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Those grils and dreams
两个天使困在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公寓里,失去了翅膀,没有目标。
真不该在这样一个阴冷的天气里看这样一部电影,吸入的空气都那么相似。让人不再想拥有感情,只是想找到温暖的地方休憩。可幸运的是我更没有在阳光明媚的天气看这部电影,那样我就会很快忘掉,只是打发时间,因为好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
刚开始感觉电影冗长而琐碎,直到出现了那本日记。算是让人对这本日记的主人有了点期待,直到见到了变成植物人的她。她非常漂亮,像个瓷娃娃。可她与外界没有了一切联系,只是一具尸体,一个漂亮的玩具。Isa开始接着写她的日记,像是想要延续她的生命,也许这就是最后不同结局的原因,这样一个女孩都能够活下来,这世界上比自己悲惨的人不是太多了?接着又是冗长的剧情,认识两个不相干的保安到那个小白脸的出现,然后marie掉了进去,也许她只是以为自己能找到丢失的翅膀回到永远快乐的地方。可那种地方在人间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一场她必输的爱情。Isa想要提醒她,但marie倔强的不愿看到真相。到最后看似跳跃式的结局其实很容易接受。
Isa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开始回去工作,那个工头好像说你必须一生都坐在这里工作。很普通很残忍的一句话,可此时的Isa已经放弃寻找她的翅膀,她不再过卷着铺盖的流浪生活。她来到了人间,接受着人类总会遇到的一切。等待着有一天会衰老死去,而世界上又会出现新的伊莎贝尔和玛丽这样天使般的女孩继续着她们不同或相同的结局。
2 ) 关于玛丽
三个女孩,一个意外车祸,母亲去世,一个背井离乡,要找的人又不知去向,另一个一直在自己的城市不甘过平庸下等的生活却又无力改变。我看到三个孤独的人,更加坚定了,没有爱活不下去的念头。
玛丽爱上的不是富家公子,她只不过是太缺爱,而这男人有光鲜的皮囊,光鲜的生活,玩女人的花样,很难让人不动心,玛丽根本无力抵抗。男人女人中都有人爱玩爱情游戏,他们需要性,需要刺激,需要不断的新鲜感。可是把他当惟一,当救命稻草,甚至当成活下去的理由。对她来说这个男人就是她的希望。是她太爱这个男人吗,也不是,她只是觉得生活太难,事事不如她愿,凭借这个男人可以过她想要的生活,更何况她还对这个男人心动,她以为她是灰姑娘终于等来了马车,谁知却早已不知去向。她敏感又脆弱。从她和伊莎找工作以及种种可以看出,她爱面子,虚荣,这不是她的错。只是她的性格如此。第一次感到这个男人耍了她的时候她已经几乎疯了,何况在她认为美梦成真的时候才知晓不过是黄粱一梦。她永远得不到她想要的那种生活,事事不如愿,不如选择直接跳下去。
3 ) 天使需要翅膀才可以飞翔
两位天使住进一个房间,两个年轻的女孩拥有青春与幻想,可却不懂为自己备上一双翅膀。
玛丽天真善良,却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是不是幼稚,住进了未曾蒙面的亲戚家却不知道要去关心住院的亲戚,这般对他人的不负责也注定不负责的让自己陷入深渊。至于她对花花公子的感情,不知是爱还是向往那般生活。
而同样贫穷的伊斯达,也许正是少了那份迷昏头的幻想才得以在结局处回归正常的生活。
在结尾伊斯达去工厂做工人,之后画面是一个接一个的女工在机械化操作,看到这里,我反而有种安慰恬淡的幸福感,也许平淡乏味的生活不适合那么年轻的女孩,可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独立以及自给自足才是天使最需要的翅膀,有了翅膀后才能大胆的向着自己的梦想扑去,两位天使过早的被挫折击倒,太晚去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4 ) 一個關於自我選擇的故事
也許是曾經在里爾生活過一段時間的緣故,未看這部在里爾拍攝的電影前,就已然親切不已。這又是一個關於自我選擇的故事,但我們並不能輕易地判斷說:一個飛升,另一個墮落。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講,自我選擇沒有對或者錯,但我們只能獨自面對選擇的結果,沒有人來分享你的,也沒有人去逃避你的。
5 ) 你若20岁,去看看这个世界
我一直在想,我们在20岁应该是个什么模样,是对于未来一无所知或者是停留在天真满满的后未成年时期;如果你过早地认识了现实的真相,就该明白事情往往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的,有时候明明是心惊胆战 害怕不已,还是得假装若无其事地镇定自如接受这个世界的粗暴和残酷,没有童话,没有happyending,没有王子和超人来拯救,一切都是这般赤裸裸的模样,一切的因果都是有缘由的,一切的境遇都是在你我的得失之间,可是别人的生活未必如意美好, 结局圆满,相信我,我们都只是迷宫里的人,暂时没有方向而已,没有与生俱来的厄运,有没有相伴一生的财富。一切偶感于深秋下午,3点半阳光灿烂,窗外金子般的日子向我招手,昨夜的倦怠挥之不去,孤影一人走在沙漠里,撒哈拉的传奇故事吸引我前往,可是哪里有宝藏,故事里人告诉我说,你睡一觉,等你醒了,就知道了。我梦见你了,正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等我回来,那是我们的家。睁开眼,梦醒时分,人生如此。
6 ) 美丽的女主角!
好不容易查到了她们的原名哦。。。
导演 :
埃瑞克·宗卡 Erick Zonca
编剧 :
埃瑞克·宗卡 Erick Zonca ...... &
Roger Bohbot
维吉尼·瓦贡 Virginie Wagon ...... (artistic collaboration)
Pierre Chosson
演员 :
娜塔莎·雷尼埃 Natacha Régnier ...... Marie Thomas
艾洛迪·布歇 Élodie Bouchez ...... Isabelle 'Isa' Tostin
格莱戈尔·科林 Grégoire Colin ...... Chriss
Patrick Mercado ...... Charly
Jo Prestia ...... Fredo
Francine Massenhave ...... La gardienne
Zivko Niklevski ...... Le patron Yougoslave
Murielle Colvez ...... Le chef d'atelier
Lyazid Ouelhadj ...... Le vendeur de billets
Frédérique Hazard ...... La mère de Marie
Jean-Michel Lemayeux ...... L'interne
Louise Motte ...... Sandrine
Rosa Maria ...... La première infirmière
Corinne Masiero ...... La femme du Hollywood
Xavier Denamur ...... L'homme des patins
Juliette Richevaux ...... Solène
Stéphanie Delerue ...... Léa
Mireille Bidon ...... La seconde infirmière
Christian Cailleret ...... Monsieur Val
Gérard Beyrand ...... Le contremaitre
Benoît Tiberti
Francine Nero
Luc Langlet
Claude Ulieghe
Gricha Kowalewski
Diane Dufour
制片 :
François Marquis ...... producer
Michel Saint-Jean ...... associate producer
7 ) 梦醒了--只谈谈结局吧
看见M跳楼那一幕,我很惊悚。导演的手法就是白描,很真实,很可怕。I听见卧室里有些声响,以为M醒了,正打算去告诉她好消息。结果一推开门,就是M坐在窗框上的背影(我们看不见M的表情),咯噔一声轻响,M就象纸片人一样躺在小胡同的地面上了。
镜头再一切换,我们看见I穿着工人服,凝神完成最琐碎的工作,被工头夸赞“你好像生来就是干这个的”。不再是影片一开头那个穿着邋遢,连缝衣服都分不清里外,没干两天就被炒掉的小丫头。
镜头再从I拉到她身后的一个中年女工,一个,再一个......在每一个女工脸上都停留一会儿,象温柔的注视。在Harvard Film Archive的小报上对这部影片专门的介绍里,引用了摄影师的自述,The most inexhaustible landscapes for me remain faces and bodies: I like to look at people, to look at them in order to love them. It's like dancing with someone, except with a camera you don't touch them. I just want to tell them that I'd like to put my hand on them.---Agnes Godard (她本人周五会来哈佛哦!p.s.怎么被我写成了广告贴~~)
第一,女孩要富养,物质上如此,精神上更需要,又穷又蠢的傻女人,最容易栽在有财(才)的渣男手上。第二,要独立,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前提是经济先独立。第三,相比流浪的生活,日复一日、机械般的工作让你失去自由,看似束缚着你,可是失去工作,你连享受自由的资格都没有。
看的断断续续,总是被女主断开的眉毛,和干净面容所吸引,这是一站在那就有故事的人。另一女主,是被带入剧情,她们开始融合的像同一条直线,但是真正的内里的区别让她们走向两极。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个朋友。她和片中的玛丽一样美好,一样对爱索取,一样的结局。望她在天堂安好。
只是不是我喜欢的故事。p.s:她们有蕾丝倾向吗?还是我腐了?o(╯□╰)o
关于两个生命之间纠缠、羁绊的感情,一直是我热衷感受的……看完之后,才发现不知我以为的那样,值得看的是演技,不是剧情。
Maire平静的从窗口坠落下去,Isabelle捂住了嘴,那刹那我心脏都冻住了。最后Yann Tiersen的Rue Des Cascades 我最爱的一首 响了起来 放完片尾 一切结束 我终于还是掉了眼泪。Marie不屑Isa,不屑在乎将死的Sandrine,冷酷,淡漠,掉进自己的漩涡,善良的Isa还是祝她幸福, chaque jour,chaque seconde.
摄影风格 眉头那道疤 写完给玛丽的信,推门进去,恰玛丽纵身跃下
看完电影会觉得生活完全没有希望了...积极工作和跳楼自杀有什么分别?
打着“文艺”、“独立小成本”旗号的大烂片...太坑爹了...
伊莎最后给玛丽那包含的祝愿的信,转眼玛丽就跳楼了,多大的讽刺。 昏迷的女孩也是玛丽的对照,玛丽生命的结束就是那女孩的延续。 我特别喜欢最后那个长镜头,回到了最初,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又好像有什么不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面无表情,但是谁知道她们背后刚发生过什么呢。
穷人的困窘,富人的无聊。是选择流水线上996,还是继续流浪漂泊。不管有钱没钱,有朋友没朋友,有爱情没爱情,她们缺少一种叫归属感的东西,归属感也可以成为束缚,离家出走与过去切断,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
1 为了活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尊重 2 为了爱情犯的每一次贱都应该理解
又见新浪潮。。。。
我渴望像丽莎那样接触生活中最温暖的阳光,但又害怕到处流浪、风餐露宿。我渴望能活得像玛琳那样率性洒脱,但又害怕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无人依靠。我不敢为爱痴狂至死,也不敢为活努力绽放。我不是两极的天使,我是夹在其中最普通的人。
也是震撼心靈的一部戲。陰冷、絕望的背景和色調。但是我還是感動于isebelle最初的獨自流浪和最後的醒悟以及,一直的堅持和不放棄。她們共同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對閨蜜曾經最美好的幻想……
友情在爱情面前如此苍白。单恋本身便是苍白。很好很好的电影,一个镜头便可以准确传递甜蜜或者悲伤。
在她们身上 你看到了哪个自己 (PS 主演同时获得戛纳最佳女主角 但这片看的人居然那么少)
Je te souhaite la vie que tu veux, celle que tu rêves. Chaque jour, chaque seconde.
故事在灵动婉转的音乐扬起时结束。而Isa却在与生活达成的妥协中,艰难前行。应该说她早了解生活,只是一直在试图接近阳光。marie却一直在欺骗自己,一旦真相暴露,无能抵御。这个故事冰冰凉,发着低烧。(浪迹天涯在冬天显然不好过;玛丽尔死拽着他外在的光芒折射的甜蜜,她、她宁愿被那一点温存淹没)
不喜欢这个译名,影片讲的不是一个堕落与纯洁的故事,而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社会现实,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没钱,没文凭,没技术,只能干人人都能干的体力活,生活没寄托,始终处于不安全当中。影片最后一句话很现实也很沉重,“你必须毕生都这么做,继续!”,全片都落在这句话上。
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也不错。对于生活的两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