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一位艺术家是真疯还是假疯,是只在电影中疯还是生活中也疯?
金基德的《阿里郎》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辨别样本,这部纪录片可以看成是金基德对自我精神病症做出的诊断报告。他既是精神分析师,也是精神病人。
于是我们看到金基德在《阿里郎》中不断切换于两种角色: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一方面,他拍摄另一位身陷囹圄,拍不出电影的导演;另一方面,他又化身被拍摄的对象,对着镜头“哭诉”(字面意义上)。
这不是一种艺术手法,而是真正的人格分裂。
同样因为外界原因拍不了电影,伊朗的帕纳西拍过一部类似的电影——《这不是一部电影》。相比而言,帕纳西的电影像是囹圄中人写给电影艺术的深情诗篇。
看《阿里郎》,我们感觉到一种实在的恶心。导演的自我哀怜,像一个孩子哭诉自己的痛苦,想要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是丝毫不留情面地将观众抛入共情的海洋,好像一把枪对准你。如果你不产生一丝同情,你就有罪,就毙了你。
而在《这不是一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如何在极端受限的情况下继续创作。帕纳西虽然被禁闭家中,无法步出居室,但他仍然能对着镜头在室内空地自导自演自己想拍摄的作品。
《阿里郎》是一个预兆,预示着金基德的全面崩坏。除了在《圣殇》(2012)中尚能看到些微回光返照,金基德此后再也没有拍出好作品,几乎都是急速完成的烂片:《莫比乌斯》《一对一》《人间,空间,时间和人》,一部比一部烂。
这些作品的共性在于:看似探讨深度的人性、架构宏大的命题(时间、空间、宗教、宇宙),实际却越来越暴露出金基德自身的自恋和不正常。
相反,身陷桎梏的帕纳西也没有放弃电影,继续偷偷拍摄了《闭幕》《出租车》《三幅面孔》,这些电影反映出创作者对电影的真正热爱。
甚至在与另一位“疯子”导演拉斯·冯·提尔的比较中,我们也能明白金基德的不正常是多么奇怪。
拉斯·冯·提尔也患病,同样拍片,但他拍片是献身艺术。为了艺术,他甘愿患病,甘愿陷入各种精神折磨。(存在之为艺术)
艺术最终是无辜的、纯洁的。这是为何我们在拉斯·冯·提尔的电影看到残暴的镜头(碎尸、凶杀、性……)却没有换起恶心或厌恶的原因。因为这些场面被转换为一种艺术,就像裸女画无法唤起情欲冲动一样。
谁又能说他会对库尔贝的《世界的起源》产生性欲呢?
金基德是不同的。金基德拍电影是为了缓解病症,让他能显得正常一些。他才是真正的“拍片治病”,如果不拍片,他会疯掉。
如此才有近几年那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这显示的不是创造力旺盛,而是病症越来越严重了。严重到必须时刻拍片,必须两天完成剧本立马拍摄。这不正是毒品上瘾者,需要不间断摄入毒品来缓解病情吗?
《人间,空间,时间和人 》的标题如此高大上,但里面有什么?什么也没有。既没能表达对人类的愤恨,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人性深度。这是又一部《阿里郎》,满屏幕都是导演个人的曲解、假辩和控诉。
哪位导演会如此自命不凡地取这个标题?唯有上帝。
现在的金基德已然是上帝了,这对于疯狂迷恋基督的大韩民族来说不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基德是上帝了,他才敢说自己拍摄的东西是在探讨人间的罪恶,探讨空间、时间和人的关系。
是的,我们的金基德已经超凡入圣,且让他停留在那神奇的境界吧。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继续向他表达厌恶,倘使我们还算正常的人,还有一些“亵渎”能力的话。
全片只有一位超越性别的老爷爷像母亲一样守护女主,教会她生存,而老爷爷的设定,是用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喂养未来和生命的神。 . 有人说拍出了人类的退化史,在我看来,整部电影更像男q社h缩影,开头的女性角色设定也只有xx女友或者j女,而男性从勾肩搭背到互相撕s,在这样的世界里,并没有赢家,男q愚弄奴y着女人和一部分真正好的男人,他们以为那是认可与庇护,殊不知是黑洞与深渊,讽刺至极。 . 结局和女性瘾者有点像,男性角色不论有多么离真善美多近最后也没有战胜低劣的x欲,令人唏嘘。如果女主最后生的是女孩,或许这样的“恶”不会延续下去吧,正如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母系社会。 . 在我们祖母父外婆外公的年代经历过z争、啃树皮 、r吃r、文ge、饥荒、b乱、暴z、各种勾心斗角。他们艰难求生同时抚养很多孩子,尽力保持体面和尊严。经历那样的险恶,仍然善良。我做不到,也不想做到,我会先识别对方是人还是畜牲。 . 我们真的懂历史吗?真的有敬畏心吗? 我们知道怎么用自己的双手从一无所有到收获果实吗? 知道怎么观察天气吗? 懂得最根源的事物 吗?还是只看得到不堪一击的人造幻象? . 懂人心而不玩弄人心。 智慧不是头衔和学历,而是感知和思考的能力。 . 曾是流水线工人,现在是“高级流水线工人”。 让人们进入城市打工,美名曰文明先进,让ta们自卑再让ta们劳动。食物从源头开始腐败,人们把工资积蓄送给医院,在病房等待科学的判断和死亡,而曾经ta们可以自给自足地生活。 . 为什么把生命浪费在成为人上人一类的事上,现阶段的上位者也只是以后的n隶和终将死去的人。 . 想到在xhs看过的一句“男q社h只是人类走过的一段弯路而已。” 我也相信它终将会结束。
挺直男艺术的,只是人性种类、物质种类单一了一点,基本上经不起考究。不过让我挺意外的是里面居然没什么人抽烟。很少有导演不用抽烟来表现恶人的,这点我很欣赏(因为我真的觉得,以抽烟既叛逆为表现,真的显得很偷懒、俗套和不聪明)。相比同样直男艺术的《三体》,就更是差太远了。感觉在直男眼里,女人就只有两种,一种用来发泄性欲的,一种用来自我欣赏延续基因的。对于女人的原始欲望完全不会描述,真想让他参考一下《娼年》和《女性瘾者》补补知识。而男人对他们而言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内外都只有原始欲望的,一种是装作没有原始欲望的。就好像男性就是没有感情,就算有感情,也是靠演出来的。这一点我作为女性没有断言权,但我觉得男人的种类还是挺多的。而且我不太理解,女人没有水的情况,上起来不疼吗?真的只要是把下面塞到洞里干擦就能那么爽了?还是真的太短了,就在洞口咕涌就已经爽翻了?这种对性爱满足的级别也太低了吧,进洞、摩擦、射就没了,看着好尴尬啊,这么低等级的性满足还能自视神圣,难怪那些强奸犯觉得自己屌炸天,毕竟只要进洞、摩擦、射了,就感觉自己统治了世界,太蠢了。反正无论片内片外,真正被性满足到的女人趋之若鹜,基本都是演给男人看的,但是反被这些男人自认为自己很厉害,就很讽刺。这一点妓女把男人下体和癖好拿捏的死死的。(有一点我真的很不明白,按理从生物构造来说,女性的性欲是应该比男性更强的,但是强奸和色情行业确是男性满足自己搞起来的,而且那些男性向AV剧情台词真的是尬的一批,类别也基本上就是打着人体的花式探索发现实验的牌子,然后就那几个必定项目进行重复再重复,我每次看了只会瞬间风平浪静心如止水,跟看一个打桩机运转没有任何区别。女性向的就明显氛围在台词氛围内容上优化很多。完全搞不懂,这就显得男性很低劣啊,但是他们又要说自己是很厉害,但不论行为还是结论,真的完全看不出来厉害在哪啊,自我控制能力越差等于越厉害?反正越想越觉得,难怪多数男性都活的那么拧巴)同导作品《空房间》对比悬殊太大了。金基德好像只擅长表达单线人物,这种大世界观的真的不太行。所以我看着里面所有人互相残杀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就是觉得里面一个优种都没有(勉强除了老人),所有人都活该,最好都没了。而且完全没有疾病的描写,看着也挺难受的,潘多拉的盒子里是肯定有疾病的。女主毫无成长看着确实是难受,我脑海里更希望出现的是,女主去主动跟她儿子繁衍,然后在所有繁衍的后代里筛选优质的种子,劣质的就杀掉,这才比较能符合真正的初始优胜劣汰的白莲花升级后的逻辑。人性是在男性女性之先的,ta得先是个人,才能去分男人女人。这点金基德和大刘的写的白莲花都没满足这个点。不过程心没有到这种后期,应该也不算。这里的夏娃后期真的是看着很拧巴。这也很直观的反应出金基德这里对女人的描写纯靠幻想和自我推理。但是他的《圣殇》的描写又很不错。可能他只能了解女孩,不能了解女人吧。不过我挺赞同这个片子的初始生命形成的观点,因为大概率只有恶人才会把延续竞争者,效率的消灭干净,所以哪怕留下的女人是最真善美的,人类也必定有一半的延续是恶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性总是有丑陋的一部分。把这个观点表达成这样其实已经算还行了。只是确实还是很多上面经不起推敲。都不说女主美瞳戴那么久会瞎,最后还换了新的聚酯纤维的裙子。她儿子长大也穿的是新的聚酯纤维的衣服。(逻辑来说不应该是自己做的粗糙的衣服,儿子穿的是脏破的尸体的衣服?)还有水源的问题,没有虫子,没有疾病…这些问题太让人出戏了,就不是很能接受。结尾也是收的很仓促,确实一般。
先知金 你难不成去过上海 做过核酸 拼过团购 知道还有中间商赚差价?还有很多还有?上海居家隔离的同胞们 别觉得无聊 看看电影 看这个也不错 要不在家蹲着干什么呀 也可以练练演讲呀 比如说终有一天出门没准哪个记者扛着摄像机采访你 那时候拜年的话 符合什么流 符合什么观的话 献礼什么大的话 必须溜溜的 还可以学着剧中混混团一样 练练劈斧子砍刀子呀 没准哪天居家社区领导们给大家开荤发个活的鸡鸭鱼鸟什么的 你也得会杀了它吧 总之的总之
简单粗暴,色情,暴力,充满全片。由于是科幻片,细节上的各种漏掉到处都是,但也没必要深究。船上的角色每个人都映射出了现实社会中的各色人等,把人类最初的欲望,食欲,性欲,权力欲望等表现得非常直白。很多镜头在公司看的时候非常不方便,需要快进几十秒跳过,不然被同事看到了以为我在看什么。虽然简单粗暴,但还是让人非常想知道最后结局会如何。没有尿点的一部片子。
金基德在问答环节说,这部片子表现了“自然观察人类”(nature observing the humankind)。
我愚钝的脑子想了蛮久,才大概猜明白影片如何展现了这点。
只要把片中不说话的老爷子当作自然的化身即可。
第一章“人类”展现了人类世界的全貌,充斥着不平等,暴力,强权,丑陋不堪。自然静静不说话,只是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以女主男朋友的死为引,拉开第二章“空间”。经过一晚的混乱,清晨从一片沉寂中醒来,所有人都发现海不见了,乘坐的军舰在天上飞。舰还是原来的舰,片中人却处于完全不同的空间。食物的稀缺,引起更大的骚乱。这里的军舰象征的是地球,军舰所在的空无一物的空间,相当于地球所在的空旷的宇宙(全片最后甚至拉了一个地球的远景让观众意识到这点)。军舰上紧缺的食物,相当于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地球是一艘军舰,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武装的,是暴力的;人类仅仅是在一艘军舰上残杀,为了这么点食物,是不是特别可悲?
老爷子从头至尾只做一件事——扫土做土养食物,完全不管外面如何打打杀杀。这么看来,老爷子主动干预人类的行为,拦下怀孕的女主自杀,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为什么他独独在乎一个有身孕的女人呢?因为自地球诞生的46亿年以来,自然只在乎一件事——繁衍,从而继续生存下去。这是编进地球上所有生物基因里的东西。自然吞噬了丑陋腐朽的人类的残骸,用它们做土壤;自然不在乎它们是谁,自然只要活下去。而第三章“时间”结束后,这些种子都长出了新芽,船上也仅剩下女主(记不得三四章的分割点了,如有错误,麻烦评论指出,谢谢)。时间只要足够长,人类迟早都会自己把自己干掉。
自然最终像耶稣般将自己献身,一是此时繁衍的任务已交由女主完成,二也可看成是自然在赎人类的罪过。进入第四章“人类”后,船上绿植成荫,女主身穿白裙与纯洁的小男孩在甲板上玩耍,看上去同当年一样美丽动人。为什么独独是女主活下来呢?船上那么多男男女女,造人的机会那么多,自然都未曾搭救一个。因为这艘船上,只有女主,像她的裙子般纯净无暇,象征着人类的美德;即便最后她也在剁人骨吃人肉,但自始至终,她未曾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她只是在守护繁衍的终极使命。然而,这么美好的姑娘生下来的孩子什么样呢?当她身着灰衣的儿子第一次摸到枪时,就注定成为一个不伦的恶棍。这像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宿命,人类的丑陋是客观的,是轮回的,是不因空间和时间改变的。
自然用绿色包裹了这颗星球,他仍在看着,静静不说话。
我十分认同胤祥老师所说的“金基德的新作不仅野心极大地写了韩国和人类的历史,而且再次如「圣殇」般拔高到了宗教的高度。”这片子视角如此宏大,为什么我还只给了三颗星呢?第一是,我不喜欢扁平的人物设计;第二是,暴力和性是电影中最夺人眼球的东西,因而在使用时是不是也需要更细致一点。毫无疑问,这部电影中的暴力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但是,我不喜欢这些暴力元素被混乱粗糙地塞在了中间两章里;第三,我最无法容忍的是人物很多行为是没有逻辑的。
我后来仔细想了想,可能在自然眼中,人类就是如此的混乱,没有逻辑,肤浅单一,还有疯狂的吧。不止在自然眼中,即便人类眼中的人类,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电影二三章的暴力与性,真是太有力量了。
问答环节有一位观众问,为什么不能拍一个拥有good ending的影片(具体阐释为有“教育意义”的大团圆结尾)?现场观众立刻响起嘘声。
金基德说,“我不认为电影需要有所谓的教育意义(此时观众区响起了掌声),我觉得电影需要去抛出疑问。因为如果一部电影结尾很快乐,让你在感情上感到舒适,这个世界就不会改变了(掌声再度响起)。我的23部电影作品的结尾几乎都是相似的——这个世界没有希望(掌声三度响起)。这就是我电影的结局了。”
电影上映后,作品就不属于导演而属于全体观众了。
商业片的目标是让你感到舒服,从而拿到更高的票房;文艺片会有其他“审美”上的追求。
导演表达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痛苦的是预算是有限的),观众打分也是自由的。
片子怎么样,还请各位看后自行评判吧。
柏林电影节首场手慢没买到票 万幸看到最后一场。金基德还是艺高人胆大。作为剧情党,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非常喜欢。就是偶尔会有演员僵硬的感觉。黄暴程度来看可能不会上映 且看且珍惜。虽然出格戏仍过于直接,不过如创世之初没有人伦道德可言,则出格并不出格。还有,还我小田切让。
金基德是怎么沦为韩国黄渤的(《一出好戏》)?从头到尾只感觉到一群“王宝强”们卖命嘶吼。实名心疼一下小田切让和藤井美菜。
这个寓言电影有点猛,然后张根硕的角色真是玩命吃鸡
一言不合就开干,一言不合就飞天,人类发展消亡史,裙子摸腿新纪元
2018年最后一部电影,坦白说,这部是金基德最难评论的电影,缺点多,优点亦不少。金基德需要再用五到十年时间构思一部剧本,作为自己的封笔作。
金郎才尽之后,艺术感觉全无,隐喻如此直白、刻意、生硬,较之当年,判若两人。与其强拍自毁,不如早日息影。功遂身退,是为智慧。
剥削电影也剥削得有点美感啊。让女性不分青红皂白在几分钟内被上下所有人强奸,抢香蕉🍌、方舟、伊甸园之类粗浅到小学生都知道的比喻(还有放弃取片名姿态的片名),太阳底下明晃晃的,却还扮什么深刻关怀人类呀,还要用「共犯」之类的词语,拉观众下水。功成名就之后,金基德回到了20年前的粗糙手工风格,如果还把这种玩意捧为颠覆三观、洗涤灵魂的新衣神作,真得反省下自己的电影观了。
电影里呈现的越是道德沦丧、泯灭人性、丧尽天良,现场的观众笑声越是一波大过一波。那这是电影的问题,还是观众的问题?
地摊文学货色剧本摊上没有灯光和美术的摄制组,但还是要说一句,金基德已经如此自我放飞(放弃),再糙再雷两天写完剧本还是能坚持完成,还是蛮佩服的。
这显然是金基德的野心回归之作,故事是《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加强版,熔基督教的原罪、道家的天理不仁、佛教的舍身饲虎和轮回在世三种思想为一炉,从政治隐喻(饥饿统治肯定是参照了北边的国家)到人类欲望无所不包,对外国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缺点是意图太过明显,有用力过猛之嫌。
至少比《一出好戏》戏好。
首先它很变态。吃人肉吃了半个小时,还有特写。人类吃的欲望胜过性的欲望,但留下后代的欲望又胜过吃的欲望。死不是结束。其次人类社会进展,人性丑恶,社会结构等等一锅炖,并无新意,当然重口味尺度还是比其他同类电影突出一些。最后两个创意不错:一夜醒来,船飞上了天空;人死了,在伤口上撒下种子,长成森林。看完这部片子里,我感觉:人,从头到尾都只是某种神意志的工具,唯被消遣而已。
#Berlin2018# 爆款诞生!应该进主竞赛啊!虽说看上去仍然是恶趣味和生硬的政治寓言,但金基德的新作不仅野心极大地写了韩国和人类的历史,而且再次如「圣殇」般拔高到了宗教的高度。另外,所有要拍“太平洋大逃杀”的都看看这部片然后洗洗睡吧,能到金基德十分之一的狠劲都审不过,那还拍个毛。
金基德是不是疯了。
注定是评价两极分化到月球的电影,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黄暴秒秒起飞的电影真是幸运。然而为什么看电影要用价值观?面对恶毒的提问,金导演只说了一句“这也是我的极限”。你可以不喜欢他的风格,但你不能否认他的力量,就像多年前看《漂流欲室》看到蛋疼,这部电影也会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星半。人类发展历史的寓言,第一段给观众以现实生活符号化的荒诞,第二段便被导演的逻辑洗脑开始全神贯注,直到这个可预测的结尾再次印证金基德内心某种非人性的理智。格局还是有的,推演也令人信服。
小田切让、藤井美菜接这样羞耻的片子,也是醉了!
金老师终于又杀回变态重口味领域了!虚构了一个奇幻背景设定,然后展现了一场血腥无比的人吃人大逃杀,每个人都为生存走向癫狂,最终又给你个汗颜的结局(唯一幸存下来的母子成了亚当夏娃)。情节狗血,人物标签化。整部电影血肉横飞,轮奸,床戏,露点,肉搏混战,乱伦等等一应俱全,依旧偏爱娇弱少女
不知道会不会是金基德最后一部电影,在韩国娱乐圈对艺人要求如此苛刻的环境下爆出丑闻。确实有才华,但他的电影和他的脑子一样,大多用下半身思考。
别吹了,如果看过早期的老金,就知道现在的金基德就是把自己用过的各种cult元素不断堆砌,然后继续用宗教抑或神明意象来故弄玄虚。有一个词足以说明: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