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部剧通过宅斗很好的隐喻了现实和政治,甚至比一些直接的历史剧还要好。
透过六爷的话,陶家是在晚清最后几十年里越来越兴旺的,再加上陶家买了那么多国债,一种合理的推测是陶家可能在晚清大变革里抓住了机遇,透过政商关系越做越大,和晚清朝廷达成了深度捆绑。所以这部剧里陶家历代老爷都是飞扬跋扈,穷的富的谁都敢欺负,完全一副暴发户嘴脸。
那么清朝没了以后,陶家的大窟窿怎么办?往回退当个小地主?几十年来得罪那么多人,老爷自己也知道大家都恨不得吃了陶家,再说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也不想放弃。那往外出去重新拼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经济方式,几年下来在上海一直赔钱。这样的家族必然会走向支持封建复辟。这和电视剧里袁世凯复辟其实是明暗两条线,搭配的非常巧妙。
再说六爷,六爷是陶家的分支,但他心里却恨不得陶家人都死掉。怎样实现这个目的?那就必须让陶家倒掉,让陶家的支柱垮掉。六爷假扮的马一刀支持革命者不是对革命感兴趣,而是盼着革命者彻底摁死封建朝廷。但是六爷本身也是一个封建老爷,他就像革命队伍里的投机者,最终还是会和旧势力一起走向覆灭。
书远和书玉是出生于封建家庭的新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向往新的社会,一方面因为从小目睹家人的痛苦,自然会对旧家庭有着难以切断的感情。但是没有办法,时代更替,他们也只能往前走了。而出生底层的苏永明就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清醒认识,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之后的岁月里,我相信他会加入共产党。
2.苏永明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青年。在b站上看这部剧的时候,弹幕里一直嫌弃苏永明。说真的,他真的非常优秀了。第一,不惧生死。面对敌人的枪口,苏永明始终镇定自若的站着。二少爷可是听到枪声就倒下了的。第二,豁达乐观。面对追捕,拷打和牢狱之灾,他不会自怨自艾,始终在寻找脱身的机会。二少爷这个文青自始至终的悲观厌世,如果没有苏永明,他是很难撑下去的。第三,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后面老爷假惺惺的说要废除家法,苏永明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骗人的。而二少爷和书玉就会犹豫上当。不仅如此,苏有明从小就知道自己家和陶家的瓜葛。他心里肯定也怀疑过自己全家是不是被三太太给杀的。如果他从此走上复仇之路,那毫无疑问就是另一个仪萍。但是苏永明接受了新思想,就此投身革命,不再拘泥于自家私仇。看到结尾,为仪萍唏嘘时,心里真的为苏永明庆幸,庆幸他没有走向复仇道路,能够有一片新的天地。还有,苏有朋真的不是能力差。他只是想筹措资资金支持革命而已。唯一的一条路子就是向陶家要银子,而且他也是很谨慎的。先是写信试探,再通过二少爷和书玉做中间人。苏永明只是没有想到陶家这局棋这么复杂,水这么深,牵扯到这么多人,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陶家人绑架,显得自己像个猪队友。苏有明做的已经很好了,他其实是这部剧塑造的形象非常饱满的一个革命者,象征着当时稚嫩弱小又充满希望的新力量。
3.陶老爷在大清的最后几年,在家里修密室,设陷阱,是为了什么?我想陶老爷一定已经感觉到清朝要完了,陶家的架子撑不了几年,就会被别人发现陶家的实情,围绕陶家的狼就会扑上来咬死陶家,自己必须留下一手,坑死几个仇人,说不定陶家会迎来转机。但是没有想到,最后陶家所有人都跟着陪葬了。
4.很多人不相信六爷一家能够因为陶家先祖羞辱他们的几句话,记了三代人的仇,甚至要害陶家人的命。其实,语言的力量是很大的。俗话说得好,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自己就有相似的经历。我小的时候家里出了事儿,没办法母亲只好到一个亲戚家做保姆,但是经济上并没有什么优待,只是凭劳动养活自己。这个亲戚以前也是穷人,靠着全家人的接济,考上大学赚了大钱,富起来以后也是变得骄横,家里谁都看不起。但是家里供出来这一个富人,有求于人,只好忍着,笑脸相迎。母亲搬过去的头几天,这个亲戚就私底下找母亲聊天,一副为母亲担忧的样子,说了她很久,我坐在旁边没有办法,只能低头沉默,她突然就问了我一句“xx,你以后不会给别人当二奶吧?”大概是看到我脸上脸色变了,她才知道不好就走了出去。我母亲笑着把她送走以后,转过头眼里含着泪说我们就像乞丐一样。私底下我自己也在想,怎么在这个亲戚眼里,因为我家是穷人,我就可以无视道德廉耻,给大款当二奶。真是越想越气,还哭了好几场。但是自己比别人穷也不敢反驳。过了很多年,心里才能释怀。所以我非常理解六爷的想法,六爷家也是富人,心里也有傲气。这样的人家被陶家羞辱,只是因为没有陶家有钱,所以也不敢顶嘴回去,但是他们感受到的羞辱感肯定胜过我百倍千倍。六爷的爷爷和父亲因为比不上陶家而至死不肯原谅六爷,这就成了血海深仇,六爷的思想就此扭曲。最后六爷为了快速发家报复回去而当上土匪,也是情理之中的了。可叹又可悲!
5.女主仪萍也是很可怜的。仪萍和她的母亲,一生都不由自主。仪萍小小的年纪就失去家庭,被送给六爷,进了土匪窝。六爷的女儿敢拿杀人取乐,仪萍又出色到让人嫉妒,她平时肯定经常被六爷女儿打骂。那她肯定就会想,自己这么悲惨的遭遇该怪谁?再加上六爷对她灌输对陶家的仇恨,也难怪仪萍会一脸平静地毁灭掉陶家。可叹的是仪萍又遇上了二少爷。在故事的最后,仪萍走出陶家,就算她能找到二少爷,隔着陶家几条人命,她恐怕也很难和二少爷心无隔阂的在一起了。
6.表面上看是仪萍毁灭了陶家,但归根结底还是仪萍背后的六爷毁掉陶家的。政治就是几个庄家间的游戏。旧势力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内斗而覆灭的。新的力量最开始只能在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7.大少爷信任油坊的于老板,才让于老板帮他转移陶家财产。六爷要整大少爷,只要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于老板的就不抵抗的配合六爷了。最可怕的是事后大少爷去质问于老板,他还能一脸无辜的按六爷的话应付过大少爷。而二太太和四太太在散伙的时候一心离开陶家。她们身边的王宝财和凤妹子却不约而同的一直劝她们留下来。这并不是他们想要害两位太太,而是出于他们下人的身份,而有一种极其害怕脱离大集体的心理。这才导致他们集体误判了形势。这说明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你身边的人可能会害你,也可能不会害你,但出于自己的狭隘而误导你。终归要自己靠得住。最好不要做坏事。
8.金钱就是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抽象表现。几个姨太太为什么一定要找宝藏?因为不能低别人一头,有钱可以不受制于人。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较?因为住在一个镇子上,总会遇见熟人。封建社会对人的禁锢是有地域性的,封建人的经济关系,感情关系都被束缚在一个地方,那就很难让他离开了。
9.小福子为什么背叛三太太?小福子是新买来的女仆,派到大太太身边,第一次办事就是去盯梢二太太。没盯住,遭到大太太的毒打,被三太太劝下来。后来又被三太太派到仪萍身边当间谍。如果大太太是赤裸裸的狠毒豺狼,那三太太就是伺机而动的毒蛇。本来小福子以为三太太是个心慈的人。虽然当间谍不习惯,但也还是当下去了。但是三太太给仪萍下毒的那天晚上,三太太一脸平静的走进来,让小福子出去。看到大院里的人都被下了蒙汗药醒不过来,三太太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多么可怕呀!小福子只想老老实实的当女仆,真的没本事没胆量掺和这些事。
10.很多人对陶家不准下人结亲很不解,其实这个细节是很符合历史的。就像现在996节育一样,地主买丫鬟也不想她们结婚生子,浪费劳动时间。锢婢在明清江南富庶之地一直是个大问题,只是当时的官员一直解决不了。
11.血色残阳真是神剧本!
《血色残阳》该剧刻画了众多性格丰富的女性角色,尤其是五位姨太太的命运叫人唏嘘。权威古板的大太太宋春丽、贪婪自私的二姨太史可、老谋深算的三姨太何赛飞、私通政客的四姨太高蓓蓓以及叛逆勇敢的五姨太赵琳,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时代感,血肉丰满。全剧俨然一部“民国百科全书”,展现了民国时期的民生环境和典型人物,从政客到商人、从儒士到贩夫,无一不体现得淋漓尽致。
利欲熏心的时候,是不是真的都这么疯狂?
勾心斗角,层层推理,试探,很有意思,然而五姨太演技不行。
二太太,大少爷的逻辑真的扭曲的不行,别人都对不起他,就他自己没错。别人针对你为啥?还不是因为你针对了别人,偏偏就那么恼火,谁也不肯让一下谁,结束怨仇,反倒开启下一场怨仇。三太太后期也是搞不懂了,这么精明一个人,突然迷上了权力,财宝,你们不能安心过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吗?
二太太怪三太太害了他儿子,真会赖人,先是有你不给你儿子借据和2万大洋为先,二少爷和大小姐才好几次找三太太,没有借据又要不到钱,三太太才出的这个主意,而且三太太让他们拿了钱能跑多远是多远啊,这能是害嘛?接着事情暴露,是大少爷嚷着一定要去抓二少爷的,而且抓回来就毫不留情的执行家法。你不反思你自己,你不去怪大少爷?你全怪别人三太太?后面你还跟大少爷一条裤子。
大少爷,赖人也挺会赖,还狂。之前威胁赵老板,殴打许管家,想查二太太账簿,结果别人趁机报复他,本该觉得是自己罪有应得,招惹了惹不起的,偏偏要去赖二太太,我是搞不懂。你说大少爷蠢吧,还知道转移资产呢,你说他不蠢吧,二太太都说了没看到布袋子,一直说没见着,他还能跟二太太吵起来,然后记了仇。
三太太后期我觉得智商不行了,我觉得她只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女人,没有大聪明,竟然挨个把人得罪了个遍,她已经是当家人了不就够了吗?还要把其他人一个一个斗倒,一个斗失败了,不接着斗,反而换下一个,结果没有一个盟友了,除了五姨太勉强算盟友,她应该属于中立的。前面大家一致推荐她做当家人的时候,我对她有很高的期望,没想到只是个小家子气的女人。
这群人,在女儿远离,爱人死去,儿子远离,三条连续的人命的第二天,完全忘记了悲伤,齐聚在一起去找财宝。
不要说他们可怜又可恨,他们只是可恨而已,他们身上发生的悲剧,我不同情,都是自找的。
这是小时候的一个记忆。具体情节早已记不得了,只记得有一幕众人都淹没在汹涌的水流中,还有这个名字。十几年后又找来看,我已经大学毕业了。若是小时候真的完完整整地看完了这部电视,我一定只会把它定性为“恐怖片”,然后以这个标签长长久久地保存在我的记忆力。而在二十出头的年纪看过后,心中五味杂陈。阴森的大宅里,到处是解不开的谜团,女人们都有着惨白的面孔、血红的嘴唇,一潭发臭的死水里净藏着腐烂的秘密。笼罩在“投井”的阴影下,每个人心怀鬼胎,却又都有真情流露、令人动容的一面,所以他们的毁灭才让人感到悲伤。嗜财如命的二太太的梦想也只是和瞎眼管家有一个家,大梅子为了深爱的女人肯扮作女人二十多年只为守候在她身旁,平时看起来傻乎乎的四太太甘愿为了消灭爱人的罪证而投井。她们也都曾是怀有少女心事的活生生的人,只是被这大院中日复一日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变成了行尸走肉。
贾一平 赵琳唯二不带鬼气的妆面。虎头蛇尾。
比较早的宅斗戏,应该是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南方阴暗潮湿的感觉抓得还算对。总体来说不如《铁梨花》,现在看新意了了。整部剧还算精品,悬念人物都比较出彩。
有点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视剧版,是我喜欢的民国戏。
神编剧+神构图+神氛围+神演技。湿冷、阴暗、封闭的深宅大院,脸白得像鬼的太太,散发着血腥味的古井,残酷的规则,带点“变态”却又突破世俗感人至深的爱情(这也是本剧最大胆最前卫的地方),情节可谓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太太们之间的恐怖平衡是全剧亮点,明明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却又不约而同地颠倒真假,无数的隔墙有耳黄雀在后,筹码的传递交换,都处理非常到位。可能也是为了过审吧,生硬地加入了点主旋律元素,二少爷大小姐过于天真自以为是的人设不讨喜,给该剧降分不少。不过他们的理想并没有给封建制度带来什么改变(其实给女主带来了一丝光明),可以看作改良派的影射,没有实际效用却也带来了一丝希望。前仇往事的揭示太过集中,也是国产剧一贯的通病。三太太举手投足都是戏,大少爷眼里有星星。
二姨太的各种汤是一大亮点,女人蛇蝎至此,夫复何求。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了 奇怪的是身边除了我自己仿佛没人看过。。明明电视上有在播
如果删掉五姨太和二少爷谈情的戏份,就4星了。受不了他俩墨迹,恶心
故事、选角、演技都是一流,女人苍白的面容和大院黑暗的色调给人阴森森的感觉。人性的贪婪自私窝里斗,在爱恨交织里变态、沉沦。每个人都有污点可又都很可怜。高考后看的第一部作品。后来发现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努力让自己不被改变。
这个拍的其实不烂
何赛飞的演技爆炸掉!其实是五四主题在悬疑剧的路线上的复现,娜拉出走不出走,往哪里走,走了以后又怎样;没落地主大家庭里的小儿子,高觉慧或者蒋纯祖这类人物典型,文学青年一样厌倦,要走,要革命,要成为文艺家。
这部戏的制作之精良让我惊讶,更惊讶的是它的默默无名,对比早先红透大陆香港的《金枝欲孽》,此剧毫不逊色。无论是剧情,布景,服装还是配乐等等,都属上乘,而演员的演技就更加了,几个主角不用说,就是配角也有板有眼。不过,这部戏最失败的就是诞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太不和谐了!!
大太是一家之主,很有威严但贪财,第二集被杀二太克扣家里伙食费二万大洋,与大太身边的管家暗度陈仓,管家杀了大太,最后为二太而死三太贪污修园子的一万两银子,与身边的丫鬟大梅子(男扮女装)苟合并产下一女,最后大梅子为三太而死四太傻乎乎,在外倒卖烟土被骗,喜欢大少爷,为大少爷付出一切最后也死了五太(女主)来到陶家为复仇,却喜欢上二少爷结局二太三太大少爷陶老爷都死了何赛飞演技赛高特别特别精彩,修庆的大少爷演的也好,女主演技太平了,和二少爷感情纠葛的戏磨磨唧唧贼烦人
许多年前看过这个剧,印象深刻。如今拿来重新完整地再看一遍,除了情节有些拖沓,部分镜头重复剪切之外,整体故事还算不错。真正害人的还是体制和观念,人性本就复杂,用简单的善恶好坏来判断未免太武断。人毕竟是环境的动物,什么样的环境滋生什么样的人性。
今天终于全看完了啊,多么感伤啊,完全就是中国民国乡下哥特风,谁说哥特只存于西方,看看这造型,再看看这故事,现在越回味越浓烈,活脱脱的中国恐怖故事!
高中时看得。除了五姨太 所有人我都喜欢。尤其记的三姨太和她的男人 魏广元。
只能说是厉害了,原来十几年前的电视剧可以这么高能⊙_⊙遗憾的是结尾仓促了些,除了三太太那条线索,其他收得都不是很好,猜测最后几集删减很多。大少爷线总好像少了些什么,可能是编剧想写复杂一些,但是掌控不住写崩了,也可能是角色本身单薄但演员前期发挥过度,结果后期圆不回来了……
寓意丰富而深刻,往大了说,可以小见大地解读出家国权谋,往小了说,有极端环境下极有力量的人性刻画,唯一的败笔是女主角和她的爱情线,按照剧情设定,女主角应该是个美艳聪明的女人,可这个演员长得既不美艳,也不聪明,演技还生硬得要命。可怎奈何,其他支线和配角实在是太过光彩夺目,二太太的贪婪和性压抑,三太太的美艳、奸滑和深情,四太太的痴心一片,大少爷这个痴情混蛋的人设简直和野原新之助有一拼,在这一众了不起的配角演员里,又以何赛飞老师最为耀眼,她把三太太的美艳、奸诈、诡异又疯狂,演得实在是太动人,完全把那个压不住场子的女主角碾压在脚下!
童年阴影,氛围和节奏都超棒,以至于现在想起来还记得晚上睡不着的心情,而且主题曲特别好听!
豆友推荐,民国宅斗剧,精彩。常年不透阳光的江南古镇,昏暗中透着腐朽气息的阴冷老宅,脸涂得惨白的姨太太们,神出鬼没的偷听奴才,闺房里的野心和私情。看惯了宫斗剧的我也得认怂,只敢在白天开弹幕看。一边怕还一边看,这剧有毒啊。宋春丽,史可,何赛飞,高蓓蓓。四位姨太太诠释了什么叫做迷人的反派,贡献了教科书般的台词功底和演技。叫了三十集填井结果只填了一个人,其实她们也不坏。美中不足,革命党书远书玉塑造得仿佛智障,蠢笨幼稚,毫无人情,跳戏,实在是受不了。反观痞里痞气的大少爷却坏得真实可爱,如同从前的慕容复,欧阳克。现在开始粉修庆大叔还来得及吗。
制作非常精良的国产悬疑剧,五房太太宅斗比起金枝欲孽里的宫斗也不逊色,而且背景挪到了民国时期,里面女性受到的压迫居然比大清朝还要让人不寒而栗,阴冷的范儿特别像苏童的小说