所谓的昭和时代。「涙の流れ星」跟电影的氛围真match><
“人生是不会欺骗任何人的”,无用的,悲哀的,愚蠢的,却是最真实的青春
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荣介画漫画 ,章一写歌唱歌, 下川画油画 ,龙三写小说, 夏天结束了梦想也结束了, 这是多么讽刺。 但是以后再也不会有第二个这样的夏天,所有的笑和泪水都在这个夏天里融化了。人生是不会骗人的,到最后你们没有哭戏但是我却湿了眼眶。
"面对人生,只有狼狈的,无用的,悲哀的青春。现在在额上留下的最初的皱纹,是对人生的信任,对人生的认同。伙伴啊,你一定能明白的,我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08年加“想看”的片子今年终于看了。原来不是犬童导演和二宫合作,而是和岚合作的(当时还不认识)不知道对日本人来说是否会有格外真实又怀旧的感觉,反正对青春的认识是很有共鸣的。无力的青年们,妄图追求理想却怎么也走不扎实,脚底踩泥磕磕绊绊总是滑倒,只有坚定的人才能行。犬童导演实在擅长处理这种“有些笨拙”的角色,他自己说“有些人能轻易把握时代,走得一帆风顺,但总有一些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会笨手笨脚,会不知道怎么去适应这个时代,我觉得他们的身上有种非常吸引我的魅力,所以我拍的很多的电影关注的都是这样比较笨拙的人。”这一点在这部漫画改编的作品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岚的“邻家青年”感真是很强,演得很适合角色。对这样的青年我从来不会有心疼的感觉,反而会有:哈哈摔打一下吧,未来总会有你的一席之地的“老年人”心态
三星半。本来只是开心地看看道明寺卖大米,五只傻乎乎的土造型、稚拙的演技、有趣的方言,想着真好玩儿。到后面就笑不出来了,埋葬梦想的惊恐,是要有点年纪才能体会到的恐怖,岁月奔腾而过,做过的梦慢慢都变得不敢面对,但是真不想做胆小鬼啊。剧本蜻蜓点水,面宽而深度欠缺。摄影不错。
人生如梦,我们必将度过狼狈,无能且悲哀的青春,额头乍现第一道皱纹之时,我们领悟到的,是对于人生的信赖,及认同。丸:看得我好饿噢ㄒ﹏ㄒ!涂:二宫和也和台湾那个胡宇葳好挂相噢⊙o⊙!碎:人只有越活越现实莫法╯^╰!否:人生来就自带俗味,谁能不吃不喝还延年益寿啊 ̄□ ̄!
有钱才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儿 PSSSSS 明显二宫和翔少演技更好
NINO的造型惊到我。松开一颗纽扣的白衬衫,清爽短发,低头时候眼角眉梢的落寞,像极了年轻时的伟仔。
看这部电影,我错觉观赏自己的生命。
梦想 梦想我一直追寻着你直到有一天 完全地忘记于是有一天突然明白靠梦想是无法生存的对啊 现实是残酷的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直到现在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